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的确,语文这门学科是充满美,充满诗意,充满情趣的,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欲望”。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怎样渗透新课改理念,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美育在开拓智力,净化情感,构建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上具有其他各育所无法代替的功能。充分发挥小学语文的独特优势,把美变为孩子心灵的财富,是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 美境创设体现情境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富有情趣的课堂氛围是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心理相容的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美的情境、美的氛围,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善于用真诚坦率、富有亲和力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用优美生动、充满感染力、新颖别致的导入谈话来吸引学生,创设或庄、或谐、或抑、或扬、或起或伏的氛围来带动学生,用猜谜语、做游戏、欣赏动画、引导学生随文本做律动、用钢笔击节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激励学生,使学生一上课便如沐春风,产生乐学情绪,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挖掘形象信息 ,展开想象的空间
想象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一个鲜明的个性特征的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志。语文想象主要表现为审美想象,它是通过对审美知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艺术形象的过程。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具有极为丰富的美的内容,更有无所不包的美的表达,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学体系。在教育中,对于小学生,他们由于年龄和大脑的发展及教育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性,对事物的理解是直观的、肤浅的,审美性不强。因此,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的、展开合理的想象,同时还要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去体味文本所表达的意境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本身的特性,借助熟悉的场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的想象,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把课文中的美词佳句挖掘出来,并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予以展示。只有这样,大自然的神奇美、祖国的山河美就会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形象,产生爱美的情趣。
三、 创设审美氛围
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之美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由书面符号创造的,这就决定它的表现形式的特殊性。不像视觉艺术有形象在眼前,听觉艺术有声音在耳边那样直观,而是间接的表现形象,也就是说,作者创作形象于字里行间,把握它需要阅读者用自己的审美经验转换来实现。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启发学生感悟文章的美。语文课的读,是认识的开始。朗读也一直是语文最基本,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思想,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同时,朗读使学生对文章语言妙处的臆II吾效果,是教师讲解所不能替代的。文章的艺术营养要靠读来吸收消化。读明白是学生在读,思的操作中,反复感受,领悟,进而理解文章由形式到内容渐渐升华中呈现出来的美。根据文章特点和阅读目的,入情入境地艺术化朗读,更利于理解渗透吸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提高鉴赏力。
四、美感激发体现互动美—— 鼓励学生表达美、创造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材绝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正是情感这个因素,使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古语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贵在“以形感人,以情动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借助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造出生动逼真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形象美和整体美感,产生与文共鸣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思维。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重点段落和重点词句,采取重锤敲打塑心灵的方法,在人物形象塑造、品读词句、想象画面时下功夫,引导学生在感悟美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使学生水到渠成的去表达美——创造美。老师引导学生去交流所发现的生活中的真善美,鼓励学生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牢记自己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用自己的劳动去追求美——展示美——创造美,达到了文道结合的目的。
五、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
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①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②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i⑨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④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悲剧形象和丑恶形象,学生鉴别真伪,区分良莠。培养他们疾恶如仇的情感与正直、友善的同情心。如教材中扬科、凡卡、西蒙、卖火柴的小姑娘等形象,他们血泪斑斑的遭遇和对光明幸福的向往追求,以及国民党黑暗统治和地主、资本家等社会恶势力的残忍、暴戾等,都将在学生心底打下难忘的时代印记。这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和勇于进取的心理品质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春岩 .谈语文审美教育的作用[J]. 教育探索,2004(1) .
[2]莫素君 .例说语文审美化教学过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4(Z2).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美育在开拓智力,净化情感,构建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上具有其他各育所无法代替的功能。充分发挥小学语文的独特优势,把美变为孩子心灵的财富,是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 美境创设体现情境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富有情趣的课堂氛围是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心理相容的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美的情境、美的氛围,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善于用真诚坦率、富有亲和力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用优美生动、充满感染力、新颖别致的导入谈话来吸引学生,创设或庄、或谐、或抑、或扬、或起或伏的氛围来带动学生,用猜谜语、做游戏、欣赏动画、引导学生随文本做律动、用钢笔击节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激励学生,使学生一上课便如沐春风,产生乐学情绪,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挖掘形象信息 ,展开想象的空间
想象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一个鲜明的个性特征的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志。语文想象主要表现为审美想象,它是通过对审美知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艺术形象的过程。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具有极为丰富的美的内容,更有无所不包的美的表达,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学体系。在教育中,对于小学生,他们由于年龄和大脑的发展及教育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性,对事物的理解是直观的、肤浅的,审美性不强。因此,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的、展开合理的想象,同时还要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去体味文本所表达的意境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本身的特性,借助熟悉的场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的想象,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把课文中的美词佳句挖掘出来,并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予以展示。只有这样,大自然的神奇美、祖国的山河美就会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形象,产生爱美的情趣。
三、 创设审美氛围
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之美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由书面符号创造的,这就决定它的表现形式的特殊性。不像视觉艺术有形象在眼前,听觉艺术有声音在耳边那样直观,而是间接的表现形象,也就是说,作者创作形象于字里行间,把握它需要阅读者用自己的审美经验转换来实现。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启发学生感悟文章的美。语文课的读,是认识的开始。朗读也一直是语文最基本,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思想,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同时,朗读使学生对文章语言妙处的臆II吾效果,是教师讲解所不能替代的。文章的艺术营养要靠读来吸收消化。读明白是学生在读,思的操作中,反复感受,领悟,进而理解文章由形式到内容渐渐升华中呈现出来的美。根据文章特点和阅读目的,入情入境地艺术化朗读,更利于理解渗透吸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提高鉴赏力。
四、美感激发体现互动美—— 鼓励学生表达美、创造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材绝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正是情感这个因素,使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古语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贵在“以形感人,以情动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借助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造出生动逼真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形象美和整体美感,产生与文共鸣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思维。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重点段落和重点词句,采取重锤敲打塑心灵的方法,在人物形象塑造、品读词句、想象画面时下功夫,引导学生在感悟美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使学生水到渠成的去表达美——创造美。老师引导学生去交流所发现的生活中的真善美,鼓励学生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牢记自己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用自己的劳动去追求美——展示美——创造美,达到了文道结合的目的。
五、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
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①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②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i⑨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④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悲剧形象和丑恶形象,学生鉴别真伪,区分良莠。培养他们疾恶如仇的情感与正直、友善的同情心。如教材中扬科、凡卡、西蒙、卖火柴的小姑娘等形象,他们血泪斑斑的遭遇和对光明幸福的向往追求,以及国民党黑暗统治和地主、资本家等社会恶势力的残忍、暴戾等,都将在学生心底打下难忘的时代印记。这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和勇于进取的心理品质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春岩 .谈语文审美教育的作用[J]. 教育探索,2004(1) .
[2]莫素君 .例说语文审美化教学过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4(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