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具体要求与相关教学理论研究,对咏史怀古类诗词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咏史怀古
咏史怀古是我国古典诗词文化中的一种常见体裁,其多以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为特征,隐喻时事,或借此抒发创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基于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有必要从能力培养角度出发,探寻某一类文本的相关教学方法。
一、主题引领,文化导入
以主题为引领,展开对各教学细节的呈现,能够在实现对文本重新整合的基础上,使学生兼顾知识与思维能力的获得。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主题来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与思想感情的思考,进而联系现实生活,生成感悟。众所周知,咏史怀古类古诗的主要特征就是大量的用典,而这也意味着课堂的容量需要进行增加,即教师需要为学生适当地普及诗中用到的典故,那么在此基础上也可以选择与主题相融合的形式,来生成一个新的教学思路。例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中涉及到了南朝刘义隆的元嘉北伐、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北魏拓跋焘的佛狸祠、战国廉颇等典故,这些典故都在表达一个主题,就是词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内心情感。可以说,这些典故就是赏析该词的突破口,也是这首词的主题。
首先在预热阶段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可以是搜集文本创作背景资料,也可以是提取一些與文本契合度较高的相关内容,在统整分析后来以精简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之中,以使学生对于文本中的典故以及其与作者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当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更直接地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更快地进入到文本情境当中。例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教师便可以将冠军侯霍去病二十一岁封狼居胥的故事播放给学生观看,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
其次,在课中的讲解阶段中,教师通过穿插历史解读也同样能够增加教学的广度。例如,《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词表达的是词人忧国忧民的人道情怀,全诗简单明了,但其中不乏深层意味,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对潼关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解析,从而引出词人为什么会对此地留恋,并生出忧国忧民之情。
二、精读、略读与细读
这里所说的文本细读特指中小学语文课程语境下的文本细读,即由表及里,层层解读,从字面的表面含义切入,深入挖掘其在语境中的含义,结合作者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生平事迹,以己之感揣摩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诗词中的美的别样含义。
咏史怀古类诗词文本与其他类型的诗词还是有一定的不同,即表象含义与内在含义都十分突出且深刻,这是由作者本身的创作心境所决定的,通过典故来呼应自己的内心所感,其所想要表达的既是这些典故的本意,也是自己对于典故的认识,或批判,或引用,或暗喻。作者、创作背景与典故三个元素的相互作用正是理解此类文本的难点。例如,《山坡羊·潼关怀古》《泊秦淮》《赤壁》三个作品都被多版教材收录其中,也可见其意义之深刻,内涵之丰富。教学此类作品应该尤为重视“怀古”,以“咏史”为手段,引导学生发掘其背后所蕴含的规律,从而掌握解读此类文本的一般性方法。以《山坡羊·潼关怀古》为例,此文作为一首元曲,为元代散曲作家张养浩的代表作品,实现了思想与艺术的高度统一,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该曲是作者应召再次做官,在前往陕西赈灾的途中所做。希孟其人,才情颇高,亲政爱民,当时破败荒芜的长安以及遍地流离失所的灾民不禁使其抚今追昔。整首曲分为三部分,由浅入深,从写景到怀古,议论收尾,一气呵成,既透露着作者无法排解和无能为力的失落,也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掺杂着对百姓关怀等复杂感情,营造出了具有历史氛围的忧郁,呈现出了思想与历史的完美统一。总的来说,咏史怀古类文本的细读方法包括理清历史典故、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将历史典故与作者心境相结合三种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三、比较阅读,自主探究
主题阅读强调具有共同点的多文本共同阅读和赏析,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这些共同点,从而知道不同的作者是如何来表现同一题材或思想的。咏史怀古类诗词文本的共同点就是典故背后的含义与作者自身情感上的“冲突”,这种冲突可以理解为联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层层剖析文本内涵,找到其中存在的内部矛盾,以典故中的人和事来对比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从而实现矛盾的统一,而诗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也自然在解决矛盾的这个过程中浮出水面。例如,在《泊秦淮》中,从一般的过程出发,把握诗词的基本文意是首先要做的事,接着要找到文中蕴含的历史典故,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作者。该诗为唐朝诗人杜牧所作,诗人所处的唐朝正处晚唐,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集团昏庸腐朽,诗人心中满怀忧虑,便写下了这首诗,以“商女”来指代腐朽的朝廷,既含蓄又深沉,透过短短二十八个字,以小见大地表现了自己细腻的情思和旷达的爱国胸襟。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再读一读《寄扬州韩绰判官》一作,看看同一作者笔下,同样是描写女子,一个是隔江犹唱,一个却是玉人吹箫,区别在哪里?通过对比来加深学生对此类作品的把握,学会触类旁通,养成一个良好的赏析思维习惯。
综上,对于传统文学作品,应该从多维度进行解读,一方面能够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在挖掘其中深度内涵的过程中,牢牢把握诗人想要借助文本所传达出的情感,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诗歌鉴赏习惯和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杜新宇. 初中语文咏史怀古诗的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王晓莉.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内容设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3]陈海宾.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J].科普童话,2015(45):15.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鲁掌中学 云南 怒江 673100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咏史怀古
咏史怀古是我国古典诗词文化中的一种常见体裁,其多以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为特征,隐喻时事,或借此抒发创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基于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有必要从能力培养角度出发,探寻某一类文本的相关教学方法。
一、主题引领,文化导入
以主题为引领,展开对各教学细节的呈现,能够在实现对文本重新整合的基础上,使学生兼顾知识与思维能力的获得。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主题来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与思想感情的思考,进而联系现实生活,生成感悟。众所周知,咏史怀古类古诗的主要特征就是大量的用典,而这也意味着课堂的容量需要进行增加,即教师需要为学生适当地普及诗中用到的典故,那么在此基础上也可以选择与主题相融合的形式,来生成一个新的教学思路。例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中涉及到了南朝刘义隆的元嘉北伐、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北魏拓跋焘的佛狸祠、战国廉颇等典故,这些典故都在表达一个主题,就是词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内心情感。可以说,这些典故就是赏析该词的突破口,也是这首词的主题。
首先在预热阶段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可以是搜集文本创作背景资料,也可以是提取一些與文本契合度较高的相关内容,在统整分析后来以精简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之中,以使学生对于文本中的典故以及其与作者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当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更直接地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更快地进入到文本情境当中。例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教师便可以将冠军侯霍去病二十一岁封狼居胥的故事播放给学生观看,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
其次,在课中的讲解阶段中,教师通过穿插历史解读也同样能够增加教学的广度。例如,《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词表达的是词人忧国忧民的人道情怀,全诗简单明了,但其中不乏深层意味,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对潼关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解析,从而引出词人为什么会对此地留恋,并生出忧国忧民之情。
二、精读、略读与细读
这里所说的文本细读特指中小学语文课程语境下的文本细读,即由表及里,层层解读,从字面的表面含义切入,深入挖掘其在语境中的含义,结合作者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生平事迹,以己之感揣摩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诗词中的美的别样含义。
咏史怀古类诗词文本与其他类型的诗词还是有一定的不同,即表象含义与内在含义都十分突出且深刻,这是由作者本身的创作心境所决定的,通过典故来呼应自己的内心所感,其所想要表达的既是这些典故的本意,也是自己对于典故的认识,或批判,或引用,或暗喻。作者、创作背景与典故三个元素的相互作用正是理解此类文本的难点。例如,《山坡羊·潼关怀古》《泊秦淮》《赤壁》三个作品都被多版教材收录其中,也可见其意义之深刻,内涵之丰富。教学此类作品应该尤为重视“怀古”,以“咏史”为手段,引导学生发掘其背后所蕴含的规律,从而掌握解读此类文本的一般性方法。以《山坡羊·潼关怀古》为例,此文作为一首元曲,为元代散曲作家张养浩的代表作品,实现了思想与艺术的高度统一,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该曲是作者应召再次做官,在前往陕西赈灾的途中所做。希孟其人,才情颇高,亲政爱民,当时破败荒芜的长安以及遍地流离失所的灾民不禁使其抚今追昔。整首曲分为三部分,由浅入深,从写景到怀古,议论收尾,一气呵成,既透露着作者无法排解和无能为力的失落,也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掺杂着对百姓关怀等复杂感情,营造出了具有历史氛围的忧郁,呈现出了思想与历史的完美统一。总的来说,咏史怀古类文本的细读方法包括理清历史典故、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将历史典故与作者心境相结合三种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三、比较阅读,自主探究
主题阅读强调具有共同点的多文本共同阅读和赏析,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这些共同点,从而知道不同的作者是如何来表现同一题材或思想的。咏史怀古类诗词文本的共同点就是典故背后的含义与作者自身情感上的“冲突”,这种冲突可以理解为联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层层剖析文本内涵,找到其中存在的内部矛盾,以典故中的人和事来对比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从而实现矛盾的统一,而诗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也自然在解决矛盾的这个过程中浮出水面。例如,在《泊秦淮》中,从一般的过程出发,把握诗词的基本文意是首先要做的事,接着要找到文中蕴含的历史典故,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作者。该诗为唐朝诗人杜牧所作,诗人所处的唐朝正处晚唐,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集团昏庸腐朽,诗人心中满怀忧虑,便写下了这首诗,以“商女”来指代腐朽的朝廷,既含蓄又深沉,透过短短二十八个字,以小见大地表现了自己细腻的情思和旷达的爱国胸襟。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再读一读《寄扬州韩绰判官》一作,看看同一作者笔下,同样是描写女子,一个是隔江犹唱,一个却是玉人吹箫,区别在哪里?通过对比来加深学生对此类作品的把握,学会触类旁通,养成一个良好的赏析思维习惯。
综上,对于传统文学作品,应该从多维度进行解读,一方面能够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在挖掘其中深度内涵的过程中,牢牢把握诗人想要借助文本所传达出的情感,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诗歌鉴赏习惯和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杜新宇. 初中语文咏史怀古诗的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王晓莉.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内容设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3]陈海宾.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J].科普童话,2015(45):15.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鲁掌中学 云南 怒江 6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