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重状态是一种特殊物理环境,长期处于该环境易引起机体骨质疏松等改变,而此环境下可影响骨折愈合,但骨折愈合延迟的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通过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等观察在模拟失重情况下大鼠后肢骨折的愈合过程,观察其组织形态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特点。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8/2007-12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动物分组:SD成年清洁级雄性大鼠64只,体质量(170±5)g,随机分为失重组和单纯骨折组,每组32只。方法:制备64只大鼠后肢腓骨骨折模型。单纯骨折组骨折形成后动物自由活动,失重组采用头低位尾悬吊模拟失重状态。两组大鼠分别于处理7,14,21,28 d各取8只麻醉后处死取骨折侧腓骨。主要观察指标: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折断端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透射电镜观察模拟失重后肢骨折断端的愈合特点。
结果:6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失重7 d与单纯骨折相比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640,P>0.05),失重14 d与单纯骨折相比其骨折愈合较慢和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低下(χ2=3.000,P<0.05),失重21d与单纯骨折相比骨折愈合形态学改变延迟,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显著降低(χ2=4.063,P<0.05);失重28 d与单纯骨折相比,病理学显示骨折愈合明显延迟、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降低(χ2=4.655,P<0.05)。
结论:模拟失重状态对后肢骨折大鼠骨折愈合过程有延迟作用,模拟失重状态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后肢骨折大鼠的延迟愈合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