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孩子心中喜爱阅读的种子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n85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上高中后住校,每周六回家。上个周六我去学校接她,一见面她就跟我说起了她近一周的阅读体会:“妈妈,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生平事迹,我感触很深。他们都是注重细节的人,把看似普通的事做到了极致,真的让人敬佩!”说着,她把摘抄本拿给我看。女儿的摘抄本上除了摘抄的好词好句,还有阅读心得。看着女儿的摘抄本,我不禁想起三年前的往事……
  我已忘记那天是如何走出女儿语文老师办公室的。老师的话像锤子敲在我心上:“你女儿语文成绩太差了,尤其是作文,连句完整的话都写不清楚;阅读理解丢分更严重……照这样下去,上高中可没指望。”临走时,老师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一定要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第一天,我坐在女儿身边监督她阅读。谁知她看书不到5分钟,就说要上厕所。第二次,看了不到10分钟,她又要喝水。我在一旁看手机陪着她,忍不住冲她大喊:“你怎么这么没耐心啊,怪不得语文成绩那么差!”女儿毫不示弱地回敬我:“你天天抱着手机,却让我看书,公平吗?”我说:“我又不考高中,你能跟我比吗?”那晚,我和女儿不欢而散。
  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回想着女儿的那些话,久久不能入睡,便给身为特级教师的闺蜜李娜打电话请教。她听完我的讲述后帮我分析:“想要培养孩子爱阅读的习惯,家里要有阅读的氛围才行。试想一下,你在玩手机,却让孩子去看书,确实不公平!”是啊,下班回到家基本上都是抱着手机追剧、看各种小视频,从没考虑过女儿在我身边会是什么感受。看来,女儿不爱看书、不爱阅读与我有很大关系。
  第二天,我把手机关掉来到女儿房间,坐在她身边认真地跟她说:“从现在起,妈妈每天也要读书。咱俩互相监督,如果谁做不到,就在走廊里罚站十分钟。”女儿想了想同意了。因为我家住一楼,整个单元的人都要从我家门口经过。
  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命若琴弦》。我被文中主人公老瞎子的故事深深感动。他明明知道,即使他的徒弟弹断1200根琴弦,眼睛也是无法复明的,但他还是用善意的谎言,告诉徒弟这个念想。正如文中所说:“目标虽是虚设,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如何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那次读龙应台的文章《亲爱的安德烈》,她把对孩子的爱和教育,用母亲独特的视角,以一个一个清晰生动的例子呈现在读者眼前。当她和儿子对未来规划发生矛盾时,她在文中写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我把这段话用红笔标注下来,并把文章推荐给女儿。
  女儿看完后,第一次自觉地写了读后感:我长大后,不要变成没钱没名、依靠父母生活的提摩。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作文写好,把语文成绩提上来。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不知是文中提摩的故事起了作用,还是孩子心中阅读的种子发芽了。也就是从那时起,女儿每天完成学习任务后,都会主动捧起课外书阅读,从《唐诗宋词》《安妮日记》开始,而后读了《红楼梦》《摆渡人》《文化苦旅》《我与地坛》……有时买了新书,我还没顾上看,就被女儿抢走了。
  读书之余我拿起笔写了一些文章,尝试给纸媒投稿。起初,投出去的稿子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女儿鼓励我:“妈妈,你只管努力,要努力到神灵和老天爷都要情不自禁帮助你!这话可不是我说的,是稻盛和夫讲的……”她能“学以致用”,我很是意外。
  一天,我正在上班,突然接到女儿语文老师的电话,我以为女儿的语文又考砸了,没想到老师出乎意料地告诉我:“你闺女的文章在咱们当地的报纸发表了……”语气中满是自豪。我使劲掐了掐自己的手,很疼,我才知道不是在做梦。
  当天晚上我做了几个女儿喜欢吃的菜为她庆祝,女儿自信满满地说:“这只是第一步,以后我还要加大阅读量,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妈妈,等你的文章发表了,我就用我的稿费请你吃大餐,祝贺你成功!”为了共同进步,我们一起去市图书馆办了借书卡,阅读的同时摘抄好词好句,或者写感想。此外,我俩还坚持每周写一篇小文章练笔。半年后,我的处女作在外省一家杂志上发表了。
  至今,我已陆续在全国各地媒体发表文章200余篇,如愿加入了市作协,我家还被河北省新聞出版局授予“书香之家”荣誉称号。女儿中考时语文考了113分,并以610分的总成绩被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录取。
  我庆幸在关键时刻依靠阅读拉近了与女儿的距离,并通过阅读与女儿一起走进了一片新天地。
  【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
22岁,正值青春韶华。可22岁的晨宇却成了全家最大的愁事——他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18岁出国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元却连预科都没毕业;回国后到大专院校求学,不到两个月就弃学回家;终日与网络游戏为伴,与家人仅有的沟通就是要钱……  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经济这么强大的父母做后盾去留学的,晨宇不仅把大好机会浪费掉了,而且没成栋梁先成“巨婴”。此事在网上披露后,网友们一片哗然。大家纷纷议论,一手好牌打得稀
问:我是一家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职工,目前已在该单位工作多年。两年前,我儿子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被公派到美国留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两年来,为了节省开支,儿子一直没有回国休假。我想问一下,作为母亲,我能享受探亲假吗?  林女士(广东顺德)  律师意见:探亲假制度,是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与家属分居两地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回家与父母或配偶团聚假期的制度。1981年3月14日重新修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
什么叫安静力?就是家长在孩子面前能够保持安静、淡定、不插手的能力和习惯。家长在孩子面前,该安静时就不要说话,该少说时就不要多说,该沉默时就一定要忍住。懂得适时、适度安静的父母才是智慧的父母,才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创造力。  我常常安静地观察孩子,毫无功利心地陪著或只是远远看着孩子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不介入,不插手,不评判,只做一名好观众。我发现,儿童其实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总是能喷发出蓬勃的智慧。
家长:“自从上了高中,孩子就整天哭丧个脸,并且看谁都不顺眼。”  这天,我接待了预约来访的一家三口:高中生超群和他的父母。  超群的父母四十多岁,父亲厚道,母亲干练。提起孩子的情况,父亲推了母亲一下:“让她说吧,我家的事,都是她说了算。”我笑了:“对。当爸的都管大事,让当妈的管小事。不过,孩子的事也不小啊!”  超群的母亲一下子找到了知音:“可不,孩子的事桩桩件件都不是小事。事实上,家里的事也不是
孩子一旦出现问题,父母就会互相指责:“你总惯着他。”“他之所以这样,都是你管得不对。”如何避开找碴儿型对话,将重点放在孩子需要学习的事情上?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推荐使用儿童技能教养法——当孩子得知自己需要学习某种技能而不是纠正问题时,他就会更感兴趣,也更有积极性。  只要求孩子考得好、拿高分,其他的则不管不问、不听不看。这是中国家长最普遍的错误做法  笔者:作为家庭教育专家,您接触过众多家长,见识过
当孩子不肯做家庭作业,当孩子抱着手机不撒手,当孩子出现了早恋苗头……家长一定会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劝孩子改邪归正,浪子回头。但是,任凭家长磨破嘴皮,孩子就是听不进去——  让孩子没耐心听的是父母的命令、否定和威胁  在齐女士看来,13岁的儿子小葛是头犟驴:“他早上出门上学时,我看天阴了,就提醒他带伞,至少提醒了三遍,他就像没听见似的,对我摆在门口的伞视而不见,结果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淋了雨,晚饭时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暴力日益成为众矢之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傳统理念已基本消除。但是,另一种看不到伤痕的暴力仍然在威胁着孩子们,那便是来自父母的语言暴力。  有的家长认为,语言暴力不过是说话语气生硬些,不足为怪;有的家长认为,语言之所以成为暴力,是孩子太脆弱,不是家长的问题;有的家长认为,所谓语言暴力,其实是家长有意为之,因为好言好语容易让孩子骄傲;还有家长认为,指责家长对孩子语言暴力是小题大做,亲
翁虹,从结婚到生女,始终没有离开过公众的视线。在她心中,女儿水晶是个小天使,是上天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因为女儿,她由强势变得柔情;因为女儿,她重新开始了学习,懂得了许多教育理念;因为女儿,她调整工作重心,更多地关注家庭和慈善……说起家庭教育,翁虹颇有心得。她说,要想做个好妈妈,就需要不断地学习。  不把强势带回家  翁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曾在清华大学工作。两位老人都是非常传统的人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满屋子追着孩子喂饭。孩子三心二意,边吃边玩,有时还把好不容易喂进去的这口饭又吐了出来。因此,很多家长怕孩子吃不饱,营养跟不上,便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吃。  家长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孩子吃饭,真的不是吃得越饱就越好,尤其是晚餐。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孩子吃得太饱带来的危害。  1.肥胖。孩子晚上運动量变小,能量消耗降低,吃太饱容易导致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大量脂肪。长期
如此竞争,谈何快乐  崔先生的儿子小威今年15岁,在一所重点中学上初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重要考试总能名列年级前10名,但崔先生仍不放心,执意要找我聊聊,因为他感觉小威不开心。“不开心可能有心病,有心病就可能在中考时掉链子,那可就前功尽弃了!”他一脸焦虑地说。  我问:“小威不开心,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吗?他的成绩不是很好吗?”  “唉,高处不胜寒啊!”崔先生叹了一口气,多少有些炫耀的意思,“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