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解决当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存在问题,可设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评测指标体系,从制度有效性角度提高其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狠抓制度建设,让制度反腐成为常态
我认为,惩防并举,注重预防,重点是通过制度建设预防腐败。“反腐败”是治标,“防腐败”才是治本。因而有效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是从制度入手,针对产生腐败的原因,针对行贿和受贿的动机,采取预防性措施,着眼于制度上的一些缺陷,更加明确地提出旨在治本的防止腐败的重大举措。目前,反腐败斗争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不断加大查处的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但好像腐败分子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露新芽。一批“害群之马”被惩处之后,紧接着又会有一帮新的腐败官僚和行贿者粉墨登场。反腐败应该从抓案件为主的事后处置转为抓动机为主的事前预防。?这是因为腐败现象多种多样,产生腐败的原因极其复杂,涉及各方面的利益集团盘根错节。但是目前我们各类解决腐败问题的措施协调性、系统性不足,存在一些“制度真空”和“管理真空”,给腐败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因此,需要精心设计综合治理的经济改革框架和制度建设框架,把防腐败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与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从严治吏紧密结合起来。
目前在制度建设中,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制度建设必须要有有关利益当事人的共同参与。制度的制定必须体现当事人的共同意志。但是在我们目前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许多部门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制度就是站在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基础上制定出来。这种法律法规制度实施的结果,是损害别部门的利益,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或者是法律法规制度之间产生冲突,丧失法律法规制度的权威。在制度制定时,一定要吸收制度相关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设身处地的为各利益方考虑,才能设计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的法律法规制度。
(二)制度的制定要注重调查研究。我们的现代化进程主要是靠政府推动,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扬民主,让利益有关当事人发出声音,以利于全面掌握情况,均衡各方的利益,另一方面,制度的制定者要主动深入实际,制定制度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能只根据书本,或是照搬外国的经验,而不符合实际情况。制度建设中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实用性,都决定了制度建设中必须加强调查研究。
(三)制度建设要重在执行。制度如果不能有效的执行,就是形同虚设,制度的权威性导向性,也赖于制度的执行。制度如不能严格地执行,比没有制度更差,因为它破坏了人们对制度的敬畏之心,不利于培养人们对规则尊重,结果使集体下的人们的生活处于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加大社会和人们交往的成本。邓小平指出:“执行规章制度要严一点。要有一种精神,不要怕挨批判,不要怕犯错误。你不严,规章制度就恢复不起来。”
二、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效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科技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为反腐倡廉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实践证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预防腐败,是反腐倡廉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代表着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方向。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利用电子监察增强行政的规范化。通过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加强行政审批、行政服务标准化管理,有效整合各种信息和资源,并通过固化流程、条件和时限,提高行政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一是行政审批标准化。对行政许可条件、审批过程和办理结果实行标准化管理,将各个部门的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在同一平台上操作,通过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审批业务流程优化,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实现行政审批由“独立办公”向“联席办公”、“暗箱办公”向“公开办公”转变;二是行政服务在线化。建立网上政府,通过“信息公开、服务分类、网上申报、在线咨询、在线投诉”等功能,在操作程序上,实现信息共享,减少审批资料的重复填报和录入,做到办理结果与相关材料的自动流转。
(二)利用网络监控提高监督的实效性。网络监控技术,能够突破传统监督的时空限制,延伸监督监控的范围和领域,有效解决监督不全面、不及时、不深入的问题,提高监督实效。
一是动态监控效能。可以尝试建立“网络统一监管系统”,把由各单位将本单位电脑的IP地址与监控系统进行统一捆绑,通过“点对点监控”,对电脑的上网情况动态扫描,重点监控机关工作人员上班时间有无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网络购物、看网络小说等违纪行为;二是远程监控招标。将政府采购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监控设备与纪检监察机构的监控设备实现网络对接,对50万元以上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的开标、报价、评标谈判、评审等环节实行远程监控,评标人员、投标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将被真实记载,强化监督;三是实时监控资金。针对财政资金运行情况,建立预算管理系统和国库动态监控系统,从预算指标的下达和资金申请、支付、清算全部实现网上操作,对每笔财政资金支出的全过程进行双向实时监控。
(三)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育的渗透力。把信息技术引入反腐倡廉教育实践,大力推广运用网络科技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网络科技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是网络延伸触角。利用各地各单位的门户网站和办公平台构建廉政教育网络,同时利用手机报等新兴媒体搭建廉政教育平台和舆情交流平台;二是影音丰富内容。利用各种应是手段,设计品种的廉政教育服务菜单,探索党员干部可以自主选择符合身心特点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三是互动提升实效。开展网络发言人、廉政知识竞技场、网络红歌赛等一些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的网络廉政文化活动,使广大党员和群众在参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利用公开平台提高权力的透明度。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是导致公权私用的重要原因,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以有效防止腐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尽可能将能够公开的事项全部公开,接受监督。
三、坚持制度加科技,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制度加科技”,就是以预防腐败为目的、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健全权力制约机制为关键、以科技手段为支撑的一整套工作思路和实践措施。
“制度加科技”模式被有机融入权力监督、市场监管、资金监控等各个方面,通过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固化管理要求,减少制度落实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在权力监督方面,“制度加科技”模式被用于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核心是在开展清权确权工作的基础上,对梳理出的权力事项进行流程优化和再造,运用网络技术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做到内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在市场监管方面,“制度加科技”模式被用于推进资源在市场中配置,其核心是坚持市场改革方向,从机制和管理上切断权力干预市场的行为,减少权力寻租。在资金监控方面,“制度加科技”模式被用于推进资金在网络中监管,其核心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对资金流向、流量和流速的实时动态监控平台,逐步实现对预算编制、执行状态及结果和行政管理等信息的全程监控。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推动了政府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创新,提升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管理水平和工作透明度,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解决了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
关键词: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狠抓制度建设,让制度反腐成为常态
我认为,惩防并举,注重预防,重点是通过制度建设预防腐败。“反腐败”是治标,“防腐败”才是治本。因而有效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是从制度入手,针对产生腐败的原因,针对行贿和受贿的动机,采取预防性措施,着眼于制度上的一些缺陷,更加明确地提出旨在治本的防止腐败的重大举措。目前,反腐败斗争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不断加大查处的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但好像腐败分子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露新芽。一批“害群之马”被惩处之后,紧接着又会有一帮新的腐败官僚和行贿者粉墨登场。反腐败应该从抓案件为主的事后处置转为抓动机为主的事前预防。?这是因为腐败现象多种多样,产生腐败的原因极其复杂,涉及各方面的利益集团盘根错节。但是目前我们各类解决腐败问题的措施协调性、系统性不足,存在一些“制度真空”和“管理真空”,给腐败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因此,需要精心设计综合治理的经济改革框架和制度建设框架,把防腐败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与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从严治吏紧密结合起来。
目前在制度建设中,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制度建设必须要有有关利益当事人的共同参与。制度的制定必须体现当事人的共同意志。但是在我们目前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许多部门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制度就是站在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基础上制定出来。这种法律法规制度实施的结果,是损害别部门的利益,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或者是法律法规制度之间产生冲突,丧失法律法规制度的权威。在制度制定时,一定要吸收制度相关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设身处地的为各利益方考虑,才能设计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的法律法规制度。
(二)制度的制定要注重调查研究。我们的现代化进程主要是靠政府推动,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扬民主,让利益有关当事人发出声音,以利于全面掌握情况,均衡各方的利益,另一方面,制度的制定者要主动深入实际,制定制度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能只根据书本,或是照搬外国的经验,而不符合实际情况。制度建设中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实用性,都决定了制度建设中必须加强调查研究。
(三)制度建设要重在执行。制度如果不能有效的执行,就是形同虚设,制度的权威性导向性,也赖于制度的执行。制度如不能严格地执行,比没有制度更差,因为它破坏了人们对制度的敬畏之心,不利于培养人们对规则尊重,结果使集体下的人们的生活处于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加大社会和人们交往的成本。邓小平指出:“执行规章制度要严一点。要有一种精神,不要怕挨批判,不要怕犯错误。你不严,规章制度就恢复不起来。”
二、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效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科技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为反腐倡廉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实践证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预防腐败,是反腐倡廉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代表着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方向。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利用电子监察增强行政的规范化。通过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加强行政审批、行政服务标准化管理,有效整合各种信息和资源,并通过固化流程、条件和时限,提高行政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一是行政审批标准化。对行政许可条件、审批过程和办理结果实行标准化管理,将各个部门的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在同一平台上操作,通过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审批业务流程优化,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实现行政审批由“独立办公”向“联席办公”、“暗箱办公”向“公开办公”转变;二是行政服务在线化。建立网上政府,通过“信息公开、服务分类、网上申报、在线咨询、在线投诉”等功能,在操作程序上,实现信息共享,减少审批资料的重复填报和录入,做到办理结果与相关材料的自动流转。
(二)利用网络监控提高监督的实效性。网络监控技术,能够突破传统监督的时空限制,延伸监督监控的范围和领域,有效解决监督不全面、不及时、不深入的问题,提高监督实效。
一是动态监控效能。可以尝试建立“网络统一监管系统”,把由各单位将本单位电脑的IP地址与监控系统进行统一捆绑,通过“点对点监控”,对电脑的上网情况动态扫描,重点监控机关工作人员上班时间有无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网络购物、看网络小说等违纪行为;二是远程监控招标。将政府采购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监控设备与纪检监察机构的监控设备实现网络对接,对50万元以上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的开标、报价、评标谈判、评审等环节实行远程监控,评标人员、投标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将被真实记载,强化监督;三是实时监控资金。针对财政资金运行情况,建立预算管理系统和国库动态监控系统,从预算指标的下达和资金申请、支付、清算全部实现网上操作,对每笔财政资金支出的全过程进行双向实时监控。
(三)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育的渗透力。把信息技术引入反腐倡廉教育实践,大力推广运用网络科技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网络科技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是网络延伸触角。利用各地各单位的门户网站和办公平台构建廉政教育网络,同时利用手机报等新兴媒体搭建廉政教育平台和舆情交流平台;二是影音丰富内容。利用各种应是手段,设计品种的廉政教育服务菜单,探索党员干部可以自主选择符合身心特点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三是互动提升实效。开展网络发言人、廉政知识竞技场、网络红歌赛等一些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的网络廉政文化活动,使广大党员和群众在参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利用公开平台提高权力的透明度。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是导致公权私用的重要原因,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以有效防止腐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尽可能将能够公开的事项全部公开,接受监督。
三、坚持制度加科技,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制度加科技”,就是以预防腐败为目的、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健全权力制约机制为关键、以科技手段为支撑的一整套工作思路和实践措施。
“制度加科技”模式被有机融入权力监督、市场监管、资金监控等各个方面,通过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固化管理要求,减少制度落实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在权力监督方面,“制度加科技”模式被用于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核心是在开展清权确权工作的基础上,对梳理出的权力事项进行流程优化和再造,运用网络技术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做到内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在市场监管方面,“制度加科技”模式被用于推进资源在市场中配置,其核心是坚持市场改革方向,从机制和管理上切断权力干预市场的行为,减少权力寻租。在资金监控方面,“制度加科技”模式被用于推进资金在网络中监管,其核心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对资金流向、流量和流速的实时动态监控平台,逐步实现对预算编制、执行状态及结果和行政管理等信息的全程监控。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推动了政府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创新,提升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管理水平和工作透明度,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解决了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