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找准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掌握护理岗位的职业需求,以指导学校合理开发课程,更好地为医院培养高素质的专科护理人才。方法 对宝鸡市辖属三区九县10 家医院的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明确用人单位对护理人才在儿科护理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需求。结论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儿科护理课程开发的思路,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实训室的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
【关键词】高职高专 儿科护理 课程开发 岗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15-02
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为使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对接,使护生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根据医院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及护理岗位的职业发展趋势,开展护理专业岗位对儿科护理课程需求的调查,探索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案,我院儿科护理课程组于2013 年8月开展了课程开发的调研工作。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抽取宝鸡市辖属三区九县10 家医院的儿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包括护士长及护士。
2.调查方法
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邀请医院护理专业带头人、行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成员、与课题组成员共同组成调研小组,根据构建“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需要[1],讨论并设计调查表。由调查者现场统一进行问卷说明、发放问卷,并负责当场收回。调查过程中对于个别问题还采取了咨询、座谈等方法,尽可能全面了解儿科护理岗位对课程教学的需求。统计方法应用百分比处理。
3.调查内容
包括医院儿科护理人员的人才结构现状及学历需求,儿科护理实训内容安排,临床儿科护理人员对我校实习生质量的反馈,儿科护理岗位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二、结果
1.儿科护理人员的人才结构现状及学历需求
本次调查涵盖不同条件的医院,所调查的人员均为一线的临床护士,其中三甲医院5所,二甲医院3所,二乙医院2所。共发放调查问卷150 份,回收有效问卷150 份,有效率为100%。从表1可以看出中、高级职称居多,工作经历至少有3 年、6~10 年的居多,并大部分有临床带教经验,表明她们在护理工作中的骨干地位,她们的意见能够代表和反映临床护理的实际情况。10 家医院儿科在岗护士中本科学历者占6.8%,高职高专学历者占82.5%,中专学历者占10.7%。96.3%的护士认为医院儿科护士的起点学历应为高职,3.7%的护士认为起点学历应为本科,调查表明各级医院儿科对高职学历护理人员的需求很大。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分类 学历 职称 工作经历 临床带教
本科 大专 中专 高级 中级 初级 3-5年 6-10年 10年以上 是 否
人数 10 124 16 10 83 57 52 69 29 130 20
比例% 6.8 82.5 10.7 6.7 55.3 38 34.7 46 19.3 86.7 13.3
2.儿科护理实训教学内容安排
主要是对学校目前所开设儿科护理实训内容进行调查,调查对象认为已开设的实训课内容均为临床所需。各个实训内容对以后工作的重要性有较大差异,具体为:认为非常重要的包括体重测量、母乳喂养、臀红护理、口服给药法、股静脉穿刺术、头皮静脉输液法、留置针使用、窒息紧急处理;认为比较重要的包括前囟测量、腹围测量、约束法、更换尿布法、保温箱的使用;认为一般重要的包括奶瓶喂乳法、婴儿抚触、婴儿游泳。建议课程组应适当增加重要内容的实训操作练习学时,强化技能培养。
3.实习生质量反馈
从表2可以看出,临床护理人员对我校实习生在临床护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操作技能、工作态度方面评价比较满意,但对语言沟通能力、管理协作能力、职业素养方面不太满意。
表2 实习生质量反馈
项目 非常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合计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评价 42 28 105 70 3 2 0 0 150 100
临床操作技能评价 25 16.7 90 60 32 21.3 3 2 150 100
工作态度评价 26 17.3 82 54.7 38 25.3 4 2.7 150 100
管理协作能力评价 11 7.3 85 56.7 46 30.7 8 5.3 150 100
语言沟通能力评价 9 6 37 24.7 75 50 29 19.3 150 100
职业素养评价 13 8.7 38 25.3 82 54.7 17 11.3 150 100
4.儿科护理岗位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需求
从表3可以看出,医院儿科护理岗位在看重护理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对素质的要求更高更迫切。在个别访谈中,专家们也特别强调了职业素质、护患沟通培养的重要性,如专业价值观及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于理论、实践教学中,不断的强化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情景教学中,从模拟人做起,树立爱心、责任心,学会人文关怀、锻炼良好沟通能力。 表3 儿科护理岗位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项目 非常重要 一般重要 不重要 合计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护理技能 150 150 0 70 0 0 150 100
管理协作 36 24 106 71 8 5 150 100
专业价值观 69 46 72 48 9 6 150 100
信息处理能力 23 15.3 108 72 19 12.7 150 100
人际沟通交流能力 85 56.7 65 43.3 0 0 150 100
专业成长 20 13.3 84 56 46 30.7 150 100
三、讨论
儿科护士是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健康保健、实施疾病防治和护理的重要成员,因此,以职业岗位需要和标准为切入点,进行《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使护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并胜任专科护理工作很重要。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儿科护理行业对高职学历护理人员的需求很大,但护理课程过分强调了系统性,导致理论知识体系与临床护理岗位的实践技能体系相脱节,专业特色缺欠,为此课程组在调研基础上讨论提出了课程开发和建设的几点构思。
1.课程开发的思路
组织儿科护理行业专家、学校学科带头人对护理行业开展深入的课程研究,从工作职能岗位出发,总结出该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并按实际工作任务过程进行“学习情境”的编排[2]。各学习情境都以“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模拟儿科护理岗位真实的工作情境,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充分利用校内模拟环境及校外行业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顺利对接。
2.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根据服务机构和岗位人才培养规格,分析临床护理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需要、职业能力需要,明确课程定位、制定课程标准。以现实职业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参考执业护士考试大纲要求,分析医院临床护士、社区儿保护士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将所需的知识、技能整合成三大教学模块:儿童保健护理技术,新生儿护理与常见疾病护理技术,儿童疾病预防与护理技术。模块下共分解成13个学习任务,其中儿童保健护理技术包括各年龄小儿分期及保健重点,计划免疫,生长发育与评估,小儿营养与喂养4个教学任务;新生儿护理与常见疾病护理技术包括足月儿、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2个教学任务;儿童疾病预防与护理技术包括营养性疾病患儿护理、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血液、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共7个教学任务。根据调研结果,适当调整实训内容安排学时,如增加头皮静脉输液法、留置针使用、窒息紧急处理等操作练习。
3.实训室的建设
儿科护理的实训教学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要培养适合、能够短时间胜任临床一线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除科学可行的教学内容设计及安排外,仿真模拟工作环境及情景的配套建设也很重要。学校应加大关于职业环境及文化氛围塑造的资金投入,与此同时,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4.师资及课程资源开发
继续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安排校内教师到儿童医院轮转学习,建立严格的校外教师上岗、选拔及考核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细化教学环节。鼓励专业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完成高质量教学课件、视频制作,加大网络课程建设、严把质量关。
5.教学方法改革
在儿科护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应以教师“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为重点,强调教、学、做三个环节,但也注重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理论教学重在以岗位工作流程为依据的教学活动,实训教学注重岗位场景的仿真模拟,灵活运用多媒体、录像、案例分析、角色体验、医院见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将专业价值观、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专业成长及管理协作能力的提高贯穿于理论、实践教学中,不断的强化和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学》课程开发时要充分考虑临床护理岗位需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与医院合作和交流,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金玉忠,邵路才,田宾,等.高职护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 10) : 2624 -2626.
[2] 何亚茹.护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探讨与实践[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4):21-23.
【关键词】高职高专 儿科护理 课程开发 岗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15-02
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为使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对接,使护生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根据医院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及护理岗位的职业发展趋势,开展护理专业岗位对儿科护理课程需求的调查,探索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案,我院儿科护理课程组于2013 年8月开展了课程开发的调研工作。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抽取宝鸡市辖属三区九县10 家医院的儿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包括护士长及护士。
2.调查方法
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邀请医院护理专业带头人、行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成员、与课题组成员共同组成调研小组,根据构建“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需要[1],讨论并设计调查表。由调查者现场统一进行问卷说明、发放问卷,并负责当场收回。调查过程中对于个别问题还采取了咨询、座谈等方法,尽可能全面了解儿科护理岗位对课程教学的需求。统计方法应用百分比处理。
3.调查内容
包括医院儿科护理人员的人才结构现状及学历需求,儿科护理实训内容安排,临床儿科护理人员对我校实习生质量的反馈,儿科护理岗位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二、结果
1.儿科护理人员的人才结构现状及学历需求
本次调查涵盖不同条件的医院,所调查的人员均为一线的临床护士,其中三甲医院5所,二甲医院3所,二乙医院2所。共发放调查问卷150 份,回收有效问卷150 份,有效率为100%。从表1可以看出中、高级职称居多,工作经历至少有3 年、6~10 年的居多,并大部分有临床带教经验,表明她们在护理工作中的骨干地位,她们的意见能够代表和反映临床护理的实际情况。10 家医院儿科在岗护士中本科学历者占6.8%,高职高专学历者占82.5%,中专学历者占10.7%。96.3%的护士认为医院儿科护士的起点学历应为高职,3.7%的护士认为起点学历应为本科,调查表明各级医院儿科对高职学历护理人员的需求很大。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分类 学历 职称 工作经历 临床带教
本科 大专 中专 高级 中级 初级 3-5年 6-10年 10年以上 是 否
人数 10 124 16 10 83 57 52 69 29 130 20
比例% 6.8 82.5 10.7 6.7 55.3 38 34.7 46 19.3 86.7 13.3
2.儿科护理实训教学内容安排
主要是对学校目前所开设儿科护理实训内容进行调查,调查对象认为已开设的实训课内容均为临床所需。各个实训内容对以后工作的重要性有较大差异,具体为:认为非常重要的包括体重测量、母乳喂养、臀红护理、口服给药法、股静脉穿刺术、头皮静脉输液法、留置针使用、窒息紧急处理;认为比较重要的包括前囟测量、腹围测量、约束法、更换尿布法、保温箱的使用;认为一般重要的包括奶瓶喂乳法、婴儿抚触、婴儿游泳。建议课程组应适当增加重要内容的实训操作练习学时,强化技能培养。
3.实习生质量反馈
从表2可以看出,临床护理人员对我校实习生在临床护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操作技能、工作态度方面评价比较满意,但对语言沟通能力、管理协作能力、职业素养方面不太满意。
表2 实习生质量反馈
项目 非常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合计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评价 42 28 105 70 3 2 0 0 150 100
临床操作技能评价 25 16.7 90 60 32 21.3 3 2 150 100
工作态度评价 26 17.3 82 54.7 38 25.3 4 2.7 150 100
管理协作能力评价 11 7.3 85 56.7 46 30.7 8 5.3 150 100
语言沟通能力评价 9 6 37 24.7 75 50 29 19.3 150 100
职业素养评价 13 8.7 38 25.3 82 54.7 17 11.3 150 100
4.儿科护理岗位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需求
从表3可以看出,医院儿科护理岗位在看重护理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对素质的要求更高更迫切。在个别访谈中,专家们也特别强调了职业素质、护患沟通培养的重要性,如专业价值观及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于理论、实践教学中,不断的强化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情景教学中,从模拟人做起,树立爱心、责任心,学会人文关怀、锻炼良好沟通能力。 表3 儿科护理岗位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项目 非常重要 一般重要 不重要 合计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护理技能 150 150 0 70 0 0 150 100
管理协作 36 24 106 71 8 5 150 100
专业价值观 69 46 72 48 9 6 150 100
信息处理能力 23 15.3 108 72 19 12.7 150 100
人际沟通交流能力 85 56.7 65 43.3 0 0 150 100
专业成长 20 13.3 84 56 46 30.7 150 100
三、讨论
儿科护士是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健康保健、实施疾病防治和护理的重要成员,因此,以职业岗位需要和标准为切入点,进行《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使护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并胜任专科护理工作很重要。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儿科护理行业对高职学历护理人员的需求很大,但护理课程过分强调了系统性,导致理论知识体系与临床护理岗位的实践技能体系相脱节,专业特色缺欠,为此课程组在调研基础上讨论提出了课程开发和建设的几点构思。
1.课程开发的思路
组织儿科护理行业专家、学校学科带头人对护理行业开展深入的课程研究,从工作职能岗位出发,总结出该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并按实际工作任务过程进行“学习情境”的编排[2]。各学习情境都以“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模拟儿科护理岗位真实的工作情境,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充分利用校内模拟环境及校外行业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顺利对接。
2.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根据服务机构和岗位人才培养规格,分析临床护理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需要、职业能力需要,明确课程定位、制定课程标准。以现实职业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参考执业护士考试大纲要求,分析医院临床护士、社区儿保护士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将所需的知识、技能整合成三大教学模块:儿童保健护理技术,新生儿护理与常见疾病护理技术,儿童疾病预防与护理技术。模块下共分解成13个学习任务,其中儿童保健护理技术包括各年龄小儿分期及保健重点,计划免疫,生长发育与评估,小儿营养与喂养4个教学任务;新生儿护理与常见疾病护理技术包括足月儿、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2个教学任务;儿童疾病预防与护理技术包括营养性疾病患儿护理、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血液、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共7个教学任务。根据调研结果,适当调整实训内容安排学时,如增加头皮静脉输液法、留置针使用、窒息紧急处理等操作练习。
3.实训室的建设
儿科护理的实训教学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要培养适合、能够短时间胜任临床一线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除科学可行的教学内容设计及安排外,仿真模拟工作环境及情景的配套建设也很重要。学校应加大关于职业环境及文化氛围塑造的资金投入,与此同时,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4.师资及课程资源开发
继续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安排校内教师到儿童医院轮转学习,建立严格的校外教师上岗、选拔及考核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细化教学环节。鼓励专业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完成高质量教学课件、视频制作,加大网络课程建设、严把质量关。
5.教学方法改革
在儿科护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应以教师“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为重点,强调教、学、做三个环节,但也注重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理论教学重在以岗位工作流程为依据的教学活动,实训教学注重岗位场景的仿真模拟,灵活运用多媒体、录像、案例分析、角色体验、医院见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将专业价值观、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专业成长及管理协作能力的提高贯穿于理论、实践教学中,不断的强化和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学》课程开发时要充分考虑临床护理岗位需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与医院合作和交流,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金玉忠,邵路才,田宾,等.高职护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 10) : 2624 -2626.
[2] 何亚茹.护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探讨与实践[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