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势在必行。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应以注重全体、明确方向、尊重学生为原则。心理辅导可采用专题讲座、私密交谈等方式。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辅导原则;辅导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30%以上的中学生存在着心理方面的问题,厌学厌考、交往恐惧等心理障碍为中学生成长设置了一道道关卡。这些心理问题多源于家庭或学校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则让形势更显严峻。加强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师需要在这项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学习基础没打牢,学习状态不佳,成绩长期落后,一直以来自尊心备受打击,于是逐渐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2.人际交往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在中学生中的表现主要是不自然的羞怯感。出于自卑,他们在人际交往时喜欢采取观望态度,事不关己则不予理会,而一旦与人发生摩擦或出现不如意的事,他们往往又不问情由一味归罪于自己。
3.以自我为中心的孤独性。主要表现为少言寡语,缺乏人际交往的热情和主动性。还有些人自大好强,自我评价过高,因此不信任别人,不愿与别的同学交往。
4.自控能力不足。与一些经常贪玩逃课上网打游戏的学生进行交谈,会发现他们其实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不能坚持学习。
二、中学生心理辅导需要遵循的原则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中学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白中学生的心理辅导不是心理普查,也不是见缝插针式的心理治疗。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定位应当是一种心理疏导服务,其受众定位是全体中学生。无论学生成绩好坏、行为优劣,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引导中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关注学生整体的同时,密切观察个体的差异化发展。
2.注重心理辅导的方向。许多人有这样的错误观念,以为心理辅导就是面向那些问题学生,殊不知更该重视的是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成长。不同年龄层次的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不尽相同,如何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教会学生适应与交往、接纳和承受,是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向所在。使学生知、情、德、行等方面均衡发展,学生将来才有能力独自面对和解决困难。
3.注重交际活动的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不能仅靠知识传授,更要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如果脱离了人际交往,心理辅导就是一张空头支票。
4.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虽然名为“辅导”,但师生只有在人格对等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沟通。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学生才能敞开胸怀,完成心理素质的提升,挖掘出自身的潜力。
三、中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1.开展专题讲座,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以学习心理障碍为例,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调查,了解清楚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有代表性的心理障碍后,可以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内容应当包括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学习的潜在动机、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的介绍等。同时教师应当认识到,几次专题讲座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开展讲座的主要目的还是要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的问题所在,并为学生提供一个求助的环境,为学生的主动转变打下基础。
2.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人咨询,切实解决学生困扰。对于前来咨询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尊重,要有倾听的意愿,在肯定学生的勇气后,要给他们切实有效的帮助。在个人咨询的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在帮助学生解除内心困顿的同时,也要试着给他们自己探索成长的信心,让学生学会独自面对问题。
3.坚持写心理日记,时刻追踪心理辅导。为了解和巩固学生心理改善的效果,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心理日记,记录每天的学习情态和心理轨迹,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逐渐养成自我认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辅导只是一种开始的引导,更多的时候还得靠自己。但对于学生提出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回应,解除学生当下的心理困扰。
总之,中学生心理辅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明白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洁. 浅谈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J]. 班主任之友,2010,(06).
[2] 王克军. 浅谈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J]. 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9(06).
[3] 陈汉民. 中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05.
责任编辑 袁海波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辅导原则;辅导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30%以上的中学生存在着心理方面的问题,厌学厌考、交往恐惧等心理障碍为中学生成长设置了一道道关卡。这些心理问题多源于家庭或学校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则让形势更显严峻。加强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师需要在这项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学习基础没打牢,学习状态不佳,成绩长期落后,一直以来自尊心备受打击,于是逐渐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2.人际交往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在中学生中的表现主要是不自然的羞怯感。出于自卑,他们在人际交往时喜欢采取观望态度,事不关己则不予理会,而一旦与人发生摩擦或出现不如意的事,他们往往又不问情由一味归罪于自己。
3.以自我为中心的孤独性。主要表现为少言寡语,缺乏人际交往的热情和主动性。还有些人自大好强,自我评价过高,因此不信任别人,不愿与别的同学交往。
4.自控能力不足。与一些经常贪玩逃课上网打游戏的学生进行交谈,会发现他们其实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不能坚持学习。
二、中学生心理辅导需要遵循的原则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中学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白中学生的心理辅导不是心理普查,也不是见缝插针式的心理治疗。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定位应当是一种心理疏导服务,其受众定位是全体中学生。无论学生成绩好坏、行为优劣,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引导中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关注学生整体的同时,密切观察个体的差异化发展。
2.注重心理辅导的方向。许多人有这样的错误观念,以为心理辅导就是面向那些问题学生,殊不知更该重视的是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成长。不同年龄层次的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不尽相同,如何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教会学生适应与交往、接纳和承受,是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向所在。使学生知、情、德、行等方面均衡发展,学生将来才有能力独自面对和解决困难。
3.注重交际活动的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不能仅靠知识传授,更要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如果脱离了人际交往,心理辅导就是一张空头支票。
4.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虽然名为“辅导”,但师生只有在人格对等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沟通。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学生才能敞开胸怀,完成心理素质的提升,挖掘出自身的潜力。
三、中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1.开展专题讲座,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以学习心理障碍为例,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调查,了解清楚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有代表性的心理障碍后,可以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内容应当包括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学习的潜在动机、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的介绍等。同时教师应当认识到,几次专题讲座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开展讲座的主要目的还是要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的问题所在,并为学生提供一个求助的环境,为学生的主动转变打下基础。
2.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人咨询,切实解决学生困扰。对于前来咨询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尊重,要有倾听的意愿,在肯定学生的勇气后,要给他们切实有效的帮助。在个人咨询的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在帮助学生解除内心困顿的同时,也要试着给他们自己探索成长的信心,让学生学会独自面对问题。
3.坚持写心理日记,时刻追踪心理辅导。为了解和巩固学生心理改善的效果,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心理日记,记录每天的学习情态和心理轨迹,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逐渐养成自我认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辅导只是一种开始的引导,更多的时候还得靠自己。但对于学生提出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回应,解除学生当下的心理困扰。
总之,中学生心理辅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明白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洁. 浅谈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J]. 班主任之友,2010,(06).
[2] 王克军. 浅谈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J]. 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9(06).
[3] 陈汉民. 中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05.
责任编辑 袁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