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旨古意,古韵新辉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lq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在语言方面显现出了文情并茂的新态势,语义的表达对修辞方法的借重成为语言创新的重要表现。其中对古诗文的引用因其能够在增强文采的同时,大大丰富文章的表现力,体现出深厚的语文修养而成为师生关注的热点,《欣赏数字中的语文》、《风雨中,请侧耳倾听》、《花让我陶醉》等考场作文就是此方面的典范。
  有意识地加强古诗文在写作中的应用训练,既可以提高作文的质量,又可以加强对古诗文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举多得。
  
  一、替代性运用与表现性运用:古诗文在作文中的表现功能
  
  从表现功能的角度看,古诗词在写作中主要有替代性运用和表现性运用两种类型。
  (一)替代性运用。就是借用古诗词直接表达语义,或叙述、或描写、或明理、或抒情,作者不再作解释或补充,文白一体,古今交融,既因与上下文衔接贴切而流畅、优美,又因古诗文本身的美感而使文章情韵流动,意趣绵长。如:
  
  1.用以叙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如今,身已垂老,心却依旧在北方的天空,久久不愿收回。眼见北方告急,而我却不能上阵杀敌。唯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满分作文《陆游日记》)
  
  2.用以描写。
  于是,满眼都是形形色色的花,“四厢花影怒于潮”,“千朵万朵压枝低”,满鼻子都是明明暗暗的香,濡沐在“春雨无情轻似愁”的长院和“自在飞花轻似梦”的乡间小路上,花事如潮,“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欲狂”,“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花,花,花,成了四季最耀眼的布景,最夺目的信物。(满分作文《花让我陶醉》)
  
  3.用以明理。
  推云路,隐霞土,越东海,我归来了,看着那春风十里,烟花泪飘的家乡终于悟出:人生的意义在于珍惜有花相伴的日子,“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在于珍惜生命中如花绽放的每一天,“生如夏花之绚烂”。待到“花谢花飞飞满天”,果真有后生痴问:梦里花落知多少?便可以拈花,作微笑状了。(满分作文《花让我陶醉》)
  
  4.用以抒情。
  我们不会如丧气者那般长吟“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也不会像无志者那般“竹篱茅舍自甘心”,我们会在心中默念“莫怨东风当自嗟”“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告诫、勉励自己。(满分作文《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替代性应用,要求所引用的古诗文与上下文的语义衔接连贯,能够直接成为与上下文水乳交融的一部分。
  (二)表现性运用。引用古诗词,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得语义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丰满、充实。
  1.修饰性运用。用古诗词作定语,使得语义的表达更加具体、丰富。如:
  接受不需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语,只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心。付出不需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痛苦,只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信心。(满分作文《播种·丰收》)
  “壮语”、“真心”、“痛苦”、“信心”等中心词因为多了所引诗词的修饰显得更加形象、充实,也更加丰富了,给了读者更多感悟的机由。
  2.解释性运用。通过对古诗文的解释,使得要表现的思想更加深刻,或者运用古诗词解释要表达的语句主题,使得主题能够借助古诗词变得生动形象,丰富深刻。如:
  例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表现的又岂止是一种英雄的豪迈,它简直是一曲人与命运抗争的壮歌!(满分作文《梧桐细语》)
  例2:“1”是一个擎天柱,是正直,是不屈不挠的骨气。于是,我们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勇无畏;有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英雄气概。(满分作文《欣赏数字中的语文》)
  第一个例子借对诗句的感悟性表达突破了思想的局限,第二个例子则用诗句多角度诠释了令人无比敬佩的正气傲骨,形象可感,理、趣、情皆有可圈点处。
  3.烘托性运用。用古诗词来渲染气氛,衬托主体。如:
  碧云天,黄叶地。不知何时,秋的纤手搭上了大地的肩膀。在这秋日,叶飘飘,风徐徐,我揭开了你神秘的面纱。(满分作文《精彩秋日》)
  “碧云天,黄叶地”,一句古词渲染出无比浓郁、亮丽的秋意,把读者带入了遐思,也使得整篇文章都笼罩在优美、浪漫的氛围之中。
  
  二、组合、混合、化用:考场作文引用古诗文妙招三种
  
  在写作中运用古诗词,可以采用如上所举例子中的直接引用,也可以采用化用的方式引用;可以只引用一句或少量几句,也可以多篇、多句同时引用,甚至通篇作文都引用古诗文帮助表达——几种情况都有成功的范文。
  下面举例介绍几种表达效果特别突出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组合性引用。就是在同一段落中,集中引用多首诗词中的多句诗,通过语义的巧妙连缀,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如: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美丽的花譬喻美好的青春,蓬蓬勃勃。其实人的生命不正如花吗?美丽如她,短暂亦如她。生命像花一样绽放,颤颤巍巍,又终于“无可奈何花落去”,湮没在时代的风尘里。于是人们常常感伤“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朝春尽江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阕《葬花吟》,千载之下,陪葬的该是多少泪人和浇愁的酒啊!如此娇弱的生命,偏偏“风刀霜剑严相逼”,只能花容失色,香销玉殒,“零落成泥碾作尘”了。红粉凋零,红颜薄命之间是否有宿命的因果关系?细细思忖,花本无辜。君不见,有的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诗人的感叹浩如烟雨,轮回至今,终究“年年岁岁花相似”,倒是无故寻仇觅恨,“岁岁年年人不同”了……(满分作文《花让我陶醉》)
  一个段落,同时引用了多首诗词中的名句,与上下文巧妙连接,浑然一体,语义表达完整、流畅,情感充沛、丰富,动情处引人同悲,哲思处令人低眉,不由得读之者不赞叹作者丰富的古典诗词积累、深厚的语言修养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
  2.混合性引用。同时使用古诗词句子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几者相辅相成,相映相衬,使得文章情景交融,理趣同辉。如:
  风雨中,请侧耳倾听。我听不见很多的声音,但我可以听得很远。此时心与自然,与书墨香气超常的熨帖,执一卷在手,或沉思,或微笑,只须一杯清茶,一盏豆灯,便可以让心灵得到丰富的安静。
  “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是亘古不变的忧伤与苍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没齿难渝的爱国与忠贞。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中年听雨江舟中,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突然想起《听听那冷雨》,虽是粗头乱服,但终究不掩国色啊!
  又想起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瓦片翻飞,落下雨檐,飞入手心,若苍然的蝴蝶,没有雨的雨季”。
  上帝说:“我用灯红酒绿换你的风雨声。”我说:“不换。”
  上帝说:“我用车水马龙换你的风雨声。”我说:“不换。”
  上帝说:“原来你是幸福的。”
  风雨中,请侧耳倾听,可曾听见心的声音?(满分作文《风雨中,请侧耳倾听》)
  这一段文字中,作者纵跨古今,横越雅俗,悲壮与苍凉、深沉与柔婉交织于作者的无限感慨,把读者带入到了细密绵转的风雨之中,与其共同倾听与深思,厚重而不失伶俐,果决即犹显精思。混合性引用要求作者有更多的积累和更多的领悟。看来,平时扎扎实实学好读好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根本方法。
  3.化用性引用。不是直接引用诗文原句,而是化用诗词的意境或思想内容。这种引用的优点是既能够表现作者深厚的语文修养,又能充分显示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给人一种潇洒自如的流畅感。如: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有哪一壶陈年佳酿比这筝曲更醉人呢,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筝音款款,一首引得众宾泪沾襟。(满分作文《〈梁祝〉让我陶醉》)
  这段文字,句句有古,典典相合,仿佛作者顺手拈来,毫不费力,少了几个引号,多了一份浑然,作文又于引用处有了新境界。
  作文引用古诗词,新的思想感情巧借传统的文学作品表达出来,可谓新旨有古意;而同时,古典文学作品又借一代青少年的作文得以更广泛地传承,又可谓古韵灿新辉了——一时间,在传统与现实新的接合点上,又有了另一番感动。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47中学汇景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自主、合作与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习协作与分享。”一言以蔽之,新课标提倡课堂应焕发活力,应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是学生耳、口和眼的活动,而且还是学
期刊
眼睛是人体中最为传神的器官,有着“心灵之窗”的美称。因而文学家最喜欢描写人物的眼睛。通过描绘眼睛可以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可以透视人物的心灵秘密,可以表现人物的善恶美丑。鲁迅先生是描写眼睛的高手。在小说《祝福》中曾多处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悲苦命运和精神变化,对塑造祥林嫂的形象、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晋代大画家顾恺之在谈画人物时说:“人体的某些部位画得美一些或
期刊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作文题目:《十八岁和其他》,写于1966年,当年的东东早已不再青春年少,在岁月的轮回中,他一定有了更多的人生体验。请以“老东东”的身份,围绕“青春”话题,给自己上高一的孩子写封信。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教学思路]    在作文讲评时,用一个新颖的名称“‘青春’疗养院”作为本次讲评的线索,教师以首任院长的身份出现,学生到这里来或治病、或疗养。这样做让学生产生
期刊
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雪融化后是什么?”“是水!”“是水气”,绝大部分学生这样回答。可是有一个学生却答道:“是春天!”我觉得这个学生能有这样的想法实在很难得,它是智慧碰击出的火花,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想象力的表现。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
期刊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面对时代的挑战,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农村实际,巧用农村资源,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亲近自然,结合农村实际,让校园课程散发“农”味,把每个农村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一、立足课堂,开发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资源    在农村学校,要合理开发并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首先须转变“课本即教材”的陈旧教学观。“
期刊
杜甫生性爱马,少壮时即善骑射,一向对马怀有真挚的感情。他先后写了六七首咏马的诗篇,各具生动形象,蕴意深刻。《房兵曹胡马》是杜甫咏马诗中的名篇。全诗如下: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至二十九年(736-741)之间,即杜甫二十五岁至三十岁漫游齐鲁时期。古诗中咏马之作颇多,而撼人心魄、过目难忘者
期刊
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晚年生活居所不定。公元765年,可以依托的朋友严武突然死去,杜甫只好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漂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这一年杜甫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
期刊
每逢假期,农村学生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便是,孩子在家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电视电脑前度过的。虽然电视频道越来越多,网络电影只要交十元钱就可以享受一个月,但学生每天沉溺于其中,未必能够真正提高欣赏影视作品的能力。正如任何新事物来临是无法拒绝的一样,读图时代的来临同样无法拒绝,家长和老师要做的不是把电视和电脑一关就了事,而是思考电影和电视剧中的营养该怎样吸收,使学生从“无目的的看”过渡到“有意味的看”,从“有
期刊
《雨霖铃》被称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柳永,生卒年不详,字耆卿,初名三变,排行第七,故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因他的一首《鹤冲天》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仁宗知道后认为柳永过于狂妄,不准录取,从而招致他屡试不第。柳永一生穷困潦倒,仕途坎坷,以致颓废放纵。晚年才考取进士,做过屯田员外郎一类的小官,世称柳屯田。柳永是北
期刊
今年是民族英雄岳飞诞辰903周年,3月14日在杭州岳庙举行了祭扫岳飞墓系列活动(见钱江晚报2006年3月14日人文2版),广大青少年喜欢听《岳飞传》的故事,敬慕民族英雄岳飞,爱读他的诗篇:    满 江 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