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环保成为一种生活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ud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当环保内化为一种生活习惯,不单纯依靠外部法律制度来约束的时候,它才能真正地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一种道德信仰
  
  一个月内,整了一笔钱,想买一辆车。心情如此迫切,实在是因为受不了人行道旁越来越重的汽车尾气,以及烈日下越来越高的气温。
  
  不过吊诡的是,让我们深受其害的空气污染和气候变暖,竟然都与汽车的迅速增加相关。
  钱凑齐了,我又犹豫了,看看日益拥堵的交通以及日益恶化的环境,作为一名有些环保意识的公民,我突然觉得购车计划正让自己悄无声息地成为一名环境破坏者。
  一面是提升生活水准的欲望,一面是环境保护的信仰,其中的踯躅,颇似我们国家的两难,一面是发展经济的硬道理,一面是保护环境的国际压力和民众呼声。这不,6月4日,世界环境日的前一天,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强调其承诺目标,即在2006至2010年,将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使用量削减20%。去年,中国每单位GDP能耗降低了1.23%,未能实现下降4%的目标。
  回到我个人的购车两难。后来我将自己的困惑与一位资深环保人士沟通了一下,他说,“有钱不买车是一种境界,买车而不经常用车也是一种境界,这才是一种环保生活化的态度……”
  茅塞顿开。
  车,完全可以买,但买了车,不一定要经常开车。就像日本和欧洲许多发达国家,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车,但大家平时上班多选择地铁,车通常是在周末郊游用的,其中固然有政府的提倡和调控措施,但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从公民个体的角度来说,环保,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我想起了今年两会政协委员、电影明星巩俐老师的提案,“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巩老师因为这个提案遭到舆论的讥笑,被称为达到了小学生作文的水平。但笔者以为,巩老师的提案仅仅因为与小学生作文同题而受到嘲笑是有欠公允的,这个题目实在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题目,应该批评的不是巩老师做了这个题目,而是她没把这个题目做好做深。
  德国《明星》周刊2月初做了一个专题:“简单地让世界变得更好”,宣扬“50个小观念起到大作用”,并在它的网站上进行了好习惯的征求和投票活动。结果以下细节“中标”:使用菜篮子或是布口袋,拒绝塑料袋;将室内温度调低1度;使用节能灯;使用环保电;下次短途旅行时放弃坐飞机(仅从汉堡到柏林往返一次,每位乘客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高于一台冰箱一整年的排放量);等洗碗机满了后再使用(一周少用一次洗碗机,一年则可节省1000升水)……
  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曾对未来社会的两大发展方向作了区分:“以矿物燃料为基础、以汽车为中心、充斥着一次性物品的西方经济模式,在工业国家已不再行得通,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不会行得通。保持21世纪初的全球文明,取决于向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实行交通运输多样化的可循环经济转变。为保持经济增长,就要建立新型经济。”所谓的新型经济,被布朗称为B计划。50个好习惯中,吻合B计划的比比皆是。
  这些好习惯,就是环保生活化的体现。环保,它是一种生活。
  正在小康路上高歌猛进的中国人,相当多的总是摆脱不掉童年或者父辈缺衣少食的记忆,于是碰到什么免费的,或者花了钱觉得自己应该享受的东西,总想尽可能多地据为己有,像超市里面的塑料袋,宾馆里的热水,还有用了一天完全不必换洗的床单,以及吃饱了撑着还要再吃的自助餐……从物质极度贫乏到物质极大丰富,其过程的短暂让国人胃口相当饕餮,也相当不环保。
  或者我们可以说,在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认知中,奢侈浪费在中国是一种炫富的时髦,殊不知在发达国家人民眼中却是土得掉渣。
  只有当环保内化为一种生活习惯,不单纯依靠法律制度来约束的时候,它才能真正地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一种道德信仰。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生活习惯和道德信仰属于内在制度,而法律规章属于外在制度,前者在社会中执行起来更加平滑无缝,更小阻力,而后者执行起来更多摩擦,更多阻力。
  在《明星》周刊编辑的50个让世界更美好的细节中,还有这么一条,“和你的爱人一起沐浴,既可增进情趣,又可节省水资源。”的确,这个时候,环保已经成了一种乐趣,它肯定会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类似地,我们是否记得小时候有许多娱乐都是不花钱的(进而,是不耗电,不污染空气,不毁坏森林的),比如讲故事,比如猜谜语,捉迷藏,过家家,而今天的孩子,难道就一定要花钱去坐过山车、买玩具、打电子游戏才高兴吗?
  图/姜晓明
其他文献
哥廷根的13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占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另外还有三分之一居民从事和大学相关的活动    校长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制定学校的发展计划,协调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协调得到的经费的分配,以保证资金流向更容易出成果的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校长不是学校的主人,而是学校的管家    诺奖得主,世界大学第8位    哥廷根是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南部的小城,源远流长的学术历史使得哥廷根和图宾根、海
今年是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80岁诞辰,女王的实际生日是4月21日,但是官方庆祝生日在6月17日。  白金汉宫发言人说,女王一直是变革的先锋,但同时又维护传统。但无情的事实是,近年来王室成员的婚变、婚外恋等事件造成的负面效应,使王室的公众形象已大不如前。而过去半个世纪中,英国媒体没有放过王室生活和工作的任何细节,舆论批评更是毫不留情。  王室的神秘色彩也早已消失殆尽。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觉得王室已经成了供
一根平衡木的学问    她盯着这根长5米,宽0l米的棍子大概有十秒钟的时间了。  这个看起来只有4岁左右的小姑娘点了下头,脚下发力,一下子就跃起,跳上了这个离地一米左右,被称作平衡木的体操器械。  弯腰、屈背、翻转……一连串难以想象的动作并不流畅地完成了。旁边的中年女教练用湖北方言提示着下一个动作。  很快地,她完成了自己的节目。紧接着,又一个差不多大小的姑娘开始了同样的过程,而在她的身后,还排着
在40亿观众面前上演一出中國文化大戏,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一次的任务,已经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高度。开了数不清的会,向专家请教:如何才能表达善意?如何才能感动他人?如何处理和平与崛起?如何才不会让人觉得你在搞文化上的穷兵黩武?最后他说,我现在不要想法,要的是办法,要把所有的小机灵、小火花变成切切实实的方案和步骤。他宁愿将开幕式视为一项意在“说明中国”的技术活儿,这种质朴的心态,让他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
101大厦注定了自己的孤独。  在台北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它挺在信义路上。即便是在远郊的圆山大饭店,也能目睹它寂寞的身影。台北是一个没有摩天楼群的城市,这里有更多的骑楼,更多的自建立伊始就保存完好的建筑。  不是上海,不是南京,不是香港,不是东京,也不是纽约。台北的空气有着一种暧昧的、独特的味道,说不清,道不明。    它有日本的味道,整洁的街道、随处可见的日式建筑、温泉和清酒的盛行、补习班
她不是希拉里,她不是贝隆夫人,她是克莉斯蒂娜    自从今年7月1日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基什内尔宣布要竞选下任总统后,她就被问过不止一百次和希拉里相似的问题。但即使是被问到第101次,克里斯蒂娜在回答時,仍然会保持迷人微笑,说除了她们两个都是律师、参议员和总统夫人外,没什么相同点。  的确,克里斯蒂娜和希拉里从来就不一样,虽然她们都是在法学院读大学时认识现在的丈夫,虽然她们都是第一夫人,虽然克
不要随便丢东西,否则可能背负“间谍”之名    8月28日,俄罗斯军方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手拿一本美国公民护照,声称护照是在战斗激烈的南奥塞梯战区找到的,这表明护照主人和格鲁吉亚突击队员一起出现在战场上。在放大的彩色复印件里,所有的镜头都集中在护照主人“Michael Lee White”的名字上。  同一天,普京接受美国有线新闻台CNN的访问时表示,“我们有重要证据认为,战区里有美国公民”, “
奥巴马所劫的“富”包括和乔一样的普通人。他们努力工作,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够有回报。但是奥巴马的想法就扼杀了他们的美国梦    10月11日,星期六。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名叫“荷兰”的小镇风和日丽,镇上一位34岁的管子工Samuel Joe Worzelbacher在和他的儿子玩橄榄球。乔平日工作勤奋,他正在存钱,打算买下自己工作的那家管道修理行,晋身中产行列,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让乔绝对想不到的是,就
今日这个“去中心化”的时代重新挑起了对基督教早期史的兴趣。耶稣的追随者,原是犹太人信仰的一个宗派,圣保罗把它传入外邦人之间,逐渐与犹太母体分离,形成“基督教”。这位具罗马公民籍的小亚细亚犹太侨民甚至建议豁免外邦人无须遵守摩西法典,尤其是割礼。为此保罗于公元49年左右前赴耶路撒冷与彼得和义人詹姆斯(耶稣同父异母兄、十二宗徒之一)进行洽商。《宗徒大事录》(Acts of the Apostles)说此
在知识分子或者知道分子还不很多的年代,眼镜往往是一种身份的标志。  刚工作那会儿,每天到单位食堂吃早餐,先把大搪瓷缸子递进去,找个凳子坐等大师傅煮挂面。片刻,听见有人叫:“眼镜,你的面好了。”于是开吃。某天忘了戴眼镜,照例坐着等面下锅。不多时忽闻:“嗨,那个没戴眼镜的,你的面好了。”奇怪了,满屋子都没戴眼镜,我竟也居之不疑地起身取面。  一个习惯了自己身份标志的人,即使在标志缺失的情况下,仍然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