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基本思想,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爱憎情绪,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朗读训练;探索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基本思想,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爱憎情绪,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
文章是语言的书面化,书面语言的根源是口头语言。作者想说什么话,经过组织润色写成文章。写文章给人看,就等于说话给人听,不过不是用口说,是用笔写。叶圣陶先生说过:“写是用笔去说”。
读的人把文章朗读出来,使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这时候,读者就站在作者的地位,用自己的口代作者说出这一番话来,读者就好像成了作者,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读文章不应只读一遍,要读若干遍,要读得烂熟。这时候,作者的语言就真正化为读者自己的语言,作者的那些词汇,那些句式,那些表达方式,经过熟读,就能够消化吸收,成为读者自己语言储备里的东西,想用就能拿出来。可以说,到了这时候,读文章的人才算把作者的语言学到手了。使作者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就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从学习语文的角度看,朗读与默读所起的作用是迥然不同的。一般地说,默读主要是吸取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欲告诉读者的意思。朗读就不同,不仅仅要求知道这个意思,还要求读出这个意思是怎么个说法。可以说,朗读是读者置身于作者地位用自己的口代作者说话。朗读的这种读法正是学习语文所必须的,所以说,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
1 教师的范读,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范度得好,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要掌握作品的基本思想。这对形成读者对作品中人物、事件的正确态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朗读的感情变化,声调高低,都和作品的基本思想有关。
其次,必须反映作品的情感,这样读起来才能有声有色、动人心弦。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仔细琢磨作品中的每一句话,想象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和情节。
再次,要考虑朗读的技巧问题,比如,那些地方应快些,那些地方应慢些,怎么样读好重音、停顿,等等。反复练习,做到心口一致,运用自如,这是保证范读质量的重要条件。
要求学生的朗读应该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所以这一切也都应以深刻理解作品为前提。要使学生读正确、流利,首先应注意正音正字。其次,应注意学生的朗读速度。有些学生往往读得快而慌张,丢字添字不必说,严重的是养成他们不加思考就顺口读下去的坏习惯。因此,应经常纠正他们不加思考就顺口读下去的坏习惯,应经常要求他们读得从容不迫。再次,应使学生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开始时,可教学生打拍子练习停顿,逗号一拍,句号两拍,段与段之间三拍。还应帮助学生克服读长句子的困难。
2 对学生朗读的进一步要求是“有感情”
这种要求只有在学生透彻地理解了作品的基本思想,深刻地体会了人物的感情之后才能实现。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师生共同分析作品,为有感情朗读打下了基础,但在感情细微之处,还需要进一步体会。在一般情况下,绝不单纯地告诉学生哪儿应该高,哪儿应该低,哪儿应该自豪,哪儿应该悲哀。应想办法通过具体形象让学生自己领会感情,分析感情。如果内容理解不透,只让学生机械地读出某种感情,或是机械地模仿老师的感情,就会使学生读得忽高忽低,矫揉造作。
教学上的朗读不是表演的“朗读”,所以无论大人、小孩。哪一个人物的话,重要的都是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不应该模仿他的声音。有人可能对老太太的强调模仿得很像,但不一定能正确地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果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模仿不同人物说话的腔调上去,势必会影响他们体会人物的感情。
分角色朗读会使朗读者的任务单一,容易较深刻地体会某一人物的感情,加强朗读效果。能否采用这一方法,要根据课文来决定。大凡人物多,对话多的课文比较适合。否则容易支离破碎,降低效果。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培养学生朗读的基本技巧,必须从理解作品的内容着眼,否则会影响学生朗读能力的健康发展。另外,老师应透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深刻体会作品的感情,提高朗读的技巧,把作品读好,作好学生的榜样。
3 进行语文朗读基本训练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
语文是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与生活的。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和主动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
须知,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人具有听说读写的言语交际活动能力,以适应社会交际和改造自然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宗旨早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不少人一提到以人为本,头脑中呈现的便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主,教学要个性化,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整体感悟,要张扬学生个体的生命价值等等,由过去片面强调的社会性、阶段性又向另一极端发展。须知,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永远是社会性、共性与自然性、个性的统一体,而绝不是只有个体生命的主体,更不是只有如所有动物一样的有生命价值的自然人。
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标志,是人类进化和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双向建构积淀的产物。人只有依赖语言才能成为有意识的生命,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的本质。人的主体性,包括人在言语活动中的主体性,永远是个体性、社会共性的统一。学生也是个性和社会共性的统一体,中学语文教学永远都得遵循汉语的共同语法和规则,尊重每个学生运用语言的个性特点,换句话说,语文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言语能力为根本,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即言语交际能力。过去我们培养学生能力,大多立足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较少涉及发展学生言语能力,言语交际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朗读训练是发展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基础,须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是一种禁止的、机械的而非动态的发展,而发展学生言语交际的能力是动态的、有发展层面的,一方面要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阶段相适应,另一方面也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关联。
在确立语文教学应以发展学生言语能力为根本之后,就必须建构起与之相适应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训练体系,以言语交际能力的内涵为坐标,吸收当代语言运用的研究成果,遵循学生言语思维和言语习得的规律,建构起言语知识和言语技能训练体系,最终规范地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言语交际的凭借是话语文章。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是构成话语文章的两大要素,由于交际的需要,它们经过人的大脑,依靠思维的作用才联系起来构成话语文章。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灵魂,话语文章的思想内容是思维的对象,离开了思维,语言文字就成了散乱的符号,也就没有了话语文章,交际也无法进行。
应该看到,文章虽有它独立的社会价值,在陶冶情操方面虽有它绝对的优势,但它们毕竟只是让学生明白道理,属于认知的范畴,而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明白道理更要让学生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懂得怎样去做,属于实践的范畴。朗读文章和写文章是从个体的角度运用语言,而运用文章进行社会交际就不仅有自己,还有他人,是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运用语言,读写文章与运用文章进行社会交际是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训练得如何,学得怎样,学是属于他个人的事,是个体在运用语言。但当走出课堂,运用学到的东西去与人交谈,去读朋友的来信时,就属于交际行为,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此时就不是学生个体在运用语言,而是与别人朋友一起在运用语言。因此,语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懂得道理,更在于懂得拿着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会用。学生在课堂上所作朗读训练,实质上就是交际活动的模拟,是实际交际活动借助课堂教学形式的反映。须知,语文教学属于实践范畴而不属于认知范畴,其核心是培养人、塑造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语文教学只有抛弃学文章的传统,以发展学生言语能力为根本,教会学生认清交际环境、分析交际环境,依据交际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言语形式和思想内容成功地进行社会交际,学生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朗读训练;探索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基本思想,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爱憎情绪,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
文章是语言的书面化,书面语言的根源是口头语言。作者想说什么话,经过组织润色写成文章。写文章给人看,就等于说话给人听,不过不是用口说,是用笔写。叶圣陶先生说过:“写是用笔去说”。
读的人把文章朗读出来,使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这时候,读者就站在作者的地位,用自己的口代作者说出这一番话来,读者就好像成了作者,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读文章不应只读一遍,要读若干遍,要读得烂熟。这时候,作者的语言就真正化为读者自己的语言,作者的那些词汇,那些句式,那些表达方式,经过熟读,就能够消化吸收,成为读者自己语言储备里的东西,想用就能拿出来。可以说,到了这时候,读文章的人才算把作者的语言学到手了。使作者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就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从学习语文的角度看,朗读与默读所起的作用是迥然不同的。一般地说,默读主要是吸取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欲告诉读者的意思。朗读就不同,不仅仅要求知道这个意思,还要求读出这个意思是怎么个说法。可以说,朗读是读者置身于作者地位用自己的口代作者说话。朗读的这种读法正是学习语文所必须的,所以说,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
1 教师的范读,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范度得好,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要掌握作品的基本思想。这对形成读者对作品中人物、事件的正确态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朗读的感情变化,声调高低,都和作品的基本思想有关。
其次,必须反映作品的情感,这样读起来才能有声有色、动人心弦。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仔细琢磨作品中的每一句话,想象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和情节。
再次,要考虑朗读的技巧问题,比如,那些地方应快些,那些地方应慢些,怎么样读好重音、停顿,等等。反复练习,做到心口一致,运用自如,这是保证范读质量的重要条件。
要求学生的朗读应该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所以这一切也都应以深刻理解作品为前提。要使学生读正确、流利,首先应注意正音正字。其次,应注意学生的朗读速度。有些学生往往读得快而慌张,丢字添字不必说,严重的是养成他们不加思考就顺口读下去的坏习惯。因此,应经常纠正他们不加思考就顺口读下去的坏习惯,应经常要求他们读得从容不迫。再次,应使学生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开始时,可教学生打拍子练习停顿,逗号一拍,句号两拍,段与段之间三拍。还应帮助学生克服读长句子的困难。
2 对学生朗读的进一步要求是“有感情”
这种要求只有在学生透彻地理解了作品的基本思想,深刻地体会了人物的感情之后才能实现。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师生共同分析作品,为有感情朗读打下了基础,但在感情细微之处,还需要进一步体会。在一般情况下,绝不单纯地告诉学生哪儿应该高,哪儿应该低,哪儿应该自豪,哪儿应该悲哀。应想办法通过具体形象让学生自己领会感情,分析感情。如果内容理解不透,只让学生机械地读出某种感情,或是机械地模仿老师的感情,就会使学生读得忽高忽低,矫揉造作。
教学上的朗读不是表演的“朗读”,所以无论大人、小孩。哪一个人物的话,重要的都是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不应该模仿他的声音。有人可能对老太太的强调模仿得很像,但不一定能正确地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果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模仿不同人物说话的腔调上去,势必会影响他们体会人物的感情。
分角色朗读会使朗读者的任务单一,容易较深刻地体会某一人物的感情,加强朗读效果。能否采用这一方法,要根据课文来决定。大凡人物多,对话多的课文比较适合。否则容易支离破碎,降低效果。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培养学生朗读的基本技巧,必须从理解作品的内容着眼,否则会影响学生朗读能力的健康发展。另外,老师应透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深刻体会作品的感情,提高朗读的技巧,把作品读好,作好学生的榜样。
3 进行语文朗读基本训练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
语文是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与生活的。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和主动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
须知,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人具有听说读写的言语交际活动能力,以适应社会交际和改造自然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宗旨早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不少人一提到以人为本,头脑中呈现的便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主,教学要个性化,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整体感悟,要张扬学生个体的生命价值等等,由过去片面强调的社会性、阶段性又向另一极端发展。须知,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永远是社会性、共性与自然性、个性的统一体,而绝不是只有个体生命的主体,更不是只有如所有动物一样的有生命价值的自然人。
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标志,是人类进化和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双向建构积淀的产物。人只有依赖语言才能成为有意识的生命,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的本质。人的主体性,包括人在言语活动中的主体性,永远是个体性、社会共性的统一。学生也是个性和社会共性的统一体,中学语文教学永远都得遵循汉语的共同语法和规则,尊重每个学生运用语言的个性特点,换句话说,语文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言语能力为根本,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即言语交际能力。过去我们培养学生能力,大多立足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较少涉及发展学生言语能力,言语交际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朗读训练是发展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基础,须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是一种禁止的、机械的而非动态的发展,而发展学生言语交际的能力是动态的、有发展层面的,一方面要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阶段相适应,另一方面也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关联。
在确立语文教学应以发展学生言语能力为根本之后,就必须建构起与之相适应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训练体系,以言语交际能力的内涵为坐标,吸收当代语言运用的研究成果,遵循学生言语思维和言语习得的规律,建构起言语知识和言语技能训练体系,最终规范地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言语交际的凭借是话语文章。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是构成话语文章的两大要素,由于交际的需要,它们经过人的大脑,依靠思维的作用才联系起来构成话语文章。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灵魂,话语文章的思想内容是思维的对象,离开了思维,语言文字就成了散乱的符号,也就没有了话语文章,交际也无法进行。
应该看到,文章虽有它独立的社会价值,在陶冶情操方面虽有它绝对的优势,但它们毕竟只是让学生明白道理,属于认知的范畴,而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明白道理更要让学生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懂得怎样去做,属于实践的范畴。朗读文章和写文章是从个体的角度运用语言,而运用文章进行社会交际就不仅有自己,还有他人,是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运用语言,读写文章与运用文章进行社会交际是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训练得如何,学得怎样,学是属于他个人的事,是个体在运用语言。但当走出课堂,运用学到的东西去与人交谈,去读朋友的来信时,就属于交际行为,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此时就不是学生个体在运用语言,而是与别人朋友一起在运用语言。因此,语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懂得道理,更在于懂得拿着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会用。学生在课堂上所作朗读训练,实质上就是交际活动的模拟,是实际交际活动借助课堂教学形式的反映。须知,语文教学属于实践范畴而不属于认知范畴,其核心是培养人、塑造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语文教学只有抛弃学文章的传统,以发展学生言语能力为根本,教会学生认清交际环境、分析交际环境,依据交际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言语形式和思想内容成功地进行社会交际,学生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