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信天游作为我国地方民歌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当代民歌的影响也是极为重大的。我们要吸取经验来发展当代民歌,同时,也要融合地方原生态的民歌,创作出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民歌演唱形式。
【关键词】山歌;信天游;民族声乐
【中图分类号】J642.22 【文献标识码】A
一、陕北民歌与信天游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这种山歌形式流行于陕北一代。信口而唱,漫天而游,由名字就可以看出,信天游的特点,曲调形式简单,唱词生活化口语化,风格体裁多样,富有即兴性。在陕北这里信天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人会唱,事事要唱。在烈日之下,黄土之上耕作的农民们,为了缓解劳动的辛苦时会唱,大姑娘,小伙子互相传达爱慕之意会唱,妇女们在家缝缝补补也会唱。所以这里经常传唱一句歌“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可见信天游在陕北人民心中的重要性。
二、信天游的审美特点
在结构方面,基本为七言的上下句结构,有时也多达十多字,结构对称,两句为一段,上句定韵,下句押韵,段与段之间可以同韵也可以换韵。如《见面容易拉话难》“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那个容易拉话话难”。
在语言方面,信天游喜欢用陕北方言中的叠字,叠字就是两个相同的字重叠在一起来使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蓝花花》中叠字的使用“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生动地体现出蓝花花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和“清水水玻璃隔着窗子照,满口口白牙对着哥哥笑”以及“白格生生脸脸太阳晒,巧格灵灵手手掐蒜苔”,这些都运用了叠字体现了陕北语言的风格特点,语言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衬词的使用“三月(的个)太阳”、“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呦)”这些叠字衬词的使用使信天游自然生动,富于口语化。
地方方言的运用,信天游多是一些人们即兴演唱的,所以在许多歌词里面能看到陕北地方土语的运用。如“前山糜子后山的谷,哪达儿想起哪达儿哭”、“对面面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是我那勾命的二妹妹”这几句当中的“哪达儿”、“圪梁梁”、“勾命”都是陕北的方言土语。
比兴手法的运用,比兴最早起源于《诗经》。这也是信天游与《诗经》最为相似的地方。“比”就是比喻,把人比物,物比人,物比物等。“兴”就是起兴,兴托。这种修辞手法在古代的诗词文学中非常常见,现代文学中也会有所运用。作者常常用比兴的手法来衬托意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信天游对民族声乐的启示
从信天游登上历史的舞台至今一直影响陪伴着我们。它那直爽的性格,高亢的豪情,以及语言化的唱词都是信天游最鲜明的特色。信天游歌词的创作都来源于生活,上下结构对称,比兴的运用等都是我国民族声乐创作的重要素材。专业的民族唱法,要想保留民族的特点,鲜明的个性,就要经常借鉴与学习这样原生态的唱法。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之所以能把信天游唱得如此动情,是因为他们真正地把自己的内心唱了出来。民歌声乐要从信天游中学习,如何表达情感,将唱词与内心结合在一起,情感自然地流露,声情并茂。还要学习信天游质朴的语言,生活化的唱词。
(一)信天游与民族声乐的关系
信天游作为我们传统的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声乐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从长征结束后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建立到上个世纪末,陕北民歌唱响了大江南北,这一时期民族声乐也有非常大的发展,尤其是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时期民族声乐伴随着陕北民歌逐渐发展壮大。我国的民族声乐工作者要不断的汲取其中之营养,将信天游的科学性、民族性与独特性融入声乐演唱当中,丰富民族声乐的形式。
(二)信天游对民族声乐的启示
1.在创作中吸收原生态音乐的地域风格与创作素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信天游的创作就真真切切的展现西北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与情感。把生活转变为艺术,就是我们民族声乐工作者需要向陕北人民去学习的地方。任何真正艺术创作都不是坐在屋子里的空想。许多民族声乐工作者都希望来到这里采风,感受这片黄土地的热情与豪迈,倾听劳动人民用信天游为他们讲述黄土之上的故事。这些都是民族声乐创作最好的素材。
2.学习信天游语言中的质朴真实
质朴的语言才能表达真实的情感,信天游的语言多为口语化,所以信天游当中不乏陕北方言土语,叠字运用广泛。“蓝格英英、水格灵灵等”。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劳动人们生活景象的画面。民族声乐的创作更是要将艺术贴近生活,学习信天游的创作方法,使作品更贴近人们生活。将民族声乐发展成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3.信天游强烈的情感色彩可以融入当代民族声乐当中
真实的情感才能感染听众,一首能让听众与歌唱家之间产生共鸣的作品,才是一首真正好的作品。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如果不是伯牙将自己的情感注入琴音当中,子期也不会听出他的琴音所指是“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声情并茂是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所需要具备的素质,歌唱家不仅要在吐字发声当中注重技巧,还要理解歌词的含义,领悟作曲家所需要表达的内容。当代的许多声乐演唱者,尤其是初学者,太过于注重技巧的展现,而忽视了歌曲情感的表达。人们即兴而唱,唱出对这片黄土的深厚情感,唱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唱出大姑娘小伙子的爱情,唱出了歌者的心声。这种强烈的情感色彩是每一个民族声乐演唱者所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四、结语
信天游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具有陕北特色原生态民歌音乐。近两年原生态的音乐逐渐走向大舞台,各类选秀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我们要不忘根本,将信天游这样的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传承下去。将信天游融入当代民族声乐艺术,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将当代民族声乐推向历史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管林.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M].北京:文化藝术出版社,1984(08).
[2]周耕.中国传统民歌艺术[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10).
[3]王克文.陕北民歌艺术初探[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05).
[4]高杰.陕北信天游源流疏[J].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4).
[5]蒲涛.百年声乐——二十世纪中国声乐的发展[J].艺术探索,2003(06).
作者简介:王丛(1992—),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专业音乐表演。
【关键词】山歌;信天游;民族声乐
【中图分类号】J642.22 【文献标识码】A
一、陕北民歌与信天游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这种山歌形式流行于陕北一代。信口而唱,漫天而游,由名字就可以看出,信天游的特点,曲调形式简单,唱词生活化口语化,风格体裁多样,富有即兴性。在陕北这里信天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人会唱,事事要唱。在烈日之下,黄土之上耕作的农民们,为了缓解劳动的辛苦时会唱,大姑娘,小伙子互相传达爱慕之意会唱,妇女们在家缝缝补补也会唱。所以这里经常传唱一句歌“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可见信天游在陕北人民心中的重要性。
二、信天游的审美特点
在结构方面,基本为七言的上下句结构,有时也多达十多字,结构对称,两句为一段,上句定韵,下句押韵,段与段之间可以同韵也可以换韵。如《见面容易拉话难》“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那个容易拉话话难”。
在语言方面,信天游喜欢用陕北方言中的叠字,叠字就是两个相同的字重叠在一起来使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蓝花花》中叠字的使用“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生动地体现出蓝花花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和“清水水玻璃隔着窗子照,满口口白牙对着哥哥笑”以及“白格生生脸脸太阳晒,巧格灵灵手手掐蒜苔”,这些都运用了叠字体现了陕北语言的风格特点,语言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衬词的使用“三月(的个)太阳”、“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呦)”这些叠字衬词的使用使信天游自然生动,富于口语化。
地方方言的运用,信天游多是一些人们即兴演唱的,所以在许多歌词里面能看到陕北地方土语的运用。如“前山糜子后山的谷,哪达儿想起哪达儿哭”、“对面面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是我那勾命的二妹妹”这几句当中的“哪达儿”、“圪梁梁”、“勾命”都是陕北的方言土语。
比兴手法的运用,比兴最早起源于《诗经》。这也是信天游与《诗经》最为相似的地方。“比”就是比喻,把人比物,物比人,物比物等。“兴”就是起兴,兴托。这种修辞手法在古代的诗词文学中非常常见,现代文学中也会有所运用。作者常常用比兴的手法来衬托意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信天游对民族声乐的启示
从信天游登上历史的舞台至今一直影响陪伴着我们。它那直爽的性格,高亢的豪情,以及语言化的唱词都是信天游最鲜明的特色。信天游歌词的创作都来源于生活,上下结构对称,比兴的运用等都是我国民族声乐创作的重要素材。专业的民族唱法,要想保留民族的特点,鲜明的个性,就要经常借鉴与学习这样原生态的唱法。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之所以能把信天游唱得如此动情,是因为他们真正地把自己的内心唱了出来。民歌声乐要从信天游中学习,如何表达情感,将唱词与内心结合在一起,情感自然地流露,声情并茂。还要学习信天游质朴的语言,生活化的唱词。
(一)信天游与民族声乐的关系
信天游作为我们传统的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声乐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从长征结束后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建立到上个世纪末,陕北民歌唱响了大江南北,这一时期民族声乐也有非常大的发展,尤其是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时期民族声乐伴随着陕北民歌逐渐发展壮大。我国的民族声乐工作者要不断的汲取其中之营养,将信天游的科学性、民族性与独特性融入声乐演唱当中,丰富民族声乐的形式。
(二)信天游对民族声乐的启示
1.在创作中吸收原生态音乐的地域风格与创作素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信天游的创作就真真切切的展现西北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与情感。把生活转变为艺术,就是我们民族声乐工作者需要向陕北人民去学习的地方。任何真正艺术创作都不是坐在屋子里的空想。许多民族声乐工作者都希望来到这里采风,感受这片黄土地的热情与豪迈,倾听劳动人民用信天游为他们讲述黄土之上的故事。这些都是民族声乐创作最好的素材。
2.学习信天游语言中的质朴真实
质朴的语言才能表达真实的情感,信天游的语言多为口语化,所以信天游当中不乏陕北方言土语,叠字运用广泛。“蓝格英英、水格灵灵等”。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劳动人们生活景象的画面。民族声乐的创作更是要将艺术贴近生活,学习信天游的创作方法,使作品更贴近人们生活。将民族声乐发展成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3.信天游强烈的情感色彩可以融入当代民族声乐当中
真实的情感才能感染听众,一首能让听众与歌唱家之间产生共鸣的作品,才是一首真正好的作品。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如果不是伯牙将自己的情感注入琴音当中,子期也不会听出他的琴音所指是“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声情并茂是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所需要具备的素质,歌唱家不仅要在吐字发声当中注重技巧,还要理解歌词的含义,领悟作曲家所需要表达的内容。当代的许多声乐演唱者,尤其是初学者,太过于注重技巧的展现,而忽视了歌曲情感的表达。人们即兴而唱,唱出对这片黄土的深厚情感,唱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唱出大姑娘小伙子的爱情,唱出了歌者的心声。这种强烈的情感色彩是每一个民族声乐演唱者所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四、结语
信天游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具有陕北特色原生态民歌音乐。近两年原生态的音乐逐渐走向大舞台,各类选秀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我们要不忘根本,将信天游这样的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传承下去。将信天游融入当代民族声乐艺术,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将当代民族声乐推向历史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管林.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M].北京:文化藝术出版社,1984(08).
[2]周耕.中国传统民歌艺术[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10).
[3]王克文.陕北民歌艺术初探[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05).
[4]高杰.陕北信天游源流疏[J].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4).
[5]蒲涛.百年声乐——二十世纪中国声乐的发展[J].艺术探索,2003(06).
作者简介:王丛(1992—),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专业音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