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班就读是当今普特融合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普特融合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班就读的普特教育对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的身心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融合教育的视角,随班就读的普特教育应注意心理接纳、同伴作用、自助教育三个策略。
关 键 词
融合教育;随班就读;德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7-00-02
所谓融合教育,是指在平等和不受歧视的前提下,尽可能将残疾儿童安排在所在社区的普通学校就读,并提供最适合其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使不同学习风格、不同能力和背景的残疾儿童能够得到尽可能好的公共教育。[1]融合教育的核心是保障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把隨班就读作为融合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主流教育的环境中给予特殊儿童特殊的关怀、辅导、心理咨询;融合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
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有利于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对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的身心成长都有着积极作用,对发展我国特殊教育乃至推动整个基础教育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这种认识,在普特共班的班级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策略实施有效德育。
一、心理接纳策略
观察发现,随班就读班级中往往存在按成绩好坏划分“等次”的现象,因此随班就读生常受忽视与排斥,他们就像没有取得“正式”身份的临时学员,并随时存在退学的风险。教师、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相互不接纳,甚至常处于对峙状态,关系十分紧张。为此,我们首先要设法引导老师、普生与特生之间相互接纳。
1.加强培训交流,建立正确观念
通过推送特殊学生的教育资源,举办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及心理教育讲座,邀请校外特教老师和校内外心理咨询教师与老师们进行交流研讨,更新他们观念,帮助他们深入了解特殊儿童的内心世界和心灵所需,认识特殊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树立正确的普特融合教育价值观,树立有教无类、有爱无碍的教育信念,从心底里接纳特殊学生。事实证明,老师对特殊学生的接纳是师生双向接纳的前提,而不管哪类学生,都不会拒绝爱的拥抱。
2.开展丰富活动,引导相互接纳
活动是最好的育人途径,为了引导普特生相互接纳、尊重,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如助残日前夕,我们在国旗下讲话中呼吁同学们关爱残障同学;世界残奥会期间,我们的“百师讲坛”特地邀请了两届残奥会冠军周国华来校作“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励志报告。她身残志不残、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赢得了全体师生的尊重,而她的乐观善良、阳光向上更是感染和鼓舞了每位师生。
而在墙报与走道上,我们则有意识地张贴普生撑扶残疾生、普生教特殊学生做实验、普特生共上体育课等互助互爱的照片;张贴普特生双向接纳活动中的作文、绘画、科学小制作等作品;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中播放普特互助的动人故事等。此外,我们还争取家庭的介入配合,通过有关培训,引导家长从心理上接纳残疾群体。
这些普特融合活动,加深了普特生间的相互了解,让他们发现了个体的差异性,从而接纳并尊重这种差异,甚至懂得了欣赏这种差异。
二、同伴作用策略
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好的同伴就是一个良师益友。为此,我尝试采用同伴作用策略解决普特生的交往障碍和老师精力不足问题。所谓同伴作用,即年龄相仿的儿童间通过一定形式的交往,在行为、态度和学业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它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在普特教育中决定着融合的质量。
我从班里挑选了一些责任心强、有耐心、有爱心、善于沟通且情绪稳定的同学,与残障儿童组成一对一或多对一合作小组,各组员一起生活、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为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我事先对同伴指导者进行了培训,过程中也有针对性地给予奖励,这样就使同伴指导者能在生活、学业、社交、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地给予残障学生合理的指导。另外,我们创设了“7 1”和“5 1”住宿模式,以更好地帮扶残障生的日常生活,如提醒洗头洗澡、参与打扫宿舍等等。
我曾经担心合作小组的普生们是否会因为要帮扶而耽误学习,进而厌烦这样的安排与活动,但调查结果表明,我完全是多虑了。参与帮扶的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参加帮扶活动前,很少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只关心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而现在能体会他人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立场和感受,并能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同时,给他人辅导学业后,自己的学习成绩也比以前好了,表达能力和耐心也进步了很多。”
实践表明,同伴作用策略能促进普特学生在学业成绩、自信心、自尊心、自助力等方面获得明显提高,进而加深情感体验和社会交往,实现德性发展。
三、自助教育策略
自助教育是全国特教专家张洁华老师的团队提出的特教理念。意即通过为残疾儿童提供他助环境、自助课程,通过个别化训练,增强他们的自助力,从而减少这些特殊少年儿童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
实践中,我们努力给残障生创设自助的环境(如肢体残疾同学需要的电梯、盲人道等),并选择适合他们的生活化课程(如心理辅导课程、生活自理课程、交往课程等等)来加强对他们的各种训练,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助力,使他们更快地融入正常社会。而对普通学生,我们则大力推送接纳课程(如爱心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辅助技能等课程),提升他们辅助残障生的能力、自助能力等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培养他们的自我发展意识,促进他们的身心成长。这样,残障生和普通生对老师、学校及家庭的依赖都逐渐减少,残障生能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普通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提升,随班就读的普特融合教育实效明显提高。
实践表明,随班就读的普特融合教育是一种“共生共赢”的德育路径,有着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值得普特融合教育者大力参与和努力探究。
参考文献:
[1]历才茂.关于融合教育的阐释与思考[J].残疾人研究,2013(1):53-58.
[2]石晓辉.融合教育中的同伴作用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07(8):8-11.
(作者单位:东莞市可园中学
广东东莞 5230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随班就读是当今普特融合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普特融合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班就读的普特教育对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的身心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融合教育的视角,随班就读的普特教育应注意心理接纳、同伴作用、自助教育三个策略。
关 键 词
融合教育;随班就读;德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7-00-02
所谓融合教育,是指在平等和不受歧视的前提下,尽可能将残疾儿童安排在所在社区的普通学校就读,并提供最适合其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使不同学习风格、不同能力和背景的残疾儿童能够得到尽可能好的公共教育。[1]融合教育的核心是保障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把隨班就读作为融合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主流教育的环境中给予特殊儿童特殊的关怀、辅导、心理咨询;融合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
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有利于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对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的身心成长都有着积极作用,对发展我国特殊教育乃至推动整个基础教育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这种认识,在普特共班的班级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策略实施有效德育。
一、心理接纳策略
观察发现,随班就读班级中往往存在按成绩好坏划分“等次”的现象,因此随班就读生常受忽视与排斥,他们就像没有取得“正式”身份的临时学员,并随时存在退学的风险。教师、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相互不接纳,甚至常处于对峙状态,关系十分紧张。为此,我们首先要设法引导老师、普生与特生之间相互接纳。
1.加强培训交流,建立正确观念
通过推送特殊学生的教育资源,举办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及心理教育讲座,邀请校外特教老师和校内外心理咨询教师与老师们进行交流研讨,更新他们观念,帮助他们深入了解特殊儿童的内心世界和心灵所需,认识特殊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树立正确的普特融合教育价值观,树立有教无类、有爱无碍的教育信念,从心底里接纳特殊学生。事实证明,老师对特殊学生的接纳是师生双向接纳的前提,而不管哪类学生,都不会拒绝爱的拥抱。
2.开展丰富活动,引导相互接纳
活动是最好的育人途径,为了引导普特生相互接纳、尊重,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如助残日前夕,我们在国旗下讲话中呼吁同学们关爱残障同学;世界残奥会期间,我们的“百师讲坛”特地邀请了两届残奥会冠军周国华来校作“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励志报告。她身残志不残、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赢得了全体师生的尊重,而她的乐观善良、阳光向上更是感染和鼓舞了每位师生。
而在墙报与走道上,我们则有意识地张贴普生撑扶残疾生、普生教特殊学生做实验、普特生共上体育课等互助互爱的照片;张贴普特生双向接纳活动中的作文、绘画、科学小制作等作品;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中播放普特互助的动人故事等。此外,我们还争取家庭的介入配合,通过有关培训,引导家长从心理上接纳残疾群体。
这些普特融合活动,加深了普特生间的相互了解,让他们发现了个体的差异性,从而接纳并尊重这种差异,甚至懂得了欣赏这种差异。
二、同伴作用策略
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好的同伴就是一个良师益友。为此,我尝试采用同伴作用策略解决普特生的交往障碍和老师精力不足问题。所谓同伴作用,即年龄相仿的儿童间通过一定形式的交往,在行为、态度和学业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它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在普特教育中决定着融合的质量。
我从班里挑选了一些责任心强、有耐心、有爱心、善于沟通且情绪稳定的同学,与残障儿童组成一对一或多对一合作小组,各组员一起生活、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为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我事先对同伴指导者进行了培训,过程中也有针对性地给予奖励,这样就使同伴指导者能在生活、学业、社交、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地给予残障学生合理的指导。另外,我们创设了“7 1”和“5 1”住宿模式,以更好地帮扶残障生的日常生活,如提醒洗头洗澡、参与打扫宿舍等等。
我曾经担心合作小组的普生们是否会因为要帮扶而耽误学习,进而厌烦这样的安排与活动,但调查结果表明,我完全是多虑了。参与帮扶的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参加帮扶活动前,很少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只关心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而现在能体会他人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立场和感受,并能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同时,给他人辅导学业后,自己的学习成绩也比以前好了,表达能力和耐心也进步了很多。”
实践表明,同伴作用策略能促进普特学生在学业成绩、自信心、自尊心、自助力等方面获得明显提高,进而加深情感体验和社会交往,实现德性发展。
三、自助教育策略
自助教育是全国特教专家张洁华老师的团队提出的特教理念。意即通过为残疾儿童提供他助环境、自助课程,通过个别化训练,增强他们的自助力,从而减少这些特殊少年儿童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
实践中,我们努力给残障生创设自助的环境(如肢体残疾同学需要的电梯、盲人道等),并选择适合他们的生活化课程(如心理辅导课程、生活自理课程、交往课程等等)来加强对他们的各种训练,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助力,使他们更快地融入正常社会。而对普通学生,我们则大力推送接纳课程(如爱心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辅助技能等课程),提升他们辅助残障生的能力、自助能力等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培养他们的自我发展意识,促进他们的身心成长。这样,残障生和普通生对老师、学校及家庭的依赖都逐渐减少,残障生能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普通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提升,随班就读的普特融合教育实效明显提高。
实践表明,随班就读的普特融合教育是一种“共生共赢”的德育路径,有着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值得普特融合教育者大力参与和努力探究。
参考文献:
[1]历才茂.关于融合教育的阐释与思考[J].残疾人研究,2013(1):53-58.
[2]石晓辉.融合教育中的同伴作用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07(8):8-11.
(作者单位:东莞市可园中学
广东东莞 5230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