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结构,具有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对教育指导有重大的意义。随着教育不断地朝着国际化的方向迈进,现阶段国内在基础教育方面的管理模式越发受到來自社会各个领域目光的关注。本文就我国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基础教育内容死板、基础教学实施目的失败等现状,做出反思以及对教育管理价值观调整的建议。
【关键词】基础教育 管理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023-02
基础教育的关键点在于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心灵,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当中,严苛的现实逐渐导致基础教育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随着我国和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其定义为国民的教育基础。基础教育决定着整个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一个人在三观初步的形成有着非凡意义。所以,基础教育既要从教学内容方面不断提升,也要在管理水平上进行调整。
一、基础教育管理的问题
(一)基础教育的概念
基础教育, 是为了让学生在学校里掌握更多知识在前期要学习的学问。基础教育可以被比喻成一栋房子的地基。基础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奠基石。包括学前、小学、普中阶段的教育。其又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基础性。
教学内容的基础,一般指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运用的各方面科学知识。包括语数外等,掌握的基础能力是相对应的写算读。其次是化学、历史等这样的学科展开教育。
思维情感的基础,学生在生活中对人事物的理解、辨别和处理方式等基本能力。要给学生注入活跃的思维、健康正确的情感观,勤俭谦恭、坦诚勇敢等基本的品质。教育环节衔接的基础,基础教育管理全面统筹学校、老师、学生、课程内容的关系。规划学生在学前到初中几个阶段的基础教育策略。抓好每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天衣无缝的连接。让学生顺利进阶高等教育。
(二)基础教育现状及反思
1.学生价值的缺失
基础教育的目的要着眼于培育人才,达到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才是最终目标。但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状况却把学生应该成为主体的位置打掉,受我国主流教育观念的驱使,忽略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个人的价值被压制在集体利益之下。以这样的价值观来做基础教育,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化,基础教育偏离了为学生服务、以人为本的宗旨,让学生的价值在错误的教育目的中消亡。这种基础教育模式严重损害了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基础教育的正向良好的发展。
2.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化
教育管理者把基础教育变成千篇一路的程序,在教课的模式上固化。这样的模式化教学暴露了管理者内部思维的空洞死板,遏制了基础教育的丰富多样,无法达到培养优质人才的教育目的。课堂的固化模式还体现在整个课堂流程的提问、板书、归纳、时间控制等,做到这几项的教师就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管理者甚至把这种僵硬的教学模式作为评价老师教学成果的标准,包括有没有遵照教材、按照课时安排在上课。没有丝毫让教师发挥自身闪光思维的空间。这样的基础教育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没有趣味性、机械化的。整个学校的体制充满了等级制度的官僚气息,基础教育的使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渐行渐远。
3.教育目的应试化
现在的基础教育仍然无法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考的录取率变成了教育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整个教育界也把升学率作为学校基础教育水准好坏的一个标尺。试卷分数变成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试金石。我们可以肯定考试对于衡量一个人才有参考作用,但我们也要对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做些反思。学生首先是由知识、能力、品行、感情组成的独立个体。单一对知识掌握的考试方式一定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均衡发展,这样的考试对教育的意义是非常片面的,对于一些学生的评判是是不公正的,那基础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引导价值也很难实现。
二、基础教育管理价值的重建
(一)构建放权和个人承担共存的机制
充分放权,以乡镇为单位。教育部门要调动发挥政府职能,主要围绕我党教育政策进行管控,学校的财务和教学方式可以充分放权。人事管理等问题上,推崇竞聘制,有效提高教师和校长对工作的竞争意识,达到加强自我提升的目的。
(二)培养基础教育理念,完善考评标准
时刻明确基础教育的核心目的,提升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拥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学生。重视多元化的考核系统,为了脱离应试教育,教育部门要创造一个全面、灵活、切合实际的评价系统。不要光以學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能力来单一评价学生的素质。评价的渠道也应该从老师、学校这种单一的社会角色中做充分的扩展,要充分考虑大众的监督及评估。
基础教育的终极发展目标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发展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基础教育承载着一个人的人生、国家的命运。基础教育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对生活不断的探索和热爱之情,引导他们在未来成为命运和国家的主人。而锻炼和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修养正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基础教育一定要突破现有的僵化、单一、偏离重心的重大问题。这将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金燕,彭泽平.新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历程、经验与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6,(02):61-66.
[2]张伟坤,黄崴.近十年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3,(02):26-31.
【关键词】基础教育 管理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023-02
基础教育的关键点在于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心灵,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当中,严苛的现实逐渐导致基础教育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随着我国和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其定义为国民的教育基础。基础教育决定着整个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一个人在三观初步的形成有着非凡意义。所以,基础教育既要从教学内容方面不断提升,也要在管理水平上进行调整。
一、基础教育管理的问题
(一)基础教育的概念
基础教育, 是为了让学生在学校里掌握更多知识在前期要学习的学问。基础教育可以被比喻成一栋房子的地基。基础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奠基石。包括学前、小学、普中阶段的教育。其又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基础性。
教学内容的基础,一般指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运用的各方面科学知识。包括语数外等,掌握的基础能力是相对应的写算读。其次是化学、历史等这样的学科展开教育。
思维情感的基础,学生在生活中对人事物的理解、辨别和处理方式等基本能力。要给学生注入活跃的思维、健康正确的情感观,勤俭谦恭、坦诚勇敢等基本的品质。教育环节衔接的基础,基础教育管理全面统筹学校、老师、学生、课程内容的关系。规划学生在学前到初中几个阶段的基础教育策略。抓好每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天衣无缝的连接。让学生顺利进阶高等教育。
(二)基础教育现状及反思
1.学生价值的缺失
基础教育的目的要着眼于培育人才,达到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才是最终目标。但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状况却把学生应该成为主体的位置打掉,受我国主流教育观念的驱使,忽略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个人的价值被压制在集体利益之下。以这样的价值观来做基础教育,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化,基础教育偏离了为学生服务、以人为本的宗旨,让学生的价值在错误的教育目的中消亡。这种基础教育模式严重损害了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基础教育的正向良好的发展。
2.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化
教育管理者把基础教育变成千篇一路的程序,在教课的模式上固化。这样的模式化教学暴露了管理者内部思维的空洞死板,遏制了基础教育的丰富多样,无法达到培养优质人才的教育目的。课堂的固化模式还体现在整个课堂流程的提问、板书、归纳、时间控制等,做到这几项的教师就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管理者甚至把这种僵硬的教学模式作为评价老师教学成果的标准,包括有没有遵照教材、按照课时安排在上课。没有丝毫让教师发挥自身闪光思维的空间。这样的基础教育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没有趣味性、机械化的。整个学校的体制充满了等级制度的官僚气息,基础教育的使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渐行渐远。
3.教育目的应试化
现在的基础教育仍然无法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考的录取率变成了教育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整个教育界也把升学率作为学校基础教育水准好坏的一个标尺。试卷分数变成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试金石。我们可以肯定考试对于衡量一个人才有参考作用,但我们也要对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做些反思。学生首先是由知识、能力、品行、感情组成的独立个体。单一对知识掌握的考试方式一定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均衡发展,这样的考试对教育的意义是非常片面的,对于一些学生的评判是是不公正的,那基础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引导价值也很难实现。
二、基础教育管理价值的重建
(一)构建放权和个人承担共存的机制
充分放权,以乡镇为单位。教育部门要调动发挥政府职能,主要围绕我党教育政策进行管控,学校的财务和教学方式可以充分放权。人事管理等问题上,推崇竞聘制,有效提高教师和校长对工作的竞争意识,达到加强自我提升的目的。
(二)培养基础教育理念,完善考评标准
时刻明确基础教育的核心目的,提升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拥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学生。重视多元化的考核系统,为了脱离应试教育,教育部门要创造一个全面、灵活、切合实际的评价系统。不要光以學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能力来单一评价学生的素质。评价的渠道也应该从老师、学校这种单一的社会角色中做充分的扩展,要充分考虑大众的监督及评估。
基础教育的终极发展目标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发展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基础教育承载着一个人的人生、国家的命运。基础教育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对生活不断的探索和热爱之情,引导他们在未来成为命运和国家的主人。而锻炼和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修养正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基础教育一定要突破现有的僵化、单一、偏离重心的重大问题。这将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金燕,彭泽平.新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历程、经验与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6,(02):61-66.
[2]张伟坤,黄崴.近十年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3,(02):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