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b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依然是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对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英语教学中,师生把人文精神作为共同追寻的目标,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谋生技能的提高会增强学生走入社会的自信心,这些都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 人文精神 英语教学
  
  青年——尤其是有知识、有朝气的青年学生一直是社会发展的栋梁,历史前进的积极的驱动力。可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是一个令人忧心的问题。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直接表现为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存在的一种迷失,他们对理想丧失信念、对人生失去追求、对道德持有困惑;近年来,高校频频出现的自杀、诈骗、性犯罪、伤人等事件更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面对高校学生所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薄弱,越来越意识到大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如何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和自我、了解动态发展的时代和社会,如何培养和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如何使他们在困惑中不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超越自我,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创造性,这是一项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的、困难的、而又亟待解决的课题。早就有人提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该渗透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英语教学中,师生应把人文精神作为共同追寻的目标,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谋生技能的提高会增强学生走入社会的自信心,这些都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把人文精神作为师生共同追寻的目标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英语作为信息的载体,早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这使得英语学习愈来愈重要。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师,我们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的重任,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数年之后将走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将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不应该把目光只停留在对英语这门语言的教授上,而应该把培育合格的英语人才作为我们首要的任务。合格的英语人才应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真理的决心,即高校学生应该具有的人文精神。当然,能否做到这些,还取决于教师的人品和素养。古人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既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使学生“成才”,又要担当塑造其“灵魂”的职责使学生“成人”。教师的工作可谓艰巨而光荣,同时,对为师的要求也提高了。东北农业大学校长李庆章曾说过这样的话,何以为师,先看师品,德高为师;再看师智,学高为师;三看师能,技高为师;四看师表,身正为师。教师担负着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和使命,他们的魅力是无穷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想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教师必须领先具备这样的素质。所以,人文精神应该是师生共同追寻的目标。
  
  二、利用所教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远大理想,以及正确地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高校英语教师分授着不同的专业课程,如《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泛读课程》《英美文学》《语言学》《翻译》《高级写作》等,这些课程大多取材于英美作品中较有影响的原版著作以及国内著名学者的专著,这些著作文质兼美,不仅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蕴涵着较高的美学价值,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可是,为什么学生对所学课程感到枯燥无味呢?究其因还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发现美和欣赏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一句被后世学子拱若珍璧的话:“美是到处可寻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所教授的课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和学生一道去发现好的词语、好的句型或好的段落,如:(1) Truth is beauty. (2) Life shrinks or expands in proportion to one’s courage...去分析一部或一篇好的文学作品,或赏析某一文章的语言或写作技巧等,如马克?吐温的幽默语言、埃米莉?迪金森的诗歌特点、求职信的书写技巧等。也可以思考文中主人公带给我们的启示,如亲情的无价、爱情的专一、主人公的立志、大自然的美好等。这些或类似的东西在我们的教材中垂手可得,尽管如此,学生依然对此置若罔闻或视而不见,这就需要教师带领他们一道去发现这些美,给他们时间去思考、去品味、去欣赏。任何美的东西都是受人类喜爱的。如果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发现、并去欣赏一些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就必然会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做到了寓教于美,寓教于乐。这样,无论对师还是对生都是一种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2.鉴赏美和塑造美
  鉴赏美是审美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塑造美则是人文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当代青年学生未经生活的磨练而缺乏生活的经验,知识单一,因此,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普遍较差,尤其是薰蕕同器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以后,使得学生对道德持有困惑、沉迷于网吧、丧失理想,以致于迷失方向,美丑难辨。这就需要教师在在审美教育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其本质,剖析美的本质所在,使他们对美有正确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Darken your Graying Hair, and Hide your Fright”(Book 3, College English )一课时,有的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痛恨的同时,对我们所面临的竞争社会也提出质疑,认为竟聘上岗是可恨的、不人道的,并产生害怕走入社会的畏惧心理。这时,教师要帮他们先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同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再与他们一起分析在我们这个社会竟聘不到工作的几大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应该是知识和能力的不足。通过分析和例证,学生不仅认识到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而且提高了他们鉴赏美(此时的美,即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能力,从而改变他们产生消极厌世的态度,有利于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当然,这只是个例,我们在教学中会不时地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美的正确鉴赏力。
  审美教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它会逐步使学生开阔自己的心胸、明确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了对美的鉴赏能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塑造美,用美的标准去塑造自己的形象。他们在不断地学习中,懂得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知道社会与自我的关系,学会处理个人情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总之,随着自己审美能力的提高,学生会不断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会以健全的人格形象走入社会,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注重在课堂内外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忽视学生对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像其它多数学科一样,英语教学一直把“传道、受业、解惑”作为教学的模式,尽管我们热衷于呼吁“教学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被提出数年了,但是传承性的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中心位置,其教学结果也普遍存在于各大院校(尤其是中、低等院校):学生缺少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创造性。究其因,无外乎两点:其一,师生都缺乏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认识。“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要强化教为学服务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对知识的获得和创新当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师生都要打破自己对教与学的传统认识,即教师对知识的教授是主导过程,而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的完成,教师教完了学生也就学完了;重塑对教与学的认识,即以学为主、教为辅的新理念,学生要充分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对知识如何获得、能否创新要靠自己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去实现。其二,师生都存在一种惰性心理。“园丁式”的教育理念,往往把教师置于辛勤地播种知识的园丁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的等待开发的土地,似乎单一的勤劳就会使贫瘠的土壤富饒起来、以后定会硕果累累。其实,我们忽视了一点:学生并非土地。他们有着和“园丁”一样对知识的领悟能力,他们甚至会对所教授的知识产生怀疑并加以创新,会推动知识的不断进步,而并非我们单纯意义上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几千年的科技进步已证明了这一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园丁式”的教育理念还加重了师生的惰性心理。表面上看似教师在忙忙碌碌、不惜笔墨和口舌,真可谓“俯首甘为孺子牛”“春蚕到死丝方尽”。但事实上,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园丁式”的教育理念就促成了教师的惰性心理,认为学生的积极、主动或创新会增加教师的负担,诸如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去应付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等,这无形中会加重教师许多负担,不如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来得便捷和省事;同时,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惰性心理,他们会被动地理解、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认为教师所教的就是真理,随之而产生的常常是学生的自卑心理、厌学心理,甚至逆反心理。
  新时期对英语的学习赋予新的内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师生在教与学中进行平行的知识流通而非传承,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因势利导,把学生作为主体,促进他们自由全面的发展,引导和鼓励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资源,在课堂内外对所学知识进行查寻、观摩、思考直至升华,培养学生对新事物有知其所以然的精神。如在翻译课程中,书中教授的是约定俗成一般翻译规律,机械地教授只能使学生感到枯燥、死板、乏味,这时教师可以帮助设计几个情景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训练中使学生领悟和掌握所学的翻译技巧;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内外观摩实际的现场翻译录象,学习译者的优点、指出译者的缺点,在鉴赏中把翻译技巧不断地掌握、积累和创新,并且使他们知道“词无定译,译无定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同样,“教无定法”,有启发式的、有发现式的、有情境式的、有创新式的教法等等,教师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内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按照正确的审美标准去塑造自己,成为新世纪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的教学才算是成功的。
  
  四、增长学生的见识并培养他们的谋生技能
  
  增长学生的见识并培养他们的谋生技能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表现。大学生就业难是全国普遍性问题,尤其是前几年的“英语热”造成了英语人才的“过剩”现象,这也是导致学生迷失自我、丧失理想信念、失去人生追求的直接原因。针对学英语的特点,学生所面临的就业方向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且很多行业都不失为不错的选择,但越是这样,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就越感觉自己并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就业的方向。究其因,还是学生缺少最根本的自我认识和谋生手段。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除了要向其他专业教师一样教会学生以“普通劳动者”的正确心态步入社会以外,还要设法增长学生的见识和培养他们的谋生技能。要做到这些,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一是增设技能培训课程,二是社会实践。增设技能培训课程可以通过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工作人员或已毕业的本系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学生传授谋生的经验和技巧,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使他们在间接的学习中掌握谋生手段。社会实践是学生通过亲历实践、积极参与企事业或商业的英语运用流程,亲历其中的成功与失败,掌握工作的技能。这两种方法都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抓住在校之有限时间有目的地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便于他们今后以高昂的自信走入社会。当然,要做到着两点并不容易,单靠英语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取决于学校的制度和社会的支持。
  总之,在高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性的呼唤。尽管这个话题在本世纪初就已经被提倡并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相信它会成为永远的研究课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功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是简单的几句口号、几年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况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它需要师生共同协作进行长久的努力。在高校,英语虽然是个大学科,但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实现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目前,党中央“八荣八耻”的教育观更赋予人文素质教育深刻的内涵,我们可以抓住此契机,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对学生们进行荣辱观教育。相信正确的审美观会帮助他们提高“智商、情商、心商和德商”,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社会的栋梁和未来的开拓者。
  
  参考文献:
  [1]邓联合.自由与人爱:大学人文教育的基本精神内涵[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85-90.
  [2]李汉秋.人文教育亟需改进和加强[J].前进论坛, 2005,(7):14.
  [3]李庆章. 正师德、树师风,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4]刘京希.“人文精神與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史哲,2001,(4):107-110.
  [5]杨德广.人文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6):5-8.
  [6]张正江.人的本质素质[J].上海教育科研,2006,(2):14-15.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访问学者,徐州工程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单元整体设计一、学情分析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学生已经学过一些说明文,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已有初步的了解与掌握。学习本单元除进一步巩固说明文的有
近日,看到“马走日,象走田,人行横道最安全”这样一条标语,几个朋友议论,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那么这样用到底好不好呢?    一、语法、语义上的负偏离    从语法、语义的角度来看,这条标语无疑是一个负偏离。首先从语法的角度来说,“马走日”“象走田”这两个结构都是“主 谓 宾”,并且谓语都由行为动词充当,而“人行横道最安全”这个结构却是“主 谓”,谓语中心是由形容词“安全”充当的,这样就形成了语法
期刊
“教主”一词古已有之,《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它的解释为:“①某一宗教的创始人,如释迦牟尼被尊为佛教的教主。②指某些宗教团体的领导人。”然而,翻阅近几年的报刊,我们不难发现“教主”的语义有了新的变化。请看以下例句:  (1)因此阿扁在败选后闭关沉思,想着如何重新夺回“绿营教主”地位,让他能在党内诸位虎视眈眈的接班人前重新站回制高点。(《中国青年报》2006年1月7日)  (2)“甜蜜教主”王心
赖学军在《优秀教师概念的科学内涵与外延》一文中谈到,在实际操作中,优秀教师的产生,往往是一种主观的、感情的、经验的概然性判断。优秀教师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创造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单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授课,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手段可以把老师和学生从这种单调乏味的环境中解脱出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把静态、枯燥、抽象的材料融入三维空间中,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于一体,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讲授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能直接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达到“课伊始,
介词短语一般是由一个介词加上一个名词性词语构成的,它可以是简单的组合,也可以是复杂的组合,其中一些构成成分不可或缺,也不可多余,否则就会影响整个句子的间架结构和句义表达。例如:  (1)当记者就左超英之死是否是周军一手造成,以及左超英家属要求追究周军的刑事责任的理由是否成立时,公安分局与法院的相关人士均表示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广东政法报》2000年9月16日)  例(1)句首状语“当……时
万文涛在(论专业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一文中谈到,一个专业化的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根据知识所涉及的领域.可分为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是教师讲解,学生记忆。在世界教育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如何发挥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超媒体、大容量等优势进行古诗词教学,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
(2007年11月2日昆明)    同志们:  今天是个好日子!好就好在党的十七大刚刚胜利闭幕,大会为我们的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好就好在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外教育工作者相聚在美丽的春城,共商未成年人教育大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它预示着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有大的发展;还就好在校外教育界的新朋老友又见面了,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其兴融融、其乐融融!受部门领导委托,我谨代表共青团中央少年部和中国教
期刊
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能度调控方式。甘诺、白晓东的研究表明,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水平的性别差异显著。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初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