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临盘油区位于惠民凹陷西部,是一个多套含油层系、多种油藏类型叠置的复式油气聚集区。由于断块碎小、含油层系多、油水关系复杂、非均质严重的地质特点,注水开发难度大,自然递减率大,水驱开发效果差,采收率低。通过开展断块、储层分类评价,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对不同断块形状、不同储量规模的断块通过建立概念模型,进行层系、井网优化,同时强化油藏、工艺、地面一体化配套,达到了大幅提高水驱采收率的目的。
【关键词】复杂小断块油藏 注水开发 优化层系井网
1 注水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构造复杂,低序级断层落实难
临盘地区断层达800余条,在中央隆起带每平方千米有3-8条断层通过,单井平均钻遇断点3个,最多达11个。 五、六级断层因落差小,较为隐蔽,难识别。小断层产状确定、组合难度更大。
1.2 小微断块注水难,注采井网优化难
临盘复杂断块油藏,多年来采取滚动勘探开发,形成了“块间、井间、层间”产量接替模式,断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开发程度不一。因断块碎小,注水工作主要面临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利用老井能形成合理的注采井网的断块少,二是小断块形态大小多样,层系井网优化难度大。
1.3 剩余油控制因素复杂,提高水驱动用程度难
由于临盘断块油藏的复杂性,剩余油受构造、断层、储层、井网、水动力等多因素组合控制,分布特征复杂多样,提高水驱动用程度难。一是受断层破碎带和钻井技术的限制,油井无法真正打到高点,高部位剩余油波及难度大。二是断层“边角效应”突出,波及难度大。三是注水方向单一,两向及以上注采对应率只有21.4%,水驱控制程度低,水驱效果差。四是非均质性强,动态变化快,注采管理难度大。
2 复杂断块油藏提高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做法
2.1 开展油藏精细描述,开展断块分类研究
强化技术攻关,创新集成了五、六级小微断层描述方法,具体包括“静态4种技术、动态7项验证”,精细的描述了五、六级小断层,为后续断块精细分类及精细注采调整打下坚实基础。
复杂小断块油藏地质特点和开发特征各异,不适合采用同一套开发技术政策。开发实践表明,对于复杂小断块油藏,相同面积、不同几何形态,同一形态、不同布井方式,都将导致水驱动用的差异,最终采收率可相差5~10%。以层系自然断块为单位,对临盘油区复杂断块油藏进行了精细分类,共分3大类,7小类,其中复杂小断块分为:开启形、半开启形、三角形封闭、四边形封闭及条带性封闭断块。经过统计,临盘复杂小断块油藏地质储量6690.3×104t ,占临盘断块油藏的41.2%,其中半开启型断块和四边形封闭断块储量分别为2024.7×104t和2882.1×104t ,占复杂小断块储量的73.3%,四边形及半开启形为主要类型。
2.2 开展不同储量规模的小断块开发方式优化研究
2.2.1?不同形状、不同储量规模断块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研究表明:油价为50$/bbl时,井深为2200m时,地质储量4.5×104t就可以注水,油价为70$/bbl时,井深为2200m时,地质储量6.2×104t就完全可以“经济有效地注上水”。同时对直斜井井网完善经济极限政策界限进行了研究:油价为50$/bbl时,井深为2200m时,直斜井开发,经济极限累产为7200t,单井控制最小储量为2.9×104t。在评估油价为70$/bbl时,井深为2200m时,直斜井开发,经济极限累产为5200t,单井控制最小储量为2.1×104t。
针对不同面积、不同储量、不同形态的小断块布井方式进行优化,利用数模建立概念模型,共设计概念模型近900种,为后续注水开发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技术上,储量5~10×104t的断块,要想方设法经济有效地注上水、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储量10~30×104t的断块,重点优化布井方式,油水井井距。储量30~50×104t的断块可开展层系重组工作,重点完善了层系重组技术政策界限:层系重组是在对各小层特高含水期动静态等参数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按照“相似层组合为一套层系”的思想、打破空间界限进行层系划分。不仅考虑储层物性、油层厚度、原油性质还需考虑油藏含油条带的宽窄、水体大小、地层倾角等。技术上,推广应用三级细分技术最大程度实现均衡水驱开发。主要是在进行层系重组后,层系平均渗透率级差有效降低,但局部井区渗透率级差仍在3以上。因此有必要应用采油工艺技术,将油水井对应层系内实施分采分注,根据不同层的需求配注水量。一、二级细分后的局部或井点仍然存在纵向小层间物性、水淹程度、压力差异大的问题,可通过变密度、变周期射孔,最大程度减缓层间干扰。
2.3 强化油藏、工艺技术配套,提高水驱开发效果
油藏上通过零散更新井、侧钻井、低产井转注完善平面注采井网,改变液流方向,提高水驱波及体积。地面上通过注水系统改造、升级、单井增压泵,提高注水压力。工艺上,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通过单注差层、分注、分层酸化、轮换注水、不稳定注采技术的集成应用,改善层间差异,达到均衡水驱的目的。
3 取得的主要效果
在断块分类评价、井网优化研究的基础上,3年来共完善了164小断块,覆盖地质储量2192×104t,其中34个小断块549×104t储量转入注水开发。完善断块107个,增加和恢复注水储量1280×104t,其中细分完善23个断块,完善注水储量363×104t。
3.1 水井开井增加,日注水平,年注水量大幅提高,注水状况好转
水井井数由579口上升至目前的729口,油水井数比由3.0逐渐下降至目前的2.7,日注水平由23860m3/d上升至目前的27423m3/ d。年注水量由843.9万方上升至2012年的1011.9万方。
3.2 注采对应率增加、水驱控制程度提高,稳产基础加强
注采对应率由76.2%上升至76.6%,水驱储量所占比例由79.2%上升至80.3%,稳产基础加强,九五老区采收率提高至32.5%。
4 结论
(1)对于多层层状复杂小断块油藏开发而言,精细构造研究是前提,深入开展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搞好断块、储层分类评价是关键,层系细分、注采井网优化是有效技术手段。
(2)注水储量比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注水开发效果。采取灵活多样的注水方式,不断增加注水储量,提高水驱控制程度,才能不断改善注水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红兵, 李春英,崔文富. 坨七断块特高含水期井网重组调整技术研究及应用[J].胜利油田开发技术论文集,2006
[2] 才汝成,李阳,孙焕泉. 油气田工程方法与应用[J].石油大学出版社,298-317
[3] 贾云超,吕新华,周延军,等.重组细分技术在严重非均质油藏中高含水期挖潜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
【关键词】复杂小断块油藏 注水开发 优化层系井网
1 注水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构造复杂,低序级断层落实难
临盘地区断层达800余条,在中央隆起带每平方千米有3-8条断层通过,单井平均钻遇断点3个,最多达11个。 五、六级断层因落差小,较为隐蔽,难识别。小断层产状确定、组合难度更大。
1.2 小微断块注水难,注采井网优化难
临盘复杂断块油藏,多年来采取滚动勘探开发,形成了“块间、井间、层间”产量接替模式,断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开发程度不一。因断块碎小,注水工作主要面临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利用老井能形成合理的注采井网的断块少,二是小断块形态大小多样,层系井网优化难度大。
1.3 剩余油控制因素复杂,提高水驱动用程度难
由于临盘断块油藏的复杂性,剩余油受构造、断层、储层、井网、水动力等多因素组合控制,分布特征复杂多样,提高水驱动用程度难。一是受断层破碎带和钻井技术的限制,油井无法真正打到高点,高部位剩余油波及难度大。二是断层“边角效应”突出,波及难度大。三是注水方向单一,两向及以上注采对应率只有21.4%,水驱控制程度低,水驱效果差。四是非均质性强,动态变化快,注采管理难度大。
2 复杂断块油藏提高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做法
2.1 开展油藏精细描述,开展断块分类研究
强化技术攻关,创新集成了五、六级小微断层描述方法,具体包括“静态4种技术、动态7项验证”,精细的描述了五、六级小断层,为后续断块精细分类及精细注采调整打下坚实基础。
复杂小断块油藏地质特点和开发特征各异,不适合采用同一套开发技术政策。开发实践表明,对于复杂小断块油藏,相同面积、不同几何形态,同一形态、不同布井方式,都将导致水驱动用的差异,最终采收率可相差5~10%。以层系自然断块为单位,对临盘油区复杂断块油藏进行了精细分类,共分3大类,7小类,其中复杂小断块分为:开启形、半开启形、三角形封闭、四边形封闭及条带性封闭断块。经过统计,临盘复杂小断块油藏地质储量6690.3×104t ,占临盘断块油藏的41.2%,其中半开启型断块和四边形封闭断块储量分别为2024.7×104t和2882.1×104t ,占复杂小断块储量的73.3%,四边形及半开启形为主要类型。
2.2 开展不同储量规模的小断块开发方式优化研究
2.2.1?不同形状、不同储量规模断块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研究表明:油价为50$/bbl时,井深为2200m时,地质储量4.5×104t就可以注水,油价为70$/bbl时,井深为2200m时,地质储量6.2×104t就完全可以“经济有效地注上水”。同时对直斜井井网完善经济极限政策界限进行了研究:油价为50$/bbl时,井深为2200m时,直斜井开发,经济极限累产为7200t,单井控制最小储量为2.9×104t。在评估油价为70$/bbl时,井深为2200m时,直斜井开发,经济极限累产为5200t,单井控制最小储量为2.1×104t。
针对不同面积、不同储量、不同形态的小断块布井方式进行优化,利用数模建立概念模型,共设计概念模型近900种,为后续注水开发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技术上,储量5~10×104t的断块,要想方设法经济有效地注上水、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储量10~30×104t的断块,重点优化布井方式,油水井井距。储量30~50×104t的断块可开展层系重组工作,重点完善了层系重组技术政策界限:层系重组是在对各小层特高含水期动静态等参数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按照“相似层组合为一套层系”的思想、打破空间界限进行层系划分。不仅考虑储层物性、油层厚度、原油性质还需考虑油藏含油条带的宽窄、水体大小、地层倾角等。技术上,推广应用三级细分技术最大程度实现均衡水驱开发。主要是在进行层系重组后,层系平均渗透率级差有效降低,但局部井区渗透率级差仍在3以上。因此有必要应用采油工艺技术,将油水井对应层系内实施分采分注,根据不同层的需求配注水量。一、二级细分后的局部或井点仍然存在纵向小层间物性、水淹程度、压力差异大的问题,可通过变密度、变周期射孔,最大程度减缓层间干扰。
2.3 强化油藏、工艺技术配套,提高水驱开发效果
油藏上通过零散更新井、侧钻井、低产井转注完善平面注采井网,改变液流方向,提高水驱波及体积。地面上通过注水系统改造、升级、单井增压泵,提高注水压力。工艺上,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通过单注差层、分注、分层酸化、轮换注水、不稳定注采技术的集成应用,改善层间差异,达到均衡水驱的目的。
3 取得的主要效果
在断块分类评价、井网优化研究的基础上,3年来共完善了164小断块,覆盖地质储量2192×104t,其中34个小断块549×104t储量转入注水开发。完善断块107个,增加和恢复注水储量1280×104t,其中细分完善23个断块,完善注水储量363×104t。
3.1 水井开井增加,日注水平,年注水量大幅提高,注水状况好转
水井井数由579口上升至目前的729口,油水井数比由3.0逐渐下降至目前的2.7,日注水平由23860m3/d上升至目前的27423m3/ d。年注水量由843.9万方上升至2012年的1011.9万方。
3.2 注采对应率增加、水驱控制程度提高,稳产基础加强
注采对应率由76.2%上升至76.6%,水驱储量所占比例由79.2%上升至80.3%,稳产基础加强,九五老区采收率提高至32.5%。
4 结论
(1)对于多层层状复杂小断块油藏开发而言,精细构造研究是前提,深入开展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搞好断块、储层分类评价是关键,层系细分、注采井网优化是有效技术手段。
(2)注水储量比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注水开发效果。采取灵活多样的注水方式,不断增加注水储量,提高水驱控制程度,才能不断改善注水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红兵, 李春英,崔文富. 坨七断块特高含水期井网重组调整技术研究及应用[J].胜利油田开发技术论文集,2006
[2] 才汝成,李阳,孙焕泉. 油气田工程方法与应用[J].石油大学出版社,298-317
[3] 贾云超,吕新华,周延军,等.重组细分技术在严重非均质油藏中高含水期挖潜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