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学步“趣”为先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藕断丝连”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朗读声:“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学生在朗读时或一字一顿地读,或一个字一个字地指读,但不会把词与词连起来读。
  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学生刚开始朗读时,注意的范围较狭小,随着他们朗读技能的不断提高,渐渐地眼动较快,看先于读,就能逐步把一个词组作为认读单位,进而达到连贯、流利地朗读的要求,但这个过程是较长的。实验观察表明:如果只是教师带领学生反复机械地练读,而不注意创新的方式方法,启发、帮助他们如何理解什么是词语连读?该怎样才能读得好听?就会抹煞学生的朗读热情,而且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在小学低年级这个培养语感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带领学生找到文字的韵律之美,促其语感的形成。
  在对比研究的教学中,我把“藕断丝连”这一现象迁移至句子的朗读中,这样形象地引导学生:“小朋友,看见过‘藕断丝连’吗?藕切成一片一片后,当中有丝连着(出示实物演示),这些词儿就像这一片片‘藕’,读的时候我们要把它们连在一起才好听。一个词一个词分开读就等于把这些藕片间的丝儿扯断了(实物演示)。”这样,学生看到“藕断丝连”画面,再把心中的感受加至朗读中,很快就获得读好句子、读好课文的法宝了。久而久之,他们感悟到了朗读的节奏、韵味,语感明显增强。
  “蜻蜓点水”
  低年级学生,除了不会词儿连读,还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不会朗读“的、了、着”等轻声字,朗读时经常会出现重读、拖调现象,这也是语文教师非常担忧的问题。尽管大家经常提醒学生注意这些轻声字的朗读,不断地强调读时要“轻轻地”,但因为学生的语感还不强,一拿起书本,他们很快又会忘得一干二净,只顾凭着自己的感觉朗读起来。
  为了改进原有的教学,我在对比教学研究中,引入了成语“蜻蜓点水”。“蜻蜓点水”是学生都能描绘的画面,依据他们对这一现象的已有认识,我先让他们说说蜻蜒是怎样点水的,并用手轻轻地做做动作,“对,蜻蜓点水就是这样轻轻地在水面上碰一下(做动作),这个‘的’是轻声,读的时候也应该轻轻的,就像蜻蜓点水一样。”然后,指导学生边读边用手做动作。几次练下来,学生就基本能掌握对轻声的朗读了,课堂中也就减少了许多不和谐的朗读语调。
  另外,为加强教师“指导执行力”的落实,提升训练效益,教师还要对轻声的读法从严要求。遇到学生重读轻声,应立即予以纠正,千万不可姑息迁就,听之任之,否则,一旦坏习惯养成,即为痼疾,到那时再想“治疗”就十分困难了。
  “鹦鹉学舌”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大多受家长、长辈宠爱,是家庭“一言堂”的“小堂主”。而到了学校,进入了新班级,有了新环境,这些学生往往不能实现角色转换,不能认清自己的学生身份,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于是,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讲课或同伴发言时,学生以“自我中心”,不认真听讲;教师要他回答问题时,学生“鹦鹉学舌”,喜欢重复别人的语言。于是,课堂上就出现了一只只“小鹦鹉”。
  赶跑“小鹦鹉”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因为善于倾听是学习态度积极的外在表现。怎样才能不做“小鹦鹉”呢?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倾听比发言更重要”;要让学生记住:“你听别人的,大家才会听你的!”;要让学生知道:“回答问题的时候,要说自己的想法,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在课堂这个文化知识学习的主阵地上,学生只有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倾听教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开启智慧的大门,进发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否则再详细的讲解、再精彩的讨论,如果学生没能认真地听,效果就等于零。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倾听习惯养成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要使同学们学会倾听、善于表达,不是几节课引,导就能奏效的,它需要教师增强意识,时刻提醒。
  “添油加醋”
  小学低年级是写话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学发现学生写出来的内容虽然有童趣,但语言不够生动,读来让人感觉很苍白。
  有一次,在“师生共享日记”的环节中(我们每天抽时间一起交流日记,共同畅游精彩缤纷的日记世界),一个小朋友刚读到:“春姑娘来了,柳树发芽了,小蜜蜂在花丛中飞……”就听到下面响起了一个嫩嫩的声音:“没劲,就像是吃了一盘没有味道的菜。”哦,原来写话是有“味道”的。我灵机一动,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讨论,怎样让他的日记有“味道”?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要加上几个成语;有的说把他笔下的柳树当作小姑娘的长辫子来写;还有的说:“把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改成“小蜜蜂在花丛中快乐地跳舞”……学生说完后,我让那位同学当堂修改,再大声朗读,结果,惊喜从学生们的脸上流淌了出来。“现在的写话还没有味道吗?”“不了,好像加了调料,有味道了。”“味道好极了。”从那天起,学生们在写完日记后,总要先自己读读找找,是否加入了“调料”?是否让读者有“美味”的感觉?是否让读者有“吃”了还想“吃”的感觉?无形中,“添油加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话热情,提高了写话水平,同时也让学生自己修改日记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蹒跚学步“趣”为先,面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如果教师能蹲下身子,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敏锐地发现,充分地关注,智慧地解决,不懈地引领,就一定能在教学的“草根改造”中,倾听到学生们健康快乐的“生命拔节”的声音。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元日  【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歌谣里的年俗  有一首《老北京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x iu),大年初一满街走。而老南京的习俗是: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有一首琅琅上口的
期刊
一教《金子》:忠实执行者  1998年,那时的语文教学,提倡淡化篇章训练,突出词句品味,因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彼得·弗雷特能够吃苦耐劳的精神:(1)“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淘金者便蜂拥而至。他们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找到金子,结果,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只好扫兴离去。”“听说”“无意”有很大的偶然性,淘金者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必然导致失败,这是从反面说明“
期刊
当下中国的老师和学生最缺什么?  可以说什么都缺,但最缺的是自由。  不少老师只能按学校规定的程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既没有选择教材的自由,也没有决定考试的权利,甚至布置给学生做的作业都必须年级统一。教师就如同工厂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人,一切必须按章办事,不可越雷池半步。  不少学生只能按学校和老师制定的游戏规则学习和活动,既没有选择学什么的权利,也没有决定不学什么的可能。具有不同天赋和不同需要的学生学
期刊
一、读,对照明诗意  【多媒体一:《烟花三月》】  1.我们刚刚欣赏的曲子是——《烟花三月》。一曲《烟花三月》让你想起了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份回忆读课题,请读出满心的离愁,读出绵长的别绪。  2.而这离愁,这别绪,全都融入了——【多媒体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趣读诗文。同学们,读古诗要学古人。古人吟诗,要读出诗韵,有节奏,喜欢低低吟哦,如痴如醉。  4.诗文对照诗意。  (1)都说“书
期刊
问: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把成语编成语串让学生“读读背背”,实践证明这种练习形式是很好的,学生很感兴趣。可是我们也发现,有的语串编人了比较生僻的成语,有的连我也没见过,问别的老师,他们也说没见过。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书面语言,这些成语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学了用不上,学了又能有多大意义呢?成语积累的目的是为学生今后说话、写作提供更丰富的语汇,既然是积累,为什么不找些比较常用的成语呢?  答:你的意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将阅读的这一过程称之为“赏读”,它不仅富有学科特色,还富有人文关怀。  一、“赏读”的情趣  1.让阅读成为一次发现的旅程。语文阅读是一种投入的欣赏性阅读。师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
期刊
一、文意感悟有匠心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师:什么是“陋习”?  生:不合理、不良的习俗称为  师:文中的“陋习”是指——  生:(齐答)缠足。(板书:缠足)  师:童年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  缠足的情景。让我们回到那一刻!(出示:第2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读了这一段,你对缠足有什么了解?  生:缠足是用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缠脚。  师:这是缠足的方法,还要用针线密密地、紧紧地缝住
期刊
我校曾是一所薄弱的农村学校。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校以强化写字教学为切入点,开始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因为我们坚信“写字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践中,我们由写字教学逐渐走向了书法特色,使学校亮起来、强起来、精神起来,实现了“丑小鸭”式的蜕变——2004年创建成江苏省实验小学。  人能写字,字也能“写”人。我校希望通过书法教育为屯小的孩子打造漂亮的第二张“脸”。脸为天生,是一种很难改变
期刊
一、书写课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隆冬季节万木萧条,走近吉林松花江畔,有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那就是闻名全国的雾凇奇观。  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书写“雾”字(学生书空),注意雨宁头要宽,覆盖住下面的“务”字,象征着铺天盖地的大雾白茫茫笼罩一切。(学生书空)咱们再观察“凇”字,左边是两点水,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到冰天雪地里寒气逼人。  师:《说文解字》中这样说:两点水的含义是“水遇冷凝之形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语文教育走向日常生活?  一、教学内容:源头活水,开发校本课程  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已经越来越多地关注生活实际,如口语交际、时文选粹、语文与生活等。课文在聚焦经典的同时,也更多地选用时代性较强的通讯、美文,如《梦圆飞天》《最后的姿势》等。学生在品读、赏析这些文章的同时,打开了一扇扇通往现实生活的窗户,他们“家事国事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