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重视和加强我国青少年一代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特殊儿童在感知觉、记忆、语言、思维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缺陷,特师应该重视启发、引导他们在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学知识、学方法、长智慧、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探索,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参与之乐,创新之趣和成功之悦。如何培养特殊儿童的创新意识呢?我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务实创新
精心设计教案是上好课的基础。聋校教材不同于普通教材,应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合理地组织教材,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以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较好地获取知识,有利于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具体地讲,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研究适合教材要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创新教案。2.巧妙设计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情境。3.全面分析学生各种思路,考虑驾驭课堂的方法。4.精心研究促进优生发展和差生提高的有效措施。5.细致地考虑和设计引导,点拨、讨论、讲解、总结的时机、内容和方式。
二、重视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特殊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一)创设激疑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各种器官和大脑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使其感知清晰、思维积极、理解深刻、掌握牢固。思维是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的,所以我们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激疑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使学生思维在不断探索中创新。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时,我出示了一系列多个相同加数相加求和的题目。学生计算出得数较慢。而学生出此类题,我却对答如流。这时学生头脑中便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样快速地计算出来呢?”的疑问,激发了求知欲,唤起了学习兴趣。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处于“心求通而不得”的状态。这时我抓住这一良好的时机导入新课,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从而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二)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许多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又服务实际。所以教学应从学生所熟悉的实际情境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可采用让学生通过学生思考、创新学到分析问题的策略方法。如在讲解“比多少”的应用题时,我首先让9名男生、6名女生站出来各站一队,前后对齐,让学生根据这一实际情况编题解答时,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协作学习、主动交流,使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最后小组代表把组中意见概括起来,看哪个组的学生编得又多又好。
(三)利用迁移规律,渗透学法指导。
新旧知识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我们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就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推出新知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渗透学法指导,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如在讲“三角形面积”时,课前我让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对;上课时,让学生动手用每对三角形摆一摆、拼一拼,看能拼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不仅理解了三角形面积公式,而且为后面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鼓励一题多解,开拓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触类旁通。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启发学生想出不同的解法,然后比较哪一种解法简单。比如:“一个生产小组原来5天做1200个零件。现在要多做800个零件,同样要求5天完成。平均每天要比原来多做多少个零件才能完成任务?”我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不难想出第一种思路,也就是一般的思路:先求现在共做多少个零件,最后求现在每天比原来多做多少个零件,综合算式为:(1200 800)÷5-1200÷5。我接着指出:这只是一般思路,同学们在进一步地想一想还有更简便的解法吗?这时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拓展思维空间。不一会,有的学生指出:把多做的800个零件平均分到5天中,那么每天多做的零件是:800÷5。现而易见,第二种解法简捷又有独特性。这时多数学生向该生投去羡慕的目光,我接着对这一学生给以表扬鼓励并强调指出:同学们以后在做题时不要只求一种解法,要动脑筋认真思考一下有没有更简便的解法。我经过这种有目的的训练激起了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由于聋生的听力及语言缺陷,感知信息少,思维局限性大,我们应反复训练,锻炼其思维的发散性。
(五)有效组织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材,有针对性。数量要适当,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如在讲解“三角形的认识”后,我出示了判断题:1.有三条线段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2.有三条线段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意义的内涵。()这样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调整课外作业,减轻学生负担
以书面形式为主的课外作业,如果对所学的知识、做过的习题机械重复势必造成学生的厌烦。为避免这一点,我们可以调整课外作业结构,将单纯的书面形式变为多种形式,如学完10以内的减法时,出示一题:点燃10支蜡烛,一阵风吹来吹灭了2支,问最后还剩多少支?这题通过实际得到解决。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减轻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总之,特殊学生要用特殊的教育方法对待,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体现主体性、实践性、全体性和训练性,才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宽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乃至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特师,我们要用特殊的教育方法,理论加以实践多个方面,多层次、多方位地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务实创新
精心设计教案是上好课的基础。聋校教材不同于普通教材,应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合理地组织教材,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以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较好地获取知识,有利于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具体地讲,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研究适合教材要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创新教案。2.巧妙设计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情境。3.全面分析学生各种思路,考虑驾驭课堂的方法。4.精心研究促进优生发展和差生提高的有效措施。5.细致地考虑和设计引导,点拨、讨论、讲解、总结的时机、内容和方式。
二、重视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特殊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一)创设激疑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各种器官和大脑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使其感知清晰、思维积极、理解深刻、掌握牢固。思维是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的,所以我们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激疑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使学生思维在不断探索中创新。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时,我出示了一系列多个相同加数相加求和的题目。学生计算出得数较慢。而学生出此类题,我却对答如流。这时学生头脑中便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样快速地计算出来呢?”的疑问,激发了求知欲,唤起了学习兴趣。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处于“心求通而不得”的状态。这时我抓住这一良好的时机导入新课,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从而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二)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许多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又服务实际。所以教学应从学生所熟悉的实际情境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可采用让学生通过学生思考、创新学到分析问题的策略方法。如在讲解“比多少”的应用题时,我首先让9名男生、6名女生站出来各站一队,前后对齐,让学生根据这一实际情况编题解答时,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协作学习、主动交流,使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最后小组代表把组中意见概括起来,看哪个组的学生编得又多又好。
(三)利用迁移规律,渗透学法指导。
新旧知识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我们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就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推出新知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渗透学法指导,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如在讲“三角形面积”时,课前我让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对;上课时,让学生动手用每对三角形摆一摆、拼一拼,看能拼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不仅理解了三角形面积公式,而且为后面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鼓励一题多解,开拓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触类旁通。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启发学生想出不同的解法,然后比较哪一种解法简单。比如:“一个生产小组原来5天做1200个零件。现在要多做800个零件,同样要求5天完成。平均每天要比原来多做多少个零件才能完成任务?”我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不难想出第一种思路,也就是一般的思路:先求现在共做多少个零件,最后求现在每天比原来多做多少个零件,综合算式为:(1200 800)÷5-1200÷5。我接着指出:这只是一般思路,同学们在进一步地想一想还有更简便的解法吗?这时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拓展思维空间。不一会,有的学生指出:把多做的800个零件平均分到5天中,那么每天多做的零件是:800÷5。现而易见,第二种解法简捷又有独特性。这时多数学生向该生投去羡慕的目光,我接着对这一学生给以表扬鼓励并强调指出:同学们以后在做题时不要只求一种解法,要动脑筋认真思考一下有没有更简便的解法。我经过这种有目的的训练激起了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由于聋生的听力及语言缺陷,感知信息少,思维局限性大,我们应反复训练,锻炼其思维的发散性。
(五)有效组织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材,有针对性。数量要适当,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如在讲解“三角形的认识”后,我出示了判断题:1.有三条线段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2.有三条线段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意义的内涵。()这样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调整课外作业,减轻学生负担
以书面形式为主的课外作业,如果对所学的知识、做过的习题机械重复势必造成学生的厌烦。为避免这一点,我们可以调整课外作业结构,将单纯的书面形式变为多种形式,如学完10以内的减法时,出示一题:点燃10支蜡烛,一阵风吹来吹灭了2支,问最后还剩多少支?这题通过实际得到解决。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减轻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总之,特殊学生要用特殊的教育方法对待,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体现主体性、实践性、全体性和训练性,才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宽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乃至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特师,我们要用特殊的教育方法,理论加以实践多个方面,多层次、多方位地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