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教师对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应付高考的责任感教育,远不如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更有实效。在历史复习课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只要是能结合学情、精心设计,就一定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 复习 效率
新课改以来,笔者先后承担了几届高三毕业班的历史教学任务。我们最初的一轮复习工作主要是狠抓课本基础知识的梳理及训练。鉴于复习形式的枯燥以及复习内容量的庞杂,学生们在课堂上或是很机械地配合老师去“记忆”考点,或是很麻木地迎合老师去“理解”和“思考”学案中既设的各种问题,很难找到学习原本可以拥有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且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一、改变以往重述式的复习方法,从宏观上把握课本,寻找各单元之间新的联接,灵活地重建一个全新的知识复习体系
我认为,这一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想学生不对重复的知识复习厌倦,那么老师就必须改变以往的那种重述式的复习方法;对整个课本而言,可以改变视觉,引导学生从时间或是国别等角度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知识复习体系,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其复习的兴趣。
以必修二复习为例,在开始必修二单元内容复习以前,我请学生打开课本至目录部分并安排任务:“请大家从目录中寻找必修二知識结构安排的时间规律?”
通过研究,学生很容易地就能发现规律:“古代、近代和现代”此时的学生可能依然还是在很机械地配合着老师,很木然地回答着问题。于是,我又进一步地提出问题:“若是以国别来划分,你们又能不能发现其中的分配规律呢?”
“中国、世界!”研究了一会课本,学生们开始感到新鲜了,“世界史部分包括资本主义世界和苏联”还有的学生继续补充道,此时我打开准备好的课件,以提问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巩固已经梳理好了的课本线索:
“原来这么厚的一本书容纳的就是这么一些知识点啊!”
当学生兴致盎然地完成以上的填空以后,班级的学习气氛已经变得十分活跃了。此时我又适时地就以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梳理,如近代部分可设置问题: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之间有没有关联呢?若有,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联?”
又是一番激烈的议论……
由于以往疏于对课本知识的整体把握,所以当以这种方式梳理课本知识时,学生们充满了新鲜和好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亦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当整个班级都溢满了学习的欲望和冲动的时候。后面的单元内容复习以及设置问题的解决就变得轻快了起来……
二、就具体的单元复习而言,可以采用古今、中外联系的方法,精心设计单元导言和问题,就近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以专题复习与基础知识点复习相结合的方法即可带领学生“兴致盎然”地完成复习任务
问题教学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进入考点复习,而对比的方法则是通过体现知识点的鲜明特征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由于高三第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我反对使用开放式的问题教学法,主张老师课前认真备课,结合学情就近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问题,以专题复习与基础知识点复习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复习任务。
另外,在备课活动中,教师还应该精心设计单元复习导言部分内容,因为导言本身就是对单元知识的高度概括,一个好的导言,可以起到对本单元知识提纲挈领的作用。而导言若是设计得新颖,则同样也可以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还是以必修二的单元复习内容为例,如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课的复习我大致是这么设计的:
课件打出历史图片、字幕: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阐述多是方向性和理论性的预测,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则需要不同的国家在具体的时代和国情里不断地加以实践、创新和完善。
设计问题:
1.十月革命以后,苏俄(联)共有哪几位领导人进行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尝试?
——“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上接第11页)
巴乔夫。”
这个问题简单,学生只要翻翻课本即能很快地找到答案。但该问题设计得巧妙,因为随着该问题的解决也就意味着学生梳理单元基本线索的任务的完成。
2.结合时代背景,具体阐述以上几位领导人进行探索、尝试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该探索所带来的影响和给我们所带来的启示。
这第二个问题提出的任务很具体,范围涉及到了本单元所有的基础考点,需要老师引导学生逐一解决。为了减轻学生在课堂上整理基础知识的工作量,我在课前已给学生准备好了预习学案,以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点梳理的任务,同时配以适量的材料题等形式的练习,讲练结合。
这样一来,一节原本是学生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历史复习课,就变成了一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探究课。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有兴致,老师的讲授不空洞,整节课基本上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渡过了……
实践证明,在历史一轮复习课上灵活地采用联系的方法和问题教学等方法,确是一种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爱因斯坦讲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诚然,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教师对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应付高考的责任感教育,远不如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更有实效。以上的内容仅是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对此所做的一点尝试。事实上,关于在历史复习课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我认为,不管是哪一种方法,只要是能结合学情、精心设计,就一定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10000)
【关键词】高中历史 复习 效率
新课改以来,笔者先后承担了几届高三毕业班的历史教学任务。我们最初的一轮复习工作主要是狠抓课本基础知识的梳理及训练。鉴于复习形式的枯燥以及复习内容量的庞杂,学生们在课堂上或是很机械地配合老师去“记忆”考点,或是很麻木地迎合老师去“理解”和“思考”学案中既设的各种问题,很难找到学习原本可以拥有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且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一、改变以往重述式的复习方法,从宏观上把握课本,寻找各单元之间新的联接,灵活地重建一个全新的知识复习体系
我认为,这一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想学生不对重复的知识复习厌倦,那么老师就必须改变以往的那种重述式的复习方法;对整个课本而言,可以改变视觉,引导学生从时间或是国别等角度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知识复习体系,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其复习的兴趣。
以必修二复习为例,在开始必修二单元内容复习以前,我请学生打开课本至目录部分并安排任务:“请大家从目录中寻找必修二知識结构安排的时间规律?”
通过研究,学生很容易地就能发现规律:“古代、近代和现代”此时的学生可能依然还是在很机械地配合着老师,很木然地回答着问题。于是,我又进一步地提出问题:“若是以国别来划分,你们又能不能发现其中的分配规律呢?”
“中国、世界!”研究了一会课本,学生们开始感到新鲜了,“世界史部分包括资本主义世界和苏联”还有的学生继续补充道,此时我打开准备好的课件,以提问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巩固已经梳理好了的课本线索:
“原来这么厚的一本书容纳的就是这么一些知识点啊!”
当学生兴致盎然地完成以上的填空以后,班级的学习气氛已经变得十分活跃了。此时我又适时地就以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梳理,如近代部分可设置问题: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之间有没有关联呢?若有,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联?”
又是一番激烈的议论……
由于以往疏于对课本知识的整体把握,所以当以这种方式梳理课本知识时,学生们充满了新鲜和好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亦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当整个班级都溢满了学习的欲望和冲动的时候。后面的单元内容复习以及设置问题的解决就变得轻快了起来……
二、就具体的单元复习而言,可以采用古今、中外联系的方法,精心设计单元导言和问题,就近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以专题复习与基础知识点复习相结合的方法即可带领学生“兴致盎然”地完成复习任务
问题教学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进入考点复习,而对比的方法则是通过体现知识点的鲜明特征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由于高三第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我反对使用开放式的问题教学法,主张老师课前认真备课,结合学情就近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问题,以专题复习与基础知识点复习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复习任务。
另外,在备课活动中,教师还应该精心设计单元复习导言部分内容,因为导言本身就是对单元知识的高度概括,一个好的导言,可以起到对本单元知识提纲挈领的作用。而导言若是设计得新颖,则同样也可以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还是以必修二的单元复习内容为例,如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课的复习我大致是这么设计的:
课件打出历史图片、字幕: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阐述多是方向性和理论性的预测,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则需要不同的国家在具体的时代和国情里不断地加以实践、创新和完善。
设计问题:
1.十月革命以后,苏俄(联)共有哪几位领导人进行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尝试?
——“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上接第11页)
巴乔夫。”
这个问题简单,学生只要翻翻课本即能很快地找到答案。但该问题设计得巧妙,因为随着该问题的解决也就意味着学生梳理单元基本线索的任务的完成。
2.结合时代背景,具体阐述以上几位领导人进行探索、尝试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该探索所带来的影响和给我们所带来的启示。
这第二个问题提出的任务很具体,范围涉及到了本单元所有的基础考点,需要老师引导学生逐一解决。为了减轻学生在课堂上整理基础知识的工作量,我在课前已给学生准备好了预习学案,以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点梳理的任务,同时配以适量的材料题等形式的练习,讲练结合。
这样一来,一节原本是学生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历史复习课,就变成了一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探究课。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有兴致,老师的讲授不空洞,整节课基本上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渡过了……
实践证明,在历史一轮复习课上灵活地采用联系的方法和问题教学等方法,确是一种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爱因斯坦讲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诚然,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教师对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应付高考的责任感教育,远不如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更有实效。以上的内容仅是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对此所做的一点尝试。事实上,关于在历史复习课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我认为,不管是哪一种方法,只要是能结合学情、精心设计,就一定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