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创新设计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omo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格拉底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现他们的主体作用,进入积极深入的思维状态,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起到“点燃”“助产”的作用,应当有所作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告诉人们,向学生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动态性和充分的延展性。提问要精心设计,精心设计才能避免随意性,达到“看似信手拈来,实是苦心经营”的境界。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是抓住关键性的问题组织教学。下面,列出教学实践中较典型的几种关键问题的设计方式。
  一、阶梯式提问
  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总是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问题的安排顺序要与思维发展的顺序相一致。涉及的知识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接近到“最近发展区”。问题的设计必须是阶梯式上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收敛到发散,由定向到开放。问题要有恰当的坡度,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和畅通,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产生认知冲突,从解答问题中领悟到获取新知识的“顶峰体验”,从而激励再认知。
  如,刘洪伏的《父亲》一课,可从感知形象、体会情感、思维提升三个层面设问,层层推进。感知形象:问题1,作者除了直呼“父亲”“我的父亲”外,还用了哪些修饰语来形容称代父亲?有何特点?问题2,父亲很“土”,“土”在哪里呢?问题3,在第三段中,父亲说过一句话:他说,人是土物,离不开泥土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体会情感:问题4,作者将笔墨集中于一件事来写,那就是——十年前,父亲送我上大学。这件事可分三个片段:收到入学通知书、送行途中、父子分离。请你说说,在这件事的几个场景中,哪个场景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思维提升:问题5,面对如此伟大无私的父爱,作者深有感触,写下了一些感悟。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辐射式提问
  又称串珠式提问或牵筋式提问,即一堂课只有一个总问题,其他的问题就是从这个总问题所引发辐射出来的,把这个总问题解决了,这堂课的任务就完成了。总问题的设计,要抓住一些关键点、关键句。所谓“抓准点”,就是突出重点,抓住难点。但课堂提问未必就是直接对着重点、难点发问,而应设计一个巧妙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从而很快捷、很透彻地掌握课文。
  如,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一课,可抓住题目中“快”这个关键点展开提问。总问题:此亭为何称为“快哉亭”呢?问题导入:文章围绕“快”字展开,全文共出现了几次“快”?然后进入逐层提问:分问题1,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变化如何?描绘了怎样一幅江流图?开篇写江水用意何在?分问题2,快哉亭之所以称快的原因何在?分问题3,本段引用的典故大概讲的是什么?作者借楚襄王和宋玉的典故,意在说明什么?最后归纳总结,再回到总问题:“快”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问题解决了,文章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思路清晰,中心明确。
  三、比较式提问
  比较阅读是阅读教学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果教师提问能引导学生作比较,不失为培养学生生疑、解疑的重要手段。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会形成一种学习的心理习惯,从比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课,问题导入:作者回忆他的国文老师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答案明确:怅惘、敬慕。问题跟进:为什么怅惘?为什么敬慕?学生可以很顺畅地从文中找出原因。问题对比:梁实秋对国文老师的描写,却可以用“大不敬”来形容,如何理解这一矛盾呢?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激起疑问。正是比较式的质疑与解疑,使学生对这一写作特色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四、质疑式提问
  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标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要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而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全程质疑。在课堂真实问题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活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
  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学生在反复品读之后,尝试对人物形象的性格进行分析。一个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林黛玉是“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觉得有些难理解。于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借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2013年高考18份语文试卷共命制了18道诗歌鉴赏题,对19首古代诗歌(含诗、词)进行了考查。针对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现的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要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题型——比较阅读,要引起教学的注意。在教学实践中,比较阅读也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也是进行阅读考测的有效形式。因此,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仔细地分析其异同,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
期刊
作为班主任,不严格,班级就会混乱不堪,一塌糊涂;不慈爱,就得不到学生的信任和亲近。因此,要掌握好二者之间的度,的确很难。但做到以下几点,难事也会变得容易。  一、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是管理者,是代表学校与学生直接打交道的人,同时也是教学的组织者。班主任的多职能化,使之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多,对学生的影响大。因此,班主任的素质问题,便是一个令人非常关注的问题。要提高素质,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进
期刊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目前普遍采取的单一、枯燥、封闭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的结果,恰好与这一要求相反,严重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令学生越来越惧怕写作文,这正是作文教学成绩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想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就必须对目前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那么,如何才能改变和解决目前山区高中作文教学
期刊
一、考点指津  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是“常见”,“常见的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言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要求考生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去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二、高考真题  (2013课标全国Ⅰ,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
期刊
去年10月12至15日有幸观摩了2013年四川省高中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展评课,受益颇多。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朗读落到实处”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现阶段的语文朗读教学,应针对存在的不当之处,做好以下落实工作:  一、不要过于依赖朗读磁带,让老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古诗文教学是高二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老师都知道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可又怕自己范读得不够好。因此,就用网上下载的
期刊
语文在高考、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有些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就越低,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想说爱语文不容易。有的学生迫于高考150分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只是持应付态度;还有的学生投机取巧,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大搞题海战术,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那么,如何改变这些现状,贯彻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
期刊
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无情无义历来为人所耻。在古人所推崇的诸如亲情、友情、爱情等情天义海之中,别离情尤为人所珍视。江淹在《别赋》中,便有“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说法。因限于时代、交通等诸多条件,古人别离后再见,远比今人来的困难。尤逢兵荒马乱之际,人们的团聚便更显困难,真可谓“相见时难别亦难”。所以古人在别离之刻,或别离之后,在心绪黯然之际,总有赠寄示人,以表不忘旧情、相思难舍之意。  古人赠寄
期刊
人性的沐浴,诗意的光辉,幻想的天堂……没有了这些,人生是一种折磨与单调。身教莫如礼,言教莫如诗。涵养学生的诗心诗性,让学生过一种富有诗意的生活。让学生在诗的海洋里遨游,益学生之心智,怡学生之性情,变学生之气质,滋养学生之人生。《语文新课标》指出:儿童诵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诵读古诗文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而且可以
期刊
作文是学生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衡量一个人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语文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然而,不少学生怕作文,最大的原因就是无话可说,有些学生一遇到写作文就“嘴咬钢笔头,半天不下油”。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的,不管是巧妇还是笨妇,无米下锅,是做不出饭,解决了“米”的问题,一切就迎刃而解
期刊
教师节那天,玲来看我,黑了也瘦了,一个暑假的历练让她沉稳了不少。夹在那几个“淳中帮”的孩子中,她显得很拘束。我将玲拉到身边,活泼的她又笑开了。  案例背景:还记得初一刚进校时有张肉乎乎小脸的玲,活泼好动,在新班委选举时脱颖而出,成了学习委员兼数学课代表,期中考试考了第二名。整个初一,讨人喜欢的她总是老师们表扬的对象。  初二时,玲偶有几次迟到,偶有几次身体不适请假,更有几次检测不理想,因她以前的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