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课在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enggejia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微课的概况
  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化,移动终端、互联网等媒介逐步引领了一场“微”文化,微博、微信、微影视、微文学等热点不断,受到大众的普遍接受和喜爱,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在教育教学领域,同属于“微”文化的微课也掀起了一阵热潮,对于微课的研究和应用逐年增多。
  微课(Microlecture)的概念最早是2008年由美国教育专家David Penrose 提出的,现在对微课的定义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1.直观形象
  由于微課主要运用了以视频为主的信息技术,所以能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非常直观地感知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
  2.片段化
  微课之所以冠以“微”字,主要是因为单个微课作品只选取教学中的某一个片段来集中展开,从历时上多为5-10分钟左右,远远短于传统课堂约40分钟的教学时间。因此呈现出时间短、内容精的特点
  3.数字化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需要制作者掌握较为专业的微课设计和开发技术。微课的主要制作形式是录制微视频,结合了PPT、录屏软件、DV录像、动画软件、录播系统、视频剪辑与后期加工等信息化手段,最终形成数字化成果。微课作品一经制作完成,不仅可以播放给教师任课班级的学生观看,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上传到相关网站平台,分享给所有网上学习者,极大的延展了教学对象的广度,体现了“互联网+”模式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微课在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对于授课教师来说,使用微课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节省时间、精力,提高教学水平、质量。
  传统授课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有限的45分钟,把一节课所有的相关知识点都讲到了,虽然有的教师能够把知识点优化,有重点、有层次地来讲,但还是不能避免面面俱到,时间上就会有所牵制,扩展课外的空间有限,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旦引入了微课,可以把教学内容有机划分为若干模块,把其中某一、两个模块制作成微课作品,在课外时间让学生观看,这样就节省了课上时间,可以利用节省出的时间多做一些重点内容的讲解、延展内容的引导、实训内容的开展等,使教学时间和空间无形中得以扩展,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自然就能够得以提高。
  第二,从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来看,微课的应用可以提供丰富多元的各类资源,最大化地延展课堂。
  在传统授课中,老师的教学资源最多就是插入一些图片、视频、音乐等,这些资源多数是固定形式的,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做灵活改动。而微课资源则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灵活性。无论是教师自己创作的作品还是互联网上能找到的资源都可以整合到微课资源中来,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视频加工制作工具来按照自己的构思和创意来DIY专属自己课堂的微课作品,这样就等于把上课的场所由固定的一间教室拓展到了无限广阔的虚拟空间,各种原创资源或共享资源都可以信手拈来,随意组合,使课堂教学有了无限多的变化可能性,增加了教学的新颖度和丰富度。
  比如在欣赏戏曲作品时,教师可以制作微课作品,把自己搜集到的戏曲视频、图片按主题剪辑、加工,并加入自己的讲解,形成一个微课视频。这些素材的来源可以是来自网络,也可以是教师自己在现场看戏时亲自采集的;这些素材的形式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音频或视频。最关键的是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一个巧妙的主题线索来串联这些素材,使之不再是碎片化的零星素材,而是互相印证的有机整体。这样才能真正在教学实际中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对于学生来说,微课有利于在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矫正现有不良情形,促进学习模式的彻底翻转革新。
  首先,教学中加入的微课内容形式新颖多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一上课爱打瞌睡、玩手机,下课后不愿预习或复习等消极学习状态。教师在制作微课作品时,也应该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入青春校园一类风格的元素,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
  其次,微课直观形象的特点则易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点。有一些知识点如果按传统教学方式,由老师来讲,学生来听,可能会显得过于抽象,对于一些联想能力欠缺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应用了微课可以让学生看到直观的画面,则减少了接受时的难度。
  再次,微课导入形式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可以在课堂之外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来自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和兴趣点,把微课作品做出不同的主题系列,让学生自由选择某一主题来学习,鼓励学生个性化地接受课程知识。
  第四,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看,微课能够更好的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评估。
  微课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布置,作为预习的内容。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提问微课中的内容、检查微课中布置的任务完成情况等方式了解到学生预习的情况;微课也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那么就可以直接在课堂上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通过微课的应用,有助于深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改进。
  当然,目前微课的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比如微课制作有待进一步向丰富多元方向发展,教师的微课制作技术有待提升,微课制作的相关软件有待开发,微课在教学中的普及程度有待进一步拓展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微课在当今的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未来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都不会缺少微课元素的介入,所以应该充分重视微课在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能否多用巧思、活用素材设计出新颖形象、风格多样的微课作品并恰当地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将成为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其他文献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极具表现力的固定短语。近几年的中高考中始终有成语运用题,并且成语使用的考查多触及学生运用成语的盲点和误区。运用成语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望文生义  在意义上,成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表示一个确定的意思。望文生义,以今训古,是成语误用中最常见的。  二、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都有确定的适用对象,若扩大或缩小其范围,或者对形似的成语不注意其细微的差异,
期刊
“部编版”教材编写理念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它更接地气,更满足一线需要。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新教材的很多优点,总结如下:  一、新旧教材封面对比  从书的外形上看,课本由原来的“小书本”换成了“大书本”,新教材的封面菊花色彩更丰富,由原来旧课本的彩色插图变成了图文合编的形式,更加图文并茂。  二、文章篇目减少 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能力  篇目数量由30篇减为
期刊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 一位老教师曾意味深长地说:“假如你厌恶学
期刊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如何能够让他们正确地对待生命,像我们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是最能够体现出大自然的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的事物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要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和发现自然美的问题上,我们就采用了自然角的环境和布置,希望通过自然角可以在平时生活中观察记录和阅读绘本、自制绘本中可以发现植物的美,动物的美,学会欣赏美,爱护生命美的良好品质。对
期刊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适应于新时期德育要求和小学教育任务的产物,该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大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的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它生活
期刊
高三正处在紧张的二轮复习当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習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答题技巧,关键在于类题训练中老师的点拨和引导。而老师的准确、有效点拨又建立在对高考命题特点及考察能力的了解基础之上。  能力立意是当今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而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有三,即:比较能力、理解分析能力、论证评价能力。可以说“能力立意”是命题的主导思想。对历史的“学科能力”的考察,《考试说明》将其归结为4大项:
期刊
一、习惯性跳槽案例分析  案例介绍:  小华生于1985年,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的工作,更不喜欢跟人争斗,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在大学期间一直不太喜欢自己的专业,但对软件编程、设计比较感兴趣,而且在毕业设计中参与过一个大型查询系统的软件设计,因为兴趣没有在专业上,专业课成绩也不理想,通过补考才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在谋求职业的发展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转眼已过30岁,现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性质的设计
期刊
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当今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的过程。  一、“教育的生命意识”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理
期刊
关键词:圆锥曲线 焦点弦 焦半径  摘要:圆锥曲线的焦点弦问题是高中数学考试命题热点,如何能用最短时间解决问题是高中教师的教研方向。本文介绍关于焦点弦的公式,并例举解题方法。  圆锥曲线是现行高中解析几何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圆锥曲线知识既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因而成为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圆锥曲线焦点弦就是经过圆锥曲线焦点的弦,圆锥曲线的焦点弦问题涉及到离心率、直线斜率(或倾斜角)、定比分点(向量)
期刊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外在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转变为学生内在的能力。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准确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具有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策略选择和激励学生学习功能。  一、教学目标特点和内涵  教学目标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到“三维目标表述”,再到“核心素养”。“双基”已成为历史,围绕“核心素养”四个方面(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