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空前绝后的重大变化。面对科技革命的严竣挑战,很多国家都把发展电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专家学者都来研究电脑教育问题,他们认为这不但会使教育产生实质性的变革,还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一、科技革命
马克思一直很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重视科技革命的进步意义。马克思曾经说道:“随着机器生产的进步,机器生产变为科学知识在工业领域里的运用,科学便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邓小平也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恩格斯也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列宁研究了几十年来社会发展的事实,完全肯定了它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加速了社会生产化的进程,提高了劳动效率,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改善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其他方面,诸如教育、文化、政治等领域,它也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论述了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标志。江泽民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越来越成为现实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为主要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就会极大地提高人们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从江泽民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升综合国力的主要途径。
科技革命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社会越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就越明显。我国目前的科技水平还很低,要缩短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彻底地改变我们的落后面貌,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科技革命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第一次是机械化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科技革命的浪潮迅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使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英国迅速进入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时期;第二次是电力时代,以美国为中心的产业革命,主要体现在电力的推广和运用上,“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使美国经济实力大增,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第三次是信息时代,电脑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它使人类社会呈现加速度的发展趋势。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科技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时下的科技革命中,电脑尤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了电脑,各行各业就会瘫痪,科技革命也成了纸上谈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始终很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既然电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如此之大,我们就要重视“电脑教育”。
二、电脑教育的内涵
从狭义上来讲,电脑教育是指利用电脑的信息储存和控制功能,把教学内容存放在电脑的储存系统中,学生可以利用终端机进行学习。在教室里,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一台终端机,并且有电脑屏幕和按扭,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屏幕和按纽跟老师进行交流,并且电脑能够把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下来,以提供给老师考核之用。电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广义而言,它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把电脑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二是把电脑作为一种工具应用到教育之中。
(一)电脑作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1.电脑的基础性教育
我们进行电脑的基础性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从事电脑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我们应当在课程的设置上除了数学、物理和其它一些基础性科目之外,还开设了电脑硬件、软件以及应用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在电脑的基础性课程的学习上能够做到工夫扎实。现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这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欧共体制定了科技研究战略计划,它明确提出要赶超日本和美国,它还列出了自已的发展战略,要向高级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高级通信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等方面进军。但是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在电脑的基础性教育上缺乏投资力度,因此很难赶上科技革命的进度,很难在国际竞争中立足。
2.电脑的实用性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旨在培养既精通本行业务,又能掌握电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电脑解决相关领域诸多问题的电脑实用型人才。我们主要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开设课程:电脑的原理以及电脑系统,电脑语言和相关的程序设计,将电脑运用于很多相关领域的一些通用方法,上机实习,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掌握好电脑知识技能。
如今的科技时代,我们越是感受到电脑运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我们就越需求电脑运用型人才。现在不但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开设电脑教育课程,而且很多文科类院校也开设了电脑的运用性教育课程,这些措施对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电脑在教育中的运用
电脑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方式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具体谈谈。
1.电脑用于学校的现代化管理
电脑可以对学校管理涉及到的很多大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综合,必要时还可以补充和创造出新的信息。在学校的管理中,电脑可以用于下面一些方面:规划、统计、组织以及管理(包括学生的户口管理、教师的档案管理、科研经费的调制管理,自动排课管理、教室调配管理以及校园的治安管理、图书馆里的资料分类检索管理等等)。
2.电脑用于辅助教学
很多学校在教学上采用电脑这一处理工具,并随之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电脑辅助教学系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与数据控制公司共同研制的一种教学系统,叫作PLATO系统。伊利诺斯大学从50年代就开始探索和研究电脑在教学方面的应用问题,于1959年建成了PLATO-1。以后PLATO系统经过多次改进,现在已进化到了具有讲课、复习、解答等多功能的大型电脑辅助教学方法系统。它可以带有5000多个电脑终端。电脑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通常通过下面两种模式表现出来。
(1) 控制模式。综合利用电脑和其它视听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自动化。电脑是实现教学自动化的核心和重点,它起着控制和运行整个系统的作用。
(2) 模拟和仿真模式。利用电脑的模拟实验功能,营造一种仿真的环境,使学生能够用“替身实验”去逼真地代替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和需要花费大量经费的真实的实验情况,从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利用电脑的信息处理能充分表现出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进程中的生动形象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电脑教育的现代化
电脑教育的现代化指在教学内容上必须要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教学手段上要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具体而言,电脑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它要合理有效地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使其自身现代化,同时还要顺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二是它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发展电脑教育必须要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美国科学史学家普赖斯认为,现代科学知识的总量以指数规律增长,同时,现在科学发展又呈现多极化、综合化、定量化趋势。传统的教育体系很难与科技的发展相适应,电脑教育的不断更新换代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电脑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技信息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老师培养学生的方式已经由传统的应试型培养转为以开发学生智力为主的素质型培养了;电脑教育引领了教育模式的转换,实现了“教师中心型”向“学生中心型”的转换;学生要从记忆知识为主转变为掌握和处理信息能力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电脑正是使学生学习转型的一个重要工具。
现代科学发展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学科趋向分化和整合,走向了以整合为主的趋势。在学科间的交叉和整合的过程中,一些“横向科学”诸如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起着重要的“粘合”作用和方法论方面的沟通作用。电脑也有这方面的功能,电脑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它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而且,它还有很深的渗透性,它与其它的学科之间又有很强的“粘合力”。在如今文理融合的情况下,电脑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发展电脑教育应当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很多学者认为,在科技时代,劳动技能不是靠体力,而是靠以智力和脑力为基础的知识能力竞争。以电脑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在这种以知识能力竞争的社会中占有绝对优势。不管是传统部门,还是新兴部门,把电脑技术引进到这些行业当中,使它与本部门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加快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现在国与国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但是归根到底又是电脑教育方面的竞争。因为只有大力发展电脑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知识高能力的理论型和应用型综合人才,才能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中为国家作出贡献,这样,国家才能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华民族才能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
(三)电脑教育必须满足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
现代的工业社会,可以说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要想有效地进行生产、生活,就必须善于抓住对自已有用、有效的信息,电脑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一个中流砥柱,电脑的能力与人的脑力共同作用于这个社会,并使这个社会的总数量和总质量在不断地增加,电脑让这个社会的发展加速了。电脑还能有效地预测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很多预测方法中,建立的预测模型都是变量很大的,涉及到很多数据统计,这些大量的数据单靠人的大脑是难以完成统计的,这必须得借助于电脑来进行定量和定性地分析和计算;有时我们还要用到电脑来进行对模型的仿真实验…。人类有了电脑这种工具,将在未来的预测能力上更上一个台价。
四、留下的思考
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的科技革命不但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方便,而且也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随着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电脑教育也在突飞猛进地进展,因此有些人对电脑的作用夸大,认为电脑可以完全取代教师,学校消亡……
“技术决定论”者认为,电脑的发展,电脑网络的普及,使学生没必要去学校了,可以在家里天天用电脑学习工作;而有些人却认为电脑教育网的出现,只是意味着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这就加重了学校教学的负担,学校要从应试型向能力型转变,从单面面向学生到全面面向社会。电脑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是电脑能够完全取代教师吗?有些人在“学校消亡”的同时,西方也有些人在大力宣扬电脑能完全代替教师,甚至提出电脑是最好的教师,这种看法不但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而且还阻碍了电脑教育有效顺利的发展。事实证明,没有教师的有效配合,电脑教育是不可能有效地进行下去的,没有教师的参加,很难编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软件。电脑只是一台机器而已,它缺乏人所具有的感情和亲合力,在养成教育上,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是电脑没法取代的。
我们强调电脑教育的作用,并不是把电脑的作用趋向绝对化。在科技时代,我们重视电脑教育的作用,只是实现了由“教师中心型”向“学生中心型”的转换而已,通过电脑教育,学生的学习由纯理论到理论向实践的过渡,由完全被动的应试型学习模式向积极主动的过程型学习模式转变。电脑是一种工具,我们合理有效地运用电脑,使电脑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催化剂,让教育模式的转变实现“两个面向”的飞跃,即“面向考试”到“面向能力”的飞跃,“面向结果”到“面向过程”的飞跃,有了这两个飞跃,教育为本的“百年大计”何愁不能实现呢!
五、小结
总体而言,科技发展的今天,电脑的作用已经很重要了,但教师的功能也在一步一步地完善和整合。科技越发展,电脑教育对我们提出的任务就越艰巨,尽管目前电脑教育的前景和潜力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地肯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脑教育也将会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来看待电脑教育,始终把提高电脑教育质量和科技进步放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当代国外教育》,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2。
[2]蔡子亮、杨钢、白政民 编著,《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6。
[3]殷登祥主编,《科技革命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7。
[4]林今柱著,《科技革命与当代中国的命运》,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9。
[5]丁长青主编,《科学技术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6]蒲心文,编著《国外教育改革面面观》,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
[7]熊明安、 曾成平、 黄培松、 杨淑佳编,《教育学名词浅释》,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2。
[8]金言主编,《网上大学与网上教育》,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3。
[9]蔡启先编著,《计算机教育应用:原理与实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李芳乐、杨浩主编,《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方法与案例》,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11]闫寒冰著,《学习过程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12]孙玉彬、曹占东、编著《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
[13]吴有林编著,《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一、科技革命
马克思一直很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重视科技革命的进步意义。马克思曾经说道:“随着机器生产的进步,机器生产变为科学知识在工业领域里的运用,科学便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邓小平也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恩格斯也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列宁研究了几十年来社会发展的事实,完全肯定了它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加速了社会生产化的进程,提高了劳动效率,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改善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其他方面,诸如教育、文化、政治等领域,它也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论述了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标志。江泽民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越来越成为现实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为主要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就会极大地提高人们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从江泽民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升综合国力的主要途径。
科技革命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社会越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就越明显。我国目前的科技水平还很低,要缩短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彻底地改变我们的落后面貌,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科技革命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第一次是机械化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科技革命的浪潮迅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使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英国迅速进入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时期;第二次是电力时代,以美国为中心的产业革命,主要体现在电力的推广和运用上,“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使美国经济实力大增,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第三次是信息时代,电脑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它使人类社会呈现加速度的发展趋势。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科技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时下的科技革命中,电脑尤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了电脑,各行各业就会瘫痪,科技革命也成了纸上谈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始终很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既然电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如此之大,我们就要重视“电脑教育”。
二、电脑教育的内涵
从狭义上来讲,电脑教育是指利用电脑的信息储存和控制功能,把教学内容存放在电脑的储存系统中,学生可以利用终端机进行学习。在教室里,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一台终端机,并且有电脑屏幕和按扭,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屏幕和按纽跟老师进行交流,并且电脑能够把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下来,以提供给老师考核之用。电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广义而言,它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把电脑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二是把电脑作为一种工具应用到教育之中。
(一)电脑作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1.电脑的基础性教育
我们进行电脑的基础性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从事电脑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我们应当在课程的设置上除了数学、物理和其它一些基础性科目之外,还开设了电脑硬件、软件以及应用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在电脑的基础性课程的学习上能够做到工夫扎实。现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这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欧共体制定了科技研究战略计划,它明确提出要赶超日本和美国,它还列出了自已的发展战略,要向高级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高级通信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等方面进军。但是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在电脑的基础性教育上缺乏投资力度,因此很难赶上科技革命的进度,很难在国际竞争中立足。
2.电脑的实用性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旨在培养既精通本行业务,又能掌握电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电脑解决相关领域诸多问题的电脑实用型人才。我们主要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开设课程:电脑的原理以及电脑系统,电脑语言和相关的程序设计,将电脑运用于很多相关领域的一些通用方法,上机实习,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掌握好电脑知识技能。
如今的科技时代,我们越是感受到电脑运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我们就越需求电脑运用型人才。现在不但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开设电脑教育课程,而且很多文科类院校也开设了电脑的运用性教育课程,这些措施对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电脑在教育中的运用
电脑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方式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具体谈谈。
1.电脑用于学校的现代化管理
电脑可以对学校管理涉及到的很多大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综合,必要时还可以补充和创造出新的信息。在学校的管理中,电脑可以用于下面一些方面:规划、统计、组织以及管理(包括学生的户口管理、教师的档案管理、科研经费的调制管理,自动排课管理、教室调配管理以及校园的治安管理、图书馆里的资料分类检索管理等等)。
2.电脑用于辅助教学
很多学校在教学上采用电脑这一处理工具,并随之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电脑辅助教学系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与数据控制公司共同研制的一种教学系统,叫作PLATO系统。伊利诺斯大学从50年代就开始探索和研究电脑在教学方面的应用问题,于1959年建成了PLATO-1。以后PLATO系统经过多次改进,现在已进化到了具有讲课、复习、解答等多功能的大型电脑辅助教学方法系统。它可以带有5000多个电脑终端。电脑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通常通过下面两种模式表现出来。
(1) 控制模式。综合利用电脑和其它视听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自动化。电脑是实现教学自动化的核心和重点,它起着控制和运行整个系统的作用。
(2) 模拟和仿真模式。利用电脑的模拟实验功能,营造一种仿真的环境,使学生能够用“替身实验”去逼真地代替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和需要花费大量经费的真实的实验情况,从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利用电脑的信息处理能充分表现出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进程中的生动形象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电脑教育的现代化
电脑教育的现代化指在教学内容上必须要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教学手段上要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具体而言,电脑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它要合理有效地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使其自身现代化,同时还要顺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二是它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发展电脑教育必须要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美国科学史学家普赖斯认为,现代科学知识的总量以指数规律增长,同时,现在科学发展又呈现多极化、综合化、定量化趋势。传统的教育体系很难与科技的发展相适应,电脑教育的不断更新换代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电脑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技信息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老师培养学生的方式已经由传统的应试型培养转为以开发学生智力为主的素质型培养了;电脑教育引领了教育模式的转换,实现了“教师中心型”向“学生中心型”的转换;学生要从记忆知识为主转变为掌握和处理信息能力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电脑正是使学生学习转型的一个重要工具。
现代科学发展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学科趋向分化和整合,走向了以整合为主的趋势。在学科间的交叉和整合的过程中,一些“横向科学”诸如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起着重要的“粘合”作用和方法论方面的沟通作用。电脑也有这方面的功能,电脑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它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而且,它还有很深的渗透性,它与其它的学科之间又有很强的“粘合力”。在如今文理融合的情况下,电脑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发展电脑教育应当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很多学者认为,在科技时代,劳动技能不是靠体力,而是靠以智力和脑力为基础的知识能力竞争。以电脑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在这种以知识能力竞争的社会中占有绝对优势。不管是传统部门,还是新兴部门,把电脑技术引进到这些行业当中,使它与本部门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加快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现在国与国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但是归根到底又是电脑教育方面的竞争。因为只有大力发展电脑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知识高能力的理论型和应用型综合人才,才能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中为国家作出贡献,这样,国家才能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华民族才能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
(三)电脑教育必须满足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
现代的工业社会,可以说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要想有效地进行生产、生活,就必须善于抓住对自已有用、有效的信息,电脑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一个中流砥柱,电脑的能力与人的脑力共同作用于这个社会,并使这个社会的总数量和总质量在不断地增加,电脑让这个社会的发展加速了。电脑还能有效地预测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很多预测方法中,建立的预测模型都是变量很大的,涉及到很多数据统计,这些大量的数据单靠人的大脑是难以完成统计的,这必须得借助于电脑来进行定量和定性地分析和计算;有时我们还要用到电脑来进行对模型的仿真实验…。人类有了电脑这种工具,将在未来的预测能力上更上一个台价。
四、留下的思考
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的科技革命不但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方便,而且也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随着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电脑教育也在突飞猛进地进展,因此有些人对电脑的作用夸大,认为电脑可以完全取代教师,学校消亡……
“技术决定论”者认为,电脑的发展,电脑网络的普及,使学生没必要去学校了,可以在家里天天用电脑学习工作;而有些人却认为电脑教育网的出现,只是意味着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这就加重了学校教学的负担,学校要从应试型向能力型转变,从单面面向学生到全面面向社会。电脑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是电脑能够完全取代教师吗?有些人在“学校消亡”的同时,西方也有些人在大力宣扬电脑能完全代替教师,甚至提出电脑是最好的教师,这种看法不但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而且还阻碍了电脑教育有效顺利的发展。事实证明,没有教师的有效配合,电脑教育是不可能有效地进行下去的,没有教师的参加,很难编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软件。电脑只是一台机器而已,它缺乏人所具有的感情和亲合力,在养成教育上,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是电脑没法取代的。
我们强调电脑教育的作用,并不是把电脑的作用趋向绝对化。在科技时代,我们重视电脑教育的作用,只是实现了由“教师中心型”向“学生中心型”的转换而已,通过电脑教育,学生的学习由纯理论到理论向实践的过渡,由完全被动的应试型学习模式向积极主动的过程型学习模式转变。电脑是一种工具,我们合理有效地运用电脑,使电脑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催化剂,让教育模式的转变实现“两个面向”的飞跃,即“面向考试”到“面向能力”的飞跃,“面向结果”到“面向过程”的飞跃,有了这两个飞跃,教育为本的“百年大计”何愁不能实现呢!
五、小结
总体而言,科技发展的今天,电脑的作用已经很重要了,但教师的功能也在一步一步地完善和整合。科技越发展,电脑教育对我们提出的任务就越艰巨,尽管目前电脑教育的前景和潜力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地肯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脑教育也将会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来看待电脑教育,始终把提高电脑教育质量和科技进步放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当代国外教育》,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2。
[2]蔡子亮、杨钢、白政民 编著,《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6。
[3]殷登祥主编,《科技革命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7。
[4]林今柱著,《科技革命与当代中国的命运》,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9。
[5]丁长青主编,《科学技术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6]蒲心文,编著《国外教育改革面面观》,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
[7]熊明安、 曾成平、 黄培松、 杨淑佳编,《教育学名词浅释》,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2。
[8]金言主编,《网上大学与网上教育》,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3。
[9]蔡启先编著,《计算机教育应用:原理与实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李芳乐、杨浩主编,《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方法与案例》,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11]闫寒冰著,《学习过程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12]孙玉彬、曹占东、编著《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
[13]吴有林编著,《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