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你的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ab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的权威,是知识的“贩卖者”,学生愿意不愿意都被强制接受,使学生对教师和知识都无法认同,甚至还有畏惧和恐惧感。另外,学生机械地听讲,很少动手、动口,没有猜想、反思等思考的过程,也没有操作、活动、实验等互动交流。还有,所学的知识都是游离于生活之外的,与学生的生活没有丝毫的联系,从来没有亲身经历的陌生感使学生感到学习知识是无趣的;学到的知识无法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习知识是无用的。以上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致使教学活动在高耗和低效中徘徊。
  新的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部分的目标阐述中反复用了这样的句式:“经历……过程,掌握……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我国这是首次把“经历”这一过程性动词纳入了教学目标,这对于我们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的知识技能目标定位在“知道”“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认识产生了震撼性的冲击:新课程必须重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过程”。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重要得多。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学会学习必须以学生的原有经验为基础。“经验对儿童的价值,如同对成人的价值一样”。经验的获得,必须由学生通过实践,自己感悟内化。只有多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让他们尝试成功与失败,才会使他们逐步积累自己的经验,并能运用这些经验有效地去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结论形成的过程,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而且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发现的机会、实践的条件和思辨的氛围,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特的思维个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暴露他们在学习中所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和矛盾,而且有利于养成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获得成功的体验,敢于迎接挑战,树立学好科学知识的信心。因此,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也是实现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亲身经历的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成功,经历参与,经历思维,经历创新。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最有魅力和最有效的。
  案例一: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统计”一课教学片段。
  教师首先出示了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同学们放学出校门后可能走向三个不同的方向(如图),我作为你们的老师,更关心你们的安全,我想了解咱们班同学放学后,走向各个方向的人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面对这样一个关系到学生自己又非常实际的问题,学生很有兴趣,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经过讨论,大家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案。有的说: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告诉老师,老师写下来;有的说:我们可以分成三类举手,数一数;有的说:我们可以分成三堆站一站,一数就知道了;还有的说:干脆我们就像做操那样排成三排,不就一眼看出来了吗?经过讨论,多数学生选择了二、四两种方案。通过分类举手点数,很自然地呈现出了统计表;他们所排成的三路纵队就是一个十分直观的象形统计图,再让他们照三路纵队的样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填在统计图上(教师做一定的示范),一个简单的统计图就这样产生了。学生不仅能从统计图、统计表中很方便地找到课前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对全班同学放学后的分流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而且从中发现需要过大街的同学也有不少,针对这一情况,他们还提出了几条安全建议。
  点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用统计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有了初步的体会,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有所感受,对数据的获得、分类、不同的记载方式,以及简单的分析有了亲身的体验,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被同学间的关爱之情所感染。
  案例二:人教课标版二上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新授课中,为了让学生真实体会“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计算规律,在课始我设计了老师和学生进行计算比赛的游戏活动。
  环节一:宣布比赛要求一一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对。
  2个3相加,3个4相加,5个2相加,8个7相加,40个9相加。
  比赛结果自然是我获胜,学生感到十分惊讶和佩服我计算的速度,这时我故设悬念,先请学生回答: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板书如下:
   2个3相加:3 3=6
   3个4相加:4 4 4=12
   5个2相加:2 2 2 2 2=10
   8个7相加:7 7 7 7 7 7 7 7=56
   40个9相加:9 9 9 9……=360
  环节二:呈现新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当学生产生了迫切的学习愿望后,教师:你们想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吗?是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计算的。接着,在原来的板书旁边写出乘法算式:
   2个3相加: 3 3=63×2=6
   3个4相加: 4 4 4=12 4×2=12
   5个2相加: 2 2 2 2 2=10 2×5=10
   8个7相加: 7 7 7 7 7 7 7 7=567×8=56
   40个9相加: 9 9 9 9……=360 9×40=360
  点评:
  在本例中教师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尤其是“40个9相加是多少”,学生在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后,接着看到了老师用乘法计算的简便和快捷,体会到了乘法运算的优越性,感悟了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中,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维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籍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本文就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意义、数学课堂提问中的心理分析、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策略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 提问 有效性     一、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
摘 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 问题情境 创设 探究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寻求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
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原则是目前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妥之处或者打擦边球的地方,在立法层面,司法实践中仍有可提升的空间.所以在诉讼过程中
本研究利用H2O2诱导的人脐内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氰化损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基因沉默或过表达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细胞代谢组学技术,从细胞水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中学数学教学经验,利用实数的基本性质,结合一系列教学案例,总结出初中数学中实数计算方面的一些技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他们真正感悟到知识的奥秘,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现在的教材更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给教师留有一定的个性化开发、选择和创造的空间。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关注学生呢?  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关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重视和加强我国青少年一代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特殊儿童在感知觉、记忆、语言、思维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缺陷,特师应该重视启发、引导他们在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学知识、学方法、长智慧、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探索,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参与之乐,创新之趣和成功之悦。如何培养特殊儿童的创新意识呢?我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
高职教育的根本立足点是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研究首先梳理总结了立德树人的内涵,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意义,通过对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