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时逢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发轫150周年、职业教育法公布实施20周年和国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关键时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在福州召开。围绕“传承历史,面向未来,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主题,与会代表聚焦15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文化传承和特色发展的历史经验,探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如何以新的理念为引领,开拓创新、继续前进。
关键词 中国;职业教育;百年历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6-0024-04
150年前,古老的中华帝国还自我陶醉在泱泱大国的迷梦中,而新的太阳已经在世界的那一端悄然升起。此时的英国,挟其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所积累近百年的国力,用坚船利炮打破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由此中国的国运又一次进入了此消彼长的轮回。于是乎,仁人志士开始向西方寻求兴国之道,发起了以自救、自强为指向的“洋务运动”,与之相伴生,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也开启了它顽强创生、艰难前行、铸就辉煌的历程[1]。150年后,回到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祥地和起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于12月13日在福州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传承历史,面向未来,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占山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方职业教育学会、行业教育协(学)会、学会下设分支机构、中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研究机构、行业企业以及新闻媒体代表等共1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一、历史逻辑与现实写照
“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2]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6月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他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本次年会上,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特别制作纪念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150周年的宣传片——《中国职教梦》,全景展现了中国职业教育从顽强创生、艰难前行、蓬勃兴起到谱写辉煌的宏伟历史画卷,引起参会代表们极大热议和高度赞誉。
《中国职教梦》展现了中国职业教育的整个发展历程。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救亡图存、振兴民族、强盛国家始终是贯穿近现代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的精神内核[3]。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学堂,到“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的实业教育,再到“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的职业教育;从抗战时期实行“训练各种专门人才,以应战争需要”的职业教育方针,到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为国家大规模建设培养急需人才”的中专教育和技工教育体系,再到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建立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工厂劳动制度”的思想突破和实践创举;从全面改革开放后,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到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从此进入依法治教的轨道,再到新世纪国务院三次高规格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从上述发展的脉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精神红线,这就是救国图强的历史责任,这也是党和国家始终要求“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历史逻辑。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中国的职教梦,中国的职教梦就是让人人圆梦。在《中国职教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宏伟蓝图正在变成现实。从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投入1000多亿元,率先在中职学校推行免学费政策,惠及7400多万学生,覆盖面近90%,同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成了1200多所示范性院校、近5000个实训基地,努力实现“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的美好愿望。每年,从职业院校中走出的毕业生近千万人,有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接受职业培训,成为国家产业大军中的栋梁之材和宝贵资源,他们背后的千万个家庭也因此摆脱贫困。
经过150年前仆后继的奋斗,当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职业教育体系。2016年12月2日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刘延东副总理强调指出,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視下,《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站在了新的起点。目前,这一体系也已成为推动这个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牵引力量,作为拥有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动力,必须大力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正如《中国职教梦》所说,它将更加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它将更加有效服务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将更加突出就业导向,努力助跑民生之本;它将更加关注教育公平,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它将更加广泛参与一带一路,做好连接世界的桥梁;它将更加深入实际,精准脱贫,使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它将更加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它将不忘初心,与每一个劳动者携手前行,一道迈入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一道迈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二、薪火传承与趋变求新
百年风雨,上下求索。回首中国职业教育的百年历程,救亡图存、振兴民族、强盛国家是其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精神内核,这一点始终未变。但中国职业教育的创生与发展,也始终是循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因时而生、因时而变、因时而新、因时而盛。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也是与时俱进、趋新求变、锐意创新的历程。在本次年会上,特别邀请了6位具有百年历史的职业院校负责人,交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历史经验。 这6所学校无一不具有丰厚的历史基因,透过这6所百年职校的沧桑变迁,可以看到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缩影。其中,办学历史最长的当属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中国近代官办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机器易造,人才难求”“船政根本,在于学堂”,有鉴于此,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及其继任者沈葆桢在创办马尾船政局的同时,专门在造船厂中附设了艺局,即培养造船、驾驶人才的船政学堂。这所颇具特色的培养工业人才专门学校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就此发端。在6所学校中,有两所开创中国女性职业教育之先河的百年职校。一所是历经109年风雨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吉林女子学校。在一向“重武备而轻文略”的东北大荒之野中,吉林官立女子师范学堂破茧而出,可谓奇迹,《东三省政略》称:“吉林向无女学,是校开而女子向学之风为之兴起。”另外一所是与此遥相呼应,1928年2月在西北成立的“西安第一女子平民职业学院”,即今天西安培华学院的前身。作为当时陕西唯一的女子职业学校,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奉献社会活动,成为陕西职业人才的摇篮。另外三所百年职校分别是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07年“汲汲以兴学劝农为事”的苏州府官立农业学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其前身为始建于1903年的湖南私立修业学堂;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14年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创建的久大制盐、永利碱厂及其为这些实业服务的工读班。上述6所职校,她们历经百年风霜雪雨,在各自的时空和地域里遥相呼应,熠熠生辉,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6所百年职校之所以能铸就百年辉煌,除了融入其血脉中的职业教育文化精神,更是因为他们有着一种大胆开拓、趋变求新的创新精神,一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一种广容博取、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中国职业教育才得以薪火传承、生生不息,呈现出顽强而又多样的生命活力。如今,传承百年文化精神的6所学校,正继续书写着发展的新篇章。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秉承船政学堂“爱国强技、驱变求新、产学一体、融通包容”的办学传统,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办学,坚持立足交通、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形成了“弘扬船政文化、服务行业发展”的办学特色。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秉持“立足苏南、服务三农、紧扣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思路,逐渐发展成以输出“江南农耕文化弘扬者、园艺职业教育开拓者、苏州园林技艺传承者、智慧农业建设领跑者和国际职业农民培育和输出的探路者”为己任的现代农业院校;同样作为农业院校的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则坚持服务三农,提升服务能力水平,通过加强校县合作、开展职业培训等提升农民素质,带动农村致富。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集团化办学优势明显,包括其在内的天津渤化职教集团积极探索国际化战略,2016年3月,集团在泰国大城技术学院建立了“鲁班工坊”,这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首个职业教育领域的“孔子学院”,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职业教育国际化道路。西安培华学院明确坚持发展高水平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三大工程”,促进特色优势专业、学生就业质量、产业服务能力、开放办学水平4个提升。吉林女子学校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确定了“秀外慧中,智德婵媛”的文化内核,创建并实施了具有女性教育特色的“感觉、感知、感悟”的“PEC”德育模式,以走入学生心灵为起点,构建了立體德育网络。
三、方向指引与路径选择
本次学术年会的召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时逢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发轫150周年,《职业教育法》发布实施20周年;二是时逢“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三是时逢党和国家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关键时期。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在年会致辞中,特别强调当前职业教育战线的任务主要有四点:一是学习。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对“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作出的重要批示和刘延东总理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学习贯彻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等有关领导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二是研究。要研究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要研究当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更要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规划。要把职业教育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之中、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放到整个教育发展的进程中统筹考虑。四是落实。要认真落实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不动摇。
新形势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向未来,如何在新的起点上开启中国职业教育的新长征?从事职业教育管理、研究和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七位代表就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发展、如何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如何培育工匠精神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辽宁教科院副院长高鸿教授指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回答“三个适应”的问题,即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质量的新要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包括“中国制造2025”提出新的产业发展需求,等等,职业教育要实现创新发展,一要把发展理念即思想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二要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重要方向进行系统设计,三要把质量提升作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核心。贵州机械工业学校校长武斌儒从办学角度理解,指出职业院校创新发展,一要与时俱进,二要坚持特色,三要高度契合和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白晓璎女士指出,从企业的视角看,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是一种责任和凝聚的方向,企业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地参与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来,与学校共同做好育人工作。
关于产教融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丁金昌教授指出,从学校校长角度看,首先对产教融合的认识要到位,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而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学校要有具体招法。第一,学校应当增强主动开放办学的积极性,逐步实现自身资源优势、办学实力与相关产业、企业资源的共享,助推产教融合;第二,学校要积极推进办学体制创新,如通过混合所有制、推进集团化办学等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中兴通讯教育合作中心副总经理姜善永指出,从企业角度看,学校在开展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可从如下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努力迎合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诉求,二是加强技术研究领域的合作,三是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6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工匠精神”直接写进了大赛主题。“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一部分,更是职业精神的核心。关于培育工匠精神,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周新源指出,当前社会的浮躁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很不利,职业学校应当按照行业的技术专业、工作领域、生产标准制订计划,从企业出发进行系统思考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离开了生产线的融合不是产教融合,离开了生产线的工匠精神一定不是完整的工匠精神。中国物资与流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主任郭肇明指出,从“一带一路”到“中国制造2025”,一支具有“追求卓越、崇尚质量”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大军是最重要的支撑力量。要把工匠精神中坚持、坚韧的特质融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创造全社会的“工匠文化”,需要企业、政府、行业、院校共同努力。
作为学术年会的重要板块,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作了“2016年职业教育科研成果综述”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杨进对2016度全国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情况,从立项级别、主题选取、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并通过可视化的方法呈现了2016年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他特别指出了2017年中国职业教育应当给予重点关注的主题,主要包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瓶颈及突破机制、坚持高中阶段职普比合理结构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专业技能提高与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扩大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机会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统筹机制、职业教育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等研究领域。
本次学术年会,还设置了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与办学方向、职业院校创新創业教育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国际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等6个专题分论坛,来自不同界别的参会代表围绕上述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经验分享。在学术年会上,还举行了“纪念职业教育法公布实施20周年和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发轫150周年征文活动”的颁奖活动。
参 考 文 献
[1]程宇.职业教育活动周:社会观念变革与思想启蒙[J].职业技术教育,2016(16):15-19.
[2]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EB/OL].[2014-06-24].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624/c1024-25189465.html.
[3]于志晶,刘海,程宇,等.从职教大国迈向职教强国——中国职业教育2030研究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6(6):10-30.
关键词 中国;职业教育;百年历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6-0024-04
150年前,古老的中华帝国还自我陶醉在泱泱大国的迷梦中,而新的太阳已经在世界的那一端悄然升起。此时的英国,挟其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所积累近百年的国力,用坚船利炮打破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由此中国的国运又一次进入了此消彼长的轮回。于是乎,仁人志士开始向西方寻求兴国之道,发起了以自救、自强为指向的“洋务运动”,与之相伴生,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也开启了它顽强创生、艰难前行、铸就辉煌的历程[1]。150年后,回到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祥地和起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于12月13日在福州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传承历史,面向未来,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占山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方职业教育学会、行业教育协(学)会、学会下设分支机构、中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研究机构、行业企业以及新闻媒体代表等共1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一、历史逻辑与现实写照
“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2]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6月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他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本次年会上,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特别制作纪念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150周年的宣传片——《中国职教梦》,全景展现了中国职业教育从顽强创生、艰难前行、蓬勃兴起到谱写辉煌的宏伟历史画卷,引起参会代表们极大热议和高度赞誉。
《中国职教梦》展现了中国职业教育的整个发展历程。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救亡图存、振兴民族、强盛国家始终是贯穿近现代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的精神内核[3]。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学堂,到“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的实业教育,再到“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的职业教育;从抗战时期实行“训练各种专门人才,以应战争需要”的职业教育方针,到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为国家大规模建设培养急需人才”的中专教育和技工教育体系,再到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建立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工厂劳动制度”的思想突破和实践创举;从全面改革开放后,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到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从此进入依法治教的轨道,再到新世纪国务院三次高规格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从上述发展的脉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精神红线,这就是救国图强的历史责任,这也是党和国家始终要求“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历史逻辑。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中国的职教梦,中国的职教梦就是让人人圆梦。在《中国职教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宏伟蓝图正在变成现实。从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投入1000多亿元,率先在中职学校推行免学费政策,惠及7400多万学生,覆盖面近90%,同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成了1200多所示范性院校、近5000个实训基地,努力实现“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的美好愿望。每年,从职业院校中走出的毕业生近千万人,有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接受职业培训,成为国家产业大军中的栋梁之材和宝贵资源,他们背后的千万个家庭也因此摆脱贫困。
经过150年前仆后继的奋斗,当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职业教育体系。2016年12月2日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刘延东副总理强调指出,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視下,《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站在了新的起点。目前,这一体系也已成为推动这个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牵引力量,作为拥有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动力,必须大力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正如《中国职教梦》所说,它将更加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它将更加有效服务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将更加突出就业导向,努力助跑民生之本;它将更加关注教育公平,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它将更加广泛参与一带一路,做好连接世界的桥梁;它将更加深入实际,精准脱贫,使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它将更加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它将不忘初心,与每一个劳动者携手前行,一道迈入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一道迈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二、薪火传承与趋变求新
百年风雨,上下求索。回首中国职业教育的百年历程,救亡图存、振兴民族、强盛国家是其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精神内核,这一点始终未变。但中国职业教育的创生与发展,也始终是循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因时而生、因时而变、因时而新、因时而盛。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也是与时俱进、趋新求变、锐意创新的历程。在本次年会上,特别邀请了6位具有百年历史的职业院校负责人,交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历史经验。 这6所学校无一不具有丰厚的历史基因,透过这6所百年职校的沧桑变迁,可以看到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缩影。其中,办学历史最长的当属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中国近代官办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机器易造,人才难求”“船政根本,在于学堂”,有鉴于此,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及其继任者沈葆桢在创办马尾船政局的同时,专门在造船厂中附设了艺局,即培养造船、驾驶人才的船政学堂。这所颇具特色的培养工业人才专门学校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就此发端。在6所学校中,有两所开创中国女性职业教育之先河的百年职校。一所是历经109年风雨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吉林女子学校。在一向“重武备而轻文略”的东北大荒之野中,吉林官立女子师范学堂破茧而出,可谓奇迹,《东三省政略》称:“吉林向无女学,是校开而女子向学之风为之兴起。”另外一所是与此遥相呼应,1928年2月在西北成立的“西安第一女子平民职业学院”,即今天西安培华学院的前身。作为当时陕西唯一的女子职业学校,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奉献社会活动,成为陕西职业人才的摇篮。另外三所百年职校分别是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07年“汲汲以兴学劝农为事”的苏州府官立农业学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其前身为始建于1903年的湖南私立修业学堂;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14年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创建的久大制盐、永利碱厂及其为这些实业服务的工读班。上述6所职校,她们历经百年风霜雪雨,在各自的时空和地域里遥相呼应,熠熠生辉,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6所百年职校之所以能铸就百年辉煌,除了融入其血脉中的职业教育文化精神,更是因为他们有着一种大胆开拓、趋变求新的创新精神,一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一种广容博取、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中国职业教育才得以薪火传承、生生不息,呈现出顽强而又多样的生命活力。如今,传承百年文化精神的6所学校,正继续书写着发展的新篇章。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秉承船政学堂“爱国强技、驱变求新、产学一体、融通包容”的办学传统,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办学,坚持立足交通、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形成了“弘扬船政文化、服务行业发展”的办学特色。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秉持“立足苏南、服务三农、紧扣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思路,逐渐发展成以输出“江南农耕文化弘扬者、园艺职业教育开拓者、苏州园林技艺传承者、智慧农业建设领跑者和国际职业农民培育和输出的探路者”为己任的现代农业院校;同样作为农业院校的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则坚持服务三农,提升服务能力水平,通过加强校县合作、开展职业培训等提升农民素质,带动农村致富。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集团化办学优势明显,包括其在内的天津渤化职教集团积极探索国际化战略,2016年3月,集团在泰国大城技术学院建立了“鲁班工坊”,这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首个职业教育领域的“孔子学院”,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职业教育国际化道路。西安培华学院明确坚持发展高水平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三大工程”,促进特色优势专业、学生就业质量、产业服务能力、开放办学水平4个提升。吉林女子学校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确定了“秀外慧中,智德婵媛”的文化内核,创建并实施了具有女性教育特色的“感觉、感知、感悟”的“PEC”德育模式,以走入学生心灵为起点,构建了立體德育网络。
三、方向指引与路径选择
本次学术年会的召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时逢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发轫150周年,《职业教育法》发布实施20周年;二是时逢“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三是时逢党和国家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关键时期。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在年会致辞中,特别强调当前职业教育战线的任务主要有四点:一是学习。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对“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作出的重要批示和刘延东总理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学习贯彻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等有关领导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二是研究。要研究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要研究当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更要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规划。要把职业教育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之中、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放到整个教育发展的进程中统筹考虑。四是落实。要认真落实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不动摇。
新形势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向未来,如何在新的起点上开启中国职业教育的新长征?从事职业教育管理、研究和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七位代表就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发展、如何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如何培育工匠精神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辽宁教科院副院长高鸿教授指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回答“三个适应”的问题,即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质量的新要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包括“中国制造2025”提出新的产业发展需求,等等,职业教育要实现创新发展,一要把发展理念即思想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二要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重要方向进行系统设计,三要把质量提升作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核心。贵州机械工业学校校长武斌儒从办学角度理解,指出职业院校创新发展,一要与时俱进,二要坚持特色,三要高度契合和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白晓璎女士指出,从企业的视角看,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是一种责任和凝聚的方向,企业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地参与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来,与学校共同做好育人工作。
关于产教融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丁金昌教授指出,从学校校长角度看,首先对产教融合的认识要到位,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而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学校要有具体招法。第一,学校应当增强主动开放办学的积极性,逐步实现自身资源优势、办学实力与相关产业、企业资源的共享,助推产教融合;第二,学校要积极推进办学体制创新,如通过混合所有制、推进集团化办学等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中兴通讯教育合作中心副总经理姜善永指出,从企业角度看,学校在开展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可从如下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努力迎合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诉求,二是加强技术研究领域的合作,三是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6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工匠精神”直接写进了大赛主题。“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一部分,更是职业精神的核心。关于培育工匠精神,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周新源指出,当前社会的浮躁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很不利,职业学校应当按照行业的技术专业、工作领域、生产标准制订计划,从企业出发进行系统思考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离开了生产线的融合不是产教融合,离开了生产线的工匠精神一定不是完整的工匠精神。中国物资与流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主任郭肇明指出,从“一带一路”到“中国制造2025”,一支具有“追求卓越、崇尚质量”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大军是最重要的支撑力量。要把工匠精神中坚持、坚韧的特质融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创造全社会的“工匠文化”,需要企业、政府、行业、院校共同努力。
作为学术年会的重要板块,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作了“2016年职业教育科研成果综述”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杨进对2016度全国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情况,从立项级别、主题选取、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并通过可视化的方法呈现了2016年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他特别指出了2017年中国职业教育应当给予重点关注的主题,主要包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瓶颈及突破机制、坚持高中阶段职普比合理结构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专业技能提高与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扩大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机会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统筹机制、职业教育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等研究领域。
本次学术年会,还设置了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与办学方向、职业院校创新創业教育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国际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等6个专题分论坛,来自不同界别的参会代表围绕上述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经验分享。在学术年会上,还举行了“纪念职业教育法公布实施20周年和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发轫150周年征文活动”的颁奖活动。
参 考 文 献
[1]程宇.职业教育活动周:社会观念变革与思想启蒙[J].职业技术教育,2016(16):15-19.
[2]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EB/OL].[2014-06-24].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624/c1024-25189465.html.
[3]于志晶,刘海,程宇,等.从职教大国迈向职教强国——中国职业教育2030研究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6(6):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