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夏河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也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都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文以载道,情为心声。一篇好的课文,必定洋溢着感人的激情。即使是议论体裁的文章,也会蕴涵着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对真理的一往深情。从中发掘深刻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引导他们学会发现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好的人生,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一、真情导入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而导语正负有酝酿情绪,带人入境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一堂出色的语文课也必然少不了引人入胜的导语。好的导语设计,可以使一堂课拥有一个好的开端,使师生的感情更易沟通,也更易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紫藤萝瀑布》是当代散文家宗璞写的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在教本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宗璞是一位女作家,一家人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宗璞写景散文的风格:积极含蓄的主题,婉转有致的感情,精美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炼的文字。由于文章写在动乱初定、热情复苏的年代,这篇散文有着更普遍的意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悟生命的永恒。又如,讲《散步》时,我这样导入:人们常说,世上有一种感情与生俱来,伴随我们每一天;世上有一种寄托与生俱来,让我们依赖一生;世上有一种牵挂与生俱来,温暖我们的心田。这就是——与生俱来的亲情。亲情是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成长;亲情是灿烂的阳光,温暖我们的心房;亲情是明亮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亲情是歌,是诗,是画!让我们随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去领略、去感悟这至真至纯的亲情吧!
二、激情创设情景
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把书读到心里,让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与作者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教师必须要用教学激情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耳濡目染之实,从而使心灵受到熏陶。
为了创设情境,我常从这几个方面努力。
(一)、用真情悟真情
如从《登岳阳楼》中,感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从《破阵子》中体验辛弃疾的壮志未酬的情思;《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陆游的以年迈之躯,僵卧孤村仍梦赴边关,驰骋沙场的一腔爱国情怀。
(二)动情地朗读
动情朗读不但能够排除外来干扰和影响,便于思想集中,而且更是一种要动用全身器官(肢体、脑、口、眼、耳、鼻)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我常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感悟移入到作品中去,让他们觉得读这些作品其实就是在体验生活,就是在与作者对话。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更易领会文字的感情色彩,也更能深入体会语言的气势、节奏和神韵,使他们直接受到作品内容的感染和熏陶,产生情感共鸣,更增强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与记忆。(三)精讲与点拨
课改中要求老师去引导而不是主导,更不能以过多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这时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到:上课情绪饱满、感情充沛,并能绘声绘色、文采飞扬地引导与点拨。如讲《蓝蓝的威尼斯》,必让学生感觉已置身于蓝蓝的水城之中;讲《春》时,让学生在春风、春草、春雨、春花、春勤中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与活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的茅屋被一场暴风雨袭击了,流寓成都的他又一次遭受厄运。战乱连年,百姓流离失所,自己身陷困境,但诗人却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豪言壮语。学生被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崇高理想深深打动、感染了,在课堂上反复吟诵那一句,直到泣不成声。我也被深深感动了。正是因为我入情入理、文采飞扬地精讲,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触动了他们的“动情点”,激起了他们的相应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进入了作品所展现的情境中去。
三、生发热情,提高兴趣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朴素的语言,从微小的细节,描绘出父亲的感人形象,表达了父子深情。结合本篇课文,我让学生回忆亲人们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写一篇亲情文章。有写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有写慈祥、善良的外婆的,有个学生写了每天晚自习在路灯下等候自己的爷爷的身影,表达了对爷爷的感恩之情,并以《路灯下的守候》为这篇作文命名。在讲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这一家人在团聚以后遭遇如何?请你为这篇课文续写一个故事。大多数学生已经被文中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打动了,于是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也有一部分学生敢于面对现实,想像他们也许会继续悲惨的过着穷日子,但他们更相亲相爱了。学过《皇帝的新装》后,我让学生把课文编成课本剧并分角色演出。孩子们通过编演,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诱惑、虚荣总会有的,只要我们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只要我们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率真,世界就会更美好!虚伪、欺诈是丑陋的,而真诚、坦荡是高尚的。另外,对于喜欢的诗词,我们还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再现情景;对于文言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还可以让学生续写或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扩写(加上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外貌描写)。教师也可以试着写一些古诗新诗,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灵感,让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学生学习的兴趣来源于课堂的吸引力。课堂拓展就像品茶时附送的一碟佳果,有了它,茶越喝越有味,越喝越想喝。拓展使课堂焕发活力,使学生生发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为了拓展而拓展,拓展要有目的性,指向性,时效性。离开课本,根本谈不上拓展。
语文课堂是一条涌动着激情的生命之河。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学会以真情感染,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用激情创设情境,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用热情的火焰,点燃学生生命的原野。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率真、坦诚、热情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带着镣铐跳舞也是跳舞”,教学之路漫漫,我要在语文这个舞台上,用情感跳出自己的精彩,为了明天,为了我的孩子们!
一、真情导入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而导语正负有酝酿情绪,带人入境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一堂出色的语文课也必然少不了引人入胜的导语。好的导语设计,可以使一堂课拥有一个好的开端,使师生的感情更易沟通,也更易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紫藤萝瀑布》是当代散文家宗璞写的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在教本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宗璞是一位女作家,一家人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宗璞写景散文的风格:积极含蓄的主题,婉转有致的感情,精美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炼的文字。由于文章写在动乱初定、热情复苏的年代,这篇散文有着更普遍的意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悟生命的永恒。又如,讲《散步》时,我这样导入:人们常说,世上有一种感情与生俱来,伴随我们每一天;世上有一种寄托与生俱来,让我们依赖一生;世上有一种牵挂与生俱来,温暖我们的心田。这就是——与生俱来的亲情。亲情是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成长;亲情是灿烂的阳光,温暖我们的心房;亲情是明亮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亲情是歌,是诗,是画!让我们随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去领略、去感悟这至真至纯的亲情吧!
二、激情创设情景
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把书读到心里,让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与作者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教师必须要用教学激情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耳濡目染之实,从而使心灵受到熏陶。
为了创设情境,我常从这几个方面努力。
(一)、用真情悟真情
如从《登岳阳楼》中,感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从《破阵子》中体验辛弃疾的壮志未酬的情思;《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陆游的以年迈之躯,僵卧孤村仍梦赴边关,驰骋沙场的一腔爱国情怀。
(二)动情地朗读
动情朗读不但能够排除外来干扰和影响,便于思想集中,而且更是一种要动用全身器官(肢体、脑、口、眼、耳、鼻)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我常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感悟移入到作品中去,让他们觉得读这些作品其实就是在体验生活,就是在与作者对话。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更易领会文字的感情色彩,也更能深入体会语言的气势、节奏和神韵,使他们直接受到作品内容的感染和熏陶,产生情感共鸣,更增强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与记忆。(三)精讲与点拨
课改中要求老师去引导而不是主导,更不能以过多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这时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到:上课情绪饱满、感情充沛,并能绘声绘色、文采飞扬地引导与点拨。如讲《蓝蓝的威尼斯》,必让学生感觉已置身于蓝蓝的水城之中;讲《春》时,让学生在春风、春草、春雨、春花、春勤中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与活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的茅屋被一场暴风雨袭击了,流寓成都的他又一次遭受厄运。战乱连年,百姓流离失所,自己身陷困境,但诗人却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豪言壮语。学生被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崇高理想深深打动、感染了,在课堂上反复吟诵那一句,直到泣不成声。我也被深深感动了。正是因为我入情入理、文采飞扬地精讲,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触动了他们的“动情点”,激起了他们的相应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进入了作品所展现的情境中去。
三、生发热情,提高兴趣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朴素的语言,从微小的细节,描绘出父亲的感人形象,表达了父子深情。结合本篇课文,我让学生回忆亲人们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写一篇亲情文章。有写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有写慈祥、善良的外婆的,有个学生写了每天晚自习在路灯下等候自己的爷爷的身影,表达了对爷爷的感恩之情,并以《路灯下的守候》为这篇作文命名。在讲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这一家人在团聚以后遭遇如何?请你为这篇课文续写一个故事。大多数学生已经被文中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打动了,于是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也有一部分学生敢于面对现实,想像他们也许会继续悲惨的过着穷日子,但他们更相亲相爱了。学过《皇帝的新装》后,我让学生把课文编成课本剧并分角色演出。孩子们通过编演,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诱惑、虚荣总会有的,只要我们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只要我们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率真,世界就会更美好!虚伪、欺诈是丑陋的,而真诚、坦荡是高尚的。另外,对于喜欢的诗词,我们还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再现情景;对于文言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还可以让学生续写或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扩写(加上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外貌描写)。教师也可以试着写一些古诗新诗,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灵感,让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学生学习的兴趣来源于课堂的吸引力。课堂拓展就像品茶时附送的一碟佳果,有了它,茶越喝越有味,越喝越想喝。拓展使课堂焕发活力,使学生生发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为了拓展而拓展,拓展要有目的性,指向性,时效性。离开课本,根本谈不上拓展。
语文课堂是一条涌动着激情的生命之河。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学会以真情感染,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用激情创设情境,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用热情的火焰,点燃学生生命的原野。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率真、坦诚、热情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带着镣铐跳舞也是跳舞”,教学之路漫漫,我要在语文这个舞台上,用情感跳出自己的精彩,为了明天,为了我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