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第一学段学生写错别字之现状
笔者在学校期末作业大检查时查出了学生写的错别字,就对自己所带的二年级四班以及四个平行班抽取了188名学生,对所写的错别字进行了细致的记录和分析。调查中所得的一些数据及一些现象颇耐人寻味。
从上面表格中的这些出现错误的类型和所占比例,我先从学生为什么写错别字方面进行了分析:
1.学生出现错别字的病症类型
(1)把读音之脉看病症。在总结分析时,发现不少错别字首先是音没有读准。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中没有说普通话的氛围,再加上学时不专心、写时不细心,写错音节,造成容易写出错别字来。①同音字混淆,易出错别字。汉字的常用词中有不少同音字,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混淆的字就越来越多,例如“抱、胞、饱”、“抄、吵”和“注、主”等,同音字因没有理解字的意义而造成了错别字。②方言的特点,易出错别字。如永登的学生把“白面”的“白”拼成bié,皋兰的学生把“拿”读成la。
(2)把字形之脉看病症。汉字字形多样,学生对字形记不清楚,就会写错。①笔画错误,写出错别字。例如“吞”字的第一笔是“短横”,笔画不正确,就会使人误认为“夭”。②偏旁错误,写出错别字。对字形的偏旁不熟悉,足以造成错别字。如把“祝福”两字的“礻”写成“衤”,就是对字形的偏旁不熟悉而造成的。③形近字不分,写出错别字。有些字形,只有极小的差异,如“远”和“运”、“极”和“级”、“情”和“晴”等,如果字形教得不清楚,学生就会把“幸运”写成“幸远”,把“感情”写成“感晴”。
(3)把笔顺零乱之脉看病症。学生常常记不清“从外到内”和“先中间后两边”、“半包围,全包围”的笔顺规则。如写“园”、“图”,学生会把国字框分两部分,先写上面一半,然后再从下面补画上一半,把字像是从中间割开一样。还如“象”第六画是撇,但是因笔画错就写成了“竖撇”。
(4)把难写汉字之脉看病症。看汉字本身的特点,有的字结构比较复杂。①笔画较难写不正确。如“忘”,学生在写字时常常难以把握“心”字底卧钩的弯度、三点的位置,造成有心的系列偏旁的字写不好、写错。②字做偏旁时的变化难以区分。如“走”做偏旁时下半部撇捺变成了竖提、女字做偏旁时横撇不出头等好多细微的变化难以做到位,造成字不规范或错误。③有些笔画不好写。如“钩”字,弯钩的弯处应呈圆弧状,而折钩处基本呈90度,二者有本质区别,而许多学生却不分弯钩、折钩,一律折钩。再如“场”,“横折折折钩”,学生容易写错结构、写错笔顺、写错字。
2.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病症,寻找写错别字成因
(1)注意力不稳定之因。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主要呈现:一是不易在头脑中构建和强化字形的整体性、牢固地掌握字形,如“及”学生少写捺;二是只想 “做完作业就能玩”,不管写得对与错;三是把一字写两遍时,第一遍写得正确无误,第二遍却是错字。
(2)记忆规律性之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识记后在大脑中保留的经验随时间的前进而逐渐衰减,这种衰减在学习后的短时期内特别迅速。如“它”,学生第一遍能写对,而第二遍把一竖写出了头。
(3)感知模糊之因。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知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观察事物笼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都较差,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当然,这种现象也是一种自然的心理成长现象。因此,学生在识字和写字时常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写错别字。如以下几种常见的情況:①字形相似,如“久—夕、“戍—戌”;②局部不同,像“园—圆”;③字的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如“未—末”、“土— 士”。
(4)思维定势性之因。学生往往习惯于思维定势。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学生在识字写字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思维定势有两方面的影响,即积极的一面可以巩固汉字,而消极的一面,前一个字的字形会影响后一个字,例如“花丛—花从”、“积极—积吸”。
二、把教师之病症
1.有的教师批阅时速度过快,对学生出现的病症没有及时治疗。教师总认为每个字、每个笔划都是一笔一划教,学生不应该再出现错误,于是批阅时因追求批改的速度而忽略了效率,没有看出学生的错别字,更没有让学生及时地根治自己写字时出现的一系列的病症。如:“记”把竖弯钩出头了,教师批阅时没有发现,可能在考试时还会再错。
2.有的教师教前不事先描红,对字的细微之处研究不深。 3.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不能确保学生在课堂上集中心智写字的时间,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义务;并对“识字与写字”方面提出了六项目标,第四项目标就是侧重于写字习惯的目标,能把字写对、写美观。但写字教学中的错别字还真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笔者在学校期末作业大检查时查出了学生写的错别字,就对自己所带的二年级四班以及四个平行班抽取了188名学生,对所写的错别字进行了细致的记录和分析。调查中所得的一些数据及一些现象颇耐人寻味。
从上面表格中的这些出现错误的类型和所占比例,我先从学生为什么写错别字方面进行了分析:
1.学生出现错别字的病症类型
(1)把读音之脉看病症。在总结分析时,发现不少错别字首先是音没有读准。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中没有说普通话的氛围,再加上学时不专心、写时不细心,写错音节,造成容易写出错别字来。①同音字混淆,易出错别字。汉字的常用词中有不少同音字,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混淆的字就越来越多,例如“抱、胞、饱”、“抄、吵”和“注、主”等,同音字因没有理解字的意义而造成了错别字。②方言的特点,易出错别字。如永登的学生把“白面”的“白”拼成bié,皋兰的学生把“拿”读成la。
(2)把字形之脉看病症。汉字字形多样,学生对字形记不清楚,就会写错。①笔画错误,写出错别字。例如“吞”字的第一笔是“短横”,笔画不正确,就会使人误认为“夭”。②偏旁错误,写出错别字。对字形的偏旁不熟悉,足以造成错别字。如把“祝福”两字的“礻”写成“衤”,就是对字形的偏旁不熟悉而造成的。③形近字不分,写出错别字。有些字形,只有极小的差异,如“远”和“运”、“极”和“级”、“情”和“晴”等,如果字形教得不清楚,学生就会把“幸运”写成“幸远”,把“感情”写成“感晴”。
(3)把笔顺零乱之脉看病症。学生常常记不清“从外到内”和“先中间后两边”、“半包围,全包围”的笔顺规则。如写“园”、“图”,学生会把国字框分两部分,先写上面一半,然后再从下面补画上一半,把字像是从中间割开一样。还如“象”第六画是撇,但是因笔画错就写成了“竖撇”。
(4)把难写汉字之脉看病症。看汉字本身的特点,有的字结构比较复杂。①笔画较难写不正确。如“忘”,学生在写字时常常难以把握“心”字底卧钩的弯度、三点的位置,造成有心的系列偏旁的字写不好、写错。②字做偏旁时的变化难以区分。如“走”做偏旁时下半部撇捺变成了竖提、女字做偏旁时横撇不出头等好多细微的变化难以做到位,造成字不规范或错误。③有些笔画不好写。如“钩”字,弯钩的弯处应呈圆弧状,而折钩处基本呈90度,二者有本质区别,而许多学生却不分弯钩、折钩,一律折钩。再如“场”,“横折折折钩”,学生容易写错结构、写错笔顺、写错字。
2.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病症,寻找写错别字成因
(1)注意力不稳定之因。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主要呈现:一是不易在头脑中构建和强化字形的整体性、牢固地掌握字形,如“及”学生少写捺;二是只想 “做完作业就能玩”,不管写得对与错;三是把一字写两遍时,第一遍写得正确无误,第二遍却是错字。
(2)记忆规律性之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识记后在大脑中保留的经验随时间的前进而逐渐衰减,这种衰减在学习后的短时期内特别迅速。如“它”,学生第一遍能写对,而第二遍把一竖写出了头。
(3)感知模糊之因。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知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观察事物笼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都较差,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当然,这种现象也是一种自然的心理成长现象。因此,学生在识字和写字时常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写错别字。如以下几种常见的情況:①字形相似,如“久—夕、“戍—戌”;②局部不同,像“园—圆”;③字的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如“未—末”、“土— 士”。
(4)思维定势性之因。学生往往习惯于思维定势。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学生在识字写字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思维定势有两方面的影响,即积极的一面可以巩固汉字,而消极的一面,前一个字的字形会影响后一个字,例如“花丛—花从”、“积极—积吸”。
二、把教师之病症
1.有的教师批阅时速度过快,对学生出现的病症没有及时治疗。教师总认为每个字、每个笔划都是一笔一划教,学生不应该再出现错误,于是批阅时因追求批改的速度而忽略了效率,没有看出学生的错别字,更没有让学生及时地根治自己写字时出现的一系列的病症。如:“记”把竖弯钩出头了,教师批阅时没有发现,可能在考试时还会再错。
2.有的教师教前不事先描红,对字的细微之处研究不深。 3.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不能确保学生在课堂上集中心智写字的时间,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义务;并对“识字与写字”方面提出了六项目标,第四项目标就是侧重于写字习惯的目标,能把字写对、写美观。但写字教学中的错别字还真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