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建设一支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师队伍已迫在眉睫,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已成当务之急。因此各中小学校要结合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日益年轻化的实际情况,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全力抓好师德教育和教师业务素质。
一、推进队伍建设必须深化师德师风教育
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是教育素质的重要方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中小学校应始终把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和引导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化依法从教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其次恪守职业道德,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为内容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举办专题讲座、讨论、演讲和建立正确的师德舆论导向。在教师中开展“铸师魂、扬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活动,倡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开阔“爱满天下”的情怀,树立培育真人的态度,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献身教育事业。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从而使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发扬主人翁的作用。
二、优化师资队伍必须夯实教师业务功底
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中小学校应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建立名优教师帮带新教师的导师制,制定教师进修培训管理方法,包括名优、骨干、普通等多套教师培养方案。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特别应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在组织新教师培训中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命题与辅导等方面耐心指导。对于三年以上教龄、35岁以下的教师则坚持进行综合素质的培训,从基本功、讲课水平、电教媒体的使用和论文评选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课改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除了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县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外,还要评选出校级、镇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支持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考试,使他们不断“充电”,不断提高,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实施“校本培训’,抓好继续教育,做到人人参与,持之以恒,把教师技能提高和基本功训练贯穿于教学优化的全过程,使广大教师尽快地适应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提高教研质量必须开展教育科研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是新知识体系的学习者、课程创造性的执行者、课程资源的创生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如何有效地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成为具备“现代化素质”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师,是中小学的工作重心。中小学要加强教研组的组织建设,将教育科研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增强教研合力;加强教研交流,在教师中开展“让我露一手”的教研活动。每年开学初,学校应安排教师人人上好一节最佳课,为了使活动行之有效,杜绝“完成任务,走过场”的现象,教研组要拟出教学评优活动计划和课表,还有评优记载及资料。通过授课、说课、评课,由文理教研组到学校综合组层层筛选,依据总评成绩评出优质课教师,学校予以奖励。还要开展实验课题研究,逐步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中小学要设立课题实验班,认真组织实验班教师以先进理论为指导,扎实开展实验,并把课题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行为。在此基础上,中小学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选择教研专题,形成一张科研网,确立“教学与科研”并举的意识。中小学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而要争取做“专家型”、“学者型”、“科研型”教师。教研中,中小学教师还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走“专群结合”的道路。再次,建立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网络,中小学要倡导“四个为本”:教育科研,队伍为本;科研业务,课题为本;课题研究,创新为本;过程控制,管理为本。通过开展这些教学活动和教育科研活动,使中小学教师在思想上得到启发,业务上得到提高,且进一步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热情,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纽带,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提高质量的关键。为此,中小学校要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坚持不懈,进一步活化教师群体,使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更加可喜的成绩。
(责任编辑黄晓)
一、推进队伍建设必须深化师德师风教育
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是教育素质的重要方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中小学校应始终把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和引导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化依法从教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其次恪守职业道德,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为内容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举办专题讲座、讨论、演讲和建立正确的师德舆论导向。在教师中开展“铸师魂、扬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活动,倡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开阔“爱满天下”的情怀,树立培育真人的态度,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献身教育事业。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从而使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发扬主人翁的作用。
二、优化师资队伍必须夯实教师业务功底
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中小学校应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建立名优教师帮带新教师的导师制,制定教师进修培训管理方法,包括名优、骨干、普通等多套教师培养方案。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特别应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在组织新教师培训中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命题与辅导等方面耐心指导。对于三年以上教龄、35岁以下的教师则坚持进行综合素质的培训,从基本功、讲课水平、电教媒体的使用和论文评选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课改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除了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县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外,还要评选出校级、镇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支持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考试,使他们不断“充电”,不断提高,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实施“校本培训’,抓好继续教育,做到人人参与,持之以恒,把教师技能提高和基本功训练贯穿于教学优化的全过程,使广大教师尽快地适应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提高教研质量必须开展教育科研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是新知识体系的学习者、课程创造性的执行者、课程资源的创生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如何有效地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成为具备“现代化素质”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师,是中小学的工作重心。中小学要加强教研组的组织建设,将教育科研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增强教研合力;加强教研交流,在教师中开展“让我露一手”的教研活动。每年开学初,学校应安排教师人人上好一节最佳课,为了使活动行之有效,杜绝“完成任务,走过场”的现象,教研组要拟出教学评优活动计划和课表,还有评优记载及资料。通过授课、说课、评课,由文理教研组到学校综合组层层筛选,依据总评成绩评出优质课教师,学校予以奖励。还要开展实验课题研究,逐步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中小学要设立课题实验班,认真组织实验班教师以先进理论为指导,扎实开展实验,并把课题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行为。在此基础上,中小学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选择教研专题,形成一张科研网,确立“教学与科研”并举的意识。中小学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而要争取做“专家型”、“学者型”、“科研型”教师。教研中,中小学教师还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走“专群结合”的道路。再次,建立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网络,中小学要倡导“四个为本”:教育科研,队伍为本;科研业务,课题为本;课题研究,创新为本;过程控制,管理为本。通过开展这些教学活动和教育科研活动,使中小学教师在思想上得到启发,业务上得到提高,且进一步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热情,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纽带,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提高质量的关键。为此,中小学校要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坚持不懈,进一步活化教师群体,使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更加可喜的成绩。
(责任编辑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