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论仁爱和自爱在道德中的作用

来源 :商业2.0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870912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B82-06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仁爱和自爱是一种情感,情感如何在道德中产生作用,首先确定道德感在道德中的作用,道德感是一种道德的情感。其次,这种道德感成为道德判断的原因有四个,其中的一个原因为:情感是道德意志的动机。进一步来讲,情感中唯有自爱和仁爱这两种情感才是道德的动机。
  关键词:道德感;动机;仁爱;自爱
  休谟认为印象中特殊的苦乐感直接产生道德判断,这种特殊的苦乐感就是道德感,因此,道德感成为道德判断的原因。
  一、道德感成为道德判断的来源,从内部分析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道德感是道德行为和情感的动力和目的。休谟认为“人类心灵的主要动力或推动原则就是快乐或痛苦;当这些感觉从我们的思想和感情中除去以后,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就不能发生情感或行为,不能发生欲望或意愿。”
  第二;意志是自由还是必然的,决定了意志是否和道德责任有关。必然原则可以把一个人的行为与其内在的动机和品质联系起来,根据其外在行为判断其内在的品质的好坏,确定其是否承担道德责任。自由原则说明人的行为是由其内在的动机和品质所决定的。
  第三,情感是意志的动机。动机是指产生行为的内在的原因或理由,它是一种具有推动力的、能够赋予任何行为以道德性质的情感,主要涉及道德价值问题。
  第四,自爱和仁爱是道德的动机。骄傲和谦卑是与自我有关系的情感,是自爱的表现。爱和恨是对别人的情感,伴有慈善和愤怒,仁爱就是对别人的慈善和爱。
  意志不论是自由的还是必然的,都与道德责任有关,情感是意志的动机,道德感又是情感的动力。而情感中仁爱和自爱才是道德的动机。
  二、自爱是道德的动机
  什么是原始的道德动机,这在近代历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霍布斯、洛克和曼德维尔认为人的自私自利的情感是道德的动机,沙夫茨伯利和哈奇逊却认为仁爱是道德的善良动机,并且各说各有理,谁都没有驳倒谁。休谟在这里对自爱和仁爱各自在动机中的作用做了充分的论述,给予自爱和仁爱在道德动机中应有的地位,对自私的情感即自爱作为原始动机的作用的论述集中在《人性论》第三卷中,对仁爱作为道德原始动机作用的论述主要在《人性论》第三卷和《道德原则研究》中。休谟的这种论述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他那个时代关于自爱和仁爱谁是真正动机这个问题的解决。
  在《人性论》中,休谟指出自爱是人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爱作为原始动机表现为正义是如何产生的。表面上看来,自私是一切非义的来源,是与正义、公正最相反,但深入考察,就会发现恰恰是自爱才是正义的原始动机。休谟分析了产生正义的社会条件和人的心理因素,得出正义的产生是由于人的自私情感、有限的慷慨①及满足这些欲望的低下的能力和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为了消除利益的纷争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威胁,就缔结了协议,协议来自于人们对社会的共同利益的感觉,约束了我们的偏私情感,约束了我们去占有别人的占有物,对偏私情感的约束不仅不违背自己和别人的利益,反而维护了缔结协议者的利益和福利。
  正义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休谟认为正义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正义,一种是政府产生后的正义,正义形成后,受到政治家们人为措施的促进,成为一种通则。正义首先是来自于对个人利益的保护,因为同情原则,正义法则才被建立。
  综上所述,正义不是从自然得来,而应该是人为地由教育和人类的协议产生的。
  三、仁爱同样是道德的动机
  在《人性论》中,休谟认为社会的德如正义,之所以被称为德是因为各种性质对社会福利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就是同情原则的作用。然而,除了自然的德②以外,社会的德也都有这种倾向性,并且在所有的德当中占有最大的比例,自然的德是社会的德产生的心理基础和心理倾向。正义的产生来源于自然的赞美和责备的情绪,没有他们,对正义的理解是不可能的,人们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言辞所激动而产生正义的情感。
  自然的德表现为一个单一的行动,一个单一的正义。自然的德表现在自然的仁爱。仁爱是一种超出自我利益的对他人价值肯定的考虑,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冲动或情感。“没有什么能比卓越程度的仁爱情感赋予任何一个人类被造物以更多的价值,仁爱情感的价值至少一部分来自其促进人类利益和造福人类社会的倾向。”③休谟认为仁爱是自然存在的,仁爱的存在的价值是不需要论证的,可以从仁爱与自我利益无关,甚至有损与自我利益这两类的例子中寻找证据。比如:阅读历史或虚构的文学作品,历史和小说中的人物与我们当前的利益毫无关系,即便如此,我们对其中有德之人的同情热爱,对损德之人的厌恶愤恨并不消减。在有损于自我利益方面,虽然对手或敌人越勤奋越勇敢对于我们不利,但是我们还是会赞美对手或敌人的良好品质。这就是人类博大的心灵的表现,这也是仁爱确实存在的表现。
  但是作为单一的行动的德,只有着眼于整个社会,才会使自然的德成为社会的德,才能对整个社会有益。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社会的倾向,这种倾向产生于同情的作用。自然的仁爱的特殊性表现为因远近、类似和因果关系产生爱的程度不同,因此这种感情总是处在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对我们的判断并没有好处,反而会使我们处于矛盾之中,我们在一般的判断中并不考虑这些变化,因此一种稳固的、一般的观点是,我们不论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都会把我们置于那个观点之下,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用语言互相传达情意。由此,我们判断一个人德与恶事根据他的性格、性质和他对他交往的人们发生的一种影响,并且在判断中忽略了自己的利益。这种一般的考虑借助于同情的作用。一个人拥有仁爱这种德,我们对他的德性的看法并不会因为时间、地点的改变而变化。休谟认为虽然前者比后者的快乐感觉较为强烈,但是因为后者恒常的、普遍的,所以“在思辨中我们也只承认他们是德性,否认唯一标准只有它们,才产生了道德的区别所依据的那种特殊的感觉或情绪。”   使人愉快的品质除了仁爱以外,另一种特征就是对个人有用。通过同情原则,我们得出:道德感的快乐和痛苦发生于四种不同的根源,“一个性格自然地对他人是有用的,或对自己是有用的,或对他人是愉快的,或对自己是愉快的,就都感到一种那个快乐。”④
  同样在《道德原则研究》中,休谟对人类的品质进行了一番考察后得出仁爱是道德行为的动机。这四种品质分别是,对自己有用的品质,比如勤劳,谨慎等;对别人有用的品质,如慷慨善良、乐于助人;直接令拥有者自己快乐的品质,比如乐观自信、沉静自足;直接令他人愉快的品质,如坦率风趣、谦虚多礼。这些品质的两个特点就是给人带来效用和快乐。其效用之所以受到道德感的肯定是因为它能为我们带来快乐。休谟说“凡是有助于社会的幸福的东西都使自己直接成为我们的赞许和善意的对象。这是一条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道德性之源的原则;当有一个如此清楚明白和自然的体系时,我们何必去寻找玄奥而渺茫的体系呢”,休谟为了说明仁爱是人们行为的动机,在《道德原则研究》的“论自爱”中对持绝对的自爱论者从方法上进行了批判,他觉得持自爱论者一般企图在推理上追求“简单性”,然而在解释利他行为时,自爱论者不得不用同情等原则来说明,这种婉转曲折的把利他性质归结为自爱使得整个体系拖沓繁冗,反而不如以仁爱体系简洁明白:“诚然,我们的起支配作用的动机或意图,当它与我们心灵出于虚荣和自负而希望假定其更具优势的其他动机相混淆时,经常是对于我们隐藏起来的;然而没有任何一个事例表明这种性质的隐藏是由于这个东西本身的玄奥和复杂。”⑤
  此外,用自爱解释所有的行为表现,实际上同时设定了行为者必须具有十分复杂的心理机制,而且他还需要具有抑制冲动的能力,知道社会性的约束,并且懂得选择社会所允许的行为方式来实现利己需要。
  由此可见,仅以自爱解释人类行为,不论是在事实上还是在方法上,都难以立足,仁爱同样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动机,两者共同构成了道德的动机。
  参考文献:
  [1]休谟:《道德原则研究》,曾小平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3]陈晓平:《功利与情感之间——评休谟的道德哲学》,《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
  [4]黄镇定:《略论休谟哲学的人学转向》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
  [5]葛力:《休谟开创了道德学认识论》,《现代哲学》1997第1期
  注解
  ①休谟把自私和有限的慷慨合称为偏私。
  ②个人的德,即上文中指出的由自爱形成的社会契约过程中存在的德。
  ③休谟:《道德原则研究》,曾小平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4页。
  ④休谟:《人性论》下册,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633页。
  ⑤休谟:《道德原则研究》,曾小平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51页。
  作者简介:高彦虹(1978-),女,山西阳泉人,成都武警警官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西方哲学史。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也是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对盐城市区106位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对新时期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技能培训;调查报告  强化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
期刊
中图分类号:B82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当代大学生在伦理道德观念价值观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因而关注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引导和教育方法,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笔者将联系身边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缺失;现状研究;对策研究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以及分配方式日益
期刊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在1875年3月7日生于法国南部靠近西班牙的山区小城西布勒(Ciboure)一个工程师家庭,母亲是巴斯克族血统,拉威尔生下后不久全家便迁居巴黎。拉威尔从小接触音乐:七岁开始学钢琴,十四岁进巴黎音乐学院系统学习(1889年)。代表作有《水之嬉戏》、由五首小曲组成的《镜子》、由三首小曲组成的《加斯帕尔之夜》和组曲《库普兰的坟墓》等钢琴曲。
期刊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稚嫩而庄严的红卫兵年轻的心充满了政治的冲动和敏感,渴望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成为先辈一样的英雄。但这些学生都是天真烂漫的青年,压根不懂中国政治斗争的奥妙。他们偏激甚于公正,空想甚于实际,冲动甚于冷静,盲目甚于思考,反革命集团稍施以政治阴谋,纯真火热的红卫兵便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文化大革命”的“工具”、“罪人”。当下,以史为鉴,为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探析红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一台学生主办的毕业晚会,尽管院领导诚挚邀请老师们去观摩,但是去的人寥寥无几,让我思考起我们老师的归属感问题。倘若我们以校为荣,以校为家,感恩于学校,我们能这么淡漠于学生的汇报演出吗?  关键词:归属感;感恩;淡漠  一、教师幸福感及归属感定义及意义  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一般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的一种精神满足,是从追求理想到实现理想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
期刊
中图分类号:F832.43文献标识码:A  摘要:论文基于四川省珙县363份农户调查问卷,运用Logit和OLS方法对农户是否发生信贷行为以及农户的信贷额度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户是否发生借贷行为的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中是否有干部、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家庭成员数、贷款对生活的改善程度等六个变量。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户文化程度、是否创业、家庭年收入、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对贷款的满
期刊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历史长河的继续推进,文化在不断的变迁中交替着人类的使命。我国的个人消费文化也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流,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了我国个人消费文化的变迁,笔者从个人消费模式的不断变化、个人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个人消费注重自我意识和人本的思想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消费文化;变迁;现代化;经济发展  一、文化变迁对消费文化的影响  李鹏程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即男生女性化、女生男性化、中性化及同性间有过度亲密行为。如今这一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已屡见不鲜,并且青少年对于这一现象的接受度也非常高。但是性别角色发展错位,会对青少年自身、家庭婚姻结构以及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现在这不仅仅是青少年自己的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只是单方面的而是多元的,包括青少年自身,家庭环境,学校教
期刊
中图分类号:E138.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习总书记中国梦的提出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中国今天的经济在飞速地发展,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未来社会的通信证。虽然以前也有对社会诚信度的研究,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社会当代的社会诚信度仍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以当今四川省社会诚信度调查为基础,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对四川省社会诚信
期刊
中图分类号:K56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法国年轻女性的特点,总体来说,根据国家的习俗,历来的传统,我们都知道那是个浪漫的国家,女孩子都很喜欢香水,这也是生活中必备的日用品,法国女性大都着重于依赖自己的力量,很少考虑集体的力量,个人决定权比较大。表面冷淡的比较多,但面上的事从不含糊的。在交涉的时候每天和你握手的次数,比你洗手的次数还要多。  关键词:法国;女人;魅力  一、法国女人的优雅  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