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 有梦自远方来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hun5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萨,有梦自远方来。
  感受一个城市,初恋是万万少不得的。那一颦一笑,那举手投足,那睫毛上惊喜的泪水,那眉宇间甜甜的懊恼,深入其间,倚门回首,一个转身就荡尽人间风流。

拉萨的秋


  到处是秋意了。
  处暑过后,阳光是一天天酥脆起来,像北京的炸咯吱,满嘴果子的香味。云也是,拖着尾音,淡然地飘逸着,如暑期之后开学的邻家女孩,脱了假小子的稚气,渐渐透出温婉与乖巧。树叶倒是洒脱, 随风漂移,黄叶似依然浓密的黑发里不时夹杂的银丝,冷不丁出现,又消失不见。
  拉萨的秋,比别的地方来得更早一些。阳光在雪山之巅滑过,格桑梅朵在普姆如水的乌发间闪着光泽,年轻的背包客如雨后的黄蘑菇,在乍暖还寒的高原牧场蓬勃生长,星罗开放。
  今年季节有些反常。往年过了8月,雨季象征性点几滴,急吼吼就回老家休探亲假去了。入秋了,雨还赖着不走。背阴里自然没有往昔干爽的样子,空气仿佛也湿漉漉的,半点不似康巴大妞儿的爽利。藏族人对待爱情,绝对是眼里不揉沙子的,敢爱敢恨,热情奔放。据说拉巴老哥年轻时候就被康巴姐姐拿刀追过好几条街,现在他本人是绝对否认的。当然,藏面馆还有别的故事,人多时候我们只是笑,商量好了似的,谁也不说。扎罗笑得最灿烂,浓郁的甜茶香里,都是如假包换的年轻时光。

  但秋是拦不住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世人如刘十九这般洒脱者,千古寥寥。纳兰是另一个世界的精灵,词人的悲伤,却是照亮文学殿堂的暖阳。香山是秋天的旺季,倒也不全是红叶的缘故。香山寺以下,只看见一棵红了叶子的枫树,俊俏俏立在湖边,映衬着碧绿的水面和葱茏的山崖,像热闹的地铁上,穿汉服的女孩。排队的人太多,我们选择擦身而过。工作日尚且人头攒动,节假日周边若干公里以内,基本都是停车场,也是实情。秋日的香山,还是太喧闹了。
  拉萨还好,空气里塞满阳光的味道。略有风,是出来透气的好日子。这几天气温回升,天气转暖,白云微抹,晴空碧透。夕阳浓淡咸宜,珠圆玉润,飞鸟镀上了一层橘红色,远山只余一层细细的轮廓。西藏是追逐梦想的地方。无数人怀揣虔诚的心抵达拉萨,开始一段不一样的旅程。有人寻找精神寄托,有人寻找心灵归宿,有人甚至连寻找什么都不在乎,慕名过来看看。各色旅人和游客潮水般涌來,又潮水般散去,像奔流的拉萨河。不全是响晴的天气,早上云量多的话,感觉也是一般。不过,这一般自然非北京可比,只是云量略略多一些而已。小块的蓝天清澈透亮,阳光依然热烈,初始的光线斜斜射在拉萨西郊的山峰上,耀眼的雪山散发着橘色的光芒。不时有鹰、隼或鹞在天空划过,拉萨河的黄鸭、斑头雁已经早起了,三五成群兀自热闹着,并不理会河边的行人和路上的车辆。
  雪域的风景在路上,西藏老炮儿都是知道的。深度体验高原,确实需要点时间和心情。其实,有越野车飞驰,我们已经比古人提高了无数倍的效率。不要怕限速,这反而给了大家把车慢下来、找个地方发会呆、给灵魂追上来的理由。来高原的都是真的猛士,有大把的时间足够“挥霍”,那就好好体验吧。

甜茶馆藏族人的生活方式


  到底有些怀念拉萨了。
  说到拉萨,甜茶馆是必不可少的。深度了解一个城市,是从早餐开始的。那些生活的点点滴滴,恍如昨天。早晨偶尔会想起来,该随藏族老哥去喝甜茶了。
  甜茶,其实就是奶茶。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草原民族,奶茶是必不可少的。到过青海、新疆、内蒙等地的朋友都知道,奶茶是当地的待客之道,给远来的客人,斟上一杯滚烫的奶茶,解渴挡饿。一杯奶茶下肚,让风尘仆仆的客人通体舒泰。不同地区的奶茶略有不同,牛奶(奶粉)、茶叶、盐巴,这三样肯定必不可少。酥油茶自然也不例外,但把甜茶当做日常生活的消遣饮品,西藏肯定是独一份。
  不深入体味甜茶馆的慢生活,就无法深入西藏的肌肤和脉络。无论机场、寺庙、街头巷尾,还是偏远村庄,甜茶馆是必不可少的。早晨出门前在家里吃糌粑、喝酥油茶,只是早饭的前奏,和同事、好友一起到甜茶馆泡一泡,来碗藏面,喝杯甜茶,今天的日子才算圆满。否则你经常会听到拉萨人说,今天还没喝甜茶,别人都会用同情的目光看着你,然后一呼百应,暂时放下手头的事情, 众人簇拥着,门口的甜茶馆里热闹地坐一坐,哪怕只是喝一杯,让你感觉,世间的幸福莫过于此吧?

  甜茶對于拉萨人,就像功夫茶对于福建人,豆汁儿对于北京人,糊辣汤对于河南人,早茶对于广东人,那是一日不可或缺的。喝甜茶有很多礼节,倒茶人一定要先给别人添茶,最后才能给自己,无论普通百姓,还是活佛,一视同仁。只要别人把茶杯放下,倒茶人一定会立即把茶杯添满,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会不小心让初到的内地客人受宠若惊,语言可以是不通的,茶杯必须满上。喝酒也是这样。
  拉萨有很多著名的甜茶馆,光明甜茶馆最为知名。“光明港琼甜茶馆”(就是“藏漂”眼中的“新光明甜茶馆”),这是老外和背包客的落脚点。在大昭寺的西北侧,规模之大,超乎你的意料,几百人的座位,几无虚席,藏族老乡和国内外游客杂处其间,暗暗的光影里面,人声鼎沸。
  鲁固甜茶馆和革命甜茶馆,则是连锁店里的翘楚,不同的是,前者是拉萨人的后厨,后者在网络上和游客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鲁固是藏族茶馆最有名的老字号。鲁固,是八廓街一条小巷的名字,鲁固茶馆自然得名于此。随着茶馆的名气越来越大,善于经营的老板很快把连锁店和加盟店布满拉萨的大街小巷。如今,到处是各种鲁固茶馆的招牌。以革命甜茶馆为代表,拉萨还有很多回族人开的茶馆。藏历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藏族茶馆闭馆的时候,这些回族茶馆就成了“嘴馋”的拉萨人打牙祭的地方,往往人满为患。还有一些如酷固甜茶馆、旧拉卜楞甜茶馆、嘎吉甜茶馆,也是拉萨人常去的地方。寺庙里一般也都有自己的甜茶馆,尤以哲蚌寺的牦牛肉包子、色拉寺的藏面、仓姑寺的甜茶最为出名。碰的巧了,身披红色僧袍的僧人在课业间隙,就坐在你的身边。茶馆里斑驳的光影,旧旧的藏式桌椅,蒸腾的水汽,时光仿佛停滞了,依稀还是几个世纪前的老样子。

  茶馆是藏族人的生活方式。一碗藏面,几磅甜茶,一碟酸萝卜,这是标配。因为口味和饮食习惯的区别,“固执”得有点可爱的拉萨人是有自己固定的茶馆的,即使搬家了,也是雷打不动的老主顾,认准了就轻易不变心。还有人要加一个“饼子”。拉萨人口中的“饼子”和北京的炸油饼差不多。不同的是,西藏的油饼是夹心的,中间有一层薄薄的牦牛肉馅。尤其是刚出锅的,口感很好,别有一番风味。我是不敢常吃的,一周偶尔放假吃一次。吃完了就懊悔不已,下次还是记不住。
  现在拉萨的茶馆有了煮熟的藏鸡蛋,鸡蛋是藏鸡下的,比鸽子蛋大不了多少,非常好吃,营养价值也高。当年尼木援藏的县委书记把北京的德青源公司引到拉萨开厂,并陆续在西藏各地连锁开花。把先进的养殖技术带进西藏,北京人也能在家门口吃到地道的藏鸡蛋。只是现在产量不大,大规模推向市场还有不少困难。

拉萨传说那些难忘的藏地时光


  说西藏要从拉萨说起,就像说拉萨要从布达拉宫说起一样。拉萨是起点,也是终点,风车般向四周辐射。除去自驾,绝大多数游客,进藏的第一站就是拉萨。拉萨,是卫藏地区的中心,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第一次去藏地,是20年前的夏季。大学快毕业的时候,班上一个勇敢的、瘦瘦弱弱的小姑娘,执意要去西藏工作,惊呆了大家伙儿,成为当年轰动学校的大新闻。有梦想就有希望,经过一番曲折的联络,她如愿踏上了雪域高原的热土,扎根拉萨,一待就是20多年。回内地探亲,被很多不熟识的老乡亲切评价为“西藏姑娘,汉语说得不错”。毕业几年后,三地的同学们相约高原相见,才有了我们的第一次西藏之旅。聚会是快乐的,也是短暂的,很多故事慢慢随时光消散,记忆却一直温暖。
  那时候,拉萨还不出产蔬菜,大部分是“大解放”从四川拉进来的,种类少不说,价格奇贵。一般汉族家庭都是买脱水蔬菜,口感要差很多。好在藏族老乡对蔬菜并不感冒, 也不觉得不吃有啥不适应。除去方便面、火腿肠,大家共同的爱好是肉罐头,品种不多,以午餐肉和红烧肉为主。这些东西,至今还是藏地资深驴友的标配。总之,那时候的生活很清苦,大家很快乐。背包客里有很多老外,穿着T恤大裤衩,在八廓街头享受阳光。10块钱打辆车,拉萨古城随便逛。黑红脸膛、五大三粗的藏族汉子,满嘴温软的四川话,热情而憨厚,张口的瞬间分明能感受到人间的可口可乐,“高反”(高原反应)都减轻了许多……
  街头有充满浓郁藏式风格的人力车,和北京什刹海的相比,又是一番别样景致。走累了,俩人叫一辆,商量好价钱,穿过古城的大街小巷,车铃叮当,仿佛在旧时光里穿梭。那时候,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西侧,还有台阶可以攀爬,沿途和山间的臺地,有巨大的转经筒。跃过一级台阶,鼻子一热,鼻孔像开闸的水龙头,奔涌而出,一条细长的水珠连成一线,沿胸前薄薄的羊毛衫,翻滚而下。反应过来赶紧按住,休憩之后小心翼翼下山,再不敢有剧烈的运动。这是第一次知道高反的厉害,算是给了点颜色。
  后来,常年奔波于高原和内地之间,许是习惯了或者雪线不断抬高的缘故,再也没有遇到过。无论如何,高反都是高原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儿:不能不重视,也不能过于重视。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普通人一般48小时之后都会适应。曾经有个北京姑娘,到拉萨一直有“高反”,持续了一周之久。但只要一购物,立马就活蹦乱跳、眉飞色舞,全然忘却了自己刚才还是个“严重的高反病人”。关于高反,在西藏有个流传很广的笑话,以前还没有便携式氧气瓶,都是氧气包,拿起来象一个鼓鼓囊囊的充气枕头。在珠峰,一个游客的氧气包吸完了,向导游求救。导游安慰他,先别着急赶紧去拍照,我去镇子上找卫生所充气,见四下无人,让司机拧开车胎,瞬间充满。回来交给游客,问吸完感觉怎么样,游客直道舒服多了……
  来过西藏的人,大致分为两类:喜欢的人是真爱,爱到卑微如尘,无法自拔;恨的人也是真恨,恨到一刻不愿停留,打死再也不愿踏上高原的土地。

  同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一样,藏族人也是喝酒的好手。区别于其他草原民族的高度烈酒,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西藏人以喝啤酒为乐,这是让许多人出乎意料的事情之一。吃饭是吃饭,喝酒是喝酒。吃完饭,约上三五好友,去藏族的夜店,一个叫“朗玛厅”的地方,类似内地的歌舞厅。每桌堆砌一摞摞的罐装啤酒,没有下酒菜,就是干喝。男女不论,甜茶杯一口一杯,时间可以通宵达旦。个人感觉,拉萨啤酒是低度啤酒里,为数不多的美味,还有新疆的乌苏啤酒,口感可以位列国内啤酒的前三甲。当然,这不代表广大酒友。

“藏漂”与“藏獒”拉萨时尚的新生活


  和北京一样,拉萨最美的秋季,即将到来。雨季过去了,河流开始蔚蓝、清澈,雪山开始舒爽、硬朗,树林由青绿到翠黄,白云更蓬松、更柔顺。高而阔的蓝天下,牦牛的膘满了,毛色益发油亮,垂过膝盖,阳光下恍若镀上一层佛光。“十一”过后,西藏的旅游旺季接近尾声,驻守拉萨的“老炮儿”们开始盘算回家的路。冬天也许会再来,在内地蛰伏两三个月,缓解缓解高原上疲惫的身躯,还是十分必要的。家里的孩子尚且年幼,家里的高堂鬓发如雪,家里的婆娘望眼欲穿。
  西藏的游客潮水一样,有迹可循。每年“五一”过后,人流开始增加,“十一”过后,逐渐退去。汉族的“老西藏”一般会抓住一头一尾,春赏百花竞放,秋观日照金山,气度自非雨季可比。如果非要给个定义,可以把只在旺季去过一两次的人称之为“游客”,可以把去过无数次甚至在西藏生活过的,称为“旅人”,会显得更为贴切一些。
  这与藏族地区的生活方式略有区别。冬天是农闲季节,内地和国外的游客撤走了,拉萨却迎来了安多、康巴藏区以及西藏其他地区的客人,八廓街依然是热闹的、活泼的。各地区不同的藏族服饰竞相争艳,甜茶馆里的酥油味更浓厚了。
  今天的拉萨城,东扩西延南展,遍布拉萨河南北两岸狭长的河谷地带,各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繁华非昔日可比。当年的拉萨城,可不是今天的场面。拉萨古城以大昭寺为中心,呈环状分布,今天被称为“八廓古城”,因大昭寺环寺的转经道“八廓街”而得名。八廓街商铺林立,民族风情浓郁,为保护古城风貌,方便游客游览和信徒转经,拉萨市于2013年将露天商铺全部迁入不远处北京路上的八廓商城。
  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城,拉萨古城有3条转经道。沿江苏路、林廓路为环线的大转经道,这是拉萨当年的外城环线,布达拉宫自然也在环线之内,八廓街是中转经道,大昭寺里面的转经道则为小转经道。逢藏历佛教节日,大转经道和中转经道上来自各个藏区的信徒,沿顺时针方向,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是拉萨街头一景。

  火车开通之后,内地游客来的多了,餐饮业蓬勃发展。德吉路和太阳岛是川鲁湘粤等各大菜系的汇集地,也是吃货们当然的天堂。由于地缘关系和历史原因,拉萨的饮食习惯以川菜为主,尼泊尔、印度菜系和西餐为辅。八廓街里声名远播的玛吉阿米是改良的藏式西餐,北京建国门附近也有分店。娜玛瑟德则是尼泊尔、印度菜系的代表,老板就是地道的尼泊尔人。
  传统藏族人家庭生活节奏较为缓慢,但开朗豪放、能歌善舞的年轻人的夜生活也不输北上广深。环八廓古城各类异国情调的小酒吧门脸都不大,风格独特,托腮凝目,淡然自适。这里绝然没有内地酒吧过度热情洋溢的吆喝和拉客,主人的传说和西藏爱情故事,蜚声于网络和口耳,是不少驴友心中不死的传说。很多内地背包客来到拉萨以后,不再漂泊、流浪,而是选择留下来生活和创业,成为传说中神秘的“藏漂”一族,享受阳光,享受梦想中的爱情和生活,享受自己往昔的故事成为不老的传说。
  “藏漂”大概是“京漂”之外唯一的文化原创。不少人来过拉萨之后,辞去内地的工作,开一爿小店,出没于拉萨古城的街头和夜晚,出没于西藏的神山和圣湖,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甚至穿藏装,说藏话,喝酥油茶,跳锅庄舞,每天睡到自然醒,俨然老拉萨,这里就有不少的北京人。如今,大部分人已经不再适应内地快节奏的生活,在资历尚浅的“藏漂”之外,他们又创造出自嘲的新词“藏獒(熬)”。
  这个词在人们的唇齿之间活色生香,漂浮着生活的幽默和阳光的味道,让人莞尔,心生向往。
其他文献
夏季的北海道,满坡花海,灿然缤纷;冬季的北海道,只有一种主导颜色,那是耀眼冷峻寂静的白色。但,白色的北海道并不缺生機勃勃与活色生香,连深深浅浅的雪窝里都藏着温馨的生活气息。来飘雪的北海道吧,和你想象的或许有很多不同。
身兼“六稳”与“六保”之首,就业是缓解疫情冲击必须做好的答卷。面对各种就业挑战,中央、地方、企业、个人,上下齐心、联手行动,展开了一场“稳就业、保就业”的顽强保卫战。  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对企业来说,维持存量就业人员支出尚有一定压力,大规模实施招聘潜力有限。而部分地方政府虽然对企业新招聘的人员进行了补贴,但无法有效提升企业主动吸纳人员的意愿。  提高我国居民内部消费水平是这场战役的关键,我们必须挖
河北省承德县朝梁子村村口的山坡上矗立着一座毛主席批语碑,上刻毛主席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对该村的批语“所谓落后乡村并非一切都落后”。十多年来,一位年轻的女村党支部书记始终坚持以毛主席批语的精神鼓舞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群众走艰苦创业之路,把一个名副其实的落后村变成了全国文明村。这位女支书就是杨秀华。  1982年杨秀华高中毕业后在小兰窝村担任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她越来越体会到知识的宝贵,1983年毅然报
《方案》的印发是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预示着农民职业教育正在向新型职业农民聚焦,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势在必行,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将迈出突破性的重要一步。  突破一:找准培养目标 招生对象放宽到50岁  农业部调查显示,我国农业劳动力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占全部从事农业生产人数的75.9%,平均年龄接近50岁,部分地区甚至达到55岁以上,且素质
浓汤宝我很早就知道这样东西,但是因为大概猜的到怎么回事,所以从来没有买过。我曾经在朋友家里吃过一次浓汤宝做的汤,从味觉上证实了我的揣测,因为发现味道很鲜,差那么一点就像方便面的汤了。写这篇文章前,为了严肃起见,我从搜索了一下浓汤宝的配料。以鸡汤浓汤宝为例,标注的成分是:水、食用盐、鸡油、鸡肉粉、白砂糖、食品添加剂(增味剂、食用香精、增稠剂、酸度调节剂、姜黄)、麦芽糊精、生姜粉。详细比例不得而知。 
间作套种能够合理配置作物群体,使作物高矮成层,相间成行,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带来的增产作用。间作套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传统经验,是保证作物高产、稳产、高效的一项农业措施。  粘玉米同蔬菜的间作套种主要适合城镇郊区,因为郊区人均的土地占有量相对少些,但因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因此适合精耕细作。可以通过间作套种来提高有限土地的复种指数,其中能与粘玉米间作
Dr. Marshall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喝下自己培植幽门螺旋杆菌菌液,结果造成严重的胃溃疡。  疫苗作为最经济有效的控制疾病、根除疾病的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除了小孩子需要打的一系列疫苗之外,青少年有新的HPV疫苗;中老年有肺炎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病毒疫苗。这些疫苗帮助人体更高效地抵抗细菌、病毒侵入,不仅减轻了病人自身的痛苦和负担,也大大减轻了社会的医疗负担。大家听说过很多种类的疫苗,
我喜欢张火丁。开始因为她的长相、气质、唱腔、气场、孤独感、不合群……到后来,没有原因了,只因为,她是张火丁。  开始喜欢程派,的确和她有关——她唱的程派,是倪云林的山水画,清极了,简极了,枯极了,可是,就是让人心动。她的长相冷,人也冷,可是冷中的眼神却是善良的。张火丁每张照片都有温存和善良,一个人的眼神是骗不了人的。她不妖不娆不媚不俗,从长相到气质。有人唱程派,可以唱成“长三”堂子的味道;有人唱程
有时候,她抚着长腿,微笑地看着你,那时她身高一米七七。有时候,她在TED演讲台上风姿绰约,那时她身高一米八六……她凭借这个“善变”的身高,在不同场合总能给人一个“满意”的表现。“随心所欲地创造,发掘全部潜质,把身上最美丽的东西展现出来!”,这就是她的人生追求。  她是一个天生没有小腿腓骨的孩子,1岁多的时候,就做了膝盖以下全部截肢的手术。为了不让她的一生在轮椅中度过,将来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父母
6月8日,桥水基金创始人、《原则》的作者瑞·达利欧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DFTALK’s Week上分享了他对疫情影响的思考和判断。以下为演讲节选:  “我们预测了一下这次的疫情对各个国家、各个公司以及对个人的收入有什么影响,我们预计,全球将损失23万亿美元。我不知道疫情最终会造成什么结果,我認为这次疫情其实很像海啸,退去后,造成的伤害却遗留下来。  “未来的世界格局将会是完全不同的。货币、信贷和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