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中活性多肽测定及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防作用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母乳中活性多肽进行生物学分析,寻找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探讨母乳中活性多肽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防治作用。

方法

采集6例早产儿的身体健康母亲产后2~5 d的母乳5 mL/次,共6次,混匀,运用超滤截留法分离早产儿产妇乳汁中的活性多肽,串联质谱法对分离的活性多肽进行分析,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多肽,再应用蛋白功能聚类在线分析软件,根据其前体蛋白的生物学功能预测出与感染有关的多肽。选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菌株-大肠杆菌标准菌株(ATCC25922)悬液,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溶液,进行纸片法药敏试验和杀菌动力学试验,对乳汁中的活性多肽的抑菌效果进行验证。

结果

母乳中含有的4 311条多肽被成功鉴定,其中1 370条肽为非差异多肽,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多肽188条,其中有11条肽与感染相关。母乳中内含肽复合物药敏纸片、杀菌动力学试验对大肠杆菌均有抑菌活性。

结论

母乳中活性肽复合物具有抑菌活性,是母乳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重要环节。期待11条与感染相关的肽中蕴含具有体内外生物活性,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预防作用的抑菌肽。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肥胖儿童青少年不同发育期静息能量消耗(REE)水平及与肥胖合并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年龄7~15岁的肥胖儿童和青少年,测量其身高、体质量(WT)、腰围、臀围、血压及Tanner青春分期;应用间接测热法测定REE;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脂质量(FM)、去脂体质量(FFM)等体成分;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BI)
目的探讨肥胖幼鼠腹腔内脂肪系数、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脂肪组织情况及维生素D(VitD)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5只3周龄SD雌幼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肥胖模型组、VitD干预组,每组15只。对照组予基础饲料喂养,肥胖模型组、VitD干预组予高脂饲料喂养;VitD干预组予VitD灌胃5 μg/(kg·d) (相当于婴幼儿每天补充VitD 400 IU),对照组和肥胖模型组予植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和总结儿童小肠套叠(SBI)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儿童SBI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4例SBI患儿,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4个月~13岁3个月(平均57.6个月);临床表现为腹痛18例,呕吐10例,腹胀7例,血便4例,腹泻4例,可触及腹部包块1例。17例患
食物过敏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消化道是其主要累及部位。消化道食物过敏相关疾病种类多样,多为非IgE介导型。非IgE介导型食物过敏的诊断与IgE介导型并不完全一致。消化道食物过敏应注重口服免疫耐受的建立及合理规范用药。现结合近年的诊疗指南对消化道食物过敏的诊治进展作一介绍。
目的对食物过敏患儿采用综合营养干预后,监测患儿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探讨营养干预的重要性。方法对158例2岁以下食物过敏患儿,按照其有无接受营养干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儿定期由营养医师指导患儿饮食及必要时补充营养素(钙、铁、锌)、益生菌。对照组仅由儿科医师诊治时口头指导。2组患儿随诊6个月后测量身长、体质量等体格指标,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评估患儿膳食营养摄入情况。结果营养
目的比较交叉逆行进针、桡侧逆行进针、顺行进针3种不同入路弹性髓内针治疗大龄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使用弹性髓内针治疗的54例大龄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年龄8~14岁,平均11.4岁;男31例,女23例;左侧24例,右侧30例。根据弹性髓内针进针入路不同,分为交叉逆行组(31例,下称交叉组)、桡侧逆行组(15例,下称桡侧组)
乳糜泻是一种易感人群摄入麦麸物质后引起由免疫介导的慢性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目前北美及欧洲发病率为1%~3%,该病既往被认为在我国十分罕见,但现在多项研究已证实中国慢性腹泻患儿中存在该病。儿童罹患乳糜泻可导致生长发育受限及多种并发症,而通过去麸质饮食后症状即可明显改善。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