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玩物丧志”、“业精于勤荒于嬉”,中国传统价值观对孩子贪玩多持否定态度。因此,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玩耍是浪费时间,不如早点学习文化知识,于是逼孩子背唐诗,用培优班、英语班、奥数班塞满孩子的生活。玩耍真的是浪费时间吗?真的一无是处吗?本期,我们邀请教育学博士,资深幼教专家秦远先生与家长朋友一起讨论这个话题。
别怕孩子玩
主持人:我先来问一个问题:大家爱玩吗?有没有不爱玩的?
董洁明(5岁男孩的妈妈):当然爱玩啦!逛街、唱卡拉OK、自制咖啡,能玩的太多了!不过,现在哪有时间玩啊?照顾孩子整天累得我腰酸腿疼。我真怀念没要孩子那几年……
隋子坤(7岁女孩的爸爸):我也喜欢玩,旅游、摄影、下棋、打牌、看足球比赛,都喜欢,可是,我努力克制,不然会玩物丧志,玩的时候也有负罪感。
主持人:为什么会有负罪感?
隋子坤:很正常啊!大家玩的时候不都是这样吗?玩是消磨时间、浪费时间,不创造效益,还耽误正事,所以内心不安。
主持人:您女儿爱玩吗?
隋子坤:孩子哪有不爱玩的?
主持人:那么,我猜,您没少限制孩子玩吧?
隋子坤:是的。小孩子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更没时间玩。不过,孩子玩起来好像没什么负罪感。
主持人:您希望孩子有负罪感吗?
隋子坤:我觉得孩子应该多少有点负罪感,不然他们会不顾一切地疯玩,荒废了大好春光。
董洁明:对,我同意。
主持人:秦博士,您支持这一观点吗?
秦远(教育学博士,资深幼教专家):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观点我不敢苟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有的孩子都是在玩耍中长大的。玩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它使孩子体验快乐,学会探索和创新,它调动孩子的求知欲,启发孩子的智慧,还能让孩子在玩耍中获得友谊。换言之,对幼儿来说,玩耍是主要的学习方式,限制它,不是在限制孩子的成长吗?
主持人:为什么中国家长那么怕孩子玩呢?
秦远:我认为原因大致有两点:
首先,中国传统价值观对孩子玩耍多持否定态度,认为玩耍是不思进取的同义词。“玩物丧志”、“业精于勤荒于嬉”等狭隘观念坑害了一代又一代家长和孩子。现在的应试教育似乎验证了这一狭隘观念的正确性和现实性。家长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迷信知识类早教,有的孩子不到一岁就被送进启蒙班学习英语。孩子十多年的升学压力由此开始。
其次,即使是赞同孩子玩耍的家长,也多偏重于对益智游戏的投入,着重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语言、计算、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而不太重视非智力素质,如孩子的人格、情感、体能等方面的培养。这种所谓的赞同孩子玩,本质上还是限制孩子玩。
赵玉蝶(3岁男孩的妈妈):玩智力游戏,不也是玩吗?既能满足孩子的快乐要求,又对以后的学习有帮助,一举两得嘛!
秦远:智力游戏当然有其正面的作用,但它不能代替孩子的自由玩耍。比如,智力游戏是否过于机械而压制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度是否太大而影响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等等,都不好掌握。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玩智力游戏时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而自由自在地玩沙子却乐此不疲,家都不愿回,说明什么呢?说明非智力游戏比智力游戏更适合幼儿。再者,非智力游戏并非对开发孩子智力没有用处,反倒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持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促进孩子动作协调、培养其认知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素质对于孩子上学后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孩子玩耍绝不是浪费时间。
主持人: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是给孩子奠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学得早、学得多,不如学得快”。过早对孩子进行知识灌输,虽然让孩子在知识积累上获得了优势,但与此同时很有可能伤害了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和对未知世界的纯粹的好奇心,得不偿失。
玩耍的学问
兰聪(4岁男孩的妈妈):我还有疑虑,要是孩子玩野了怎么办?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那家庭教育也太简单了吧?
主持人: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玩有大学问,家长要把教育融入孩子的玩耍,寓教于乐。
秦远: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探索世界了。他会观察周围环境,分辨母亲的声音和情绪,熟悉物体的大小、形状、重量、质地,甚至会利用重力。这些活动,就是最初的玩耍。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玩耍的范围不断扩大,肢体技能不断强化。在探索物体属性的基础上,玩耍促进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帮助孩子逐渐理解周围的环境。事实上,观察一个年幼的孩子玩耍,其复杂程度通常会让人吃惊,有心的家长甚至能从孩子的玩耍中观察到孩子的内心状态和需求。
马岩松(3岁女孩的爸爸):我女儿总喜欢玩一些荒诞不经的游戏,比如拿香蕉当电话听筒,假装给上班的妈妈打电话,煞有介事地说个没完,还喜欢跟布娃娃说话。孩子这样属于正常吗?
秦远:心理学通常把幼儿的玩耍分为两类:功能性的玩耍和假装玩耍。功能性玩耍是指使用物品的目的是物品最初被发明时的初衷,比如抓取风铃上的东西、滚皮球、用积木搭城堡。假装玩耍更有趣。在假装玩耍时,孩子不仅会围绕着积木城堡编一个故事,而且会为另一个目的而使用物品。比如您的女儿,她假装香蕉是一部电话机,精心设计一场假设的对话,就是假装玩耍。有的孩子会把他的一根手指当成小狗,让这根手指和另一根被当成小猫的手指说话。是什么让一个孩子能够把一个物品当做另一个物品的替代品?甚至能够仅仅通过两只空手假装对话呢?心理学家认为:这标志着孩子的认知能力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种能力使孩子可以产生象征性的思维。
要玩一个看似简单的假装玩耍的游戏,需要孩子的大脑具备复杂、动态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孩子必须有能力在他的大脑中建立一个新的、临时性的假装想象,也就是说,他必须封锁他原有的关于真实世界的大脑图像,让自己置身于由他大脑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中。玩的时候,香蕉是一部电话机,孩子从记忆中暂时删除了物品的真实属性,玩完了,孩子会把香蕉剥皮吃掉,说明关于物品真实属性的记忆又被恢复了。尽管假装玩耍是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年开始的,但是,它可以一直持续到第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赵玉蝶:没想到孩子的玩耍有这么大的学问!请问秦博士,孩子玩耍时,需要家长的指导吗?
秦远:孩子刚开始玩的时候往往缺乏目的性,需要家长的指导。以下7种小游戏,家长可以教给孩子:
1.在院子的树枝上吊一个用绳系住的橡皮球,球的高度应略高于孩子的头顶,以孩子伸手能碰到球为宜。给他一个羽毛球拍,让他用力、准确地击球。该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手、眼配合能力。
2.用旧报纸揉成几个纸团,让孩子一个个地扔进废纸篓里。通过这种简单的游戏,锻炼孩子的眼、手、脑的协调能力。
3.让孩子数数家里有多少盏灯、多少把椅子、多少张床,算算一家人吃饭时饭桌上要摆几双筷子、几个勺子、几个碗等。这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可增强孩子的计算能力。
4.让孩子复述父母所讲的故事。该游戏对孩子记忆词汇、训练听觉和增强模仿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5.敲打某种节奏让孩子模仿。该游戏能训练孩子的视觉和听觉能力。
6.在颠簸的汽车中,给孩子一支铅笔和一根细线,让他将线缠绕在铅笔上,并打上结,最后看他能否解开,从而训练孩子做事的专注力和细心。
7.在桌子上放几样东西,然后依次轮换拿走一样,再问孩子少了什么。这种近似游戏的训练方法对孩子的记忆和观察力颇有益处。
玩耍增自信
刘键(9岁男孩的爸爸):我儿子是个小宅男,放学回来就窝在家里,除了学习就会上网、看电视,整天懒懒散散的,做事没有自信。请问,我是不是该鼓励他多玩耍?
主持人:您以前是不是习惯“圈养”孩子?孩子有玩伴吗?
刘键:我是从外地来郑州做生意的,孩子4岁那年在郑州落户,在郑州没有亲人,小区的环境也不是很好,所以只能让孩子一个人在家里玩。唉,我也失职,平时只顾忙生意,很少陪孩子。
辛甘露(7岁女孩的妈妈):我的情况大致相仿。我3年前离异,和女儿相依为命,很少跟别人来往。我发现女儿没有安全感,做什么都谨小慎微的,生怕麻烦别人,见了生人就往我背后躲。
秦远:孩子缺少玩耍会造成某种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而有针对性的玩耍能有效补救。胆怯的孩子可以玩玩滑板、溜溜旱冰,柔弱的孩子可以去旅行、登山,孤僻的孩子可以参加球队,玩集体游戏,好动的孩子可以玩玩棋类项目,自卑的孩子可以玩玩竞技项目,让他在不断进取中找到成就感。其实,不管孩子玩什么,都是在滋养自己的信心,这是玩耍给孩子的最大的好处。
玩这种补救式的游戏,家长要注意三点:第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孩子逐渐增强信心。第二,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第三,摆正心态,不能过度保护孩子。如果孩子后面老是跟着一个大惊小怪、咋咋呼呼的家长,孩子怎么会勇往直前呢?
【编辑:陈彤】
别怕孩子玩
主持人:我先来问一个问题:大家爱玩吗?有没有不爱玩的?
董洁明(5岁男孩的妈妈):当然爱玩啦!逛街、唱卡拉OK、自制咖啡,能玩的太多了!不过,现在哪有时间玩啊?照顾孩子整天累得我腰酸腿疼。我真怀念没要孩子那几年……
隋子坤(7岁女孩的爸爸):我也喜欢玩,旅游、摄影、下棋、打牌、看足球比赛,都喜欢,可是,我努力克制,不然会玩物丧志,玩的时候也有负罪感。
主持人:为什么会有负罪感?
隋子坤:很正常啊!大家玩的时候不都是这样吗?玩是消磨时间、浪费时间,不创造效益,还耽误正事,所以内心不安。
主持人:您女儿爱玩吗?
隋子坤:孩子哪有不爱玩的?
主持人:那么,我猜,您没少限制孩子玩吧?
隋子坤:是的。小孩子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更没时间玩。不过,孩子玩起来好像没什么负罪感。
主持人:您希望孩子有负罪感吗?
隋子坤:我觉得孩子应该多少有点负罪感,不然他们会不顾一切地疯玩,荒废了大好春光。
董洁明:对,我同意。
主持人:秦博士,您支持这一观点吗?
秦远(教育学博士,资深幼教专家):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观点我不敢苟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有的孩子都是在玩耍中长大的。玩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它使孩子体验快乐,学会探索和创新,它调动孩子的求知欲,启发孩子的智慧,还能让孩子在玩耍中获得友谊。换言之,对幼儿来说,玩耍是主要的学习方式,限制它,不是在限制孩子的成长吗?
主持人:为什么中国家长那么怕孩子玩呢?
秦远:我认为原因大致有两点:
首先,中国传统价值观对孩子玩耍多持否定态度,认为玩耍是不思进取的同义词。“玩物丧志”、“业精于勤荒于嬉”等狭隘观念坑害了一代又一代家长和孩子。现在的应试教育似乎验证了这一狭隘观念的正确性和现实性。家长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迷信知识类早教,有的孩子不到一岁就被送进启蒙班学习英语。孩子十多年的升学压力由此开始。
其次,即使是赞同孩子玩耍的家长,也多偏重于对益智游戏的投入,着重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语言、计算、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而不太重视非智力素质,如孩子的人格、情感、体能等方面的培养。这种所谓的赞同孩子玩,本质上还是限制孩子玩。
赵玉蝶(3岁男孩的妈妈):玩智力游戏,不也是玩吗?既能满足孩子的快乐要求,又对以后的学习有帮助,一举两得嘛!
秦远:智力游戏当然有其正面的作用,但它不能代替孩子的自由玩耍。比如,智力游戏是否过于机械而压制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度是否太大而影响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等等,都不好掌握。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玩智力游戏时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而自由自在地玩沙子却乐此不疲,家都不愿回,说明什么呢?说明非智力游戏比智力游戏更适合幼儿。再者,非智力游戏并非对开发孩子智力没有用处,反倒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持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促进孩子动作协调、培养其认知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素质对于孩子上学后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孩子玩耍绝不是浪费时间。
主持人: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是给孩子奠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学得早、学得多,不如学得快”。过早对孩子进行知识灌输,虽然让孩子在知识积累上获得了优势,但与此同时很有可能伤害了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和对未知世界的纯粹的好奇心,得不偿失。
玩耍的学问
兰聪(4岁男孩的妈妈):我还有疑虑,要是孩子玩野了怎么办?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那家庭教育也太简单了吧?
主持人: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玩有大学问,家长要把教育融入孩子的玩耍,寓教于乐。
秦远: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探索世界了。他会观察周围环境,分辨母亲的声音和情绪,熟悉物体的大小、形状、重量、质地,甚至会利用重力。这些活动,就是最初的玩耍。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玩耍的范围不断扩大,肢体技能不断强化。在探索物体属性的基础上,玩耍促进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帮助孩子逐渐理解周围的环境。事实上,观察一个年幼的孩子玩耍,其复杂程度通常会让人吃惊,有心的家长甚至能从孩子的玩耍中观察到孩子的内心状态和需求。
马岩松(3岁女孩的爸爸):我女儿总喜欢玩一些荒诞不经的游戏,比如拿香蕉当电话听筒,假装给上班的妈妈打电话,煞有介事地说个没完,还喜欢跟布娃娃说话。孩子这样属于正常吗?
秦远:心理学通常把幼儿的玩耍分为两类:功能性的玩耍和假装玩耍。功能性玩耍是指使用物品的目的是物品最初被发明时的初衷,比如抓取风铃上的东西、滚皮球、用积木搭城堡。假装玩耍更有趣。在假装玩耍时,孩子不仅会围绕着积木城堡编一个故事,而且会为另一个目的而使用物品。比如您的女儿,她假装香蕉是一部电话机,精心设计一场假设的对话,就是假装玩耍。有的孩子会把他的一根手指当成小狗,让这根手指和另一根被当成小猫的手指说话。是什么让一个孩子能够把一个物品当做另一个物品的替代品?甚至能够仅仅通过两只空手假装对话呢?心理学家认为:这标志着孩子的认知能力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种能力使孩子可以产生象征性的思维。
要玩一个看似简单的假装玩耍的游戏,需要孩子的大脑具备复杂、动态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孩子必须有能力在他的大脑中建立一个新的、临时性的假装想象,也就是说,他必须封锁他原有的关于真实世界的大脑图像,让自己置身于由他大脑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中。玩的时候,香蕉是一部电话机,孩子从记忆中暂时删除了物品的真实属性,玩完了,孩子会把香蕉剥皮吃掉,说明关于物品真实属性的记忆又被恢复了。尽管假装玩耍是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年开始的,但是,它可以一直持续到第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赵玉蝶:没想到孩子的玩耍有这么大的学问!请问秦博士,孩子玩耍时,需要家长的指导吗?
秦远:孩子刚开始玩的时候往往缺乏目的性,需要家长的指导。以下7种小游戏,家长可以教给孩子:
1.在院子的树枝上吊一个用绳系住的橡皮球,球的高度应略高于孩子的头顶,以孩子伸手能碰到球为宜。给他一个羽毛球拍,让他用力、准确地击球。该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手、眼配合能力。
2.用旧报纸揉成几个纸团,让孩子一个个地扔进废纸篓里。通过这种简单的游戏,锻炼孩子的眼、手、脑的协调能力。
3.让孩子数数家里有多少盏灯、多少把椅子、多少张床,算算一家人吃饭时饭桌上要摆几双筷子、几个勺子、几个碗等。这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可增强孩子的计算能力。
4.让孩子复述父母所讲的故事。该游戏对孩子记忆词汇、训练听觉和增强模仿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5.敲打某种节奏让孩子模仿。该游戏能训练孩子的视觉和听觉能力。
6.在颠簸的汽车中,给孩子一支铅笔和一根细线,让他将线缠绕在铅笔上,并打上结,最后看他能否解开,从而训练孩子做事的专注力和细心。
7.在桌子上放几样东西,然后依次轮换拿走一样,再问孩子少了什么。这种近似游戏的训练方法对孩子的记忆和观察力颇有益处。
玩耍增自信
刘键(9岁男孩的爸爸):我儿子是个小宅男,放学回来就窝在家里,除了学习就会上网、看电视,整天懒懒散散的,做事没有自信。请问,我是不是该鼓励他多玩耍?
主持人:您以前是不是习惯“圈养”孩子?孩子有玩伴吗?
刘键:我是从外地来郑州做生意的,孩子4岁那年在郑州落户,在郑州没有亲人,小区的环境也不是很好,所以只能让孩子一个人在家里玩。唉,我也失职,平时只顾忙生意,很少陪孩子。
辛甘露(7岁女孩的妈妈):我的情况大致相仿。我3年前离异,和女儿相依为命,很少跟别人来往。我发现女儿没有安全感,做什么都谨小慎微的,生怕麻烦别人,见了生人就往我背后躲。
秦远:孩子缺少玩耍会造成某种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而有针对性的玩耍能有效补救。胆怯的孩子可以玩玩滑板、溜溜旱冰,柔弱的孩子可以去旅行、登山,孤僻的孩子可以参加球队,玩集体游戏,好动的孩子可以玩玩棋类项目,自卑的孩子可以玩玩竞技项目,让他在不断进取中找到成就感。其实,不管孩子玩什么,都是在滋养自己的信心,这是玩耍给孩子的最大的好处。
玩这种补救式的游戏,家长要注意三点:第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孩子逐渐增强信心。第二,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第三,摆正心态,不能过度保护孩子。如果孩子后面老是跟着一个大惊小怪、咋咋呼呼的家长,孩子怎么会勇往直前呢?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