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在地理学科中的创新思维有赖于坚实的地理基础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既重视丰富学生的感知,扩大知识领域,奠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基础;又需精心设问,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最后通过解答、辩论、激发创新思维潜能,起到培养创新思维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养成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69-02
课改以来,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课改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学习动因,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体的创造力。人的创新思维,对国家建设,民族振兴,经济发展,科技崛起和社会进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夯实基础,激发创新思维。
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具有牢固的地理知识,才能使地理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记忆与看图习惯,只有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才能让学生拥有创新思维的基础。
二、学会学习,养成创新思维
(一)积极发展兴趣,养成创新思维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精巧的设问,可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并积极创新,调动起储存的多样信息。
例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土地资源后,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討论、归纳出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和进一步改进的政策与措施。设问:如果你是农业部领导,管理农业工作,对我国耕地、林业现状有何进一步打算?我国人均耕地、林地少,该怎么办?后备耕地资源不多,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学生兴趣盎然,将创新引向深入。 (二)学会剖析因果,养成创新思维方法
“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通过综合,才能将分析的结果升华为理论,触摸到事物的本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P62第四节《世界的气候》,讲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看图3.28,学习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非洲的气候类型以什么为主,有着怎样的分布规律。这个问题就要求学生能分析,会综合,懂推理。
(三)学会“异想天开”,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适当创设 “闹哄哄”的课堂,适当鼓励学生“异想天开”,跳出平常思维,营造创新氛围,养成创新习惯。
如“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为什么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民族、人种分布等问题都可以通过“闹哄哄”的课堂来解决的。“闹哄哄”中的“异想天开”,有利于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三、做好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一)引导学生转换角度看问题,培养创新思维的灵活性
地理教学中,应该把哲学思维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
如“钓鱼岛”问题,仅从岛屿面积去解释中日两国之争是很难的。如果转换思维角度,就容易说明白。利用“海洋法公约”,教师可以从领土领海等来分析问题,学生也明了“寸土必争”的原因。这样把审视问题的角度进行变换而使问题变得明了,可以锻炼学生创新思维。
(二)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广阔性
集思广益说明集体智慧的重要。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集思广益,否则,看待问题就有可能偏执与狭隘,对创新思维形成不利。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等,原因和解决都是多方面的。就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分享成果,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广阔性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性
讲解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特征时,某学生设计将青藏高原打开一个大缺口,引进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结果遭到部分学生笑。当时我严肃说:你们想过一百年前人类如果说飞上月球,会不会得到今天这样的嘲笑?对“异想天开”、“无稽之谈”批评或打击,可能会扼杀学生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因而必须因势利导,培养创新思维的独特性。
四、课外实践,发展创新思维
“百闻不如一见”,说的是理论与实践是两回事。课堂提供不了创新思维所需的全部营养。引导学生接触自然、亲自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创新思维。
每个学生天生都有探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营造一种积极思考的氛围,把学生的头脑当作火把点燃,而不是当作容器灌输知识,培养并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提倡他们自我探究、体验学习过程,从中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的勇气,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探析——以区域地理为例《地理教育》2009年04期【分类号】:G633.55
[2]《新编地理教学论》作者:陈澄ISBN:10位[7561747160]13位[9787561747162]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01
[3]《现代教育原理》柳海民I S B N:9787304022426 主编出版时间:2002-6-1
[4]吴建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教育》2001-08-30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养成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69-02
课改以来,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课改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学习动因,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体的创造力。人的创新思维,对国家建设,民族振兴,经济发展,科技崛起和社会进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夯实基础,激发创新思维。
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具有牢固的地理知识,才能使地理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记忆与看图习惯,只有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才能让学生拥有创新思维的基础。
二、学会学习,养成创新思维
(一)积极发展兴趣,养成创新思维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精巧的设问,可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并积极创新,调动起储存的多样信息。
例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土地资源后,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討论、归纳出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和进一步改进的政策与措施。设问:如果你是农业部领导,管理农业工作,对我国耕地、林业现状有何进一步打算?我国人均耕地、林地少,该怎么办?后备耕地资源不多,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学生兴趣盎然,将创新引向深入。 (二)学会剖析因果,养成创新思维方法
“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通过综合,才能将分析的结果升华为理论,触摸到事物的本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P62第四节《世界的气候》,讲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看图3.28,学习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非洲的气候类型以什么为主,有着怎样的分布规律。这个问题就要求学生能分析,会综合,懂推理。
(三)学会“异想天开”,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适当创设 “闹哄哄”的课堂,适当鼓励学生“异想天开”,跳出平常思维,营造创新氛围,养成创新习惯。
如“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为什么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民族、人种分布等问题都可以通过“闹哄哄”的课堂来解决的。“闹哄哄”中的“异想天开”,有利于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三、做好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一)引导学生转换角度看问题,培养创新思维的灵活性
地理教学中,应该把哲学思维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
如“钓鱼岛”问题,仅从岛屿面积去解释中日两国之争是很难的。如果转换思维角度,就容易说明白。利用“海洋法公约”,教师可以从领土领海等来分析问题,学生也明了“寸土必争”的原因。这样把审视问题的角度进行变换而使问题变得明了,可以锻炼学生创新思维。
(二)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广阔性
集思广益说明集体智慧的重要。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集思广益,否则,看待问题就有可能偏执与狭隘,对创新思维形成不利。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等,原因和解决都是多方面的。就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分享成果,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广阔性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性
讲解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特征时,某学生设计将青藏高原打开一个大缺口,引进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结果遭到部分学生笑。当时我严肃说:你们想过一百年前人类如果说飞上月球,会不会得到今天这样的嘲笑?对“异想天开”、“无稽之谈”批评或打击,可能会扼杀学生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因而必须因势利导,培养创新思维的独特性。
四、课外实践,发展创新思维
“百闻不如一见”,说的是理论与实践是两回事。课堂提供不了创新思维所需的全部营养。引导学生接触自然、亲自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创新思维。
每个学生天生都有探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营造一种积极思考的氛围,把学生的头脑当作火把点燃,而不是当作容器灌输知识,培养并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提倡他们自我探究、体验学习过程,从中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的勇气,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探析——以区域地理为例《地理教育》2009年04期【分类号】:G633.55
[2]《新编地理教学论》作者:陈澄ISBN:10位[7561747160]13位[9787561747162]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01
[3]《现代教育原理》柳海民I S B N:9787304022426 主编出版时间:2002-6-1
[4]吴建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教育》200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