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史学的兴起与高中历史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antha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史学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引入我国后,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一门显学。新课标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环境史学的一些观念、成果对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极为重要,高中历史教学中应适时地引入环境史学的理念、成果,从而辩证地看待人类文明史、科技史、政治制度史等,培养学生多角度考查历史的思路。
  一、什么是环境史学
  环境史属于历史学科,研究特定时空下的具体的人、人群和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种垄断全球的经济形式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使全球环境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时,保护人类环境、人类家园的倡议不绝于耳;各国环保运动,环保部门也相继发展、成立。而反映在人类历史研究上,由传统的注重人、人类社会的研究,逐渐加入了自然环境的因素,即自然环境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对于自然环境带来的后果等,最终产生了环境史学。由于其特殊的世界观和问题视角,加之与当今人类环境的紧密结合,环境史学已成为当前最为活跃的史学分支,可以“显学”称之,深刻地影响着传统史学的理论、内容和方法。
  环境史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史。将自然环境看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永远离不开自然,自然环境的优劣、自然环境的变迁,都会对人类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利用自然是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的。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金属的出现,特别是铁器的应用,使人类能够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耕地。铁器造就了人类的古代文明,同时也加快了对大自然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沙尘暴相继出现。到蒸汽机、内燃机出现以后,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空前高涨,从而造就了近代的工业文明。工业文明是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破坏为基础的,旧工业文明所造成的工业污染引发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自然灾害和生态危机。第三个阶段始于20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的努力,人类对自然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发现许多自然灾害、生态危机的发生,与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对自然界过度地开发利用有关。于是,人类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环保学说和环保组织,由政府出面采取环保措施。
  环境史学既要研究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利益和灾害,人类为了抵御自然灾害所采取的种种自卫措施;同时还要研究人类开发利用自然所造成的次生灾害和生态危机。就研究内容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要研究自然环境的自身的发展变化,诸如气候、动植物、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的初始状态及其发展、变化;其次,要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环境意识,比如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改造、破坏及人类的环境意识等;最后,要研究探索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新途径,总结人类利用自然环境的得失,为未来服务。
  因此,环境史研究不仅有严肃的科学性,又有明确的现实性,做到古为今用。它由原来的关注人类社会的历史,到考量自然环境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环境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通过历史的研究,寻找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得与失,从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为今日的借鉴。”环境史研究的价值和功用,即在于此。
  二、历史教学为什么要引入环境史视角
  新课标为历史教学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不仅要转换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思路,而且也要求教学工作者把握新的史学潮流。课改后的教材表明改变以往按时间顺序将历史过程单一的以历时性的呈现,而代之以专题、分类的结构式历史教材组织形式,从而以一种新的体系重新塑造传统历史,标示着一种新的历史编纂思想。同时也标榜着一种开放的、综合性史学风格。
  这种开放性要求综合人类文明过程中的多种成就与失败,全新的呈现给高中学生。现有的专题结构当然只是一种框架,而不可能完全包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史就是较为缺乏的一环,这一点在今后随着人类环境问题的进一步突出,势必会增加这些内容,而其来源则是环境史学。因此,适时地将环境史学的成果、理念引入到历史教学中,能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全面、综合地理解人类文明史。
  我们知道,由于人与自然的互动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的人类,是通过多种方式来影响自然的;而自然在不同方面受到人类影响的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活动。人类社会的构成因素与自然环境的构成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统一的系统,即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系统,简称人与自然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人与自然互为主体和客体,它们的相互作用是错综复杂的,具体表现为人与资源、人与环境、人与灾害、发展与资源、发展与环境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并集中反映在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等问题上。而传统历史编纂学中对这些问题的囊括几乎没有,对于环境问题的探讨只是地理教学的一些任务,历史学从来就不参与讨论,这就给学生一种错觉——全部历史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史,并被人为地分割为多种结构,诸如文化、科技、政治、军事、经济等等,将之灌输给学生,而且背后的生态环境要素隐而未见,人类始终是地球的主人,在人类文明的成就上,自然环境史如此的卑微。环境史学正是就上述各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反对将人与自然割裂的机械自然观。它强调世间万物的有机联系,将人纳入生态系统之内,并将整个人类的历史置于人与自然互动的视角,明确地宣称以研究历史上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为己任,全面地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如何在历史教学引入环境史理念
  首先,重新解读人类文明兴衰史。
  环境史学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历史,综合考查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与结果。以往历史研究中,人类社会的历史处于首要地位,历史研究也主要围绕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而展开。因此,在具体教学中不能仅着眼于人类社会,就人类文明而论文明,还应全面地看待文明的起源与兴衰原因,灌输自然环境的重要作用及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这在文化史、文明史等许多专题的教学中都应有所体现。在中国历史上,史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关于地理条件与经济区划、人口分布、政治兴亡和社会发展之关系的撰述是很丰富的。在西方,关于地理环境对人类及其社会之影响的解释,早在古典时代就开始了。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等人做了最初的阐述。虽然曾一度提倡地理环境对于人类历史的作用,但后来在主流思想的干预下,研究者深怕陷入“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漩涡之中,从而以提地理环境为雷池,不敢轻易迈步。今天看来,自然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其作用不容低估,早期主要文明皆产生于大河流域的肥沃地区,自然环境对于人类文明的兴起不言而喻。玛雅等古文明的衰亡已经许多有力证据表明其生态环境破坏是导致该文明衰亡的重要原因,这为今日人类提供了殷鉴。
  其次,环境史学能重新检验科技史发展成绩。
  随着人类经济、科技水平的提高,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也与日俱增,而自然环境的反作用也日益明显。酸雨等的出现早已为人类敲响了警钟,而近来全球变暖,两极冰川的融化,更是让世人明白自然环境的可贵之处。在许多自然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人类的活动。全球干旱化,与人类毁坏森林、森林大面积减少有关。大气变暖(温室效应),是工业化过程中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所造成的。沙尘暴增多,与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和过度开垦有关。而环境史学正是考量自然环境在人类文明中作用,改变传统以人类为本位的历史观,强调历史研究的综合自然、人文的多角度考查,从而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与结果。这毫无疑问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如何看待人类经济史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等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的历史观,反对固执一见。
  再次,重新解读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史。
  人类政治制度史的发展呈现多样的特色,氏族议事会、部落联盟、专制王权到民主共和,反映了人类的进步和政治文明的成熟。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仅着眼于历时性的政治制度发展脉络、中西差别等的讲述,还应以人类生态为本位去考查该政治制度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影响等。
  大量事实表明,政治制度的失误是造成环境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政府决策具有宏观性,影响面大,大型工程的建设诸如水利、矿业等都需要有制度性的保障才得以发展,而不同国家的制度、政策对于这些工程的兴建背后的自然环境考虑往往会有不同,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也就不同。例如20世纪后半叶,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大规模垦荒,造成了严重的荒漠化,至今仍难以治理。又如在黄河上中游及各大支流大肆量修建水库和拦河坝,直接导致了黄河断流。非洲尼罗河上游的水坝虽然给非洲人民带来了福利,也使尼罗河自古以来的泛滥成为历史遥想,下游民众的生活随之改变,这些都是人类制度因素影响自然环境的表现。环境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各级政府制定宏观的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意见和科学依据献言献策,减少政府决策的失误。
  最后,灌输以人类家园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以古鉴今,发挥史学经世致用的思想。
  环境史学家不仅重视过去,更应当重视现在和将来。要根据对历史上已发生过的环境问题的研究,来论证今日和未来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寻找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的新途径,使人类与自然处于和谐状态,谋求人类与自然的共存共荣,协调发展。这是社会发展赋予历史学家的新使命,历史学家应该当仁不让,做好环境史的研究和宣传,而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我们更应将这种史学观灌输我们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高国荣.《什么是环境史?》,《郑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2] 包茂宏.《环境史:历史、理论和方法》,《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4期.
  [3] 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公司致力于将传统业务与互联网消费潮流有机结合,在自身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开展互联网业务.rn12月11日,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雏鹰农牧”,002477.SZ)发布公告称:rn随
随着科技大发展,教育教学软件日益被广泛的应用促进了教师、学生的信息素质的提高.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人们的使用水平是在使用中提高,在使用中发展的,使用的
本文主要以城市社区精准扶贫的社会工作介入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必要性为主要依据,从精准管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
期刊
随着税费改革政策的落实,农村基础教育经济投入不断减少。这使本来投入就不足的农村基础教育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尤其是在西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这样一个国家重点扶持的区域。而
分式通分是分式加减运算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在实际解题中,要抓住题目特征,活用数学思想,渗透创新意识,力求简捷完成通分过程.rn一个体通分法rn例1 计算:x2-2/x-1-x.rn分析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自主学习;方法;体会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4-046-01     新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
圆锥曲线问题是高考必考内容,求解此类问题时常常运算量较大,过程冗长,同学们最后不得不放弃。本文提供几种常见方法可使问题得以简洁明了的解决。一、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
期刊
1引言rn生、老、病、死是自然的法则,老是生命最后的阶段,老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会陌生,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们得知:截止2010年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3.4
期刊
对于路桥施工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其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施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断改革创新,以提高人
上星期港股投资环境观望气份浓厚,全球关注美国联储局本周中议息结果,观乎储局主席耶伦近来的言论,当局势在2015年结束前兑现加息,虽然资产市场近月已陆续反映加息预期,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