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仁康95华诞庆贺活动纪实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4月14日是中国音乐理论界泰斗,著名的音乐学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钱仁康教授95华诞。为此,上海音乐学院举办了“钱仁康95华诞庆贺活动”,该活动被列入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重大活动项目,并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申请文化艺术活动项目资助。整个庆贺活动由音乐学系主办,包括一场座谈会和三场专题讲座,来自兄弟院校的音乐学学者们与上音音乐学系的教师一起,总结钱先生的学术成果、学习钱先生的人品学风,向钱先生的华诞献礼。
  
  一、庆贺钱仁康教授95华诞座谈会
  
  4月14日上午召开了“庆贺钱仁康教授95华诞座谈会”,会议由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教授主持,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桑秀藩、院长许舒亚、副院长徐孟东、音乐学系主任韩锺恩、音樂学系副主任赵维平、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及音乐研究所所长洛秦、科研处处长萧梅、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费维耀、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高晓东、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平、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冯季清以及上海音乐学院的老院长江明惇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原图书馆馆长孙维权教授、音乐学系的戴鹏海教授、陈聆群教授等人列席会议并发言。
  座谈会以播放“钱仁康生平简介及学术成果”的短片作为开始,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完整回顾了钱先生的生平经历——幼年好学,通过自学考入音专,得以师承黄自先生,孜孜不倦地教学、作曲和学术研究多年,终结丰硕成果;系统总结了钱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和成就——在音乐作品分析、中外作曲家及作品研究、欧洲音乐史、音乐欣赏、词曲考证、中外曲式的共同规律、世界各国国歌研究七个研究核心领域,钱先生运用丰富翔实的史料文献、博古通今的文史知识、鞭辟入里的分析说明对音乐的物、事、人进行研究,成果表现为:著作22部、主编校订图书42种、学术文章300多篇、译著译文24种、译词配曲800多首、译注或解说外国音乐教材和外国音乐作品19种、作曲编曲298首、翻译古谱172首……成果数量之丰、涉及领域之广,令人叹为观止。片中有两段珍贵的对钱先生访谈的影片片断,在座师生深深为先生谦逊温雅的君子风范所倾服,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紧接着是来宾发言。许舒亚院长首先致辞,简要回顾了钱先生的学术生涯,认为钱先生不仅是中国音乐学术史上的奇迹,也是上海音乐学院的福祉。
  杨燕迪副院长以钱老学生的身份回忆了随先生求学时的点点滴滴,总结了先生对自己在学术风格上的巨大影响。钱先生虽为当代中国音乐学术界的耆宿泰斗和乐坛鸿儒,但治学态度一贯谦逊严谨而又锲而不舍,为人处事低调平和不事张扬,其学术风范和做人品格为当代学子树立了样板式的标准,同时钱先生“学贯中西、打通古今”的学养积累和研究视野,给予了大家重要的治学启示。杨教授还认为,钱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心不旁骛、孜孜以求的精神,正是“上音”深厚优良的文脉和血脉的体现,这种“上音”学统精神在当下具有极为重要的榜样意义,在当前年轻人缺少某种内心操守的绝对尺度的情势下,钱先生在治学和为人各方面的作为,是我们活生生的感性榜样。
  音乐学系主任韩锺恩教授以诗意的语言对钱先生学术的精神层面进行了精炼的概括:钱先生的精神层面有三重内核,一是托命艺术的学者精神,在钱老先生浩瀚的学术中,始终离不开对艺术尤其是他终身为业的音乐的关照;二是托命文化的智者精神,在钱老先生深邃的思想中,始终洋溢着对悠久历史文化无论古今中外雅俗的关切;三是托命自然的仁者精神,在钱老先生丰富的修养中,始终透发出对博大自然从秀丽山川到各类生命物种的热爱。由此韩锺恩提出,我们应当向钱老先生学习这样一种精神:以学者智者仁者的姿态,依托慧眼法眼佛眼,通过妙笔奇笔神笔,进行托命艺术文化自然的绿色写作。最后韩锺恩以特意为庆贺钱先生95华诞而作的《天净沙》一首作结语,词为:学者智者仁者/慧眼法眼佛眼/妙笔奇笔神笔/紫气东来/天地人漫天涯。
  学院音研所所长和出版社社长洛秦教授,以生动的幻灯片演示,总结了钱先生对于上海音乐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贡献。洛秦认为,钱先生作为中国第一位音乐学博士导师、“上音”音乐研究所和音乐学系的创始人,是“上音”音乐学学科建设的缔造者,同时,钱先生还是“上音”科研的领头人,自学院学报《音乐艺术》1979年创刊以来,30年间共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涉足领域呈现“中国音乐主题和内容研究”、“西方作曲家及作品研究”及“曲式结构分析研究”三大板块鼎足而分的局势。令人瞠目的是,钱先生在年届耄耋后,学术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仅在2001—2007年间,出版和发表的学术成果就达70多项!洛秦还指出,钱先生对音乐人类学学科的建设也有莫大的贡献。通过洛秦的梳理,大家发现钱先生的创作力是惊人的,其学术成果数量之巨、质量之优令人叹服,钱先生是真正的大师。
  
  上海音乐出版社费维耀社长回忆起在母校求学的经历,感慨母校的学术传统对其工作的影响,并从一个出版人的角度回顾了1956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初创时,钱先生就是主要的创建人之一,当初出版的许多著名书谱,都是由钱先生一手策划出版的。上海师范大学的冯季清教授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谈到了钱先生的贡献,认为钱先生在音乐教育普及方面的贡献十分显著,自上世纪40年代起就编著《中学音乐教材》、《音乐常识讲话》、《音乐欣赏手册》等,上海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基本都是在钱先生著作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原图书馆馆长孙维权教授在发言中谈到,对钱先生精神世界的认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应当学习钱先生,首先要学习钱先生一生勤奋的精神,二是要学习钱先生在研究中不断积累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创作观,最值得学习的是钱先生淡泊处世的生活态度。孙维权还认为学科划分和课程设置不宜过细,应以钱先生的研究方法为参照,加强学科与课程间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最后他极力呼吁在校图书馆建立“钱仁康著作全录”。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平教授作为钱先生的关门弟子,深情地回忆起15年前拜师钱老门下的经过,从初识到受业于先生,获得了受益终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影响,何平认为在自己的学术成长道路上,钱先生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导师,他在平凡的教学过程中散发的闪光学术思维、他那几无人可及的百科全书般的丰富学识和学术品格,深深烙在学生心中并将伴随学生终生。音乐学系副主任赵维平教授从自己的专业领域角度出发,通过钱先生的两篇文章《月子弯弯源流考》和《老八板源流考》,谈及钱先生独特的学术视角、广博的知识体系和严谨的治学方式对自己在治学方面的榜样作用。
  座谈会最精彩的莫过于陈聆群和戴鹏海两位老教授的发言,他们生动地诉说着钱先生生活中的点滴平凡轶事,使人们对钱先生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立体的了解。陈聆群教授谈起钱仁康先生,说钱先生对待学生总是以“兄弟”相称,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并说这种传统来自于钱先生的恩师黄自先生。另外陈教授还谈到钱先生兴趣多样,业余生活相当丰富,研究方面也不仅仅限于音乐,对于旅游也有十分专业且广博的研究。戴鹏海教授的发言也十分精彩。关于大家常说的钱先生的研究十分广博,戴教授说钱先生的“博”从何而来?他认为钱先生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无外乎三点:一是钱先生十分谦逊,无一时不学、无一事不学、无一人不学,以一种十分踏实沉稳的心态在治学,完全不同于现代人浮躁的心态;二是钱先生在学问中认真、细致、执著,从一个小题可以引出一片宏文巨著,眼中处处是学问、事事皆可加以研究;三是钱先生对生命十分热爱,虽然生活多舛,却从未抱怨,反而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加以面对,因此才能取得如此成就。
  
  座谈会接近尾声,钱亦平教授以家属身份发言,简要评价了自己父亲的学术成就,认为他真正贯彻了国学大师季羡林教授对于“做学问”的定位,即“搜集资料、做出解释、找出规律”,这正是钱老先生一生治学状态的写照,为此,他远离浮躁浅薄、追名逐利和空洞无物。钱老师认为钱老先生是无数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一员,潜心研究、淡泊名利,且关心国家大事和爱护“上音”母校的拳拳之心不亚于任何人。我们整理研究钱老先生的学术成果,希望能够促使大家思考和学习,该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如何克服学术困难,如何进行音乐学分析,如何写作音乐学分析文章。她代表钱先生的所有家属向学院和为此次庆贺活动出力的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学院党委書记桑秀藩对大会作总结发言,桑书记怀着崇敬的心情,赞叹钱先生硕果累累的学术成就,钦佩钱先生淡泊名利的人品学风,提出在“上音”要形成尊敬大师、创建崇尚学术的校园文化的办学理念。
  
  二、系列专题讲座
  
  4月14日至4月21日的一周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三位教授,以不同的角度来领会钱仁康学术研究的精神,举行了三场精彩的专题讲座。
  4月14日晚,作为庆贺钱仁康教授95华诞活动的系列专题讲座之一,钱亦平教授作了题为《学海浩瀚 纵笔成趣——钱仁康教授的治学道路、研究领域及特色》的讲座。讲座分为“音乐道路”、“研究领域”和“治学特色”三方面讲述,先回顾钱先生幼年经历,直到自学和声、获得黄自先生特许考入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此后孜孜不倦地进行理论和作曲的实践活动,20世纪80年代带头在上海音乐学院进行音乐学学科建设,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为我国培养出第一批音乐学博士;钱先生的研究领域主要为音乐作品分析、中外作曲家和作品研究、欧洲音乐史、词曲考证等七个领域,在每一领域都是硕果累累,体现为数部著作和多篇论文,他的学术研究,兼收风格史、文化史及档案资料研究,与他的中西古今的渊博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融会贯通,以严谨的风格轻松洒脱地写成;钱亦平教授将钱仁康教授的治学特色总结为:穷极资料、人无我有,二度劳作、不厌其烦,细节保证、精雕细琢。她指出,钱先生的学术研究,从资料收集考证的全面仔细,到下笔写作时的酝酿和修改,每一环节都不厌其烦地反复劳作,从而保证了研究成果的质优独创、真实可信,整个过程可谓殚精竭虑。讲座为大家指明了学术研究的应有态度和方法。
  4月16日晚,杨燕迪教授以《音乐作品的诠释学分析与文化性解读——肖邦〈第一即兴曲〉(op.29)的个案研究》讲座,向终生从事音乐作品分析研究的钱仁康教授的95华诞献礼。讲座试图通过对肖邦《第一即兴曲》(op.29)的个案研究,尝试音乐作品分析的多种可能性,并探求更具普遍意义的方法论问题。讲座分为以下六个部分:一、引语,二、“乐曲解说”和“曲式分析”,三、诠释学分析,四、文化性解读,五、方法论反思,六、尾声。在“引语”中,杨教授批判性地回顾了中西学界音乐分析领域的问题,力图将诠释学的哲学理念引入音乐作品的分析与解读。他提出,在理想状态中,音乐作品的分析与解读,应该在不降低应有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基础上,强化和凸现其内在的“人文性”与“文化性”;在“诠释学分析”中,杨教授借用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视域融合”的原理,对《第一即兴曲》中最为突出的音响细节如“半音建构”、“六度锚地”、尾声处富有哲思的“柱式和声”和“回忆”等进行了文字描写和叙述,在此基础上,“文化性解读”就介入了作者的文化性剖析和价值判断,如“柱式和声”所象征的东正教圣咏符号学意味,尾声的“回忆”处理手法所蕴含的“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情绪。杨教授将对这一作品的解读在三个方面予以展开:在作品的构思立意和艺术价值层面,在作品的社会-历史意义层面,在作品的精神启示层面;在“方法论反思”中,杨教授进一步明确和扩充了对“分析”这一术语的理解,指出“音乐分析”不仅是对音乐形式-结构要素和原则的识别、辨析、比较和汇总,而是应该在上述活动中贯穿内涵-意义的探询、体察、领会和表达。最后,杨教授强调,直接聆听体会音乐作品本身仍是最重要的,分析-诠释是艺术经验的向导和同伴,它可以深化和锤炼艺术经验,使艺术经验变得更为透彻、锐利、丰满和完整,这正是包括音乐学在内的“艺术科学”的使命所在。
  4月21日晚,韩锺恩教授作题为《音乐学写作问题有关讨论》的讲座。首先,他谈到讲座选题拟定的缘由,一是在开课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知之甚少,二是在多年学术研究中意识到资料工作乃音乐学专业安身立命之本,凡从事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写作问题都将是最终落点,故拟此题。韩教授的讲座分为“基本理念与要求”和“书写程序”两大部分。在“基本理念与要求”中,为写作课程正名,将“论文写作”改为“音乐学写作”,谈到了强调多种知识与能力高度综合的教学理念,希望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选题、取材、立论和成文的能力,最终呈现的论文应当是论题有效、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的,在人文学科原创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学会充分有效地利用已有资源,在论文中体现出作者基础知识全面和局部细节清晰的特点;在“书写程序”中,韩教授均将本科论文写作和研究生论文写作的程序定为10个步骤。本科论文写作步骤分别纳入预备性层面(选题、取材)、布局性层面(前述、提问、立意)、结构性层面(结构、概念、推论)和扫尾性层面(修辞、规范)四个层面;研究生论文写作步骤则纳入预备性层面(概括)、布局性层面(提问、布局)、结构性层面(辨析、诠释)、扩充性层面(引申、扩充)、结论性层面(结论、检讨)和附录性层面(索引)六个层面。结合写作程序,韩教授又谈到一些具体的写作策略,概括为取域扩充(通过尽可能详实的材料去描写与表述)、定位直接(针对声音本身描写与表述)、转换流畅(从声音描写连贯进入到事象表述)、依型命名(通过一种音响结构关系进行类分),同时强调要用特定学科的专用语言来写作。最后,韩教授将“音乐学写作”总结为运用文字语言通过音乐学的方式书写音乐。
  此次“钱仁康95华诞庆贺活动”的成功举办,使得各位音乐学人在系统地回顾学习钱先生的治学道路及学术成果的同时,也对自己在学术研究上应秉持的态度、掌握的方法进行了反思。钱先生一生心无旁骛、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中西贯通的广博研究视角,丰富多样的成果形式,对现当代的音乐学术研究有着巨大的影响。而钱先生在音乐学术研究中,突破古今中西的学术领域界限,力求“博览古今、学贯中西”的视界,以及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之间联系的研究特点,则对学院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研究等方面有一定启示。更重要的是,钱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活生生的大师模范,这位有着博大精深学识的学术泰斗,在为人处事上却是谦虚谨慎、淡泊明志,显示了在做学问和做人上的志趣,钱先生是真正的大师!年轻的“上音”学子们,在深入透彻地了解钱先生的学术研究和学风人品后,必将为创建尊重学术热爱学术的校风而努力!
  
  王丹丹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于庆新)
其他文献
11年10月1日至6日,“相约世园·放歌浐灞”——中国西安合唱艺术节在西安人民剧院和西安音乐学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执委会、中国合唱协会、陕西省音乐家协会、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与西安世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大型活动办公室具体实施运作。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余支合唱团同台竞技,用极大的热情和精湛的艺术,为西安人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2011西安世界园
金秋之际,弦歌如诉。2012年11月1日晚,上海音乐院交响乐团和艺术家们在时隔三年后再次来到国家大剧,为“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奉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大音之韵——大型协奏曲·交响乐乐会”。  “春华秋实”活动是个旨为国内外专业艺术院校师生供展示教育及艺术创新成果,并为社会大众提供高质量益演出的平台。自2009年以来,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纷纷京献演,为首都观众奉献了数十场各种形式的高水准
富的民间歌曲正在如水土流失般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民歌的研究者和民歌的实践者们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民歌传承路径。20世纪80年代以前,山歌是阿弓镇各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食粮,田间山野,随处可听到悠扬的山歌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通讯等条件的改善,阿弓镇田间山野中的山歌声渐行渐远,大有绝响之势。进入21世纪后,山歌光碟取代山歌在阿弓镇各族人民的村寨中响起,这
引 论   我国早期的民间传统音乐研究,研究重点多集中在音乐本体,较少关注和涉及与民间会社的经济供养模式相关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冀中音乐会”研究专题逐步展开,加之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在乡土社会文化和民众生活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理念对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影响,会社的经济供养模式开始被一些学者们所关注和研究。其中,尤以张振涛在其专著《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音乐会》中所做的相关
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十多年来,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简称粤港澳三地)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充分体现出三地的天然地理优势和共同文化背景。在经济合作方面,国务院颁发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粤港澳三地建设成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这标志着三地合作已成为国家行为。在文化交流合作方面,三地文化部门确立了粤港澳文化合作机制,先后于2003年和2009
“直到20世纪初,传统与民间音乐仍是非西方国家的主要音乐类型。在埃及,传统音乐的表演主要用于中上阶层的消遣娱乐,而民间音乐则产生践行于城市与农村的下层阶级中。”①然而,随着埃及新文化运动的逐步深入以及西方音乐作为一种外来的强势文化在埃及的广泛传播,埃及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自然的共生关系日益分崩离析;同时,这种东西方音乐文化的相遇与交融,导致了埃及音乐的“现代化”,应运而生了三代作曲家,使其展开了本土
“女人的使命是激发他人的灵感,而不是自己写作……”勒伯汉②曾如此忠告过女性。③“诗人的灵感多半来自女人,可是懂得诗作的往往是男人。”④“窈窕淑女是我们的创造物,……窈窕淑女即是诗作,劳拉⑤正是诗。”诺马·布朗(Norma O.Brown)对于诗与女性关系的表述。⑥“男人期待女人并非是一位艺术家,而是一件艺术品。她会不会写诗无所谓,只要她自己就是大自然创造的一首充满灵感的诗。”布尔门达尔做出哲学意味
北京的春季是风和日暖、花树繁茂的时节。4月24日晚,由同时担任西方交响乐团与东方华乐团音乐总监的指挥家叶聪执棒,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2013—2014音乐季隆重举行的《龙声华韵——高为杰作品专场音乐会》更是为这鲜花盛开的大好春光增添了一束灿烂的艺术之花。  高为杰先生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之一,曾任四川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1983年创建中国第一个现代音乐团体“
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与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共同主办的“全国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2010年9月16至18日在广州大学成功召开。来自全国52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基本乐科教师、音乐刊物等单位的百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美国柯达伊教育工作者协会主席,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Ella Jo
2014年10月16日在广东星海音乐厅举行第五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决赛暨颁奖晚会。这次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新作品69首。经过初赛、复赛,共评出十五首作品参加决赛。在决赛晚会上现场演奏作品,由九位评委评分,最终由作曲家黄德兴创作的《春与荔枝湾》和马伟雄创作的《浩气黄花》荣获第五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一等奖。其余十三首作品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本届获奖新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