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在语言方面显现出了文情并茂的新态势,语义的表达对修辞方法的借重成为语言创新的重要表现。其中对古诗文的引用因其能够在增强文采的同时,大大丰富文章的表现力,体现出深厚的语文修养而成为师生关注的热点,《欣赏数字中的语文》、《风雨中,请侧耳倾听》、《花让我陶醉》等考场作文就是此方面的典范。
有意识地加强古诗文在写作中的应用训练,既可以提高作文的质量,又可以加强对古诗文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举多得。
一、替代性运用与表现性运用:古诗文在作文中的表现功能
从表现功能的角度看,古诗词在写作中主要有替代性运用和表现性运用两种类型。
(一)替代性运用。就是借用古诗词直接表达语义,或叙述、或描写、或明理、或抒情,作者不再作解释或补充,文白一体,古今交融,既因与上下文衔接贴切而流畅、优美,又因古诗文本身的美感而使文章情韵流动,意趣绵长。如:
1.用以叙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如今,身已垂老,心却依旧在北方的天空,久久不愿收回。眼见北方告急,而我却不能上阵杀敌。唯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满分作文《陆游日记》)
2.用以描写。
于是,满眼都是形形色色的花,“四厢花影怒于潮”,“千朵万朵压枝低”,满鼻子都是明明暗暗的香,濡沐在“春雨无情轻似愁”的长院和“自在飞花轻似梦”的乡间小路上,花事如潮,“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欲狂”,“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花,花,花,成了四季最耀眼的布景,最夺目的信物。(满分作文《花让我陶醉》)
3.用以明理。
推云路,隐霞土,越东海,我归来了,看着那春风十里,烟花泪飘的家乡终于悟出:人生的意义在于珍惜有花相伴的日子,“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在于珍惜生命中如花绽放的每一天,“生如夏花之绚烂”。待到“花谢花飞飞满天”,果真有后生痴问:梦里花落知多少?便可以拈花,作微笑状了。(满分作文《花让我陶醉》)
4.用以抒情。
我们不会如丧气者那般长吟“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也不会像无志者那般“竹篱茅舍自甘心”,我们会在心中默念“莫怨东风当自嗟”“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告诫、勉励自己。(满分作文《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替代性应用,要求所引用的古诗文与上下文的语义衔接连贯,能够直接成为与上下文水乳交融的一部分。
(二)表现性运用。引用古诗词,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得语义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丰满、充实。
1.修饰性运用。用古诗词作定语,使得语义的表达更加具体、丰富。如:
接受不需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语,只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心。付出不需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痛苦,只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信心。(满分作文《播种·丰收》)
“壮语”、“真心”、“痛苦”、“信心”等中心词因为多了所引诗词的修饰显得更加形象、充实,也更加丰富了,给了读者更多感悟的机由。
2.解释性运用。通过对古诗文的解释,使得要表现的思想更加深刻,或者运用古诗词解释要表达的语句主题,使得主题能够借助古诗词变得生动形象,丰富深刻。如:
例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表现的又岂止是一种英雄的豪迈,它简直是一曲人与命运抗争的壮歌!(满分作文《梧桐细语》)
例2:“1”是一个擎天柱,是正直,是不屈不挠的骨气。于是,我们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勇无畏;有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英雄气概。(满分作文《欣赏数字中的语文》)
第一个例子借对诗句的感悟性表达突破了思想的局限,第二个例子则用诗句多角度诠释了令人无比敬佩的正气傲骨,形象可感,理、趣、情皆有可圈点处。
3.烘托性运用。用古诗词来渲染气氛,衬托主体。如:
碧云天,黄叶地。不知何时,秋的纤手搭上了大地的肩膀。在这秋日,叶飘飘,风徐徐,我揭开了你神秘的面纱。(满分作文《精彩秋日》)
“碧云天,黄叶地”,一句古词渲染出无比浓郁、亮丽的秋意,把读者带入了遐思,也使得整篇文章都笼罩在优美、浪漫的氛围之中。
二、组合、混合、化用:考场作文引用古诗文妙招三种
在写作中运用古诗词,可以采用如上所举例子中的直接引用,也可以采用化用的方式引用;可以只引用一句或少量几句,也可以多篇、多句同时引用,甚至通篇作文都引用古诗文帮助表达——几种情况都有成功的范文。
下面举例介绍几种表达效果特别突出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组合性引用。就是在同一段落中,集中引用多首诗词中的多句诗,通过语义的巧妙连缀,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如: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美丽的花譬喻美好的青春,蓬蓬勃勃。其实人的生命不正如花吗?美丽如她,短暂亦如她。生命像花一样绽放,颤颤巍巍,又终于“无可奈何花落去”,湮没在时代的风尘里。于是人们常常感伤“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朝春尽江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阕《葬花吟》,千载之下,陪葬的该是多少泪人和浇愁的酒啊!如此娇弱的生命,偏偏“风刀霜剑严相逼”,只能花容失色,香销玉殒,“零落成泥碾作尘”了。红粉凋零,红颜薄命之间是否有宿命的因果关系?细细思忖,花本无辜。君不见,有的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诗人的感叹浩如烟雨,轮回至今,终究“年年岁岁花相似”,倒是无故寻仇觅恨,“岁岁年年人不同”了……(满分作文《花让我陶醉》)
一个段落,同时引用了多首诗词中的名句,与上下文巧妙连接,浑然一体,语义表达完整、流畅,情感充沛、丰富,动情处引人同悲,哲思处令人低眉,不由得读之者不赞叹作者丰富的古典诗词积累、深厚的语言修养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
2.混合性引用。同时使用古诗词句子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几者相辅相成,相映相衬,使得文章情景交融,理趣同辉。如:
风雨中,请侧耳倾听。我听不见很多的声音,但我可以听得很远。此时心与自然,与书墨香气超常的熨帖,执一卷在手,或沉思,或微笑,只须一杯清茶,一盏豆灯,便可以让心灵得到丰富的安静。
“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是亘古不变的忧伤与苍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没齿难渝的爱国与忠贞。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中年听雨江舟中,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突然想起《听听那冷雨》,虽是粗头乱服,但终究不掩国色啊!
又想起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瓦片翻飞,落下雨檐,飞入手心,若苍然的蝴蝶,没有雨的雨季”。
上帝说:“我用灯红酒绿换你的风雨声。”我说:“不换。”
上帝说:“我用车水马龙换你的风雨声。”我说:“不换。”
上帝说:“原来你是幸福的。”
风雨中,请侧耳倾听,可曾听见心的声音?(满分作文《风雨中,请侧耳倾听》)
这一段文字中,作者纵跨古今,横越雅俗,悲壮与苍凉、深沉与柔婉交织于作者的无限感慨,把读者带入到了细密绵转的风雨之中,与其共同倾听与深思,厚重而不失伶俐,果决即犹显精思。混合性引用要求作者有更多的积累和更多的领悟。看来,平时扎扎实实学好读好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根本方法。
3.化用性引用。不是直接引用诗文原句,而是化用诗词的意境或思想内容。这种引用的优点是既能够表现作者深厚的语文修养,又能充分显示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给人一种潇洒自如的流畅感。如: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有哪一壶陈年佳酿比这筝曲更醉人呢,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筝音款款,一首引得众宾泪沾襟。(满分作文《〈梁祝〉让我陶醉》)
这段文字,句句有古,典典相合,仿佛作者顺手拈来,毫不费力,少了几个引号,多了一份浑然,作文又于引用处有了新境界。
作文引用古诗词,新的思想感情巧借传统的文学作品表达出来,可谓新旨有古意;而同时,古典文学作品又借一代青少年的作文得以更广泛地传承,又可谓古韵灿新辉了——一时间,在传统与现实新的接合点上,又有了另一番感动。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47中学汇景实验学校)
有意识地加强古诗文在写作中的应用训练,既可以提高作文的质量,又可以加强对古诗文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举多得。
一、替代性运用与表现性运用:古诗文在作文中的表现功能
从表现功能的角度看,古诗词在写作中主要有替代性运用和表现性运用两种类型。
(一)替代性运用。就是借用古诗词直接表达语义,或叙述、或描写、或明理、或抒情,作者不再作解释或补充,文白一体,古今交融,既因与上下文衔接贴切而流畅、优美,又因古诗文本身的美感而使文章情韵流动,意趣绵长。如:
1.用以叙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如今,身已垂老,心却依旧在北方的天空,久久不愿收回。眼见北方告急,而我却不能上阵杀敌。唯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满分作文《陆游日记》)
2.用以描写。
于是,满眼都是形形色色的花,“四厢花影怒于潮”,“千朵万朵压枝低”,满鼻子都是明明暗暗的香,濡沐在“春雨无情轻似愁”的长院和“自在飞花轻似梦”的乡间小路上,花事如潮,“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欲狂”,“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花,花,花,成了四季最耀眼的布景,最夺目的信物。(满分作文《花让我陶醉》)
3.用以明理。
推云路,隐霞土,越东海,我归来了,看着那春风十里,烟花泪飘的家乡终于悟出:人生的意义在于珍惜有花相伴的日子,“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在于珍惜生命中如花绽放的每一天,“生如夏花之绚烂”。待到“花谢花飞飞满天”,果真有后生痴问:梦里花落知多少?便可以拈花,作微笑状了。(满分作文《花让我陶醉》)
4.用以抒情。
我们不会如丧气者那般长吟“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也不会像无志者那般“竹篱茅舍自甘心”,我们会在心中默念“莫怨东风当自嗟”“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告诫、勉励自己。(满分作文《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替代性应用,要求所引用的古诗文与上下文的语义衔接连贯,能够直接成为与上下文水乳交融的一部分。
(二)表现性运用。引用古诗词,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得语义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丰满、充实。
1.修饰性运用。用古诗词作定语,使得语义的表达更加具体、丰富。如:
接受不需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语,只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心。付出不需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痛苦,只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信心。(满分作文《播种·丰收》)
“壮语”、“真心”、“痛苦”、“信心”等中心词因为多了所引诗词的修饰显得更加形象、充实,也更加丰富了,给了读者更多感悟的机由。
2.解释性运用。通过对古诗文的解释,使得要表现的思想更加深刻,或者运用古诗词解释要表达的语句主题,使得主题能够借助古诗词变得生动形象,丰富深刻。如:
例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表现的又岂止是一种英雄的豪迈,它简直是一曲人与命运抗争的壮歌!(满分作文《梧桐细语》)
例2:“1”是一个擎天柱,是正直,是不屈不挠的骨气。于是,我们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勇无畏;有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英雄气概。(满分作文《欣赏数字中的语文》)
第一个例子借对诗句的感悟性表达突破了思想的局限,第二个例子则用诗句多角度诠释了令人无比敬佩的正气傲骨,形象可感,理、趣、情皆有可圈点处。
3.烘托性运用。用古诗词来渲染气氛,衬托主体。如:
碧云天,黄叶地。不知何时,秋的纤手搭上了大地的肩膀。在这秋日,叶飘飘,风徐徐,我揭开了你神秘的面纱。(满分作文《精彩秋日》)
“碧云天,黄叶地”,一句古词渲染出无比浓郁、亮丽的秋意,把读者带入了遐思,也使得整篇文章都笼罩在优美、浪漫的氛围之中。
二、组合、混合、化用:考场作文引用古诗文妙招三种
在写作中运用古诗词,可以采用如上所举例子中的直接引用,也可以采用化用的方式引用;可以只引用一句或少量几句,也可以多篇、多句同时引用,甚至通篇作文都引用古诗文帮助表达——几种情况都有成功的范文。
下面举例介绍几种表达效果特别突出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组合性引用。就是在同一段落中,集中引用多首诗词中的多句诗,通过语义的巧妙连缀,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如: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美丽的花譬喻美好的青春,蓬蓬勃勃。其实人的生命不正如花吗?美丽如她,短暂亦如她。生命像花一样绽放,颤颤巍巍,又终于“无可奈何花落去”,湮没在时代的风尘里。于是人们常常感伤“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朝春尽江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阕《葬花吟》,千载之下,陪葬的该是多少泪人和浇愁的酒啊!如此娇弱的生命,偏偏“风刀霜剑严相逼”,只能花容失色,香销玉殒,“零落成泥碾作尘”了。红粉凋零,红颜薄命之间是否有宿命的因果关系?细细思忖,花本无辜。君不见,有的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诗人的感叹浩如烟雨,轮回至今,终究“年年岁岁花相似”,倒是无故寻仇觅恨,“岁岁年年人不同”了……(满分作文《花让我陶醉》)
一个段落,同时引用了多首诗词中的名句,与上下文巧妙连接,浑然一体,语义表达完整、流畅,情感充沛、丰富,动情处引人同悲,哲思处令人低眉,不由得读之者不赞叹作者丰富的古典诗词积累、深厚的语言修养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
2.混合性引用。同时使用古诗词句子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几者相辅相成,相映相衬,使得文章情景交融,理趣同辉。如:
风雨中,请侧耳倾听。我听不见很多的声音,但我可以听得很远。此时心与自然,与书墨香气超常的熨帖,执一卷在手,或沉思,或微笑,只须一杯清茶,一盏豆灯,便可以让心灵得到丰富的安静。
“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是亘古不变的忧伤与苍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没齿难渝的爱国与忠贞。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中年听雨江舟中,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突然想起《听听那冷雨》,虽是粗头乱服,但终究不掩国色啊!
又想起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瓦片翻飞,落下雨檐,飞入手心,若苍然的蝴蝶,没有雨的雨季”。
上帝说:“我用灯红酒绿换你的风雨声。”我说:“不换。”
上帝说:“我用车水马龙换你的风雨声。”我说:“不换。”
上帝说:“原来你是幸福的。”
风雨中,请侧耳倾听,可曾听见心的声音?(满分作文《风雨中,请侧耳倾听》)
这一段文字中,作者纵跨古今,横越雅俗,悲壮与苍凉、深沉与柔婉交织于作者的无限感慨,把读者带入到了细密绵转的风雨之中,与其共同倾听与深思,厚重而不失伶俐,果决即犹显精思。混合性引用要求作者有更多的积累和更多的领悟。看来,平时扎扎实实学好读好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根本方法。
3.化用性引用。不是直接引用诗文原句,而是化用诗词的意境或思想内容。这种引用的优点是既能够表现作者深厚的语文修养,又能充分显示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给人一种潇洒自如的流畅感。如: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有哪一壶陈年佳酿比这筝曲更醉人呢,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筝音款款,一首引得众宾泪沾襟。(满分作文《〈梁祝〉让我陶醉》)
这段文字,句句有古,典典相合,仿佛作者顺手拈来,毫不费力,少了几个引号,多了一份浑然,作文又于引用处有了新境界。
作文引用古诗词,新的思想感情巧借传统的文学作品表达出来,可谓新旨有古意;而同时,古典文学作品又借一代青少年的作文得以更广泛地传承,又可谓古韵灿新辉了——一时间,在传统与现实新的接合点上,又有了另一番感动。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47中学汇景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