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城市电力线路入地的各个方面,为今后城市电力线路入地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力线路入地 浅析
中图分类号:G35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天津市市区10KV——220kv电力线路入地的情况
近几年来,城市在市区供电可靠性上有了大幅度改进。在1998年以后,天津市进行了城网改造,一批老的10kv和35kv电力架空线路迁入地下,新建电力线路基本实行地下电缆进行建设,2002年以后,基本上所有新建的35kv及以上等级线路施工都实行地下电缆的方式进行施工,作为工程建设人员,我们几年来在电力线路入地方面有了不少的收获。
2.城市电力线路入地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近几年,一方面天津城区用电负荷呈持续快速增长,居民对供电可靠性期望提高;另一方面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容美观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架空线路暴露出很多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矛盾。
电缆线路虽然建设投资费用较高,是架空线的几倍,但由于敷设于地下,不占地面、空间,有利于市容美观;同一地下电缆通道,可以容纳多回线路,输送容量的适应性强;供电可靠性高,容易实现电网自动化。
3.电缆敷设方式的选择
电缆的敷设方式一般主要有直埋敷设、穿管敷设、电缆沟槽敷设、工井敷设、隧道敷设等。
综合比较情况见表一:
表一
3.1直埋敷设方式:
一般较易实施,具有投资省的显著优点,但因易受外力破坏、老化和事故后不易更换、敷设后无法检修的局限,不宜在城市主干线中进行采用,可用于电缆支线或用户线。电缆沟敷设较为普遍,但运行时间长后,沟盖板易发生断裂和破损不全,地面水易溢入沟内,对地面美观影响较大。
3.2穿管敷设方式 :
若确定采用穿管敷设方式,电缆保护管必须是内壁光滑无毛刺,应满足使用条件所需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根据多年经验,我们推荐使用价格相对比较低廉、强度较大挠性小的低摩高强维纶水泥电缆管或埋地式电力电缆用氯化聚氯乙烯(CPVC)保护套管。低摩高强维纶水泥电缆管系用水泥和纤维为主要原料,经制管机卷制成的轻质非金属管材,水化的水泥能与纤维共同凝结成坚硬的管体,随着时间的延长,管体的强度与硬度会逐步增长。还具有价格低;管内壁光滑,磨阻小;化学性能稳定,不老化不具有磁性等优点,运行和施工单位反映良好。氯化聚氯乙烯(CPVC)保护套管属于含量较高的新产品,价格比水泥管较高,但具有质量轻、施工安装方便、接头采用管胶粘合不漏水、管质抗水性能优越、管材耐腐蚀、绝缘好、内壁极为光滑、无污染等优点,强度与水泥电缆管也基本接近,可以满足地埋要求。另外,设计与施工还需注意:
3.2.1每根保护管宜只穿一根电缆。
3.2.2管的内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3.2.3在人行道或其它不过载重车辆的场所,采用混凝土包封,管道顶部土壤覆盖厚度不宜小于1米;在通过公路、铁路和穿过有重型车辆的场地时,采用钢筋混凝土包封。
3.2.4沟底应做100mm厚的混凝土基础,管外径距基础边不小于100mm;若同其它管道交叉或遇砂石土层,应采用钢筋砼基础。
3.2.5管壁之间的距离应不少于40mm,混凝土上层顶部400mm和最外层两侧200mm范围,应采用过筛细土或砂土回填。
3.2.6混凝土顶部铺设两条标志带,以起到警示作用,以减少外力的破坏。
3.3工井(隧道)敷设方式:
考虑检修及施工人员在隧道中的通行,隧道净高选取为1900mm;与其他沟道交叉的局部段净高,可降低为1400mm。隧道中通道的净宽,当采用两侧支架时,选取为2600mm。电缆支架最上层支架至顶板净距选取为300mm,最下层支架距底板选取为200mm,支架层间垂直距离一般为250mm。电缆支架沿隧道每800mm设置1付,在側壁混凝土浇筑时,预埋2块铁板预埋件与里面的钢筋连接。电缆主架采用L50X5镀锌角钢,当每层支架考虑敷设一根电缆时,层架采用L40X4X200镀锌角钢;当每层支架考虑敷设二根电缆时,层架采用L40X4X350镀锌角钢。电缆层架与主架采用焊接。工井(隧道)内应能排水畅通,隧道应比工作井底部高出500mm以上,并应向一侧工作井有不小于0.5%的坡度。隧道一般采用钢筋砼结构,侧壁采用370mm厚砖墙或钢筋混凝土结构,隧道底部和顶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3.4工作井和排管结合方式
工作井是人可以经常顺利出入,以安置电缆接头、电气设备等附属部件或供牵拉电缆作业所需的小室式电缆构筑物。
3.5排管敷设方式:
施工检修和分支都不方便,可考虑每50米设置一个工作井或工井,主要是巡视、电缆施工敷设、牵引时使用,考虑常用最粗电缆裕度绕圈,工作井净尺寸宜为2.8X2.8米,工作井底部应比最下层保护管低500mm以上。
3.6工井(隧道)敷设方式
施工检修和分支都较方便,可只在隧道的终端,净尺寸为2.8X2.8m。所有工作井应在人孔下方设置不小于500mm长、500mm宽、500mm高的集水坑,工作井底板应向集水坑有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牵引(顶)管的设置应与工作井的设置综合考虑,可调整工作井的深度,保证牵引(顶)管两侧必须进入工作井;在牵引(顶)管施工前,必须仔细查看地下管线测量资料,熟悉掌握地下情况,尽量避免破坏地下已有管线。
4.电力电缆的选择
电力电缆的品种和规格有很多品种,分类方法多种多样。通常按电缆的绝缘和结构不同,分为纸绝缘电缆、挤包绝缘电缆和压力电缆三大类;压力电缆是在电缆中充以能够流动、并具有一定压力的绝缘油或气的电缆,一般可用于63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缆线路;目前电缆线路中常用的电缆挤包电缆又称固体挤压聚合电缆,是以热塑性或热固性材料挤包形成绝缘的电缆,主要有聚氯乙烯(PVC)电缆、聚乙烯(PE)电缆、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和乙丙橡胶(EPR)电缆等。
交联聚乙烯电缆制造周期较短、效率较高、安装工艺较为简便、导体工作温度可达到90 度,城区的电缆工程中大多使用的是三芯或单芯交联聚乙烯电缆YJLV22和YJV22系列产品。
5.电缆的阻燃和防火
电缆是一种可燃物,构成电缆的材料中有一大半为高分子聚合材料,在一定温度下会熔融,当局部电缆着火燃烧而产生高温,达到或超过邻近电缆引燃的温度时,就会导致电缆群体延燃,电缆着火的原因多种多样,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杜绝,只能从采取阻燃和防止着火的措施出发,予以防范。
穿管敷设方式的阻燃和防火措施较为简单,投资较少。首先在所有工作井的进出线管口均需采用FZD-II型非硬化阻火堵料封死,堵料在管口填充长度不得小于200mm,并在工作井段所有电缆上施加3遍A60-Q改性氨基电缆防火涂料;在紧贴阻火墙下部的每根电缆上设置1米长纵向YJ型阻燃槽盒一个,盒内空隙用FZD-II型非硬化阻火堵料填充密实,阻燃槽盒采用L40X4镀锌角钢根据井内情况固定于距离最近的井壁上。
隧道敷设方式由于隧道内有大量的可燃物,所以阻燃和防火较为复杂,投资也较多。所有进出隧道或工作井、管径在300mm及以下的管口,均需采用FZD-II型非硬化阻火堵料封死,堵料在管口填充长度不得小于200mm;长距离隧道中相隔1000m,采用YJ型阻燃隔热板设置一道带门(遇烟火可自行关闭)纵向阻火墙,并在阻火墙紧靠两侧各5米的每根电缆上施加3遍A60-Q改性氨基电缆防火涂料。
6.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电缆技术随时会有新技术出现,充分掌握最新动态,才能搞好电力线路入地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电力线路工程技术标准规程手册》,曹欣春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关键词: 电力线路入地 浅析
中图分类号:G35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天津市市区10KV——220kv电力线路入地的情况
近几年来,城市在市区供电可靠性上有了大幅度改进。在1998年以后,天津市进行了城网改造,一批老的10kv和35kv电力架空线路迁入地下,新建电力线路基本实行地下电缆进行建设,2002年以后,基本上所有新建的35kv及以上等级线路施工都实行地下电缆的方式进行施工,作为工程建设人员,我们几年来在电力线路入地方面有了不少的收获。
2.城市电力线路入地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近几年,一方面天津城区用电负荷呈持续快速增长,居民对供电可靠性期望提高;另一方面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容美观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架空线路暴露出很多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矛盾。
电缆线路虽然建设投资费用较高,是架空线的几倍,但由于敷设于地下,不占地面、空间,有利于市容美观;同一地下电缆通道,可以容纳多回线路,输送容量的适应性强;供电可靠性高,容易实现电网自动化。
3.电缆敷设方式的选择
电缆的敷设方式一般主要有直埋敷设、穿管敷设、电缆沟槽敷设、工井敷设、隧道敷设等。
综合比较情况见表一:
表一
3.1直埋敷设方式:
一般较易实施,具有投资省的显著优点,但因易受外力破坏、老化和事故后不易更换、敷设后无法检修的局限,不宜在城市主干线中进行采用,可用于电缆支线或用户线。电缆沟敷设较为普遍,但运行时间长后,沟盖板易发生断裂和破损不全,地面水易溢入沟内,对地面美观影响较大。
3.2穿管敷设方式 :
若确定采用穿管敷设方式,电缆保护管必须是内壁光滑无毛刺,应满足使用条件所需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根据多年经验,我们推荐使用价格相对比较低廉、强度较大挠性小的低摩高强维纶水泥电缆管或埋地式电力电缆用氯化聚氯乙烯(CPVC)保护套管。低摩高强维纶水泥电缆管系用水泥和纤维为主要原料,经制管机卷制成的轻质非金属管材,水化的水泥能与纤维共同凝结成坚硬的管体,随着时间的延长,管体的强度与硬度会逐步增长。还具有价格低;管内壁光滑,磨阻小;化学性能稳定,不老化不具有磁性等优点,运行和施工单位反映良好。氯化聚氯乙烯(CPVC)保护套管属于含量较高的新产品,价格比水泥管较高,但具有质量轻、施工安装方便、接头采用管胶粘合不漏水、管质抗水性能优越、管材耐腐蚀、绝缘好、内壁极为光滑、无污染等优点,强度与水泥电缆管也基本接近,可以满足地埋要求。另外,设计与施工还需注意:
3.2.1每根保护管宜只穿一根电缆。
3.2.2管的内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3.2.3在人行道或其它不过载重车辆的场所,采用混凝土包封,管道顶部土壤覆盖厚度不宜小于1米;在通过公路、铁路和穿过有重型车辆的场地时,采用钢筋混凝土包封。
3.2.4沟底应做100mm厚的混凝土基础,管外径距基础边不小于100mm;若同其它管道交叉或遇砂石土层,应采用钢筋砼基础。
3.2.5管壁之间的距离应不少于40mm,混凝土上层顶部400mm和最外层两侧200mm范围,应采用过筛细土或砂土回填。
3.2.6混凝土顶部铺设两条标志带,以起到警示作用,以减少外力的破坏。
3.3工井(隧道)敷设方式:
考虑检修及施工人员在隧道中的通行,隧道净高选取为1900mm;与其他沟道交叉的局部段净高,可降低为1400mm。隧道中通道的净宽,当采用两侧支架时,选取为2600mm。电缆支架最上层支架至顶板净距选取为300mm,最下层支架距底板选取为200mm,支架层间垂直距离一般为250mm。电缆支架沿隧道每800mm设置1付,在側壁混凝土浇筑时,预埋2块铁板预埋件与里面的钢筋连接。电缆主架采用L50X5镀锌角钢,当每层支架考虑敷设一根电缆时,层架采用L40X4X200镀锌角钢;当每层支架考虑敷设二根电缆时,层架采用L40X4X350镀锌角钢。电缆层架与主架采用焊接。工井(隧道)内应能排水畅通,隧道应比工作井底部高出500mm以上,并应向一侧工作井有不小于0.5%的坡度。隧道一般采用钢筋砼结构,侧壁采用370mm厚砖墙或钢筋混凝土结构,隧道底部和顶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3.4工作井和排管结合方式
工作井是人可以经常顺利出入,以安置电缆接头、电气设备等附属部件或供牵拉电缆作业所需的小室式电缆构筑物。
3.5排管敷设方式:
施工检修和分支都不方便,可考虑每50米设置一个工作井或工井,主要是巡视、电缆施工敷设、牵引时使用,考虑常用最粗电缆裕度绕圈,工作井净尺寸宜为2.8X2.8米,工作井底部应比最下层保护管低500mm以上。
3.6工井(隧道)敷设方式
施工检修和分支都较方便,可只在隧道的终端,净尺寸为2.8X2.8m。所有工作井应在人孔下方设置不小于500mm长、500mm宽、500mm高的集水坑,工作井底板应向集水坑有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牵引(顶)管的设置应与工作井的设置综合考虑,可调整工作井的深度,保证牵引(顶)管两侧必须进入工作井;在牵引(顶)管施工前,必须仔细查看地下管线测量资料,熟悉掌握地下情况,尽量避免破坏地下已有管线。
4.电力电缆的选择
电力电缆的品种和规格有很多品种,分类方法多种多样。通常按电缆的绝缘和结构不同,分为纸绝缘电缆、挤包绝缘电缆和压力电缆三大类;压力电缆是在电缆中充以能够流动、并具有一定压力的绝缘油或气的电缆,一般可用于63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缆线路;目前电缆线路中常用的电缆挤包电缆又称固体挤压聚合电缆,是以热塑性或热固性材料挤包形成绝缘的电缆,主要有聚氯乙烯(PVC)电缆、聚乙烯(PE)电缆、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和乙丙橡胶(EPR)电缆等。
交联聚乙烯电缆制造周期较短、效率较高、安装工艺较为简便、导体工作温度可达到90 度,城区的电缆工程中大多使用的是三芯或单芯交联聚乙烯电缆YJLV22和YJV22系列产品。
5.电缆的阻燃和防火
电缆是一种可燃物,构成电缆的材料中有一大半为高分子聚合材料,在一定温度下会熔融,当局部电缆着火燃烧而产生高温,达到或超过邻近电缆引燃的温度时,就会导致电缆群体延燃,电缆着火的原因多种多样,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杜绝,只能从采取阻燃和防止着火的措施出发,予以防范。
穿管敷设方式的阻燃和防火措施较为简单,投资较少。首先在所有工作井的进出线管口均需采用FZD-II型非硬化阻火堵料封死,堵料在管口填充长度不得小于200mm,并在工作井段所有电缆上施加3遍A60-Q改性氨基电缆防火涂料;在紧贴阻火墙下部的每根电缆上设置1米长纵向YJ型阻燃槽盒一个,盒内空隙用FZD-II型非硬化阻火堵料填充密实,阻燃槽盒采用L40X4镀锌角钢根据井内情况固定于距离最近的井壁上。
隧道敷设方式由于隧道内有大量的可燃物,所以阻燃和防火较为复杂,投资也较多。所有进出隧道或工作井、管径在300mm及以下的管口,均需采用FZD-II型非硬化阻火堵料封死,堵料在管口填充长度不得小于200mm;长距离隧道中相隔1000m,采用YJ型阻燃隔热板设置一道带门(遇烟火可自行关闭)纵向阻火墙,并在阻火墙紧靠两侧各5米的每根电缆上施加3遍A60-Q改性氨基电缆防火涂料。
6.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电缆技术随时会有新技术出现,充分掌握最新动态,才能搞好电力线路入地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电力线路工程技术标准规程手册》,曹欣春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