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探究”模式浅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o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来使学生形成独立性的认识,发现科学结论和行动方式,提高其解决地理问题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探究 问题 地理教学
  一、“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当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能激起问题的事物或现象,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收集事实证据、提出和求证假说、做出解释等建构知识的活动。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让学生真正体验科学之魅力的最好途径之一,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因此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一)注重探究问题的设计
  巧妙的问题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地理新课标要求,创设恰当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产生探究意识、发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学生既学到科学知识,又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1.探究问题常见的类型
  ①教本中“单元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生活观察能力和解决现实地理问题能力。
  ②教本中每节“活动”。由学生自行制定探究方案,因此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大。有的侧重探究的某个方面;有的则是探究较完整的知识内容。
  ③利用未经过分析的图表资料引出探究问题。未经分析的原始图表资料没有给出现成的总结性答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不少新问题,帮助学生找出规律或知识点。
  ④利用教材内容表述不深入,特别与不同版本教材有一定抵触处提出探究问题。
  ⑤课外调查。通过提出要求和提示,让学生到自然界或社会中进行调查,目的是培养学生调查能力。
  2.探究问题的发现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创设模拟真实或类似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生成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在地理学科中最值得探究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基础地位的自然地理中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就等于掌握了自然地理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联系自然生活,善于为学生准备好问题情境素材,设置适当的途径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教学中,有同学提出“为什么太阳日比恒星日多3分56秒”,教师没有必要直接讲解答案,而是要借此引导所有学生深入思考下去,并让他们探讨可用什么方式进行研究问题,如从理论上看恒星日与太阳日二者参照物有什么不同、地球自转和公转模型演示,或借助于多媒体动画等方式进行研究。实质是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设计探究证明方案。通过以上这些引导,能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提出问题的程度上,更促使他们进一步掌握研究方法手段,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3.探究的问题设计要注重广度和深度
  探究问题的答案设计尽量不要单纯课本内容的记忆和模仿,要兼顾多重性和单一性,要是学生有思考的余地、有研究的内容,而且要有意义。问题的出现使学生能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探究的动力,一种学习的因素,因此探究的问题设计要注重广度和深度。
  教师设计问题时必须适合学生认知程度,引导学生自己揭示矛盾,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探究思考,尤其是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将这类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感觉到问题很熟悉、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却又无法解决,学生必须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知识内化的作用。
  (二)模式实施中注重师生角色的定位
  1.教师角色由“主宰”变为“主导”
  探究活动不必都完全要在教师的“主宰”之中,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旧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师的角色应由“主宰”变为“主导”。因为探究性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理解和发现世界的过程,因此,“问题—探究”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要刻意谋求的就不再是“主宰”课堂,而是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探索实践活动指向课时学习目标的达成。
  2.学生的地位由“他主”变为“自主”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观察方法和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的过程。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进行独立或相互研讨,充分展现“自主”地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应体现出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记忆、思维及操作等诸多能力的培养。参与探索答案的各种实践活动包括:按教师要求阅读、自学教材及有关参考资料;观察各种直观教具(含电教音像信息)或有关演示实验,以从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在引导探索、解疑释疑的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探索尝试活动可表现为动脑思考、动口回答问题的过程,也可表现为动手操作过程,它伴随着师生及同学之间的多边思维交流活动。
  3.加强学习小组协作,共同参与问题解决过程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地理学习小组一般由6—8人组成,每个小组先自主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课题,然后各小组成员按照个人对探究主题的兴趣进行分工,来共同参与问题解决过程。当然同一课题小组之间也可以安排交流活动,这样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探究。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地理问题探究任务。
  三、实施“问题—探究”模式的困难及解决途径
  实施“问题—探究”模式的困难主要有:首先初中地理课时较少,探究时间难以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精选探究内容,高效实施;其次,基础和能力较弱的学生参与度低,这就要求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应采取不同设计和要求,切忌一刀切;另外,教师在模式实施中角色把握,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之前,教师自己应先学会“探究”,教师应深刻理解“探究”的涵义,把握“探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创设良好的探究问题情境,用“兴趣”“悬念”“任务”等途径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展开充分思考;最后,注意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也不是每节课都必须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教学,教师要处理好探究教学与其他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关系,把各种教学模式有机地融合在地理新课程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必修2;山东教育出版社
  [2]郑金洲:《课改新课型》;教育科学出版社
  [3]И·Я·列尔耐尔:《中学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之一,本文主要是围绕在幼儿园开展剪纸游戏对幼儿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幼儿对剪纸的兴趣,我们针对小、中、大班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应该如何采取具体的措施展开阐述的。  【关键词】幼儿园 剪纸 策略  剪纸最初渊源于我国的民间美术活动,是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在充分表现当地独特民俗文化风貌的同时也赋予了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剪纸有很强的装饰性同时又能反映人们的情感和愿望,如今剪纸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肺结核(PTB)易感性的关系,为青少年肺结核病的防治手段提供遗传学理论依据.方法 在合肥市及山南市共采集青少年肺结核病患者96
【摘要】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有力地推动着全球经济社会的深层变革,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为教育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崭新空间,以信息技术特别是宽带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为强大支撑的新一轮学习革命已见端倪。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去,是当前体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
兴趣是人们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的内在动力,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爱好运动的前提条件。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作支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上课时注意力就会分散,更谈不上主动积极地锻炼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决定他学习的效果,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  一、奇妙设问引发学
摘要:少儿舞蹈编导课程是高师音乐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能较好地创编少儿舞蹈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是舞蹈教学能力中的高级行为方式。 文章以地方高师音乐系为例,根据地方对人才的需求,探索改革少儿舞蹈编导课程的设想及实施途径。  关键词:高师 音乐学专业 少儿舞蹈创编  少儿舞蹈编导课程是高师音乐学和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能较好地创编少儿舞蹈是每个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必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全面规划,从而标志着我国和谐社会进入操作、实践的新
摘要:学生作为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其主体性能能否发挥,直接影响着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本文在此以学生为主体,探讨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完善策略,具体论述如下。  关键词:学生 主体性能 音乐 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公布实施,多数音乐教师认识到学生主体的重要性,且音乐作为整个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整个初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摘要】能否有效的培养地理创新能力才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学生地理素质的灵魂。  【关建词】地理教学 中学生 创新能力  教育家说:“21世纪将是创新能力教育的春天。”随着地理学科恢复高考的新变化,为配合素质教育的推行,新的高考命题越来越有助于素质教育和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趋势。  一、对地理教材中已
【摘 要】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要求学生所能达到的对历史认识的某种水准,它表现为知识的、理论的和方法的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可分为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历史阐释、文字表达四种能力。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呢?本文从三方面作了阐释。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实用、多层面立体知识结构,以培养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准确表达历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