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奶奶真的走了,而我将带着她的某些特征继续活着,也许鲜花会凋落,绿叶会腐烂,但爱会在失去中一代一代不可思议地绵延!
当外面的世界车水马龙,当周围的世界安静屏息,睡不着的时候,我突然弄懂了一件事——所谓的生离死别,一开始也许都意识不到,直到彻底失去,永不再见,才会慢慢呈现,像树纹一样一圈一圈随年轮长进树干的里面,外人看不出,生命本身却知晓。
奶奶的离去,让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悟衰老与死亡。当我望着奶奶年轻时的照片,我无法相信那个特别精致,格外讲究,坚持写日记、练大字,为儿时的我熬药、削铅笔、改作业的奶奶,就这样永远见不着了。
菲利普·罗斯曾说:“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我想,年轻时在南京穿着婚纱、烫着卷发、说着英文的奶奶,肯定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会老成后来的模样。
我记忆中的奶奶身体一直很好,几乎没吃过什么药。直到80岁那年意外摔倒,才使得健步如飞的她,什么都咬得动的她,一瞬间衰老。后来,腿好后的奶奶,渐渐背驼了,听觉也不行了,曾经一心想乘飞机满世界游的奶奶,不得不蜷居在一个透明的世界里,每天看着活色生香的日子离自己越来越远。到后来,她终日躺在床上,更是老得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
也许,人一老,就变小,不光身体变得瘦小,连精神也如此。有时候,我们一回去,奶奶便像没断奶的婴孩一样,眼巴巴地望着,怯生生地黏着,怎么也舍不得我们走。直到不得不起身离开了,奶奶便爬起来,拄着拐杖倚着门框摇手目送我们出院门,然后开始日日掰着手指等候我们下一次的到来……
一开始奶奶是极其怕死的,但奶奶活到最后,总会念叨:“怎么还不死呢?阎王爷把我忘记了吧?”
也许,对老人而言,死亡是一点点降临的。
上午,奶奶还帮爸爸削了两个莴笋。可是等爸爸回来喊奶奶吃午饭,奶奶便已无法说话,无法直立。等我赶到时,93岁的奶奶,生命已像风中的蜡烛,只剩一点点光亮。但奶奶仍用仅剩的生命力,负隅顽抗,又熬了8天9夜,才熄灭最后的火焰。
即便如此,那时候的我也极不愿相信奶奶会走。所以,当妈妈在电话里讲,奶奶好像好些了时,我深信不疑。其实,那是奶奶的回光返照。
去世那天上午,奶奶从婶婶手里抢了馍,自己一点点掰碎,往口里塞,直到最后一点点碎末,也一一抹进嘴里。婶婶怕奶奶卡住,连忙喂点牛奶,牛奶喝了大半瓶,馍却怎么也咽不下。婶婶用餐纸包走奶奶吐出的馍,难过得背过身,不忍看奶奶大口喘气的样子。
我不知道奶奶临终前遭受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我只知道,在她不好的日子里,我们坐在她身边,一一握着她的手,她侧歪着头,看不见我们,也说不了话,但知道我们在,眼泪便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后来等到远在他省的弟弟抱着娃娃回来,奶奶居然睁开眼睛,扯着嘴角心满意足地笑了。次日,当街坊邻居陆续来看奶奶时,奶奶一直摆手。别人问她:“是快好了,不会死了吧!”奶奶摇头,然后别人又问:“是不会好了?”奶奶点头。
我目睹了奶奶这几年来,在死神的阴影下,一步步退让,终究退无可退的境况——当最后我给奶奶洗脸时,她的皮肤薄得像张纸,双腿瘦得只剩皮包骨,每喂几口水,就会呛得咳嗽。原来,到最后,我们连吞咽与言语的功能也要统统还回去,只剩呼吸。而最后的最后,连呼吸也停了,一个人便消失了。
但一个人的消失并不是完全的消失。为奶奶守夜时,妈妈对我说:“我脑海中你们的奶奶,是斜着嘴角笑的那个,不是脸颊塌陷、睡在棺材里的那个……”
奶奶走后,生活好似也逐渐回归正常。但总会频频梦见奶奶没有死,我到处给她找穿的,找吃的,然后,醒来,发现奶奶真的不在了——那个很会烧菜却不曾吃过一口我亲手烧的饭菜的奶奶,真的不在了。一想到这儿,便会恍若隔世般难受起来。
如果夜晚是星星的院落,思念就是落满秋叶的路,来不及打扫,又为新的红叶所覆盖。奶奶的生日是中秋节的前一天。每逢她生日,我总会买上很多吃的穿的去看她。但今年的中秋,月亮还会那么圆吗?当我们吃着月饼,唱着《月亮粑粑》的时候,奶奶会在天上看着我们吗?那一刻,会不会好想像童话里的小女孩,擦亮一根火柴,就可看到火光里的温暖?
很舍不得奶奶走,但也不想奶奶活着受罪。也许,正如爸爸所说的:“奶奶九十多岁了,天天望着天花板过日子,还得操心儿孙的事,活着也是一件很心酸的事,所以,走了好,对她是解脱!”
是啊,时间在飞逝,死亡是终点。世界是我们想象的画布,生活像不停旋转的黑洞,随时随地裹挟着我们往一切不确定的地方去。爱至尽头,梦至虚无,不如把死亡当作瑰丽的梦境,把落日看成凄美的绝景。
在时光的倒影里,我们得学会与“理想之外的不理想”握手言和。在命运面前,该来的总会来,该面对的总要面对。没有人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至少可以决定怎样爱,怎样活!
其实,衰老与死亡,自然得就像那天上的雨云,它能让天空灰暗,也能滋润万物。所以,面对它们,既不要哭,也不要笑,要试着理解,要学会接受!
虽然总是会有那么一些时刻,某些封存的像巨浪一样扑面而来,让我们躲无可躲——就像睡着了所做的梦,没人能提前知晓,提前解密!
所以,我宁愿相信,三维之外定有那么一个空间,那儿的生命不像寒夜的冰挂,一碰就断,彼此间的情感也不像沙滩上的城堡,一推就倒。那里有爷爷,有奶奶,有所有过去的过去,百年不变,千年不换,那里的人们永远不必为生活担忧,也不用为现实焦灼……
如今,奶奶真的走了,而我将带着她的某些特征继续活着,也许鲜花会凋落,绿叶会腐烂,但爱会在失去中一代一代不可思议地绵延!
陈蕲摘自《意林》
当外面的世界车水马龙,当周围的世界安静屏息,睡不着的时候,我突然弄懂了一件事——所谓的生离死别,一开始也许都意识不到,直到彻底失去,永不再见,才会慢慢呈现,像树纹一样一圈一圈随年轮长进树干的里面,外人看不出,生命本身却知晓。
奶奶的离去,让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悟衰老与死亡。当我望着奶奶年轻时的照片,我无法相信那个特别精致,格外讲究,坚持写日记、练大字,为儿时的我熬药、削铅笔、改作业的奶奶,就这样永远见不着了。
菲利普·罗斯曾说:“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我想,年轻时在南京穿着婚纱、烫着卷发、说着英文的奶奶,肯定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会老成后来的模样。
我记忆中的奶奶身体一直很好,几乎没吃过什么药。直到80岁那年意外摔倒,才使得健步如飞的她,什么都咬得动的她,一瞬间衰老。后来,腿好后的奶奶,渐渐背驼了,听觉也不行了,曾经一心想乘飞机满世界游的奶奶,不得不蜷居在一个透明的世界里,每天看着活色生香的日子离自己越来越远。到后来,她终日躺在床上,更是老得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
也许,人一老,就变小,不光身体变得瘦小,连精神也如此。有时候,我们一回去,奶奶便像没断奶的婴孩一样,眼巴巴地望着,怯生生地黏着,怎么也舍不得我们走。直到不得不起身离开了,奶奶便爬起来,拄着拐杖倚着门框摇手目送我们出院门,然后开始日日掰着手指等候我们下一次的到来……
一开始奶奶是极其怕死的,但奶奶活到最后,总会念叨:“怎么还不死呢?阎王爷把我忘记了吧?”
也许,对老人而言,死亡是一点点降临的。
上午,奶奶还帮爸爸削了两个莴笋。可是等爸爸回来喊奶奶吃午饭,奶奶便已无法说话,无法直立。等我赶到时,93岁的奶奶,生命已像风中的蜡烛,只剩一点点光亮。但奶奶仍用仅剩的生命力,负隅顽抗,又熬了8天9夜,才熄灭最后的火焰。
即便如此,那时候的我也极不愿相信奶奶会走。所以,当妈妈在电话里讲,奶奶好像好些了时,我深信不疑。其实,那是奶奶的回光返照。
去世那天上午,奶奶从婶婶手里抢了馍,自己一点点掰碎,往口里塞,直到最后一点点碎末,也一一抹进嘴里。婶婶怕奶奶卡住,连忙喂点牛奶,牛奶喝了大半瓶,馍却怎么也咽不下。婶婶用餐纸包走奶奶吐出的馍,难过得背过身,不忍看奶奶大口喘气的样子。
我不知道奶奶临终前遭受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我只知道,在她不好的日子里,我们坐在她身边,一一握着她的手,她侧歪着头,看不见我们,也说不了话,但知道我们在,眼泪便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后来等到远在他省的弟弟抱着娃娃回来,奶奶居然睁开眼睛,扯着嘴角心满意足地笑了。次日,当街坊邻居陆续来看奶奶时,奶奶一直摆手。别人问她:“是快好了,不会死了吧!”奶奶摇头,然后别人又问:“是不会好了?”奶奶点头。
我目睹了奶奶这几年来,在死神的阴影下,一步步退让,终究退无可退的境况——当最后我给奶奶洗脸时,她的皮肤薄得像张纸,双腿瘦得只剩皮包骨,每喂几口水,就会呛得咳嗽。原来,到最后,我们连吞咽与言语的功能也要统统还回去,只剩呼吸。而最后的最后,连呼吸也停了,一个人便消失了。
但一个人的消失并不是完全的消失。为奶奶守夜时,妈妈对我说:“我脑海中你们的奶奶,是斜着嘴角笑的那个,不是脸颊塌陷、睡在棺材里的那个……”
奶奶走后,生活好似也逐渐回归正常。但总会频频梦见奶奶没有死,我到处给她找穿的,找吃的,然后,醒来,发现奶奶真的不在了——那个很会烧菜却不曾吃过一口我亲手烧的饭菜的奶奶,真的不在了。一想到这儿,便会恍若隔世般难受起来。
如果夜晚是星星的院落,思念就是落满秋叶的路,来不及打扫,又为新的红叶所覆盖。奶奶的生日是中秋节的前一天。每逢她生日,我总会买上很多吃的穿的去看她。但今年的中秋,月亮还会那么圆吗?当我们吃着月饼,唱着《月亮粑粑》的时候,奶奶会在天上看着我们吗?那一刻,会不会好想像童话里的小女孩,擦亮一根火柴,就可看到火光里的温暖?
很舍不得奶奶走,但也不想奶奶活着受罪。也许,正如爸爸所说的:“奶奶九十多岁了,天天望着天花板过日子,还得操心儿孙的事,活着也是一件很心酸的事,所以,走了好,对她是解脱!”
是啊,时间在飞逝,死亡是终点。世界是我们想象的画布,生活像不停旋转的黑洞,随时随地裹挟着我们往一切不确定的地方去。爱至尽头,梦至虚无,不如把死亡当作瑰丽的梦境,把落日看成凄美的绝景。
在时光的倒影里,我们得学会与“理想之外的不理想”握手言和。在命运面前,该来的总会来,该面对的总要面对。没有人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至少可以决定怎样爱,怎样活!
其实,衰老与死亡,自然得就像那天上的雨云,它能让天空灰暗,也能滋润万物。所以,面对它们,既不要哭,也不要笑,要试着理解,要学会接受!
虽然总是会有那么一些时刻,某些封存的像巨浪一样扑面而来,让我们躲无可躲——就像睡着了所做的梦,没人能提前知晓,提前解密!
所以,我宁愿相信,三维之外定有那么一个空间,那儿的生命不像寒夜的冰挂,一碰就断,彼此间的情感也不像沙滩上的城堡,一推就倒。那里有爷爷,有奶奶,有所有过去的过去,百年不变,千年不换,那里的人们永远不必为生活担忧,也不用为现实焦灼……
如今,奶奶真的走了,而我将带着她的某些特征继续活着,也许鲜花会凋落,绿叶会腐烂,但爱会在失去中一代一代不可思议地绵延!
陈蕲摘自《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