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明天将会是新的一天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duzh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天将会是新的一天”,按常规思维来看是一种积极乐观、面对新生活的态度,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和憧憬,不再纠结于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是如果生活中总是用这样的言语来安慰和激励自己,有时候也会使我们陷入自欺欺人的境地,陷入矛盾、无奈甚至是无助的状态,在一次次满怀希望之后又一次次遭受到希望破灭的痛苦。
  一、一般资料
  小J,女,16岁,个子高,身体健康,长相清秀帅气,无其他重大躯体疾病史。自幼父母离异,父母各自组成家庭且都有孩子。小J跟随母亲,母亲在外地工作,比较忙,她和外婆一起生活,平时住校,父亲很少过问。
  小J因为头脑中总是出现“1、2、3,重新开始,明天将会是新的一天”的念头而前来咨询。她怀疑自己得了强迫症,一开始还能控制,出现的频率比较低且控制效果好,后来越来越不能控制,同时伴随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发火、歇斯底里,甚至打人(自己亲人)。
  二、咨询过程概要
  第一次主要以建立信任关系为主,以倾听、同感、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为主,让小J充分地表达自己,感受被理解、被接纳。我们一起制订了咨询计划和方案,约定好咨询的时间。之后连续咨询了4次,高中三年一直在跟进和关注。
  生:“老师,您现在有时间吗?我想和你聊聊。”
  师:“当然可以。你看起来有点沮丧,是什么让你这样沮丧?可以和我说说吗?”
  生:“老师,我怀疑我有强迫症,就是你课上说的那种,和我的症状几乎是一样的。”
  师:“有什么表现让你有这样的想法?”
  生:“我经常在头脑中对自己重复说一句话,1、2、3重新开始,刷新自己一遍。这种情况从初一就开始了,后来我认识到不能再这样,到了初二,每当有这种想法时,我就会写东西,似乎成了一定的固定模式。前半部分写我这种行为是如何如何的不好,后半部分写自己以后不能再这样了,自己该做什么。一开始很管用,也会按照自己写的去做,但到后来,作用越来越小了。中考的时候越来越严重,经常因此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心情很差,都想放弃中考了。当时也去咨询了学校的心理老师,认为是考试压力过大、紧张焦虑引起的。但中考过后,情况并没有好转,尤其是这段时间,这种念头经常出现,如果我不去重复就会很难受,心里就像被猫抓一样的难受……”
  师:“从你刚才的叙述中,我能感受到你想尽力去处理这件事情,你主动找了心理老师,现在也主动来找我,说明你是一个很有能量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从初一开始这三年里你的家人有没有帮助你?”
  生:“我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了。他们在两个城市,我跟妈妈,但妈妈很忙,在外地工作,我和外婆住在一起。外婆年纪大,只是在生活上照顾我。妈妈有时也会打电话给我,但除了询问学习之外很少问我的生活。她总是和我说她的生活,说实话我很反感,我很希望她能够问问我在学校的情况。”(小J哭了)
  师:“所以这件事你也不愿意和她们说,你觉得就算和她们说,也不能很好地理解你和帮助你,是这样吗?”
  生:“是的,每次我情绪不好的时候她们都说我太幼稚。”
  师:“情绪不好?能说说你什么时候会情绪不好,具体会有怎样的表现吗?”
  生:“每当我觉得1、2、3这样刷新自己之后没有特别效果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很差,非常差,觉得整个人就要崩溃了。有时会摔东西,甚至打人,妈妈就会回来解决问题。她回来后其实对我没有太大的帮助,我会对她发火。”(外婆叙述:“每次她妈妈要回来,或者在离开之前,她的情绪都很不好,又哭又闹的。她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反而会平静一些。”)
  师:“那每次情绪不好到最后都是怎么解决的呢?”
  生:“其实也没有解决不解决,反正发火之后就会好一点,我就想让他们难受,让他们看看我过的是多么痛苦。”
  师:“他们是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你的目的达到了吗?”
  生:“还能有谁,外婆、妈妈、爸爸。他们现在都很少管我,认为只要给我钱上学就行,他们只关心他们的儿子。我很想让他们知道我现在的状态。”
  师:“因此你认为是自己不够优秀所以爸爸妈妈不爱你,所以每次对当下的自己不满意或想变得更好时,你都想通过刷新自己的方式获得你想要的,是这样吗?”
  生:“是的。一开始还是蛮有效果的,但现在我发现效果越来越差。”
  师:“所以你认为自己得了强迫症,有点害怕,今天来找我是想解决这个问题?”
  生:“是的。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很痛苦很难受。”……
  三、原因分析
  (一)家庭功能的缺失
  小J自幼父母离异,被判给母亲,父亲几乎没有过问小J的成长;父母各自有了家庭,且都有儿子,使得小J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感觉被抛弃。每当强迫症状出现时必然会伴随强烈的情绪反应,这会惊动全家,小J是想通过这种“装病”的方式来引起家里人的重视,特别是妈妈的重视,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二)性格因素
  小J表面开朗,内心是无助和敏感的。开家长会只有外婆参加,这使小J自幼就很自卑,自觉在家庭方面不如别人,只能让自己变得更好,获得一种价值感。因此,她对自己要求非常苛刻,特别是在学习上,不容许有不满意的地方。并把这种态度投射到他人身上,不能容忍别人的不好的行为。尽管学习很好,却没有朋友,同学都认为她是一个怪人。
  (三)学习的压力
  小J在咨询中不止一次地提及自己上课时由于出现强迫观念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很着急。因为从小到大,成绩优异的她从来没有失去耀眼的光环,但是在现在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班级中,深深地感到自己不能放松,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她需要用成功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她渴望着成功,但是又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只能靠一次一次地刷新自己来给自己一点希望和安慰。
  四、辅导过程要略
  (一)帮助小J重构她的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建议小J妈妈注意发挥母亲的功能。和小J通电话时,除了学习之外多关心生活,适当地谈论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同时要求其母亲注意发挥现任丈夫的功能,使小J感受到父爱。建议外婆不要总是找一些报纸上的有关离异家庭孩子如何成长成功的文章给小J看,周末放假在家时可以适当让小J做点家务,增强其独立性。其次,建议她多参加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交朋友。建议班主任让其担任班委(体育委员),组织同学做课间操并且领操;一周安排一定的时间做运动,增加其社会参与度和认可度。
  (二)挖掘小J自身的能量
  1.支持与澄清策略。
  无条件地积极关注,相信小J有能力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主要是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其分析出现强迫思维的原因:之所以会反复是人的一种本能的自我防御机制,从而缓解自己所面临的矛盾境况,达到内心的一种平衡。使其认识到人人都可能会有这种行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要过分自责和在意,尽量不要去关注它,顺其自然。认知行为疗法目的是使其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解放,增加信心。
  2.行为调整策略。
  首先是将学习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若达到小目标就给自己一定的奖励。同时,对小J所谓的强迫观念的频率和强度进行目标分解,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小J有意识地关注自己未出现所谓的强迫观念的时间,并做好记录。下一次咨询时,对小J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再制定下一次的咨询目标和方案。■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郭 庭)
其他文献
北京市密云区第三小学少先队员在“英雄母亲邓玉芬”主题广场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由密云区教育委员会推荐并提供资料)  “英雄母亲邓玉芬”主题广场  邓玉芬是一位英雄的母親,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她先后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而他们全部战死沙场;她的家成为八路军和伤员的经常性住所,她被当地人民誉为"当代的佘太君"。为了缅怀邓玉芬的英雄事迹,2012年,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密云县委县政府在石城镇张家坟
将政务服务品牌建设引入机关,是顺义区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一次革命。机关部门是政府决策的执行层,直接服务于群众,因此,政务服务品牌创建成为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重要抓手。顺义区委教工委、教委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确立了把政务服务品牌建设与机关党建工作紧密结合的工作思路,即“围绕品牌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品牌”。利用“品牌”这一载体,实施“(政务服务 党建工作)×品牌”的工作模式,使党建工作
北京市石景山区爱乐实验小学坚持以德育促发展,以课程为引领,培养有知识、有见识、有爱心、有礼仪、有能力、有情怀的“爱乐‘六有’好少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以“爱育智识 乐纳人生”为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课程为引领,落实“劳动 ”课程,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  1.以德育促发展  学校依托“六个入手”(从行为入手养习惯,从训练入手抓养成,从主题活动入手拓教育,从体
《写意中国》是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开设的一门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有关的校本选修课程。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开设有篆刻、中国画、中医药、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是介于文化与艺术的中间学科。课程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辨能力的提升,是关于中国式的“人”的成长的课程。在这样的课程中自然不会少了对“人”性以及思想性的显露与点拨。比如:  师:“谁能给这幅作品起个名字?”(通过ppt投影对巨大的雪景寒林图局部寒林慢放,
【關键词】生涯教育;学生;课程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6-0035-04  【作者简介】1.赵楠,北京市海淀区交大附中教育集团(北京,100044)心理大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北京市首届名校名师特聘心理教师;2.李响,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00044)心理健康教师,一级教师。  一、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生涯教育的发展历程  
整理者按:长期战斗在农村的“土八路”,进城后如何适应和看待城市中的新鲜事物?闹出了哪些笑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为什么会传出“老革命不如新革命,新革命不如不革命,不革命不如反革命”这样的顺口溜?刚取得政权的共产党人如何看待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成为国家重要领导人?马宁,空军第三任司令员,也是第一位“会飞”的空军司令员。1949年9月,他作为战斗英雄,被选为第二野战军的12名代表之
辽宁职工技术协作活动是20世纪60年代初兴起的群众性生产技术活动,是辽宁工人阶级的创举,是对中国现代工人运动的积极贡献。辽宁职工技术协作活动深刻诠释了“奋斗、创新、求实、拼搏、奉献”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创业精神,同时也为“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形成积累了深厚底蕴。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恢复和发展,辽宁工人阶级以极大的政治热情积极响应党和工会的
1925年10月,刚刚17岁的青年团员李运昌瞒着家里人,经李大钊介绍报考了广州黄埔军校,并于同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这个来自河北农村、稚气犹存的乡下少年,就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事业之中。走出黄埔投身农军建设  1926年9月,18岁的李运昌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此时,中共广东区委在军委书记周恩来的建议下,从第四期毕业学员的中共黨员骨干中抽调了60名同志,分配他们到各地开展
上海是中国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上海的发展可以看做是中国某些高层次变化的缩影。  根据国家的战略目标,上海正在建设成为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上海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都在围绕这四个中心全力推进,体现这个进程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市容环境和市政管理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即使“老上海”重回沪上,也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受。  这种观感不只是中国人有,外国人
孙炳文(1885—1927)是我党早期政治家、革命家,曾随朱德于1922年一道赴德国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关于他们从上海乘船赴德国留学的出发时间,并无直接的史料文献可据,学界也没有切实的研究结论。罗歌在《朱德同志的挚友——孙炳文烈士》一文中说,他通过搜集孙炳文的资料,采访大量相关人士,认为“1922年9月,孙炳文和朱德一道乘法国邮船安吉尔斯号,从上海启程,远航西欧。同船的有房师亮、李景泌、张伯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