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现新“风景”
二楼平台的大型玩具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可最近我们班上的许多小朋友在玩耍时总会站在玩具架上“登高望远”,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指指点点、说说讲讲。今天我带领着孩子们在二楼的活动场地上学习大班的广播操,后面接近栏杆的一部分孩子总会回头看看身后,再偷偷和身旁的小伙伴讲话,我多次提醒但效果不佳。
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我主动来到了在一起唧唧咕咕的孩子身边。“刚才你们在看什么呀?”“老师,小宇说后面的大吊车能把人吊起来。”“老师,我看见盖房子的砖头中间有洞洞。”……这时许多孩子都围了过来。
我们幼儿园后面正在建造一个大型的小区,当孩子们站到平台上便会清楚地看到正在建设中的高高低低的楼房。一条条直立的钢筋、一架架大型塔吊、一台台高高的打桩机,这无不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也难怪孩子们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原来这边“风景”独好!
我决定把本次活动改为自由观察活动,我和孩子们一起去直面这边的“风景”。
看什么“风景”
孩子们在自由地讲述着。
幼:老师,这高高的东西叫什么呀?
幼:那叫大吊车。
幼:不对,大吊车是在路上开的,这儿不能开。
师:那它叫什么呢?我们要好好查一查、问一问。
幼:我去问我爸爸,我爸爸就是工程师。
幼:我也可以和妈妈一起上网去查。
幼:老师,那个砖头上为什么有洞洞?
幼:老师,我也想知道。
师:好,那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回家和家长一起搜集工地上用的建筑材料和工具的资料,它们都有哪些、叫什么名字,好吗?
放学时,班级门口张贴了一份通知:请各位家长和孩子一起搜集建筑工地上各种材料和工具的资料、图片,让孩子们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风景”里的秘密
今天,在二楼的平台上孩子们都带着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看着楼那边的建筑工地,开始了个别介绍、群体交流的活动,这里俨然成了我们的第二个教室。
幼:我从建筑书上看到这高高的东西叫塔吊,它可以帮助建筑工人运材料。
幼:老师,我知道那种整天发出轰轰声音的机器叫打桩机,是让房子的根插到地里,这样盖的房子就不会倒了。
师:琪琪,你有什么发现吗?
幼:老师,我的爸爸告诉我那种中间有洞洞的砖叫空心砖,你瞧,那边墙上都是的。
幼:对,我这还有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呢!
……
师:我们小朋友通过看书、上网、问父母的方法知道了许多建筑工地上使用的材料和工具。那谁知道空心砖、塔吊都有什么作用呢?
幼:老师,我知道,空心砖中间有小洞洞砖就变大了,这样墙就更结实了!
师:是吗?
幼:不对,我爸爸告诉我空心砖中间有洞洞,可以保温隔音,让外面的声音进不来,让我们的房间冬暖夏凉。
幼:塔吊可以把重的东西吊上来用。
师:那塔吊是自动的还是有工人操作的?
幼:上面有人操作,我看过人爬上去的。
幼:不对,人是站在中间,像坐电梯一样上去的。
师:这些问题我也不太清楚,那我们要怎样做呢?
幼:再去上网查一查。
幼:我可以去看看书上怎样说的。
……
新的探索又开始了!
“风景”里还有什么
在这几天的活动中,总有孩子主动来告诉我他的新发现,而我也抓住时机进行引导,如当塔吊运行时和孩子们实地进行观察等。
今天早晨阳光普照,又是一个炎热天,我们把户外活动的时间也提早了一些。
身后只有几十米远的建筑工地上,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工人们正抓紧上午相对凉爽的时间紧张劳动。于是我让孩子们将视线放在劳动的工人身上。“老师,他们都戴着安全帽。”“有一个叔叔在塔吊上!”“他们的衣服都湿了。”“他们脸都晒红了。”“那你们喜欢这些建筑工人吗?”“喜欢!”“为什么呢?”“他们早早就开始工作,很辛苦。”“天这么热他们还在盖房子,真能干!”“他们本领很大,盖的房子很漂亮、很高!”……孩子们边观察边讲述。不知是哪位孩子开了头,大家对着建筑工地一起高喊着:“叔叔,你们辛苦了!”远远的,工人们挥着手回应着孩子们……
这美丽的风景”直到现在孩子们依然充满兴趣。
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此事件中,我通过“发现——捕捉——推进——迁移”等几个步骤,建立更加优化的师幼互动,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1.关注兴趣,满足新需要。
平时,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会去观察生活中有趣的、新鲜的事情:雨过天晴后软垫上的雾气、一只小壁虎、一只小蜜蜂都会让他们的眼睛“放光”,更何况在他们的身后有着这么一大片建筑工地呢?从以上第一个片断中可以看出,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握机会和幼儿积极互动:“刚才你们在看什么呀?”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所隐藏的真正原因;“坐下来和孩子聊天”,并灵活地将集体学习活动改为自由观察,敏感地察觉孩子的需要,成为师幼互动的发起者和孩子活动的调动者,给予孩子适宜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2.判断价值,选择新目标。
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发展时机”,教师只是片面地注重幼儿发现的乐趣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多去分析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背后所蕴藏的对幼儿发展有益的切入点,选择和判断哪些信息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有关,对孩子能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去确定新的培养目标。如在幼儿的讨论中,“大吊车是在路上开的,这不能开。”“那个砖头上为什么有洞洞”……教师发现了孩子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探索点,并以“回家和家长一起搜集工地上用的建筑材料和工具,都有哪些、叫什么”发动师生共同搜索,以此进行活动的拓展,激发孩子用多种感官学习和体验,自主获取知识,自主发展。
3.有效引导,促进新探索。
作为教师要在充分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设宽松的环境,充分与幼儿互动,促使他们在不断探究、发现、吸收、同化新信息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发展。如在上面的活动中教师灵活地将“教室”转移到了二楼平台上,让孩子们带着他们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看着建筑工地,开始了个别介绍、群体交流的活动。宽松的交往环境有利于孩子更轻松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另外活动中教师还经常通过“琪琪,你有什么发现吗”“这些问题我也不太清楚,那我们要怎样做呢”等多种形式主动发问,将对话层层深入,引发孩子们继续思考,去建构新知识,拓展新经验。
4.提升认识,获取新经验。
“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可见幼儿期更重要的是促进其身心协调全面发展。从最后的片断中可以看出,相同的兴趣点还蕴涵着情感教育的丰富资源,关键要看教师如何运用。活动中,教师有效地利用了孩子们对“风景”观察的兴趣,将观察点从“物”转到“人”,让孩子们在实地观察中围绕“你喜欢这些建筑工人吗?为什么”,从中培养幼儿从小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体验生活的艰辛,让孩子们在交流中自然渗透情感教育。现场孩子们自发地大声表达“叔叔您辛苦了,我们喜欢你”,不正是其内心情感的萌动吗?其行为背后对孩子发展的意义更深远!
到此“风景”还有,还需要教师做敏锐的观察者、新目标的选取者、活动的推进者、引导者、反思者……在实践中创设不同的环境,在自我调整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指导策略,努力适应孩子的表现,在形式不一、目标不同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使得孩子们在单一的兴趣点上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教师一起共同尝试和探索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楼平台的大型玩具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可最近我们班上的许多小朋友在玩耍时总会站在玩具架上“登高望远”,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指指点点、说说讲讲。今天我带领着孩子们在二楼的活动场地上学习大班的广播操,后面接近栏杆的一部分孩子总会回头看看身后,再偷偷和身旁的小伙伴讲话,我多次提醒但效果不佳。
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我主动来到了在一起唧唧咕咕的孩子身边。“刚才你们在看什么呀?”“老师,小宇说后面的大吊车能把人吊起来。”“老师,我看见盖房子的砖头中间有洞洞。”……这时许多孩子都围了过来。
我们幼儿园后面正在建造一个大型的小区,当孩子们站到平台上便会清楚地看到正在建设中的高高低低的楼房。一条条直立的钢筋、一架架大型塔吊、一台台高高的打桩机,这无不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也难怪孩子们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原来这边“风景”独好!
我决定把本次活动改为自由观察活动,我和孩子们一起去直面这边的“风景”。
看什么“风景”
孩子们在自由地讲述着。
幼:老师,这高高的东西叫什么呀?
幼:那叫大吊车。
幼:不对,大吊车是在路上开的,这儿不能开。
师:那它叫什么呢?我们要好好查一查、问一问。
幼:我去问我爸爸,我爸爸就是工程师。
幼:我也可以和妈妈一起上网去查。
幼:老师,那个砖头上为什么有洞洞?
幼:老师,我也想知道。
师:好,那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回家和家长一起搜集工地上用的建筑材料和工具的资料,它们都有哪些、叫什么名字,好吗?
放学时,班级门口张贴了一份通知:请各位家长和孩子一起搜集建筑工地上各种材料和工具的资料、图片,让孩子们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风景”里的秘密
今天,在二楼的平台上孩子们都带着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看着楼那边的建筑工地,开始了个别介绍、群体交流的活动,这里俨然成了我们的第二个教室。
幼:我从建筑书上看到这高高的东西叫塔吊,它可以帮助建筑工人运材料。
幼:老师,我知道那种整天发出轰轰声音的机器叫打桩机,是让房子的根插到地里,这样盖的房子就不会倒了。
师:琪琪,你有什么发现吗?
幼:老师,我的爸爸告诉我那种中间有洞洞的砖叫空心砖,你瞧,那边墙上都是的。
幼:对,我这还有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呢!
……
师:我们小朋友通过看书、上网、问父母的方法知道了许多建筑工地上使用的材料和工具。那谁知道空心砖、塔吊都有什么作用呢?
幼:老师,我知道,空心砖中间有小洞洞砖就变大了,这样墙就更结实了!
师:是吗?
幼:不对,我爸爸告诉我空心砖中间有洞洞,可以保温隔音,让外面的声音进不来,让我们的房间冬暖夏凉。
幼:塔吊可以把重的东西吊上来用。
师:那塔吊是自动的还是有工人操作的?
幼:上面有人操作,我看过人爬上去的。
幼:不对,人是站在中间,像坐电梯一样上去的。
师:这些问题我也不太清楚,那我们要怎样做呢?
幼:再去上网查一查。
幼:我可以去看看书上怎样说的。
……
新的探索又开始了!
“风景”里还有什么
在这几天的活动中,总有孩子主动来告诉我他的新发现,而我也抓住时机进行引导,如当塔吊运行时和孩子们实地进行观察等。
今天早晨阳光普照,又是一个炎热天,我们把户外活动的时间也提早了一些。
身后只有几十米远的建筑工地上,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工人们正抓紧上午相对凉爽的时间紧张劳动。于是我让孩子们将视线放在劳动的工人身上。“老师,他们都戴着安全帽。”“有一个叔叔在塔吊上!”“他们的衣服都湿了。”“他们脸都晒红了。”“那你们喜欢这些建筑工人吗?”“喜欢!”“为什么呢?”“他们早早就开始工作,很辛苦。”“天这么热他们还在盖房子,真能干!”“他们本领很大,盖的房子很漂亮、很高!”……孩子们边观察边讲述。不知是哪位孩子开了头,大家对着建筑工地一起高喊着:“叔叔,你们辛苦了!”远远的,工人们挥着手回应着孩子们……
这美丽的风景”直到现在孩子们依然充满兴趣。
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此事件中,我通过“发现——捕捉——推进——迁移”等几个步骤,建立更加优化的师幼互动,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1.关注兴趣,满足新需要。
平时,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会去观察生活中有趣的、新鲜的事情:雨过天晴后软垫上的雾气、一只小壁虎、一只小蜜蜂都会让他们的眼睛“放光”,更何况在他们的身后有着这么一大片建筑工地呢?从以上第一个片断中可以看出,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握机会和幼儿积极互动:“刚才你们在看什么呀?”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所隐藏的真正原因;“坐下来和孩子聊天”,并灵活地将集体学习活动改为自由观察,敏感地察觉孩子的需要,成为师幼互动的发起者和孩子活动的调动者,给予孩子适宜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2.判断价值,选择新目标。
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发展时机”,教师只是片面地注重幼儿发现的乐趣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多去分析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背后所蕴藏的对幼儿发展有益的切入点,选择和判断哪些信息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有关,对孩子能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去确定新的培养目标。如在幼儿的讨论中,“大吊车是在路上开的,这不能开。”“那个砖头上为什么有洞洞”……教师发现了孩子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探索点,并以“回家和家长一起搜集工地上用的建筑材料和工具,都有哪些、叫什么”发动师生共同搜索,以此进行活动的拓展,激发孩子用多种感官学习和体验,自主获取知识,自主发展。
3.有效引导,促进新探索。
作为教师要在充分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设宽松的环境,充分与幼儿互动,促使他们在不断探究、发现、吸收、同化新信息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发展。如在上面的活动中教师灵活地将“教室”转移到了二楼平台上,让孩子们带着他们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看着建筑工地,开始了个别介绍、群体交流的活动。宽松的交往环境有利于孩子更轻松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另外活动中教师还经常通过“琪琪,你有什么发现吗”“这些问题我也不太清楚,那我们要怎样做呢”等多种形式主动发问,将对话层层深入,引发孩子们继续思考,去建构新知识,拓展新经验。
4.提升认识,获取新经验。
“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可见幼儿期更重要的是促进其身心协调全面发展。从最后的片断中可以看出,相同的兴趣点还蕴涵着情感教育的丰富资源,关键要看教师如何运用。活动中,教师有效地利用了孩子们对“风景”观察的兴趣,将观察点从“物”转到“人”,让孩子们在实地观察中围绕“你喜欢这些建筑工人吗?为什么”,从中培养幼儿从小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体验生活的艰辛,让孩子们在交流中自然渗透情感教育。现场孩子们自发地大声表达“叔叔您辛苦了,我们喜欢你”,不正是其内心情感的萌动吗?其行为背后对孩子发展的意义更深远!
到此“风景”还有,还需要教师做敏锐的观察者、新目标的选取者、活动的推进者、引导者、反思者……在实践中创设不同的环境,在自我调整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指导策略,努力适应孩子的表现,在形式不一、目标不同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使得孩子们在单一的兴趣点上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教师一起共同尝试和探索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