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级的科学课应该怎么教?如何把跨学科的思想应用到一年级的科学课上?带着这些问题我观看了章鼎儿老师的《橘子的认识》一课并查阅了相关资料,终于找到了一些答案。
下面我们不妨一起来品析一下章老师《橘子的认识》一课中的几个环节。
师:你能数数橘子有几瓣吗?
(学生数数后回答,7瓣、8瓣、11瓣等都有。)
师:7瓣、8瓣、11瓣都有,不会错吧?
(学生再数。)
师:我看有些同学数数时不小心又数回去了。这样,大家剥开,一瓣瓣放在纸上数。
在这个环节,有的学生一遍一遍地数,这既可以看作是一种练习,也可以看作是让学生寻找适当的数数方法,是科学与数学的完美融合。数数只是一个简单的环节,但孩子们数了至少两至三次,这训练了孩子们严谨的科学态度——这算是额外的收获。
师:(在黑板上贴上图表)老师带来一张图,如果你的橘子是9瓣,把布袋上红纸片取下来,然后贴在对应的这个格子里。
(学生在讲台前贴红纸片。)
师:我要表扬一个小朋友,他剛才把小纸片贴到13瓣的一格里,可回去一数只有12瓣,他又上来把纸片从13瓣上撕下贴到12瓣的格子里。
红纸片只需要学生从袋子上取下,然后贴到相应的位置,这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难度。统计数据简洁、明了,渗透了概率、正态分布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并以一年级孩子能接受的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虽然课堂上没有出现统计、概率、分布等概念,但孩子们已经潜意识地认识到科学与数学的关联。至于对更正学生的表扬,也算是额外的收效了——科学要实事求是,毫无生硬的说教。
反复学习这些片段,其实为我们理解一年级的STEM教育提供了一个新视角。STEM教育以跨学科为特征之一,学生发现真实问题,通过创造、设计、合作等应用所学的知识最终解决问题。具体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来完成学习。前述片段中,学生在近乎游戏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实现了跨学科的学习——老师营造近乎游戏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跨学科或STEM学习,实现了“课程生成游戏,以游戏实现课程目标”的效果。
STEM教育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不仅获得结果性知识,还获得蕴含在项目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过程性知识。
如果教师善于将每一堂课或某些环节变身“游戏版的STEM”,我想每个教师都可以让一年级的孩子变得不再闹腾,每个教师都可以让一年级的科学课充满欢乐与活力。
下面我们不妨一起来品析一下章老师《橘子的认识》一课中的几个环节。
师:你能数数橘子有几瓣吗?
(学生数数后回答,7瓣、8瓣、11瓣等都有。)
师:7瓣、8瓣、11瓣都有,不会错吧?
(学生再数。)
师:我看有些同学数数时不小心又数回去了。这样,大家剥开,一瓣瓣放在纸上数。
在这个环节,有的学生一遍一遍地数,这既可以看作是一种练习,也可以看作是让学生寻找适当的数数方法,是科学与数学的完美融合。数数只是一个简单的环节,但孩子们数了至少两至三次,这训练了孩子们严谨的科学态度——这算是额外的收获。
师:(在黑板上贴上图表)老师带来一张图,如果你的橘子是9瓣,把布袋上红纸片取下来,然后贴在对应的这个格子里。
(学生在讲台前贴红纸片。)
师:我要表扬一个小朋友,他剛才把小纸片贴到13瓣的一格里,可回去一数只有12瓣,他又上来把纸片从13瓣上撕下贴到12瓣的格子里。
红纸片只需要学生从袋子上取下,然后贴到相应的位置,这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难度。统计数据简洁、明了,渗透了概率、正态分布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并以一年级孩子能接受的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虽然课堂上没有出现统计、概率、分布等概念,但孩子们已经潜意识地认识到科学与数学的关联。至于对更正学生的表扬,也算是额外的收效了——科学要实事求是,毫无生硬的说教。
反复学习这些片段,其实为我们理解一年级的STEM教育提供了一个新视角。STEM教育以跨学科为特征之一,学生发现真实问题,通过创造、设计、合作等应用所学的知识最终解决问题。具体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来完成学习。前述片段中,学生在近乎游戏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实现了跨学科的学习——老师营造近乎游戏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跨学科或STEM学习,实现了“课程生成游戏,以游戏实现课程目标”的效果。
STEM教育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不仅获得结果性知识,还获得蕴含在项目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过程性知识。
如果教师善于将每一堂课或某些环节变身“游戏版的STEM”,我想每个教师都可以让一年级的孩子变得不再闹腾,每个教师都可以让一年级的科学课充满欢乐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