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师的成长历程中,常会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一些教师荣誉满载,职称到手,衣食无忧的时候,便会躲进自己设计的“舒服圈”中而悠然自得,久而久之,教师的教育思想生锈,老化,瘫痪。渐渐地,曾经的风华正茂、激情四射变成了“泯然于众人”。
[关键词] 人生规划;专业发展;舒适圈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在看到一些教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的同时,也会看到有些教师一旦荣誉满载、功成名就之后,便会产生自满自足的心理,从而失去不断前行的内动力,伴随而至的是“职业倦怠”的降临。究其缘由,在教师成长的道路中,有些教师把各种荣誉、称号、职称等的获得看成“保身的资本”,拥有之后心中便会产生懈怠感,不由得进入了自己的“舒适圈”里而自得其乐。渐渐地,头脑和思想生锈,甚至于老化、瘫痪。这就会极大地遏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有这样一则故事:大学教授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节课。课将要结束时,教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圆圈内还画上了一个人、房子、汽车、亲人、朋友,“这是你将来的舒适圈,里面的东西对你非常重要,在里面,你会感到很安全,很舒服,没有忧愁和危险。”教授对学生们说。“当你离开这个圈子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教授接着问道。有的说害怕,有的说不可想象……教授拿起笔在圈外面又画了一个圈。“可是当你走出这个安逸舒适的圈时,你会拥有更多的财富,你的人生之圈也会越来越大,你才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不可否认,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一个“舒适圈”,而且在不同时期都会产生不同的“舒适圈”。凭着年轻朝气的资本拼上几载,功成名就荣誉满载之后走进“舒适圈”优哉过日子,等待着“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婆”;年富力强正值发展的美好时光,却借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念想舒适而行;本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时期,满口的“让年轻人去干,我都这么老了”中身着舒适步入圈中,数时等待中消磨时光。一个个“舒适圈”束缚了教师的发展,禁锢了教师的思维。可静心思考一下不难发现,舒适圈只是暂时的避风港,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也发生了变化,假若我们还抱着“曾有的辉煌”而逍遥,抱着“半桶水”而行走,虽能抵挡住一时,但能抗过10年、20年的旅程吗?那真的就如同“温水中的青蛙”般“死也不知如何”。故此,教师要走出舒适圈,这是时代的最强音,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和担当。
首先,教师要透过虚幻的光影,设计好人生规划。朱永新说过,教育是一项充满理想的事业,理想源自自身规划的实现,飞翔源自事业成就的超越。不可否认,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存在着光怪陆离、充满诱惑的各种现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坦然面对,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生规划,不至于让自己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失去目标,以致桎梏于“舒适圈”中而不拔。教师只有心装人生设计才能知道“干什么”“如何去做”,从而自觉地摒弃世俗干扰,功利羁绊,教师也会在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中获得职业的幸福感。
其次,改变自己,勇敢地走出“舒适圈”,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名师窦桂梅说过,教师的成长固然依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谁来给教师创设良好的环境,是教师自己。吉林师范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吉林第一實验小学。在教务处做辅助工作一干就是5年,先后教过语文、数学、音乐、思想品德等科目。而她的每一次代课都会全力以赴的对待,因此,她所带的学科常常是名列前茅。几经周折后教上了她喜爱的语文。五年的“打杂”工作,让她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面对“教务处”这个“舒适圈”足可以逍遥自在,无忧无虑。说不定再经过几年的风雨还能获得一官半职。而窦老师选择了挑战,没有囿于舒服的“圈”中而自得其乐,她也在走出中“事业圈”越做越大,用行动赢得了人生的精彩。所以,坦然地面对各种困难,适时地改变自己,在一次次的炼狱般的磨砺中提升和完善自己,才能在持续发展中走出一条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路子来。
最后,教师应有“不忘初心”的教育梦。古人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教师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势必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坎,面对这些挫折,教师应用初心不改,一往无前的精神,用不懈的努力学习,不断地提升完善自身素质,进而渡过一个个难关,让自己始终站在最高层而不被浮云遮望眼。初心的坚守,给了我们一个目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就不会因走错或走偏路而远离航道,我们就会得到持续、有序、高质量的专业成长。
走出教育的“舒适圈”,我们的视野会更加广阔,以一种“高姿态”审视从事的教育,而不会囿于“小圆圈”而自得。教师唯有以行促思、以思促改,教师才会得以专业发展。
(责任编辑:刘洁)
[关键词] 人生规划;专业发展;舒适圈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在看到一些教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的同时,也会看到有些教师一旦荣誉满载、功成名就之后,便会产生自满自足的心理,从而失去不断前行的内动力,伴随而至的是“职业倦怠”的降临。究其缘由,在教师成长的道路中,有些教师把各种荣誉、称号、职称等的获得看成“保身的资本”,拥有之后心中便会产生懈怠感,不由得进入了自己的“舒适圈”里而自得其乐。渐渐地,头脑和思想生锈,甚至于老化、瘫痪。这就会极大地遏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有这样一则故事:大学教授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节课。课将要结束时,教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圆圈内还画上了一个人、房子、汽车、亲人、朋友,“这是你将来的舒适圈,里面的东西对你非常重要,在里面,你会感到很安全,很舒服,没有忧愁和危险。”教授对学生们说。“当你离开这个圈子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教授接着问道。有的说害怕,有的说不可想象……教授拿起笔在圈外面又画了一个圈。“可是当你走出这个安逸舒适的圈时,你会拥有更多的财富,你的人生之圈也会越来越大,你才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不可否认,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一个“舒适圈”,而且在不同时期都会产生不同的“舒适圈”。凭着年轻朝气的资本拼上几载,功成名就荣誉满载之后走进“舒适圈”优哉过日子,等待着“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婆”;年富力强正值发展的美好时光,却借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念想舒适而行;本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时期,满口的“让年轻人去干,我都这么老了”中身着舒适步入圈中,数时等待中消磨时光。一个个“舒适圈”束缚了教师的发展,禁锢了教师的思维。可静心思考一下不难发现,舒适圈只是暂时的避风港,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也发生了变化,假若我们还抱着“曾有的辉煌”而逍遥,抱着“半桶水”而行走,虽能抵挡住一时,但能抗过10年、20年的旅程吗?那真的就如同“温水中的青蛙”般“死也不知如何”。故此,教师要走出舒适圈,这是时代的最强音,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和担当。
首先,教师要透过虚幻的光影,设计好人生规划。朱永新说过,教育是一项充满理想的事业,理想源自自身规划的实现,飞翔源自事业成就的超越。不可否认,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存在着光怪陆离、充满诱惑的各种现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坦然面对,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生规划,不至于让自己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失去目标,以致桎梏于“舒适圈”中而不拔。教师只有心装人生设计才能知道“干什么”“如何去做”,从而自觉地摒弃世俗干扰,功利羁绊,教师也会在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中获得职业的幸福感。
其次,改变自己,勇敢地走出“舒适圈”,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名师窦桂梅说过,教师的成长固然依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谁来给教师创设良好的环境,是教师自己。吉林师范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吉林第一實验小学。在教务处做辅助工作一干就是5年,先后教过语文、数学、音乐、思想品德等科目。而她的每一次代课都会全力以赴的对待,因此,她所带的学科常常是名列前茅。几经周折后教上了她喜爱的语文。五年的“打杂”工作,让她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面对“教务处”这个“舒适圈”足可以逍遥自在,无忧无虑。说不定再经过几年的风雨还能获得一官半职。而窦老师选择了挑战,没有囿于舒服的“圈”中而自得其乐,她也在走出中“事业圈”越做越大,用行动赢得了人生的精彩。所以,坦然地面对各种困难,适时地改变自己,在一次次的炼狱般的磨砺中提升和完善自己,才能在持续发展中走出一条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路子来。
最后,教师应有“不忘初心”的教育梦。古人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教师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势必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坎,面对这些挫折,教师应用初心不改,一往无前的精神,用不懈的努力学习,不断地提升完善自身素质,进而渡过一个个难关,让自己始终站在最高层而不被浮云遮望眼。初心的坚守,给了我们一个目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就不会因走错或走偏路而远离航道,我们就会得到持续、有序、高质量的专业成长。
走出教育的“舒适圈”,我们的视野会更加广阔,以一种“高姿态”审视从事的教育,而不会囿于“小圆圈”而自得。教师唯有以行促思、以思促改,教师才会得以专业发展。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