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言型先例现象分类观探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boy2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先例现象的合理分类可以反映未来的研究方向,为俄语研究者梳理研究进程,帮助俄语学习者了解先例现象层次。作者基于《语言先例现象》一书的理论指导,针对“先例现象分类有待标准化”这一问题,借助实例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了俄语先例现象研究现状并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区分,阐述了作者对现有分类观的批判继承和新分类观建立的必要性。
  关键词:能言型先例现象;分类;来源;应用
  作者简介:张宇(1998-),男,汉族,河北省张家口市人,东北林业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赵秀玲(1966-),女,汉族,河北武城人,硕士学历,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正教授,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化、文化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4
  一、先例现象和能言型先例现象
  自“先例文本”概念被提出以来的二十余年中,从统筹名词的变更到先例现象系统的构建,可以说先例现象理论体系被中俄两国学者逐步完善。如今国内俄语界先例现象的引介性研究已经基本完成,研究者们对先例现象定义、特征、功能的界定基本不存在争议,扩展性研究也在循序渐进地开展,其中对广告文本、报刊文本和宗教文本的阐释和厘定更为集中和深入。
  笔者参考知网对2002年至2018年间以“先例”为主题的论文收录情况,在“外国语言文字”、“中国语言文字”模块中选取了以“语言先例现象”为直接研究对象的论文进行统计,研究客体包括并不限于俄语先例现象。统计结果显示,83篇文章中有21篇论文侧重于先例现象的理论构建;22篇论文主要对先例现象的来源进行探究;40篇论文对先例现象的应用领域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涉及大众传媒、报刊文本、外语教学、翻译等领域)。虽然笔者在统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而一些文章的定性也非常复杂,不能单纯按笔者提出的三类研究方向进行对号入座,但以上数据大致可以反映当今的研究情况,即先例现象的应用研究是当今的主流方向。除此之外,我们发现来源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学作品领域,仅有五篇论文涉及来源于历史事件、宗教文化中先例现象,这与笔者查询到的先例文本集统计表中反映出的语料比例较为相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来源于文学作品中的先例现象在数量上占有绝对地位。
  从文献引用情况上来看,国内第一本先例现象专著《语言先例现象探索》一书中总结归纳的部分理论被后续研究者们作为理论基础频繁引用。在该著作中,作者王臻总结归纳了先例现象必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四个层次、七个特征及六种功能,并通过大量语料事实和数据统计描述了先例现象在报刊标题中的十年动态变化状况。该研究在国内先例现象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的地位。遗憾的是,作者在书中提出先例现象的大体分类标准 之后,只是简单梳理了局部的关系,并在整理数据时参考了俄罗斯学者们使用的体裁分类法,并未对能言型先例现象和所言型先例现象下辖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正是基于《语言先例现象探索》一书中的部分理论、语料和数据,参考并整合该作品出版后其他学者在先例现象来源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先例现象的直接来源”为主要分类标准对“能言型先例现象”进行更深层次的划分并阐述自己的分类观。
  王臻认为,能言型先例现象能够用言语直接表达,它包括先例名称和先例表述;而所言型先例现象不能或者没有必要用言语表达,它的体现形式包括先例文本和先例情景。Гудков把先例名称界定为“专有名词中特殊的一组”,它以词语的形式出现,是某个实体的名称,但被使用时说话者通常不是为了指称该实体,而是指称其背后的“先例现象常量”;而先例表述则以语句的形式体现,具有独特的“意思—意义系统”(王臻 2011:54),其使用则是为了表达语句字面意思下更深刻的含义。先例名称和先例表述共同组成了人们在交际中使用的先例现象。
  二、能言型先例现象的分类观
  先例现象理论研究发展至今,还没有明确资料显示有学者提出过一套被普遍接受的分类体系,笔者认为原因如下:一是确立分类观需要保证分类有意义,这一点需要使用数据来证明, 而先例现象涉及领域极广:文学、艺术、宗教都是其重要来源。找到典型的语料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搜集尽可能全面的语料并整理出数据。语料分布的广度和不均匀程度也导致统计工作难以开展,现有数据都是研究者们在特定时段内的特定领域分析得出的,比如О.П.Семенец的“20世纪50—90年代报刊标题中先例文本集动态变化情况数据统计表”(Семенец 2005:39)和王臻的“21世纪初报刊标题中先例文本集统计表”等。因为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也不能覆盖完整的先例现象领域,所以单纯借用这些研究中的结果是不严谨的;二是目前的研究对合理的分类观没有强烈的需求。部分学者在探求先例现象来源时都是在论文的开篇对来源的领域进行简单列举,并在分析每个被列举的领域时选取几个与之相对应的语料并翻译。诚然“大篇幅的理论构建 适当实例证明”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最传统的研究方法(夏思敏、 何孟良,2015),但笔者认为上述的研究没有考虑到“选取的语料在所分类别中具有典型性并不能证明作者的分类就是合理的”,甚至这些列举有时都并不严谨或存在矛盾之处,比如“先例文本不仅源于文艺作品,它还包括神话、传说、圣经文本和民间口头创作,如笑话、童话、寓言以及政论文本等。”(李畅,2018)首先文艺作品中的民间文学作品本就包括神话和传说;有明确作者的寓言和童话属于个人文学创作,没有明确作者或者是人民集体创作的则属于民间文学创作,民间口头创作也只是民间文学创作的另一种名称;其次政论文本这类议论文性质的作品也不属于作者所列舉的“神话、传说、圣经文本和民间口头创作”中的一种。
  本文之所以选取能言型先例现象进行分类,也是希望将其作为建立先例现象分类观的突破口。先例名称和先例表述是先例现象表达的“基本单位”,借助“文字”这一载体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先例名称和先例话语“言简意赅”的特点使交际具有了高效性,而先例情景和先例文本既不具备直接的应用需求,又没有固定的体现形式:先例情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属于抽象的概念;而先例文本规模不尽相同;含有先例名称的某一句话,一个段落甚至整个篇章都可以算作先例文本。但这并不代表对所言型先例现象的研究就没有价值。虽然“文本”这个词语的多义性使得与其相关的理论难以界定,不过从一方面来说,这也使其具备了极大地研究空间。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先例文本—言语思维活动的最终的、自足的产物,(多)述谓单位;其各成分意义之和不等于其意思的复杂符号……属于先例文本的有文学作品、歌曲文本、笑话文本、广告文本、政论文本等。”(В.В.Крснаых 2002:47-48,2004:1)但理论的提出者并不一定能兼顾方方面面,后续研究者也对此提出了新的看法。李畅在《先例文本与翻译》一文中转述了俄罗斯学者Ю.Н.Караулов的观点:“世界上所有文本的存在形式不外乎以下三点:一是以原始形式为读者所接受,并成为读者感知、理解和反应的直接对象;二是以其他艺术形式再现;三是符号学方式,即它对原始文本的诉求依靠暗示、参阅等实现。”(Караулов 1987:217-218)如果依据这种理论,文本不再局限于文字材料,甚至包含了各种艺术形式,几乎覆盖了所有先例现象的来源领域,那么此时对先例文本的分类与对能言型先例现象的分类在本质上就是一致的。   为了使分类体系契合当今的研究方向,在后续研究中尽可能地得到使用,我们在确定了分类的主体之后,还需要选定一个最恰当的分类标准。正如Гак所指出的:“任何一种现象,都具有多种特点、角度、客体、客观存在等特征,因此它的类型是可被研究的,而且可以根据上述的任何一个特征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因此,对该现象建立一个普遍的分类体系是不可能,它只能反映一个:可能是本质的一个,但也只可能是研究对象的一个方面……”(Гак 1998:310)
  “研究表明,在Караулов, Костомаров, Бурвикова, Слышкиг, Земская, Шестак, Кузьминская等学者的著作中,对先例文本的分类是不同的,总体上看,遵循的都是体裁分类法。所以体裁被看做是 探讨先例文本来源的最常用依据。”(王臻 2010:118)
  俄罗斯学者Семенец结合统计数据将先例文本集分为了十五类,王臻在该基础上对概念的分歧和交叉之处稍作修改:将民间童话归入民间文学中,将有作者创作的童话归入到传统文学中,并不再区分苏维埃歌曲和流行歌曲(很多苏维埃时代的歌曲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因此本文只引用王臻学者的分类体系作为对比,其具体分类如下:
  (1)俄罗斯经典文学(20世纪以前俄罗斯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寓言、有作者的童话);(2)苏维埃经典文学(1917年—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诗歌、散文、寓言、有作者的童话);(3)“新”文学(1985年戈尔巴乔夫倡导“新思维”后出现的回归文学,指这样一些作家的作品,比如Булгаков, Хармс, Солженицын, Мандельштам,以及现代的俄罗斯文学作品);(4)外国文学(外国作家的文学作品);(5)民间文学(民间童话、民间流传的格言警局、谚语、俗语、儿歌、谜语、日常惯用语等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内容);(6)歌曲音乐(包括苏维埃时代与现代的流行歌曲、民歌、电影插曲等);(7)苏维埃电影(苏维埃时代的电影,包括文艺电影和动画电影);(8)“新”俄电影(1991年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电影);(9)外国电影;(10)意识形态意义的引文和口号;(11)源自《圣经》的表达;(11)广告文本;(12)电视节目;(13)艺术作品(如书画作品、建筑、雕刻等)(14)其他类型(如混合型)
  可以看到,上述分类体系中,划分文学创作的主要参考因素还是作品的时代性,因此“体裁分类法”这个表述其实并不严谨。作者也表示:“这里的归纳与文学体裁的分类并不重合,归纳为15种先例文本集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技术上的操作,主要是为了进行下一步的动态分析 ……因此既要考虑到一定的集中性,还要考虑到一定的代表性,另外还要能够充分体现各种社会和时代因素的影响。”(王臻 2010: 130)
  此外,我们还考虑到这种分类观是基于特定时段的语料而得出的。在特定时期,对某一具体领域的先例现象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可以反映当时人们的语用偏好,但是应用到对整体发展历史的梳理上就有所欠缺。虽然笔者暂时还没有能力搜集能反映完整先例文本集体系动态变化情况的语料,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数据反映出的走势尝试对一些“日渐式微”的先例文本集进行合并,比如上文列举的俄罗斯“新”文学。从20世纪五十年代到21世纪初,来源于“新”文学中的先例现象应用频率持续走低 ,我们可以将它和苏维埃文学一同划分至俄罗斯现代文学当中,这也符合相关文献中研究者们对俄罗斯文学的分期;而“国内外影视”、“歌曲音乐”、“广告文本”也可以被囊括在“艺术创作”领域。
  三、具体分类内容
  本文对能言型先例现象的分类是呈现递进关系的,笔者首先根据“先例名称或先例表述的来源领域”将能言型先例现象分为“来源于创作的先例现象”、“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先例现象”以及“来源于宗教文化的先例现象”三大类。
  (一)来源于创作中的先例现象
  “创作”包括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考虑到来源于文学创作的先例现象可能因为创作的地域性、时代性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特质,笔者又区别了外国文学和俄罗斯文学,并将俄罗斯文学 划分为“俄羅斯民间文学”、“19世纪前俄罗斯传统经典文学”、“俄罗斯现代文学”,这与王臻的分类标准基本相似。
  参考近几年专门分析先例现象来源的文献,我们发现国内学者更多地着眼于民间文学中的先例现象,并对不同体裁的民间文学进行了实证分析,如《俄语熟语中的先例现象研究》、《俄语中伟大卫国战争先例现象研究》、《俄汉民间童话先例名对比研究》、《俄语词汇中出自希腊罗马神话的先例名研究》、《俄罗斯壮士歌中的先例名研究》等,极大地促进了来源于民间文学的先例现象研究。
  在中国维客网我们查阅到《民间文学》期刊所界定的“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修改、加工的文学。它包括神话、民间传说、民间童话、民歌、谚语、说唱、谜语、歇后语等。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 、传承性等不同于作家书面文学的特征”。参考目前的研究成果,笔者将民间文学分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间寓言)、谚语俗语和其他民间表达(民歌、说唱、谜语等)。从统计论文的比例上来看国内对来源于民间故事和谚语俗语中的先例现象研究较多,而对于其他民间表达方面则鲜有涉及,这或许可以对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有所启示。
  在艺术创作领域,先例现象主要来源于纯艺术创作中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刻、设计、建筑)、音乐作品、电影戏剧以及实用艺术创作。鉴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俄语广告中的先例现象应用,本文在以往的分类框架中补充了“实用艺术”这一领域。虽然广告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手段,是先例现象重要的应用地带,但其中一些堪称经典的表达也会因为大众传媒具备的宣传功能、使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在人们的交际中频繁复现,获得先例现象地位,即作为新元素补充进先例现象系统。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其单独列出,因为“先例文本集在结构上随着时代动态发展:有的正在产生,有的正在发展,有的正在衰退,有的进入到核心层,有的退出到边缘层。”(王臻2010:135)因此对先例现象的分类也需要与时俱进。新元素具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随着电视的普及,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成为先例文本集的新成员;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生活中出现频率极高的广告文本也成为先例文本集的新来源。考虑到广告在创作过程中会应用到上文提及的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且创作目的也与之不同,并具有物质生产与艺术创作相统一的特征,因此笔者尝试将广告文本归入实用艺术创作当中,与纯艺术创作进行区别。实用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如“Золотая чаша, золотая”、“ майский чай, майский чай, майский чай любимый чай”等脍炙人口的广告词不仅体现了俄罗斯人民对茶的喜爱,也在频繁的复现中逐渐具备了先例性。   不难发现,先例现象的应用领域与该语言现象本身具有的性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想要理解先例现象这一历史悠久的语言现象,其来源和应用方面的掌握都必不可少。通过建立合适的分类体系探索先例现象的来龙去脉并涉猎各个领域,研究者们可以借此跳出语言结构的藩篱,多角度看待这一语言文化现象。
  (二)来源于社会生活中的先例现象
  相比被人为创作出来的言语表达,来源于社会生活中的先例现象并非人类思维的直接产物,而是人们对真实发生的情景的指称。如果说来源于创作的先例现象更多以文本的形式体现,那么源于社会生活的先例现象则大多是随着现实情景的产生被人们所了解。
  来源于社会生活中的先例现象主要是历史事件和标语口号。典型的例子则是被学者们广泛用于解释“先例情景”的“Ходынка(霍登场)”,除此之外“Бородино(博罗季诺村)、Как мамай прошёл(马迈过境)、Владимирка(弗拉基米尔大道)”等源于历史事件的先例现象都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这里要强调,尽管某些历史事件的流传要基于文本的形式才能被社会群体所熟知,但相应文本(如纪实文学、史书等)并不能算作该先例现象的诞生环境。
  标语口号则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其简洁性和宣传效果都表明标语口号是先例现象的生长的绝佳土壤。例如,在一篇有关车臣战争的报道中,文章的作者使用了由原先例表述“война всех против всех”这一标语口号演变而来的标题“Была война всех против всех, где победителей всегда оказывалось больше прав, чем у проигравших.”来讽刺“对车臣发动战争是为了满足某些高层的利益需要”的现象;“Заплати налоги и спи спокойно”这一口号中也在被人民改编的过程中了获得了先例现象地位:有时是被改编为“Заплати налоги, а спится беспокойно”或“ Заплати налоги и умирай спокойно”,有时又配与流浪汉露宿街头的照片,借此辛辣地表达纳税人的不满。相似的先例表述还有很多:“Пролетарии всех стран, объединяйтесь!”、“Не ходите, дети, в Африку гулять”、“Пионер! Ты в ответе за всё!”、“Призрак бродит по Европе”、“Вся власть Советам”等表述也具有较高的复现频率。
  (三)来源于宗教文化中的先例现象
  自988年俄罗斯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以来,宗教文化就渗入了俄罗斯人民的血液之中,与宗教相关的俄语先例现象也多与基督教有关。《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被俄罗斯人民所熟知,其中的许多专有名词得以流传成为先例名称。虽然来源于圣经中的先例现象数量不多,但是大多都具有极强的先例性,在流传过程中经久不衰。我们发现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中,研究宗教文化中先例现象的论文仅有三篇:《先例现象与文学作品中宗教文化元素的翻译原则》、《<圣经>中先例名的语用研究》、《俄语报刊中的<圣经>先例名研究》。三篇论文中共涉及到 30个先例人名,10个先例地名及16个其他先例名称。这些研究中所涉及到的 先例名称具有何种先例地位暂时难以考证,但被重复收录的诸如“Иисус Христов(耶稣)”、“Адам и Ева(亚当和夏娃)”、“Иуда(犹大)”、“Кающаяся Магдалина(悔过的玛多娜)”等较为经典的先例名称如今在报刊和传媒等领域仍被广泛使用。(孟玲华,2017)虽然来源于基督教作品的俄语先例现象为数不多,就算是在《圣经》的几千个专有名词当中占据的比例也极小,但是考虑到圣经既是一个内容上具有浓郁的神学色彩的宗教作品,也是一部史学家借以考察希伯来民族史、古代犹太教和初期基督教发展史的史学巨著。它既不属于单纯的文学创作,也不是纯粹的纪实文学,因此笔者站在俄语先例现象研究的角度,将“来源于宗教文化中先例现象”与以上两种分类进行区别。
  四、结语
  先例现象分类观的建立是极有必要的,因为一个成熟的分类体系可以对后续的研究起到指导作用。语言先例现象横亘古今,包罗万象,将其称之为“经典的集合”也并不为过。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必然要经过学者们长期孜孜不倦的探求才能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先例现象由来已久,但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作为单独的学科被人们重视起来。得益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先例现象更迭速度越来越快,语言学研究者们既要收集过往的语料、完善前人的理论,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追溯新兴领域中先例现象的根源并对未来可能成为先例现象的表达给予一定的关注。
  有必要指出,我们所列举的分类中没有穷尽所有先例文本的来源,主要因为我们并非俄罗斯语言文化共同体成员,民族认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先例文本的识别。先例现象的分类同这个复杂的语言现象一样,是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当新元素补充进先例文本集时,必然会挤占旧元素的地位,如何将新元素囊括进原先的分类体系以及整体分类是否会有较大的变动都将取决于相关的语料和数据。
  本文旨在针对王臻在《语言先例现象探索》一书中提及的“分类体系有待标准化”这一问题提出构想,希望能有更多学者对相应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此乃抛砖引玉之作,幸予匡正。
  参考文献:
  [1]王臻.语言先例现象探索[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夏思敏,何孟良.理论重建与数理对比下的《语言先例现象探索》[J].中国俄语教学,2015,34(4):93-96.
  [3]李畅.先例文本与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4):100.
  [4]Красных В.В. Этнопсихолингвистика и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Курс лекций[M].M.,2002:47-48.
  [5]Караулов В.Н.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и языковая личность[M].М.:Наука,1987:216-217.
  [6]Гак В.Г. Языковые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я[M].М.,1998:310.
  [7]孟玲华.俄语报刊中的《圣经》先例名研究[D].吉林:吉林师范大学,2017.
  [8]吳菲.国内外英语语料库的建设和发展评述[J].山东外语教学,2007,6:28-30.
  [9]申伟,林春泽.俄语先例现象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9(2):132-134.
其他文献
摘 要:新闻是一种文体,用以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语言是新闻传播信息的载体,新闻通过用准确、简练、具体的语言进行信息传播。语言表述的精彩和准确能够吸引人么对该新闻的关注,也因此,汉语言文学对新闻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汉语言文学写作基础对新闻的作用加以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写作;新闻;作用  作者简介:张园园(1981.8-),女,汉族,河南濮阳人,硕士,濮阳职业技术学
释比本是羌族村寨中不离生产的劳动者,只在民众需要时充当神职人员,其文化也是生长于羌民生活实践之中的.现代化开发之下,释比脱离其原生环境进入城镇,在民族旅游的舞台上被
世界领先的内容保护和管理公司爱迪德宣布,爱迪德已与云南省昆明市广播电视网络中心签订协议,将向云南省昆明市提供用于内容保护的小型条件接收系统M-Crypt。 Irdeto, the
摘 要:在对青铜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除了器型、铭文、分期以及工艺等多方面受到较多的关注之外,纹饰也一直都是相关学者们研究的对象,而本文则是对商周青铜器纹饰的美学特征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以此来更好地发现其所存在的艺术美学价值。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纹饰;美学特征  作者简介:李鹏程(1988.8-),男,研究方向:商周时期青铜器纹饰特色。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周人代商的巨大政治变迁促使道德在西周的觉醒,为政治服务的礼乐文化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石的家国一体的生态环境中将个人存在与社会存在紧密联系在一起,道德实践由此进入个体生活,礼乐文化就此指向了伦理,并深深烙入周人及其以后的心中。在周人道德观念和宗法观念所构成的礼乐文化的基础上,孔子通过将伦理生活范围由贵族、人际向民众、人物的扩展,将尊卑观念由权位的等级性转向伦常的秩序性,将伦理道德实践中的主导因素
摘 要:在当今旅游市场中,“活态”越来越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流行宣传标签,商家努力打造一系列“活态”项目,游客被所谓的“活态”体验吸引,如此“活态”应该如何进一步理解。本文基于文化遗产视角,分析中国古羌城“活态”文化展演案例,揭示“活水流变原则”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活态;活水流变原则;中国古羌城;文化展演  作者简介:袁明月,女,满族,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
摘 要:根据其对依据类介词的归纳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可挑选总结出五个较为常用且较为相似的现代汉语依据类复合式双音介词“依据、依照、遵照、按照”,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在经过语料筛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与讨论。本文对“依据、依照、遵照、按照”四个复合式双音介词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进行对比分析,意在找出它们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使人们能对它们更好的区分与使用。  关键词:现代汉语;双音介词;对比  作者
摘 要:说到佛教很多人都会认为他是迷信,封建的。但我想说这个想法是非常狭隘的,更是错误的。佛教与世无争和避世的态度是让我最欣赏的。在泰国佛教中也讲求一切随缘。佛教认为任何事物或人都有自己的命数,他能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是命中注定的。佛教注重现世人的修行,在佛教中认为人可以通过现世的行善积德来化解自己前世所犯的过错。那么说到佛教,当属泰国佛教最具代表性。  关键词:泰国;佛教  作者简介:何思宇(199
期刊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和西安颗粒工程学会于1991年10月11日至18日,邀请德国著名矿山机械专家霍富尔(H(?)ffl)教授进行了破碎和分级机械等方面的讲学。他是德国弗莱堡矿业学院矿
摘 要:王力先生曾给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高度评价:“段氏对同义词的辨析,非常精到。”本文选取自1988年起至2012年共11篇文献对《段注》中同义词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段注》;同义词;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1  一、对《段注》中同义词辨析方法的研究概述  (一)根据声音上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