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ka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是老舍先生逝世加周年。值此纪念之时,由中国老舍研究会发起,聊城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第4届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在山东聊城召开。海内外7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收到论文加余篇。与会学者围绕老舍与20世纪文学和文化、21世纪老舍研究的走向和老舍研究的教学交流三个主题进行研讨。比较集中的收获在于老舍个性心理的社会文化阐释、老舍创作的综合性论述、研究方法的尝试和研究领域的拓展以及经典作品的重新解读等几方面。
其他文献
1999年连着出了两部教材,一部是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下简称“北史”),一部是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下简称“南史”)。北史是个人著述,南史实质上也能体现个人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构造
文学史写作对于作者的要求,主要是“选择”与“评估”,而这两者又都涉及作者对于文学的看法:即何谓(文学)“作品”与何谓“好作品”。返顾我们的文学史写作现状不难发现,形成不同史作的文本间质量高下的原因主要还在于观念。虽然仅仅拥有
文学史写作目前遭遇的一个理论困惑即是,个人话语与普遍话语之间的分歧。
文化诗学已经成为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思路。因此,有必要对于文化诗学中诗学与文化学的关系、文学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番探讨。
虽然任何一种文学史写作都有自己的话语形态,但就话语方式来看,它与一般的历史著作并无根本性的差别,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都是一种叙述方式。那么,关于叙述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就成为我们进入文学史的具体写作之前首先要分析的对象。
历史与道德是文学内容的两个主要层面,二者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文学作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深入表现与挖掘二者之间的这1种二元张力,建立起二者之间的张力结构。这就要求文学作品有意识地突出自己所表现的生活的历史与道德两个维度,挖掘二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出二者之间的二律背反。
元代延祜、天历年间,诗坛失去了至元、大德间百花齐放的活跃局面,而出现了一趋“雅正”的诗歌风气。“雅”,其内容是“以鸣太平之盛”,风格则讲“温柔敦厚”;“正”,则是在诗体、诗法上远溯《诗经》,近学唐诗,诗情上力追唐宋。这实际上是在唐诗的名义下,把诗歌创作引到“温柔敦厚”、“正以性情”的诗学思想的轨道上来。这种风气的形成,是南宋以来诗坛尊唐、宗宋之争及金元之际尊唐复古诗风发展的必然结果。延祜科举考试及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为这种诗风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学术思想基础;此间词学、曲学思想的变化,也为这一诗风的形成创造
文献是历史研究的根据和前提。在现代文学研究中,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献匮乏、史料不足和表述讹误,特别是对文献深藏的意义缺乏洞彻的发现与阐释,而使研究质量的提升受到了明显的限制。本文以何其芳、师陀等作家的研究和解放区文学研究为例,具体说明文献失误对学术研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开掘文献深层内涵的极端重要性,进而剖析文献薄弱的内在因素。
2006年7月24日至27日,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与吉林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来自中国内地5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与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的学者、作家共110多人与会。
由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城市学院和中国新文学学会主办,湖南益阳三周研究会、湖南益阳市文联协办的“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2届年会暨周立波创作与当代中国乡土小说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24~27日在湖南益阳举行。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永健教授任会议执行主席,中国新文学学会会长、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王庆生教授致开幕词。出席开幕式的有湖南省、益阳市领导,还有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炯、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湘溶、湖南城市学院院长赵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