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是科技时代发展下的产物,随着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与发展,当前教学课堂上已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文章主要探讨了当前高职学校专业课程“管理学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探讨了信息化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管理学基础”;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1-12
作者简介:黄 婷(1987—),女,广西全州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业、商务礼仪。
一、引言
国家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式学校。具体在专业教学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这对引导远程教育的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学基础”课程
“管理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高职学生在校一年级学习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这门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后续专业知识的深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点,对管理学基本的原理和应用方法不理解或掌握不全面,则会影响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此外,学生还需要通过学习“管理学基础”,提高表达能力、执行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过去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普遍采用绝对主导的讲授方式,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学,然后进行课后练习,先传递知识信息,再吸收内化。而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上,信息化的知识传递实际是由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来产生,最重要的吸收内化过程则为学生独立完成,完成的效果程度因人而异,便于学生在自我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调整。
此外,在具体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中,多样化的信息化教学方式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重新帮助学生整合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教师的绝对主导权也下放交由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而教师将专业内容制作为视频或电子书的形式,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都是信息化教学手段给专业课程教学提供的便利,由此可见,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两者之间具有极高的适应性与契合性。
三、当前“管理学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应用死板
不可否认,当前高职专业课程“管理学基础”教学课堂上,不少教师还存在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对于“管理学基础”这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用大量灌输式、“填鸭式”、题海式甚至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也缺乏与学生互动的手段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导致学生全程的被动学习与机械化记忆,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得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
2.教学内容照搬教材
尽管当前高职学校专业课应用的“管理学基础”教材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学习而量身定做的,但不少教师缺乏整合知识的能力,无法完全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将“管理学基础”的内容融入其中,也没能意识到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的冲击性效果,缺乏挖掘信息技术优势的能力,导致教学内容直接照搬教材,且与信息技术无法融合,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为了应用而应用
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是当前的发展潮流,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和必要性,但却往往在没有吃透的情况下强硬地结合与应用,形成了为了应用而应用的畸形模式,导致两者的融合机械而形式化,也不符合信息技术渗透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这样的教学很容易出现以偏概全、本末倒置的后果,导致“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偏离方向,同样无法取得高效的教学成果。
四、信息化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动因
1.信息技术的应用目标
在高职专业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第一线的人才,在这一要求的标准下,信息技术与“管理学基础”的结合,不但要求学生从这门课程中掌握基础性的理论知识,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参与到制作、思考和探究的全过程,形成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进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管理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等,才能在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管理学基础”教学要求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具有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要求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加强学生实践方面的训练,并很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完善管理学基础知识的架构,并通过实践锻炼得出全新的体会,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
五、信息化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1.“管理学基础”课程微课教学的实施
微课程将教学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形成有明确教学目的、内容短小集中,能够说明核心重点问题的小课程。我国著名的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为了让学生获取最佳的自主学习效果,经过教师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围绕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完整教学活动。此外,郑小军教授也充分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多种方式的整合,形成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學视频载体,符合学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的现实。由此可见,微课教学是建立在集合文字、图片、视频等基础优势之上的升级化教学模式,在通过精心设计与整合后,确保融入微课教学的资源具有更高价值的开发潜力,应用过程也便捷化。
在具体的微课创设中,教师首先要做好课程内容的分析工作,准确划分与选择知识点,建立系统的知识树。比如,将“管理学基础”建成50门微课,确保50个知识点是相互独立,又有相互联系的关系。其中课程有5篇13章内容,教师需要根据重点和难点对相关的概念原理进行介绍,对方法技能进行概括,以在学生的微课自学中明确地细分重要知识点。 其次是知识的设计阶段,由于“管理学基础”含有很多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学生的微课课件如果仅仅通过文字概括表述,自学效果必然不高。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微课设计中需要结合具体的管理学知识点,更多地运用学生感兴趣的flash动画等方式展现理论内容,或是穿插职场的视频来告知学生具体某项技能的运用方法。比如,在学习“管理的含义”相关内容时,教师的微课设计可以以“为什么学习管理”或“什么是管理”的问题引出,随后在微课课件中向学生讲述一个“分粥”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管理”,学生很快被故事内容和微课流程吸引,于是结合故事与动画理解“管理”的内涵。
最后,在视频的剪辑与选择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充分掌握更多的多媒体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知识,将信息化技术的各种辅助资源自如地运用其中,采用视频剪辑软件Edius、片头特效处理软件Adobe、音频处理软件等,只有丰富微课的内容与形式,学生才有更大的兴趣投入并应用。
2.“管理學基础”课程翻转课堂的构建
翻转课堂也是信息化技术发展下现代化的高效教学形式,翻转课堂重新调整了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师的学习决定权完全交由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将“管理学基础”的课程内容制作成电子书、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完成自学任务,课堂上交流学习体会,并在练习中进行拓展。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构,所有的知识信息在传递中深化,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吸收并内化为自我能力。
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将管理学基础的内容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部分,为学生制作的微视频中必须有一张自学任务单,除了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南外,同时还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制作与自学完成设定目标。与传统教学相比,翻转课堂形成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更好的交互关系,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流媒体技术的在线优势。比如,在学习“影响沟通的障碍”相关内容时,上课前教师可将学生分成6人的小组,布置任务学习单,准备学习材料,其中一段视频为教师搜索网络资料精心设计而成。学生的预习任务主要为搜集生活中影响沟通障碍的实例,自行制作PPT。进入课堂讨论后主要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学生组内推选出代表为自行制作的PPT进行讲述与展示,并要求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视觉性与互动性效果,增添课堂趣味性。每次的讲解都是学生在自我检验和相互交流中的内化过程,而信息化的优势则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投入积极性,加速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学习技能的过程。
六、结语
将信息化应用在“管理学基础”的教学课堂上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的高职教师需要经过积极实践、深入探索、认真总结,挖掘和掌握更多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价值与技能,将其更好地应用在教学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学基础”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阳 辉.“混合式翻转课堂”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3(11):187-188.
[2]姜玲玲.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88-89.
[3]樊永生.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案例教学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4):149-150.
[4]余 乐,黄安心.“微时代”开放大学微课的设计与开发——以《管理学基础》微课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6):82-88.
[5]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
[6]游 帆,夏浩敏.基于游戏化思维的线上线下结合教学设计——以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为例[J].科技风,2017(15).
[7]胡伟华.基于实践能力提升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
[8]张巧巧,罗 茜.创新创业视角下《管理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8).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管理学基础”;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1-12
作者简介:黄 婷(1987—),女,广西全州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业、商务礼仪。
一、引言
国家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式学校。具体在专业教学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这对引导远程教育的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学基础”课程
“管理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高职学生在校一年级学习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这门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后续专业知识的深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点,对管理学基本的原理和应用方法不理解或掌握不全面,则会影响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此外,学生还需要通过学习“管理学基础”,提高表达能力、执行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过去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普遍采用绝对主导的讲授方式,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学,然后进行课后练习,先传递知识信息,再吸收内化。而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上,信息化的知识传递实际是由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来产生,最重要的吸收内化过程则为学生独立完成,完成的效果程度因人而异,便于学生在自我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调整。
此外,在具体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中,多样化的信息化教学方式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重新帮助学生整合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教师的绝对主导权也下放交由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而教师将专业内容制作为视频或电子书的形式,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都是信息化教学手段给专业课程教学提供的便利,由此可见,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两者之间具有极高的适应性与契合性。
三、当前“管理学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应用死板
不可否认,当前高职专业课程“管理学基础”教学课堂上,不少教师还存在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对于“管理学基础”这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用大量灌输式、“填鸭式”、题海式甚至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也缺乏与学生互动的手段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导致学生全程的被动学习与机械化记忆,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得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
2.教学内容照搬教材
尽管当前高职学校专业课应用的“管理学基础”教材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学习而量身定做的,但不少教师缺乏整合知识的能力,无法完全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将“管理学基础”的内容融入其中,也没能意识到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的冲击性效果,缺乏挖掘信息技术优势的能力,导致教学内容直接照搬教材,且与信息技术无法融合,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为了应用而应用
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是当前的发展潮流,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和必要性,但却往往在没有吃透的情况下强硬地结合与应用,形成了为了应用而应用的畸形模式,导致两者的融合机械而形式化,也不符合信息技术渗透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这样的教学很容易出现以偏概全、本末倒置的后果,导致“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偏离方向,同样无法取得高效的教学成果。
四、信息化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动因
1.信息技术的应用目标
在高职专业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第一线的人才,在这一要求的标准下,信息技术与“管理学基础”的结合,不但要求学生从这门课程中掌握基础性的理论知识,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参与到制作、思考和探究的全过程,形成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进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管理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等,才能在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管理学基础”教学要求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具有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要求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加强学生实践方面的训练,并很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完善管理学基础知识的架构,并通过实践锻炼得出全新的体会,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
五、信息化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1.“管理学基础”课程微课教学的实施
微课程将教学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形成有明确教学目的、内容短小集中,能够说明核心重点问题的小课程。我国著名的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为了让学生获取最佳的自主学习效果,经过教师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围绕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完整教学活动。此外,郑小军教授也充分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多种方式的整合,形成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學视频载体,符合学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的现实。由此可见,微课教学是建立在集合文字、图片、视频等基础优势之上的升级化教学模式,在通过精心设计与整合后,确保融入微课教学的资源具有更高价值的开发潜力,应用过程也便捷化。
在具体的微课创设中,教师首先要做好课程内容的分析工作,准确划分与选择知识点,建立系统的知识树。比如,将“管理学基础”建成50门微课,确保50个知识点是相互独立,又有相互联系的关系。其中课程有5篇13章内容,教师需要根据重点和难点对相关的概念原理进行介绍,对方法技能进行概括,以在学生的微课自学中明确地细分重要知识点。 其次是知识的设计阶段,由于“管理学基础”含有很多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学生的微课课件如果仅仅通过文字概括表述,自学效果必然不高。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微课设计中需要结合具体的管理学知识点,更多地运用学生感兴趣的flash动画等方式展现理论内容,或是穿插职场的视频来告知学生具体某项技能的运用方法。比如,在学习“管理的含义”相关内容时,教师的微课设计可以以“为什么学习管理”或“什么是管理”的问题引出,随后在微课课件中向学生讲述一个“分粥”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管理”,学生很快被故事内容和微课流程吸引,于是结合故事与动画理解“管理”的内涵。
最后,在视频的剪辑与选择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充分掌握更多的多媒体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知识,将信息化技术的各种辅助资源自如地运用其中,采用视频剪辑软件Edius、片头特效处理软件Adobe、音频处理软件等,只有丰富微课的内容与形式,学生才有更大的兴趣投入并应用。
2.“管理學基础”课程翻转课堂的构建
翻转课堂也是信息化技术发展下现代化的高效教学形式,翻转课堂重新调整了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师的学习决定权完全交由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将“管理学基础”的课程内容制作成电子书、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完成自学任务,课堂上交流学习体会,并在练习中进行拓展。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构,所有的知识信息在传递中深化,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吸收并内化为自我能力。
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将管理学基础的内容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部分,为学生制作的微视频中必须有一张自学任务单,除了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南外,同时还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制作与自学完成设定目标。与传统教学相比,翻转课堂形成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更好的交互关系,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流媒体技术的在线优势。比如,在学习“影响沟通的障碍”相关内容时,上课前教师可将学生分成6人的小组,布置任务学习单,准备学习材料,其中一段视频为教师搜索网络资料精心设计而成。学生的预习任务主要为搜集生活中影响沟通障碍的实例,自行制作PPT。进入课堂讨论后主要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学生组内推选出代表为自行制作的PPT进行讲述与展示,并要求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视觉性与互动性效果,增添课堂趣味性。每次的讲解都是学生在自我检验和相互交流中的内化过程,而信息化的优势则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投入积极性,加速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学习技能的过程。
六、结语
将信息化应用在“管理学基础”的教学课堂上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的高职教师需要经过积极实践、深入探索、认真总结,挖掘和掌握更多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价值与技能,将其更好地应用在教学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学基础”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阳 辉.“混合式翻转课堂”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3(11):187-188.
[2]姜玲玲.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88-89.
[3]樊永生.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案例教学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4):149-150.
[4]余 乐,黄安心.“微时代”开放大学微课的设计与开发——以《管理学基础》微课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6):82-88.
[5]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
[6]游 帆,夏浩敏.基于游戏化思维的线上线下结合教学设计——以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为例[J].科技风,2017(15).
[7]胡伟华.基于实践能力提升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
[8]张巧巧,罗 茜.创新创业视角下《管理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8).