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中的我,仿佛越来越长成了麻糊村的模样,我在脸上寻到隐约的细纹,找出叫瓜地沟、春楼上和狼浴沟的地名,那是麻糊村人的天然粮仓。
不知是从哪天起,我对亲情的概念越来越模糊了。然而后来,我却分明是糊里糊涂地心疼开了,对村庄、对土地、对草木、对牛羊,对一孔孔废弃的窑洞,对那土土的乡音。当然,最揪疼我心的还是一个个亲爱的村民。他们不都姓魏,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姓什么叫什么的都有,但我真切地感觉到,他们身上寄附着我的亲情。那种亲,不分男女、不讲辈分;那种亲,是一声训斥,一个搀扶,一句夸赞和鼓励;那种亲,是一颗山桃,一串沙棘或一把红酸枣;那种亲,是根植于血脉里的一种习惯和脾性;那种亲,是远行他乡十几年沿途的星光和路标。然而,我亲爱的这些,他们却浑然不觉。他们在麻糊村的历史里行走四季,并不知道人走得越远,心就越近。
其实在麻糊村,女孩子家是不兴凑到男人堆里晒洋洋、扯闲话的,但无意中听到他们在聊村里这些年故去的人,我不由驻足。放了一辈子羊的三爷爷,常年坐在对面山坡上,对村里的世事看得清清楚楚,但他从不胡开口乱指点,跟谁家都不远不近。视牲口如命的喂牛大爷,到最后也是对襟袄子、绑腿裤、白羊肚手巾,一身民国时期的庄稼汉打扮。人走后,牛也犯了相思病。为麻糊村做了大半辈子主的老支书,吵过,闹过,动过脾气,洒过汗水,是非得失,过眼云烟,留给后人的尽是恩情。麻糊村的手艺人木匠、铁匠、瓦匠们,家家户户都还在用他们亲手制作的木件、铁器、房舍,创造者却在尘世间定格了。为村里的红白喜事吹了几十年唢呐的“唢呐叔”,到自己头上却静悄悄、冷清清地走了,村里再也没人能拿下他那一手。说书的盲人夫妇,在那些闹哄哄的夏夜,给乡亲们留下多少关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想象,他们也先后走进了麻糊村的历史,故事仍将活下去。还有,兢兢业业做了三十年“赤脚医生”的父亲,无名无分,临终,也没穿上一双像样的鞋……我再也无法平静地听下去,像飘一般恍恍惚惚地来到对面山坡上。村庄坐北向南,散在半面山坡上,百余户人家的窑洞密密匝匝地结成一坨“老蜂巢”,这些年,多少亲人在我的世界里陆陆续续地走了,而且走得悄无声息。
我是从麻糊村的土地上长出来的孩子,体内流淌着从这片大地里携带的汁液,我身体的经络定是与这里的山水一脉相承。十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村子,人走得越远,心离得就越近。尽管总是将骨子里的性情隐藏起来,以不同的方式与五湖四海的人打交道.但我知道,有一个地方,每时每刻都赤裸裸地展现着一个真我,那里冬如荒漠,夏似绿洲。回归此地,我能感受到婴儿般的喜悦和和平。我深爱着这片土地,爱之若母。哪怕它再贫瘠,再荒凉,这份爱永不干涸。我离开的时候,满村都是长辈,因而,在麻糊村面前,我这一生都是以跪拜的姿势存在着。跪拜赋予我生命的土地,跪拜我的祖辈和父母,跪拜守护我长大的乡邻,跪拜哺育我生长的庄稼草木,是这里的一切,赐予我的最初。
麻糊村,不,是我的麻糊村。离开家乡以后才更觉得,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是我的。总想俯下身亲一亲那荒了的窑院,总想站在窑垴上撂几句原汁原味的方言,叫醒沉睡在院里的往事,盡管已是断壁残垣或废墟一片。
责任编辑:秀 丽
不知是从哪天起,我对亲情的概念越来越模糊了。然而后来,我却分明是糊里糊涂地心疼开了,对村庄、对土地、对草木、对牛羊,对一孔孔废弃的窑洞,对那土土的乡音。当然,最揪疼我心的还是一个个亲爱的村民。他们不都姓魏,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姓什么叫什么的都有,但我真切地感觉到,他们身上寄附着我的亲情。那种亲,不分男女、不讲辈分;那种亲,是一声训斥,一个搀扶,一句夸赞和鼓励;那种亲,是一颗山桃,一串沙棘或一把红酸枣;那种亲,是根植于血脉里的一种习惯和脾性;那种亲,是远行他乡十几年沿途的星光和路标。然而,我亲爱的这些,他们却浑然不觉。他们在麻糊村的历史里行走四季,并不知道人走得越远,心就越近。
其实在麻糊村,女孩子家是不兴凑到男人堆里晒洋洋、扯闲话的,但无意中听到他们在聊村里这些年故去的人,我不由驻足。放了一辈子羊的三爷爷,常年坐在对面山坡上,对村里的世事看得清清楚楚,但他从不胡开口乱指点,跟谁家都不远不近。视牲口如命的喂牛大爷,到最后也是对襟袄子、绑腿裤、白羊肚手巾,一身民国时期的庄稼汉打扮。人走后,牛也犯了相思病。为麻糊村做了大半辈子主的老支书,吵过,闹过,动过脾气,洒过汗水,是非得失,过眼云烟,留给后人的尽是恩情。麻糊村的手艺人木匠、铁匠、瓦匠们,家家户户都还在用他们亲手制作的木件、铁器、房舍,创造者却在尘世间定格了。为村里的红白喜事吹了几十年唢呐的“唢呐叔”,到自己头上却静悄悄、冷清清地走了,村里再也没人能拿下他那一手。说书的盲人夫妇,在那些闹哄哄的夏夜,给乡亲们留下多少关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想象,他们也先后走进了麻糊村的历史,故事仍将活下去。还有,兢兢业业做了三十年“赤脚医生”的父亲,无名无分,临终,也没穿上一双像样的鞋……我再也无法平静地听下去,像飘一般恍恍惚惚地来到对面山坡上。村庄坐北向南,散在半面山坡上,百余户人家的窑洞密密匝匝地结成一坨“老蜂巢”,这些年,多少亲人在我的世界里陆陆续续地走了,而且走得悄无声息。
我是从麻糊村的土地上长出来的孩子,体内流淌着从这片大地里携带的汁液,我身体的经络定是与这里的山水一脉相承。十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村子,人走得越远,心离得就越近。尽管总是将骨子里的性情隐藏起来,以不同的方式与五湖四海的人打交道.但我知道,有一个地方,每时每刻都赤裸裸地展现着一个真我,那里冬如荒漠,夏似绿洲。回归此地,我能感受到婴儿般的喜悦和和平。我深爱着这片土地,爱之若母。哪怕它再贫瘠,再荒凉,这份爱永不干涸。我离开的时候,满村都是长辈,因而,在麻糊村面前,我这一生都是以跪拜的姿势存在着。跪拜赋予我生命的土地,跪拜我的祖辈和父母,跪拜守护我长大的乡邻,跪拜哺育我生长的庄稼草木,是这里的一切,赐予我的最初。
麻糊村,不,是我的麻糊村。离开家乡以后才更觉得,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是我的。总想俯下身亲一亲那荒了的窑院,总想站在窑垴上撂几句原汁原味的方言,叫醒沉睡在院里的往事,盡管已是断壁残垣或废墟一片。
责任编辑:秀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