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气温渐暖,千里冰封的中国足球也现出一抹亮色。孙祥成为中国球员欧冠第一人,董方卓“转正”红魔,孙继海久伤复出,郑智也代表查尔顿队完成了英超处子秀。算上葡萄牙、瑞士、澳大利亚的零星火种,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的第三波留洋潮方兴未艾。
留洋尚在摸索
1997年折戟十强赛后,1998年更令中国球迷惆怅:世界足坛顶尖水平球队之间的较量竟是如此激烈,当技术、速度俱佳的克罗地亚一路杀进四强时,亚洲四强还在为不被屠戮而抗争。遭遇韩国和伊朗便六神无主的中国球员,能否立足欧洲五大联赛,似乎根本无需讨论。于是,不难想象在1998/1999赛季的德甲赛场上,一名中国前锋以队内最佳射手(8球)的身份帮助法兰克福保级,对国内足球界是一个多么大的刺激。杨晨的速度是这支升班马防守反击战术的保障,而前中国队主帅施拉普纳的牵线搭桥,是这个北京国安替补前锋赴德的关键。
2002年世界杯后,尽管中国队表现低劣,但球员还是以另一种方式敲开了欧洲联赛的大门。当时不少国内企业沾了足球的光,名利双收,愈加看重投资足球,而全然不见基层建设的缺失已使中国足球处于由盛转衰的界点。埃弗顿,这家英格兰老牌球会的球衣上破天荒地印上了“科健”,并一举引进两名中国球员:李铁和李玮锋。不用说,你也知道这是桩捆绑买卖。李玮锋惟一一次出场是在对曼城的“中国德比”上,而李铁在科健撤资后的几年内也只能出现在预备队和伤病名单上。
2006年,又一届世界杯,又一次轮回,亚洲排名第11、九强赛都未挤进的国家队只是中国足球现状的集中体现。报导留洋球员的版面留给了董方卓和曲圣卿等球员,空间背景也转移到了比利时和澳大利亚,难道这才是中国球员留洋最准确的定位?
留洋必须贯彻
与此同时,以朴智星、中村俊辅、稻本润一为代表的日韩球员早已亮相俱乐部最高水准赛事——欧洲冠军联赛,李荣杓、薛琦铉等人也在英超、法甲任主力。
在欧洲镀上的这层金,哪怕再薄,也令球员本人和所在国家队获益匪浅。非洲球队在上世纪70年代初入世界杯时无异于刘姥姥进大观园,扎伊尔后卫抢先一脚踢飞对手巴西队的任意球传为笑谈。直至1990年世界杯揭幕战上喀麦隆力克卫冕冠军阿根廷,世人方才逐渐意识到经欧洲打磨的非洲力量何等强劲。
国内足球环境污染之严重,一言难蔽。欧洲俱乐部科学的训练和饮食、细致的战术准备和临场调度都令先行者受益匪浅。2000年亚洲杯,杨晨受益于法兰克福的经历,表现如脱胎换骨;谢晖年少成名十分贪玩,客场比赛总不忘带上绳梯,好在熄灯后爬下楼去游玩。从德国回来后,他处处以职业球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在31岁“高龄”重返国家队。
留洋核心条件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朴智星、中田英寿能在欧洲立足,实力固然重要,但又是谁给了他们时间和空间去展示呢?答案是“伯乐”和商业价值。前者初到荷兰语言不通,心理压力大,上场后如同梦游,被本队球迷嘘,但希丁克用人不疑,这才为韩国培养出一个搅翻米兰和法国后防的球星。中田历经多家俱乐部,即使不受帕尔马和佛罗伦萨教练赏识,10号球衣照穿不误。中村俊辅和柳泽敦离开意甲后,小笠原满男和森本贵幸马上跟进,意大利对日本球员的认可和对日本市场的重视可见一斑。
“伯乐”和商业价值也是杨晨和李铁的第一块敲门砖。车范根说:亚洲球员留洋第二年最困难也最关键,对手熟悉了你的路数,自己也不再有第一年的冲劲。遗憾的是,中国球员多多少少都遭遇了这个瓶颈,而一些日韩同行却能挺过难关,柳暗花明。
很多人宁作鸡头不当凤尾,向往安逸的心理无可指责,但敢于走出国门的,都是胸怀梦想并勇于追求的人。1988年,贾秀全和柳海光根据中南文化交流协议加盟了贝尔格莱德游击队,20年后,高度商业化的足球需要商业运作。但在揭开这层欧洲人眼前的面纱后,说话的还是竞技本身。
留洋尚在摸索
1997年折戟十强赛后,1998年更令中国球迷惆怅:世界足坛顶尖水平球队之间的较量竟是如此激烈,当技术、速度俱佳的克罗地亚一路杀进四强时,亚洲四强还在为不被屠戮而抗争。遭遇韩国和伊朗便六神无主的中国球员,能否立足欧洲五大联赛,似乎根本无需讨论。于是,不难想象在1998/1999赛季的德甲赛场上,一名中国前锋以队内最佳射手(8球)的身份帮助法兰克福保级,对国内足球界是一个多么大的刺激。杨晨的速度是这支升班马防守反击战术的保障,而前中国队主帅施拉普纳的牵线搭桥,是这个北京国安替补前锋赴德的关键。
2002年世界杯后,尽管中国队表现低劣,但球员还是以另一种方式敲开了欧洲联赛的大门。当时不少国内企业沾了足球的光,名利双收,愈加看重投资足球,而全然不见基层建设的缺失已使中国足球处于由盛转衰的界点。埃弗顿,这家英格兰老牌球会的球衣上破天荒地印上了“科健”,并一举引进两名中国球员:李铁和李玮锋。不用说,你也知道这是桩捆绑买卖。李玮锋惟一一次出场是在对曼城的“中国德比”上,而李铁在科健撤资后的几年内也只能出现在预备队和伤病名单上。
2006年,又一届世界杯,又一次轮回,亚洲排名第11、九强赛都未挤进的国家队只是中国足球现状的集中体现。报导留洋球员的版面留给了董方卓和曲圣卿等球员,空间背景也转移到了比利时和澳大利亚,难道这才是中国球员留洋最准确的定位?
留洋必须贯彻
与此同时,以朴智星、中村俊辅、稻本润一为代表的日韩球员早已亮相俱乐部最高水准赛事——欧洲冠军联赛,李荣杓、薛琦铉等人也在英超、法甲任主力。
在欧洲镀上的这层金,哪怕再薄,也令球员本人和所在国家队获益匪浅。非洲球队在上世纪70年代初入世界杯时无异于刘姥姥进大观园,扎伊尔后卫抢先一脚踢飞对手巴西队的任意球传为笑谈。直至1990年世界杯揭幕战上喀麦隆力克卫冕冠军阿根廷,世人方才逐渐意识到经欧洲打磨的非洲力量何等强劲。
国内足球环境污染之严重,一言难蔽。欧洲俱乐部科学的训练和饮食、细致的战术准备和临场调度都令先行者受益匪浅。2000年亚洲杯,杨晨受益于法兰克福的经历,表现如脱胎换骨;谢晖年少成名十分贪玩,客场比赛总不忘带上绳梯,好在熄灯后爬下楼去游玩。从德国回来后,他处处以职业球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在31岁“高龄”重返国家队。
留洋核心条件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朴智星、中田英寿能在欧洲立足,实力固然重要,但又是谁给了他们时间和空间去展示呢?答案是“伯乐”和商业价值。前者初到荷兰语言不通,心理压力大,上场后如同梦游,被本队球迷嘘,但希丁克用人不疑,这才为韩国培养出一个搅翻米兰和法国后防的球星。中田历经多家俱乐部,即使不受帕尔马和佛罗伦萨教练赏识,10号球衣照穿不误。中村俊辅和柳泽敦离开意甲后,小笠原满男和森本贵幸马上跟进,意大利对日本球员的认可和对日本市场的重视可见一斑。
“伯乐”和商业价值也是杨晨和李铁的第一块敲门砖。车范根说:亚洲球员留洋第二年最困难也最关键,对手熟悉了你的路数,自己也不再有第一年的冲劲。遗憾的是,中国球员多多少少都遭遇了这个瓶颈,而一些日韩同行却能挺过难关,柳暗花明。
很多人宁作鸡头不当凤尾,向往安逸的心理无可指责,但敢于走出国门的,都是胸怀梦想并勇于追求的人。1988年,贾秀全和柳海光根据中南文化交流协议加盟了贝尔格莱德游击队,20年后,高度商业化的足球需要商业运作。但在揭开这层欧洲人眼前的面纱后,说话的还是竞技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