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调查的价值筛选与挖掘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shui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定教”要求我们围绕学情组织课堂教学,将学情作为教学的起点。学情是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确定的最重要最根本的依据。学情调查获取的信息及分析结果,决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本文试以郭吉成名师工作室陶文建、周吉林两位老师《娜塔莎》课堂教学为例,从学情调查角度对小说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作初步探讨。
  一、学情调查样本切片的价值判断
  陶文建老师学情调查比较充分。首先布置课前预习案,根据学生预习案选择、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涉及学生、文本、教材诸多方面,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预习案中主要设置了两个问题,选择两份具有典型性的答案为样本分析。
  问题一:“你最欣赏该文什么内容?”
  样本A:①最欣赏该文的语言、神态描写,塑造人物生动形象,个性鲜明;
  ②同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来刻画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样本B:①刻画娜塔莎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
  ②偶像剧似的狗血情节。
  问题二:你感觉自己阅读该文的障碍有哪些?
  学生A:①对写作背景与社会情况不了解,例如舞会、人们的言谈内容等;
  ②小说除了娜塔莎的恋爱观外表达了什么?
  学生B:①对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不了解,人物形象把握不清晰;
  ②为什么娜塔莎爱上了阿纳托尔?如何理解安娜对阿纳托尔的爱情?
  学情调查是否合理,决定着样本是否具有分析价值。问题一指向学生的已有认知,这是开展课堂教学的起点,表明这份学情调查找准了教学起点。问题二指向学生期待的学习内容,这些问题决定课堂的延伸方向,预习案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表明这份教学调查具有针对性与适切性。两个主问题的设置指向教学设计的关键处,具有比照分析的价值。就两份样本的共性与差异来看,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有以下两点认识值得探討。
  二、已有认知的价值确认与筛选
  学生认为已经掌握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不仅需要依据教学经验作出判断,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检验。学生的错误认知能否成为教学内容,不仅与选文的文本特点有关,更大程度上由教材框架决定。教学行为是否合理有效,必须对学情呈现的已有认知重新确认,依据教学价值进行筛选。
  1.已有认知的价值确认与定向训练
  两份样本在第一问题中都认为已经掌握了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例如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手法。这个结果主要得益于学生在初高中学习中接触过许多写人的小说,具备了一定的人物赏析能力。这是很好的起点。但如果不加以检验便想当然认定学生已然掌握,则落入主观武断的窠臼,或者仍然以简单概括人物形象为教学内容,无视学生现在的已有基础进行重复训练,两种教学行为的实质都是对学情的漠视。对学生已然掌握甚至比较熟稔的教学内容,我们能否精准选点定向检验、训练,是决定这一教学环节是否有效的关键。
  就学情来看,学生并不缺乏相关语文知识,而就教学实际(考试、训练)来看,学生在人物形象概括上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两点:一、表达不够精准,二、概括不够全面。前者是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后者是语言敏感不强,归根到底是学生在语言层面上缺乏相应的针对性训练。
  陶文建老师以娜塔莎对母亲从“您”到“你”的称谓变化比较入手,引导学生揣摩娜塔莎热切、焦急的心态,教学切入点选择落实在语言敏感的训练上,可视为不错的选点。在探讨娜塔莎形象的典型意义时,将安德烈在见到娜塔莎前后面对同一棵树的感受进行对比阅读,在“这是一棵有两抱粗的大橡树,有些枝杈显然早先折断过,树皮也有旧的伤痕”与“它伸展着树叶苍翠茂盛的华盖……在没有枝杈的地方,钻出鲜亮嫩绿的叶子”的文本比较中,体会娜塔莎的生命活力对激发安德烈的情感复苏的重要作用。通过富有画面感的文字比较,带领学生近距离触摸文字,在鲜活的文字阅读中感受安德烈情感受到润泽,生命意识开始复苏,无疑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尝试。
  周吉琳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跑到”体会娜塔莎的“热情天真、略带冒失”,从“焦急面容”的变化体会娜塔莎“直率多情、单纯虚荣”,从“三天”与“一百年”比较体会娜塔莎的“热烈浪漫、盲目轻率”,在语言敏感和精准表达训练上可圈可点。并且所选示例分别从动作、神态、语言三个层面概括娜塔莎的丰富形象,选点精巧,训练扎实。改变学生静态的形象梳理,在修改完善的动态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
  2.情节上的错误认知,不应作为教学内容
  小说节选自《战争与和平》第二章,情节并非连贯发展,具有跳跃性,看似呈现出“狗血”式的情节突转特点,实际从作者写作风格看,托尔斯泰擅长将人物放置于背景中进行细化描写,以宏大的叙事与波澜壮阔的事件表现人物性格的动态形成过程。样本中对情节的错误认知,与小说节选的文本特征有关,再次指向提供背景知识的必要,但不具有较大的教学价值。
  无论何种文本,一旦进入教材,不可能脱离它作为语文教科书的基本定位。《外国小说选读》以话题为单元组织教学,以小说的基本元素区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为阅读、话题、思考与实践、链接等四个板块,有着相对集中的教学内容与相对明晰的教学序列。每篇小说的教学,不可能按照小说的文本特征充分展开,否则很多共同的教学内容不断重复。情节上的错误认知,不应该成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从教学过程来看,陶文建老师从情节梳理入手引导学生熟悉文本,这一教学环节安排是值得商榷的。对于小说教学,教材主编曹文轩先生曾说“引入较新的学术成果,清洗关于文学、小说的一些陈旧知识”,同样我们需要破除小说教学的惯性思维,不能见小说阅读便抓情节、环境、人物。若能直入人物主题,则节省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同时聚焦于人物主题,使得教学内容更集中精粹。   相比较而言,周吉琳老师选择“初读小说,猜猜看娜塔莎多大年龄”作为课堂预热环节,既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又紧扣人物特征,为后面人物形象赏析与评析教学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有效。
  三、学习困惑的价值审辨与转化
  学贵有疑,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能够提出困惑,这正是提升认知开拓思维的良好的教学契机。学生的困惑是否都具有教学价值,需要加以审辨。不能直接作为教学内容的学习困惑,要能够合理转化,使之具备教学价值。
  1.背景知识应当提供并予以前置
  两份样本在问题二中都认为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的陌生严重影响小说阅读。小说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名篇佳作更是时代的百科全书。掌握背景知识对与小说深入阅读具有重要作用。选文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情,诸如舞会文化、爱情观念等都体现出俄罗斯民族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这种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对文本存在隔膜。同时,本文节选自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脱离整本书的环境孤立阅读,必然陷入盲人摸象的片面认知中。缺失了背景知识的基本了解,学生对人物情感变化感到无从把握。
  鉴于此,相应的背景知识应当提供给学生,并且要尽可能前置,帮助学生“走近”文本,才有“走进”文本的可能。《<外国小说欣赏>教师用书》“教学建议”也明确提出“在授课过程中,文本分析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点拨即可。对延展话题的介绍要做到深入浅出,配合一定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可见实有提供背景资料的必要。
  我们还应该意识到,人物介绍、社会背景、情节关联、写作背景等陈述性知识,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生成与提升,不应作为教学主体内容,只需提供相关文本便于学生自行阅读。
  陶文建老师在导学案中提供故事梗概等背景知识,体现了选修课程的特点,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完成文本的前期梳理,节省有限的教学时间,这种策略是有效而必要的。
  2.良好的教育契机,需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两位样本在“阅读障碍”都对娜塔莎的爱情观提出困惑或疑问,表明学生的阅读已经超越人物欣赏层面而指向更深意义的价值追问,这恰为我们的教学延伸提供了方向。学生对爱情话题很感兴趣,但我们必须明确,爱情话题或情感认知,不是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也不是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将这些困惑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陶文建老师教学拓展部分设计了“娜塔莎对安德来公爵和阿纳托尔的爱情都是真挚的爱吗”主问题。这个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建立在娜塔莎人物形象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的课堂走向应是回到娜塔莎形象的把握上去,进一步巩固对娜塔莎“盲目轻率”性格特点的认识;或者围绕“人物”话题向前拓展,探讨人物行为的合理性。“都是真挚的吗”这一提问停留在问题的表面,缺乏明晰的教学指向,与前一教学环节也缺少必要的关联与层递。如果改为“比较娜塔莎对安德烈与阿纳托尔的感情,你认为作者刻画人物是否具有一致性”,则“退”可以回到教学起点——人物形象分析上去,“进”可由情感变化探讨人物形象的立体或圆形人物的价值。从其感情“同”的角度看,凸显出娜塔莎“轻率盲目”性格具有一致性;从其感情“异”的角度看,作者塑造的娜塔莎人物形象是不斷丰富变化的,既符合《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性格逐步走向成熟的整体趋向,也符合小说节选部分呈现出跳跃的文本特征。重要的是在思辨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回到小说,增强文本意识,同时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周吉琳老师在“赏析娜塔莎形象”教学环节之后,设置“评析娜塔莎形象”主问题,并从学生回答中归纳概括出评价人物形象的标准:直观感性层面简单评价(美不美好不好)、社会化生活层面道德评价(是否合乎道德规范)、文学艺术层面审美评价(是否体现真善美的人性)。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评析“娜塔莎”而掌握评析人物形象的角度与方法,从读懂“这一篇”小说的“这个人物”从而具备读懂“这一类”小说的“特定人物”的能力,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拓展无疑是高效的。帮助学生发现“答案”,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又根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价值转化无疑是合理而有价值的。
  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与选文的文本特征、主题框架下的教材编排密切有关,而学情调查则是选择与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从两节课教学课堂观察来看,学生已有认知决定我们教学行为的起点位置,而欲知部分影响课堂的延伸与走向,只有加以审辨与筛选,能够精准选点与定向拓展,才能让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合理,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让我们的教学行为更具有价值。
  [作者通联:浙江安吉县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丁宁和大山是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中两位主人公,丁宁是科尔沁旗草原大地主的后人,而大山是受压迫被欺辱的贫苦农民的儿子。两人在身份阶级、性格心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
今年"三秋",为确保辖区内粮食丰产丰收、安全入库,江苏省溧阳市海斌农机合作社调整农机配置应用思路,启动进场粮食烘干自动作业部署,组织购置了3台(套)全自动烘干设备,连同库存4
本试验以云杉为研究对象,通过平地栽植、高台栽植、炉渣做基质和秸秆做基质4种不同方法栽植苗木,对比苗木的成活及生长,找出能够提高黏重土壤植树成活率的最佳栽植方法。试验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充分利用,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新模式需要社会组织(企业)的积极参与,以及政府的正确指导。加强政府高层设计,建立信息标准,提高平台适用性,无疑将加快居家
摘要: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化以秦岭-淮河分界线为基准,其北即是我国的北方地区,该区面积辽阔、林业资源丰富,是国家重点林业保护区域之一。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北方地区林业资源受到较大影响,由此带来的生态问题层出不穷,既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又对地区稳定造成影响。本文就此分析了北方林业生态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北方地区;林业生态;问题及措施  森林
影视艺术是以“声”“画”两种对象的处理为主要的艺术形式,其分为“声画合一”“声画对立”,环境艺术则是以“空间”与“界面”为主要设计对象的艺术形式。“空间”是环艺设
11月26日-28日,澳大利亚农业专家、昆士兰大学教授杰夫&#183;士伯格在山西省泽州、尧都、祁县等地考察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情况。杰夫&#183;士伯格教授1992年受澳大利亚
文化创意产业近些年发展特别迅猛,产业产值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文章以德艺文创为例,从近三年营业利润率、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企业盈利
指出农业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而农村土地又是农业相关问题的重中之重,只有对农村土地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农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美与善,都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语文美学育人理想意欲达成的目标。美而不善,或者善而不美,从语文美学角度理解都是不完美的,只有尽善尽美才是语文美学的最高理想。语文美学研究的当务之急是调和美善之间的矛盾,实现语文教学的美善和谐。  孔子说:“里仁为美。”(《论语·里仁》)这里的美是和善同义的。后来孔子又说:“尊五美,屏四恶。”什么是“五美”呢?孔子说:“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