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宫换羽,历久弥新——试论莫五平室内乐作品的创作格调与审美情怀

来源 :音乐创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五平先生凭借着对中西方音乐独到的理解,在20世纪后期创作了多部格调高雅的室内乐作品。其中,以《村祭》与《凡》系列作品最为卓著。由于多年基层工作的积累与对民族音乐的满腔热忱,他的室内乐创作始终保持着对民族音乐的浓厚审美情怀。西洋技法形于外,民乐审美敛于内。将古曲《夕阳箫鼓》与民歌《三十里铺》糅合于作品之中,并以此为主题乐思,在西洋技法与配器语境中寻求融合与创新。通过研究几部作品的排篇布局、多声手法、旋律写作、音色调配等内容,从多元化的视角理解作曲家的创作理念与思维逻辑。更透过各种创作技巧的袁象,观察如何将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检阅李贺诗歌,发现其诗歌中运用诸多乐器,如鼓、琴、笛、笙、琵琶、瑟、箫、钟、筝、箜篌、胡角、臀篥、鼙等,其诗中亦有较多的乐府曲名,如《将进酒》等。除诗题引用乐府
中国近代学校始创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以科举教育为正统,仅设有同文馆、方言馆等若干新学,尚无学校系统可言。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未及实
梅贻琦是张伯苓的得意弟子,190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