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日出是美的,苍穹是美的,弯月也是美的;阳春白雪是美的,下里巴人也是美的;西方身材高挑、浓眉大眼的美人是美的,东方古典、雅致的美人也是美的。让学生通过美术课体会到存在于生活当中的美,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家人、热爱生命,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甚至一些成年人都往往会认为美只能存在想象中或者存在故事中,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缺乏关爱、缺乏耐心、缺乏观察、缺乏了解和沟通,把自己美好的追求、理想建立在虚无缥缈当中。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新教材、新课标作出了一些调整,纠正了以前大家固有的想法,同时把美术课重新定位为欣赏与体验,使学生不再感觉到美术课技法枯燥、练习乏味与授课单调,还能使学生成功地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亲情、友情的珍贵。为达到以上的目标,教师应配合新教材、新课标,用兴趣来唤起蕴藏在小学生中“沉睡的力量”,利用课堂教学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充满美感的气氛,才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使其相互沟通,产生共鸣,以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等。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情趣、兴趣的乐学情境,这样才能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开启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更喜欢上美术课,从而创造出艺术的和谐。
一、合理安排,巧设内容
课堂内容的科学安排对一节成功的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巧妙的安排,可能会出现作业太难,做不了或作业太容易,达不到训练目的的问题,慢慢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下降。以前的美术课课前准备较简单,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中作一些简易的范画,需要的时间不长,但是现在每一节美术课(特别是公开课),课前的准备工作有时需要一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它要更周全地考虑到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上第七册教材第六课《纸版画》与第七课《藏书票》前,在认真、反复地钻研了教材并上网查找了大量的素材后,我这样安排这两课的内容和上课形式:首先把两课合并为一课,共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基础知识欣赏课,课前上网寻找有关资料制作了一个小课件,通过欣赏,让学生学习到有关纸版画知识,并且了解藏书票与纸版画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一系列新的知识体系;第二课时是技法学习课,我准备了实物投影仪,用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学习纸版画技巧,掌握制作纸版画的方法、步骤,课堂中完成纸版画的的底版制作;第三课时是技法学习课的延续,课前根据纸版画与藏书票知识从网上摘入了部分欣賞作品,设计了一个小课件供学生欣赏,先引导学生观察纸版画式的藏书票作品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进行底版拓印出纸版画的练习,尝试运用色彩表现纸版画、表现情感,最后让学生添上有标志性意义的藏书票文字。事实表明,这三课时的安排使得学生了解了纸版画,了解了藏书票,并能用观察的双眼去体验创新的快乐,作业形式多样、难易度自由把握,大多数学生完成作业游刃有余。
二、及时评议,反馈得当
学生的作业要及时评议,及时批改,及时发还,如果拖延的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劳动成果不尊重,进而对美术课和老师失去兴趣,上课效果当然就不会好了。在作业批改的时候,我认为那是和学生交流的最好时机,因为美术课一周就两节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通常会使用科学的面批方式:首先是在作业完成的当堂课中进行个人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一般是以激励性评议为主);然后及时进行面批作品,边批改边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及时展示优秀作品供全体学生欣赏。由于反馈及时,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三、各科联系,巧妙融合
新教材、新课标比较重视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我在美术教学中注意科学地把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带到美术课中,这样,学生就能把其他学科知识与美术课技法技巧巧妙融合。
1.把音乐科学地融进美术课堂。
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两者都是不可触摸的、抽象的艺术,音乐的情绪感染作用是极其强烈的,它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教育将会更好地辅助教学。上欣赏课我们可以用音乐,如在欣赏《诗情画意》课件时,一边欣赏诗中意境,画中韵味、情趣,一边欣赏如流水般、私语般的古筝曲;欣赏《中国画与油画》一课时,一边倾听波澜壮阔的《蓝色多瑙河》,一边欣赏凡·高《夜咖啡馆》那动人心魄、绚烂夺目的色彩魅力,一边为画家潦倒、贫困、孤寂的一生感叹不已。上技能练习课时我们同样也可以尝试音乐的熏陶,比如:色彩知识的讲解中,先请学生欣赏几段音乐,感受音乐当中的情感,然后转入美术的色彩情感,学生会觉得艺术形象是相通的;在儿童画创作过程中,融入欢快的音乐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的陶冶,把心中所想、眼中所见都再现出来。
2.与文学科学地相结合。
文学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绘画创作的背景、故事和技能的学习、运用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教师在平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看好书,上课时多让学生运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作业完成后的安排上,也可以让学生先用口头或文字表达的形式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时间长了,学生敢说、敢想了,对大师们的画作欣赏也就有了自己的欣赏角度。
3.和科学挂钩。
现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图片、口号满天飞,大家都知道要保护地球,可环保意识就是不牢固,怎样让学生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呢?在上《地球的新生》一课前,我上网查了大量的有关人类与地球的素材、图片,有森林被毁、动物被杀、风沙成灾的录像,也有随手乱扔垃圾、白色垃圾堆成山的图片,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录像、图片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结合一曲《热爱地球妈妈》的歌声,学生用画笔、颜料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尽情地表现出来,发挥了地球“小卫士”的宣传作用。
4.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美术课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绘画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用审美的眼睛去看待身边的事物,以及做人的道理,这种观点已经为大多数美术教师所认可。我在教学五年级第六课《地球的新生》时,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简易的地球,然后请学生思考,地球现在面临哪些不好的因素,学生纷纷发言,有环境问题、有战争问题、有社会问题、有气候问题,等等。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我都把它标到黑板上,学生发现地球已经负荷太重,我在黑板上又画了几笔,学生惊讶地发现其中一个地球哭了,学生看到哭泣的地球,心中都有一些改变地球现状的想法,我马上提问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所要采取的科学措施,学生举手更积极了,针对各种问题展开了科学大讨论,最后,另一个地球“笑”了。学生课后的作业内容五花八门,深刻地表达了他们对地球妈妈的热爱之情。
有时我还根据本地方、本校的一些特殊或重要的事情改变原订教学计划,改上其他的内容。比如:我校举行校运会时,我给学生布置运动会会徽的设计作业;家乡举办天目湖旅游节时,我让学生设计天目湖与南山竹海旅游景点的旅游线路图。这些作业,学生总是很乐意去完成,因为无论作业的质量问题如何,学生都有一种参与的感觉,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
四、整合信息技术,自制课件
由于多媒体的广泛使用,我校于2006年申报了课题《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的整合与应用》,自从参与课题以来,在美术课中我一直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资料的收集、图片的展示、课件的使用,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在教室里,而是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和空间。在上《美丽的纹样》一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了一些图案和照片,课上把图案的设计方法教给学生,运用电脑的合成技术让学生看到完整的图案制作过程。教学的直观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学生知道了看起来复杂的图案其实是通过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及稍加变形做出来的,都不再害怕做作业了。在上各类欣赏课的时候,多媒体的运用就更多了。
一、合理安排,巧设内容
课堂内容的科学安排对一节成功的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巧妙的安排,可能会出现作业太难,做不了或作业太容易,达不到训练目的的问题,慢慢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下降。以前的美术课课前准备较简单,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中作一些简易的范画,需要的时间不长,但是现在每一节美术课(特别是公开课),课前的准备工作有时需要一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它要更周全地考虑到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上第七册教材第六课《纸版画》与第七课《藏书票》前,在认真、反复地钻研了教材并上网查找了大量的素材后,我这样安排这两课的内容和上课形式:首先把两课合并为一课,共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基础知识欣赏课,课前上网寻找有关资料制作了一个小课件,通过欣赏,让学生学习到有关纸版画知识,并且了解藏书票与纸版画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一系列新的知识体系;第二课时是技法学习课,我准备了实物投影仪,用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学习纸版画技巧,掌握制作纸版画的方法、步骤,课堂中完成纸版画的的底版制作;第三课时是技法学习课的延续,课前根据纸版画与藏书票知识从网上摘入了部分欣賞作品,设计了一个小课件供学生欣赏,先引导学生观察纸版画式的藏书票作品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进行底版拓印出纸版画的练习,尝试运用色彩表现纸版画、表现情感,最后让学生添上有标志性意义的藏书票文字。事实表明,这三课时的安排使得学生了解了纸版画,了解了藏书票,并能用观察的双眼去体验创新的快乐,作业形式多样、难易度自由把握,大多数学生完成作业游刃有余。
二、及时评议,反馈得当
学生的作业要及时评议,及时批改,及时发还,如果拖延的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劳动成果不尊重,进而对美术课和老师失去兴趣,上课效果当然就不会好了。在作业批改的时候,我认为那是和学生交流的最好时机,因为美术课一周就两节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通常会使用科学的面批方式:首先是在作业完成的当堂课中进行个人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一般是以激励性评议为主);然后及时进行面批作品,边批改边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及时展示优秀作品供全体学生欣赏。由于反馈及时,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三、各科联系,巧妙融合
新教材、新课标比较重视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我在美术教学中注意科学地把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带到美术课中,这样,学生就能把其他学科知识与美术课技法技巧巧妙融合。
1.把音乐科学地融进美术课堂。
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两者都是不可触摸的、抽象的艺术,音乐的情绪感染作用是极其强烈的,它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教育将会更好地辅助教学。上欣赏课我们可以用音乐,如在欣赏《诗情画意》课件时,一边欣赏诗中意境,画中韵味、情趣,一边欣赏如流水般、私语般的古筝曲;欣赏《中国画与油画》一课时,一边倾听波澜壮阔的《蓝色多瑙河》,一边欣赏凡·高《夜咖啡馆》那动人心魄、绚烂夺目的色彩魅力,一边为画家潦倒、贫困、孤寂的一生感叹不已。上技能练习课时我们同样也可以尝试音乐的熏陶,比如:色彩知识的讲解中,先请学生欣赏几段音乐,感受音乐当中的情感,然后转入美术的色彩情感,学生会觉得艺术形象是相通的;在儿童画创作过程中,融入欢快的音乐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的陶冶,把心中所想、眼中所见都再现出来。
2.与文学科学地相结合。
文学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绘画创作的背景、故事和技能的学习、运用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教师在平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看好书,上课时多让学生运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作业完成后的安排上,也可以让学生先用口头或文字表达的形式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时间长了,学生敢说、敢想了,对大师们的画作欣赏也就有了自己的欣赏角度。
3.和科学挂钩。
现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图片、口号满天飞,大家都知道要保护地球,可环保意识就是不牢固,怎样让学生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呢?在上《地球的新生》一课前,我上网查了大量的有关人类与地球的素材、图片,有森林被毁、动物被杀、风沙成灾的录像,也有随手乱扔垃圾、白色垃圾堆成山的图片,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录像、图片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结合一曲《热爱地球妈妈》的歌声,学生用画笔、颜料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尽情地表现出来,发挥了地球“小卫士”的宣传作用。
4.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美术课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绘画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用审美的眼睛去看待身边的事物,以及做人的道理,这种观点已经为大多数美术教师所认可。我在教学五年级第六课《地球的新生》时,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简易的地球,然后请学生思考,地球现在面临哪些不好的因素,学生纷纷发言,有环境问题、有战争问题、有社会问题、有气候问题,等等。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我都把它标到黑板上,学生发现地球已经负荷太重,我在黑板上又画了几笔,学生惊讶地发现其中一个地球哭了,学生看到哭泣的地球,心中都有一些改变地球现状的想法,我马上提问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所要采取的科学措施,学生举手更积极了,针对各种问题展开了科学大讨论,最后,另一个地球“笑”了。学生课后的作业内容五花八门,深刻地表达了他们对地球妈妈的热爱之情。
有时我还根据本地方、本校的一些特殊或重要的事情改变原订教学计划,改上其他的内容。比如:我校举行校运会时,我给学生布置运动会会徽的设计作业;家乡举办天目湖旅游节时,我让学生设计天目湖与南山竹海旅游景点的旅游线路图。这些作业,学生总是很乐意去完成,因为无论作业的质量问题如何,学生都有一种参与的感觉,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
四、整合信息技术,自制课件
由于多媒体的广泛使用,我校于2006年申报了课题《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的整合与应用》,自从参与课题以来,在美术课中我一直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资料的收集、图片的展示、课件的使用,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在教室里,而是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和空间。在上《美丽的纹样》一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了一些图案和照片,课上把图案的设计方法教给学生,运用电脑的合成技术让学生看到完整的图案制作过程。教学的直观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学生知道了看起来复杂的图案其实是通过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及稍加变形做出来的,都不再害怕做作业了。在上各类欣赏课的时候,多媒体的运用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