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帮助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那么如何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呢?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一、大量阅读。要积累丰富的语言必须博览群书。因为通过大量阅读,能感知丰富的感性语言材料,增加语感积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言实践要以语言积累为前提,见多才能识广,厚积才能薄发。
1 加强课内阅读。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小学课文,大多是名家作品,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因此,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教材,积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对于文中的新词、重点词,成语、歇后语等要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并且可以进行换词、扩词、仿写词语、词语归类的训练。例如在教《火烧云》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模仿“红通通”写词语:金灿灿、黄澄澄、绿油油等,模仿“葡萄灰”写词语:梨黄、苹果绿、桔红、橄榄绿;还可以叫学生写出表示颜色的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丽多彩……对于一些生动优美、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段落,要反复地朗读,仔细地品味,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吸收、积累。
2 加强课外阅读。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学生积累的语言50%左右来自课外。因此要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就必须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选取各种文体,各种内容的文章,进行大量广泛阅读,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揣摩,品味语言文字的特点,感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奥妙。
例如:教完《景阳冈》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教完《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
二、善于观察。叶圣陶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才越见深切”。要积累语言,应引导学生平时善于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1 观察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中有许多精练新颖,生动优美,富有哲理的语言,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仔细品味,并记录下来。如校园的墙报,宣传栏,墙上的标语,名人名句,门上的对联,街道两旁的广告,风景区的古诗词或名人的题句,景点的介绍词等。
2 观察周围的人。每位学生平时接触的人都很多,有的人说话风趣幽默,有的人说话妙语连珠,有的人说话含蓄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人讲话的好习惯,把听到的优美语句铭记于心。
3 观察影视节目。如今的影视节目丰富多彩,少儿节目语言生动形象,有趣味性;综合艺术节目语言言简意赅,深含哲理;新闻联播的语言规范,简明得体……收看这些节目时,要有意识地记住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三、勤于记录。“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落大海不见踪迹”,“不动笔墨不读书”。要积累丰富的语言,还要养成认真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1 摘抄。课内外阅读中看到的,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好词佳句及时地摘抄下来。摘抄的时候书写要工整,不写错别字。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定期要检查他们的笔记,对于书写工整,摘抄较多的同学给予表扬,对于摘抄较少的要进行引导。同学间可以互相交流读书笔记,把每个同学的读书笔记作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2 归类。摘抄的优美词句,一个阶段要做一次归类工作。把同类的抄在一起,以便查看,如可按写人、写活动与场面、写景、状物,名言警句等归类。现在电脑走入家庭,可以叫学生把平时记的笔记,进行分类,输入电脑。
四、认真背诵。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一篇文章,背熟以后,它的语汇,句式就可以化为读者自己的语言储备。一旦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自然地倾泻于笔端,成章于口头。中国传统的语言教学,最基本、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诵。小学阶段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应该充分发掘学生的记忆潜能,
1 保证时间。每天早读课可以规定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背诵古诗,好句,好段,成语,歇后语,谚语,名人名言等。每天晚上做家业的前十分钟复习早读课背诵的内容。每个周末要保证半小时的背诵时间。
2 明确任务。引导每周背1到2首古诗,每天背3至5个成语或一个好句,每个周末背一个片断。小学六年如果能坚持不懈地背诵,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就能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应用起来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达到如古诗所形容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
3 举行活动。为了提高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可以举行“成语接龙”“古诗背诵”“背百条名言”等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文章源于积累,教师如果采取有效的途径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责任编辑 王 波
一、大量阅读。要积累丰富的语言必须博览群书。因为通过大量阅读,能感知丰富的感性语言材料,增加语感积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言实践要以语言积累为前提,见多才能识广,厚积才能薄发。
1 加强课内阅读。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小学课文,大多是名家作品,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因此,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教材,积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对于文中的新词、重点词,成语、歇后语等要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并且可以进行换词、扩词、仿写词语、词语归类的训练。例如在教《火烧云》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模仿“红通通”写词语:金灿灿、黄澄澄、绿油油等,模仿“葡萄灰”写词语:梨黄、苹果绿、桔红、橄榄绿;还可以叫学生写出表示颜色的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丽多彩……对于一些生动优美、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段落,要反复地朗读,仔细地品味,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吸收、积累。
2 加强课外阅读。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学生积累的语言50%左右来自课外。因此要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就必须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选取各种文体,各种内容的文章,进行大量广泛阅读,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揣摩,品味语言文字的特点,感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奥妙。
例如:教完《景阳冈》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教完《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
二、善于观察。叶圣陶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才越见深切”。要积累语言,应引导学生平时善于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1 观察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中有许多精练新颖,生动优美,富有哲理的语言,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仔细品味,并记录下来。如校园的墙报,宣传栏,墙上的标语,名人名句,门上的对联,街道两旁的广告,风景区的古诗词或名人的题句,景点的介绍词等。
2 观察周围的人。每位学生平时接触的人都很多,有的人说话风趣幽默,有的人说话妙语连珠,有的人说话含蓄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人讲话的好习惯,把听到的优美语句铭记于心。
3 观察影视节目。如今的影视节目丰富多彩,少儿节目语言生动形象,有趣味性;综合艺术节目语言言简意赅,深含哲理;新闻联播的语言规范,简明得体……收看这些节目时,要有意识地记住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三、勤于记录。“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落大海不见踪迹”,“不动笔墨不读书”。要积累丰富的语言,还要养成认真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1 摘抄。课内外阅读中看到的,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好词佳句及时地摘抄下来。摘抄的时候书写要工整,不写错别字。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定期要检查他们的笔记,对于书写工整,摘抄较多的同学给予表扬,对于摘抄较少的要进行引导。同学间可以互相交流读书笔记,把每个同学的读书笔记作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2 归类。摘抄的优美词句,一个阶段要做一次归类工作。把同类的抄在一起,以便查看,如可按写人、写活动与场面、写景、状物,名言警句等归类。现在电脑走入家庭,可以叫学生把平时记的笔记,进行分类,输入电脑。
四、认真背诵。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一篇文章,背熟以后,它的语汇,句式就可以化为读者自己的语言储备。一旦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自然地倾泻于笔端,成章于口头。中国传统的语言教学,最基本、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诵。小学阶段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应该充分发掘学生的记忆潜能,
1 保证时间。每天早读课可以规定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背诵古诗,好句,好段,成语,歇后语,谚语,名人名言等。每天晚上做家业的前十分钟复习早读课背诵的内容。每个周末要保证半小时的背诵时间。
2 明确任务。引导每周背1到2首古诗,每天背3至5个成语或一个好句,每个周末背一个片断。小学六年如果能坚持不懈地背诵,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就能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应用起来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达到如古诗所形容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
3 举行活动。为了提高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可以举行“成语接龙”“古诗背诵”“背百条名言”等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文章源于积累,教师如果采取有效的途径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责任编辑 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