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忘不了几年前快要到国庆节时在学校门口值周看到的一幕:放学了,孩子们欢快地走出校门。五(一)班的一个男孩刚走出校门,他的奶奶就急忙迎上去。男孩顺手把书包递给了奶奶,瘦小的奶奶比孩子高不了多少。奶奶笑容满面却又吃力地背起了重重的书包。老人一边走一边拿出一个水杯,拧开后递到孩子嘴边:“幺儿,喝点水。”男孩就着水杯喝了几口,然后将头偏到一边。老人见势收回杯子,盖上盖子,继续向前走去。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我的眼睛。这孩子好心安,一切是那么理所当然,顺理成章!这奶奶也是一脸的幸福状,没有丝毫的怨言!环顾四周我才发现,孩子们的书包几乎都转移到了家长们的身上。这,不是个案!孩子享受长辈的爱顺理成章,家人把孩子捧在手心里长大也是那么顺理成章!这样的爱会让孩子在迷失自己中长大!
我的心情变得很沉重。尽管开展了“感恩”主题的“每月一事”,但效果在哪里?看来,没有打动心灵的教育是不会有美好的结果的,同样,没有形成合力的教育是不会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的。我再一次感到了“帮助学生获得一生有用的好东西”的迫切性。于是,我召集项目组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大家就行动的路径、家校如何形成合力、如何深入孩子的心田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让孩子感知爱 —— 学会爱 —— 回报爱,是我们行动的路径,我们要让爱循环。
第二周的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我先用平静的语气向全校师生讲述这一幕,接着提高语气用一连串的追问去叩问孩子的心灵,以此拉开了十月“感恩”主题“每月一事”行动的序幕。
让孩子感受爱
晨诵课上,孩子们吟诵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开启美好的一天。绘本课上,孩子们通过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爱心树》等优秀绘本故事感知爱的真谛。童书共读课上,同学们从《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中体会父母之爱,感受文化传承。
校本课程“志趣15分”时间里,孩子们围绕主题阅读相关内容,交流阅读体会,分享自己成长中爱的故事。自主研发的数学文化阅读课上,《与邻居和睦相处》让孩子们从感恩邻居到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
我们还认真梳理了语文和品德学科教材中与感恩相关的内容,将这部分内容放到了10月,以便与“每月一事”相关行动形成合力,拓展和深化其内涵。习作课上,题为“×××对我的关爱”的作文让爱在孩子的指尖流淌。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字里行间的爱意,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刻的感悟等浸润着孩子的心,内心的情感与文字产生强烈共鸣。孩子们体会到是长辈的爱滋养了我,我是爱的源泉里的一朵小浪花,我拥有爱的滋味!
让孩子学会爱
孩子们在享受父母爱的同时,更应该学会从细小的事情做起,学会爱,拥有爱的能力。
班会课上,我们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有的孩子饱含热泪,倍觉惭愧。校门口的那个男孩子的反思让我们看到了主题阅读给他带来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趁热打铁,让孩子们讨论,怎样去学会爱。可爱的孩子们所写的行动计划让我们倍感欣慰,原来孩子们的内心是那么柔软,他们就是爱的小浪花。
针对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和孩子们所写的行动计划,我们提出了“四个一”的要求。要求孩子们早上离家时跟家人“说一声再见”;见面时“打一声招呼”或“给长辈一个拥抱”;放学后自己背书包;每天至少为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为了让好习惯扎根在心间,我们与班级“七彩阳光好少年”评价挂钩。告诉孩子,凡是自己做了一件与感恩相关的事情就在组长那里登记,一个月下来,坚持得好的,就被评为“感恩之星”。
孩子们的变化显而易见,同情感恩、仁爱孝悌等价值观在孩子们的心中发芽!校门口当书童的家长也越来越少,“×××再见”之声在校门口响起。
让孩子回报爱
孩子们有了爱的能力,就要回报爱。我们把家长请进了“感恩”主题“每月一事”成果展示会。其目的不光是为了感受孩子回报给他们的爱,更重要的是形成教育的合力,让家长享受孩子爱的回报。孩子站上讲台交流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家长们分享孩子做家务劳动时发生的趣事,讲述那些感动心灵的美好瞬间。每个班还开展了“算算亲情账”活动。同学们与父母一起回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开支,算一算“亲情账”,用金钱量化父母的付出,体会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付出的心血。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孩子们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些年我用了这么多钱呀!
四年级一班的小江是一个“老幺儿”,父亲是跑长途货运的司机,妈妈体弱多病。孩子在班上喜欢惹事生非,不爱完成作业。成果展示会时,父亲因为在外地没能来参加,孩子心里很不满。会后,班主任周老师留在教室单独跟他一起算了一笔账。周老师拿出中国地图让他用尺子丈量父亲从重庆长寿到河南洛阳的距离,并教给他计算实际距离的公式。老师问他:“你爸爸每天大概跑多少公里?一个月能跑多少趟?他每天休息的时间有多少?……”他们一起算了一笔不一样的亲情账:从出生到现在,吃、穿、用加在一起一共用的钱,相当于父亲跑多少趟河南?……算着,算着,孩子不禁眼含泪花,也许他明白了一些道理,也许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他含着泪给爸爸写了一封感恩信。
孩子的父亲在读完信后提笔回信:“孩子用稚嫩的文笔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虽然浅显,却也令我们做父母的备感温暖。”
“写一封家书”这“最温柔的艺术”打动了孩子和家长的心,不少家庭还养成了每月固定写一封家书的习惯,“家书”成了他们亲子交流的“秘密武器”,爱、感恩等亲情在字里行间流淌。
感恩家人,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系列感恩活动让孩子一路向前,一路飞奔,奔向小溪,奔向大海,孩子们一路上传播爱,壮大爱,让爱波澜壮阔。
“爱在人间”是二年级一班和三班在感恩月里开展的慰问敬老院老人的活动。孩子们在老师和父母的带领下,来到敬老院,把感恩变为具体的行动。演节目、送慰问品、给老人捶背交谈、打扫卫生……
小小年纪,真情无限,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感恩的美好篇章。
感知爱、学会爱、回报爱,“每月一事”“感恩”主题活动将“感恩”二字深深地镌刻进孩子的生命,我们收获着感恩。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身边人、身边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我的眼睛。这孩子好心安,一切是那么理所当然,顺理成章!这奶奶也是一脸的幸福状,没有丝毫的怨言!环顾四周我才发现,孩子们的书包几乎都转移到了家长们的身上。这,不是个案!孩子享受长辈的爱顺理成章,家人把孩子捧在手心里长大也是那么顺理成章!这样的爱会让孩子在迷失自己中长大!
我的心情变得很沉重。尽管开展了“感恩”主题的“每月一事”,但效果在哪里?看来,没有打动心灵的教育是不会有美好的结果的,同样,没有形成合力的教育是不会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的。我再一次感到了“帮助学生获得一生有用的好东西”的迫切性。于是,我召集项目组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大家就行动的路径、家校如何形成合力、如何深入孩子的心田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让孩子感知爱 —— 学会爱 —— 回报爱,是我们行动的路径,我们要让爱循环。
第二周的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我先用平静的语气向全校师生讲述这一幕,接着提高语气用一连串的追问去叩问孩子的心灵,以此拉开了十月“感恩”主题“每月一事”行动的序幕。
让孩子感受爱
晨诵课上,孩子们吟诵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开启美好的一天。绘本课上,孩子们通过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爱心树》等优秀绘本故事感知爱的真谛。童书共读课上,同学们从《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中体会父母之爱,感受文化传承。
校本课程“志趣15分”时间里,孩子们围绕主题阅读相关内容,交流阅读体会,分享自己成长中爱的故事。自主研发的数学文化阅读课上,《与邻居和睦相处》让孩子们从感恩邻居到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
我们还认真梳理了语文和品德学科教材中与感恩相关的内容,将这部分内容放到了10月,以便与“每月一事”相关行动形成合力,拓展和深化其内涵。习作课上,题为“×××对我的关爱”的作文让爱在孩子的指尖流淌。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字里行间的爱意,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刻的感悟等浸润着孩子的心,内心的情感与文字产生强烈共鸣。孩子们体会到是长辈的爱滋养了我,我是爱的源泉里的一朵小浪花,我拥有爱的滋味!
让孩子学会爱
孩子们在享受父母爱的同时,更应该学会从细小的事情做起,学会爱,拥有爱的能力。
班会课上,我们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有的孩子饱含热泪,倍觉惭愧。校门口的那个男孩子的反思让我们看到了主题阅读给他带来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趁热打铁,让孩子们讨论,怎样去学会爱。可爱的孩子们所写的行动计划让我们倍感欣慰,原来孩子们的内心是那么柔软,他们就是爱的小浪花。
针对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和孩子们所写的行动计划,我们提出了“四个一”的要求。要求孩子们早上离家时跟家人“说一声再见”;见面时“打一声招呼”或“给长辈一个拥抱”;放学后自己背书包;每天至少为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为了让好习惯扎根在心间,我们与班级“七彩阳光好少年”评价挂钩。告诉孩子,凡是自己做了一件与感恩相关的事情就在组长那里登记,一个月下来,坚持得好的,就被评为“感恩之星”。
孩子们的变化显而易见,同情感恩、仁爱孝悌等价值观在孩子们的心中发芽!校门口当书童的家长也越来越少,“×××再见”之声在校门口响起。
让孩子回报爱
孩子们有了爱的能力,就要回报爱。我们把家长请进了“感恩”主题“每月一事”成果展示会。其目的不光是为了感受孩子回报给他们的爱,更重要的是形成教育的合力,让家长享受孩子爱的回报。孩子站上讲台交流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家长们分享孩子做家务劳动时发生的趣事,讲述那些感动心灵的美好瞬间。每个班还开展了“算算亲情账”活动。同学们与父母一起回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开支,算一算“亲情账”,用金钱量化父母的付出,体会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付出的心血。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孩子们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些年我用了这么多钱呀!
四年级一班的小江是一个“老幺儿”,父亲是跑长途货运的司机,妈妈体弱多病。孩子在班上喜欢惹事生非,不爱完成作业。成果展示会时,父亲因为在外地没能来参加,孩子心里很不满。会后,班主任周老师留在教室单独跟他一起算了一笔账。周老师拿出中国地图让他用尺子丈量父亲从重庆长寿到河南洛阳的距离,并教给他计算实际距离的公式。老师问他:“你爸爸每天大概跑多少公里?一个月能跑多少趟?他每天休息的时间有多少?……”他们一起算了一笔不一样的亲情账:从出生到现在,吃、穿、用加在一起一共用的钱,相当于父亲跑多少趟河南?……算着,算着,孩子不禁眼含泪花,也许他明白了一些道理,也许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他含着泪给爸爸写了一封感恩信。
孩子的父亲在读完信后提笔回信:“孩子用稚嫩的文笔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虽然浅显,却也令我们做父母的备感温暖。”
“写一封家书”这“最温柔的艺术”打动了孩子和家长的心,不少家庭还养成了每月固定写一封家书的习惯,“家书”成了他们亲子交流的“秘密武器”,爱、感恩等亲情在字里行间流淌。
感恩家人,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系列感恩活动让孩子一路向前,一路飞奔,奔向小溪,奔向大海,孩子们一路上传播爱,壮大爱,让爱波澜壮阔。
“爱在人间”是二年级一班和三班在感恩月里开展的慰问敬老院老人的活动。孩子们在老师和父母的带领下,来到敬老院,把感恩变为具体的行动。演节目、送慰问品、给老人捶背交谈、打扫卫生……
小小年纪,真情无限,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感恩的美好篇章。
感知爱、学会爱、回报爱,“每月一事”“感恩”主题活动将“感恩”二字深深地镌刻进孩子的生命,我们收获着感恩。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身边人、身边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